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越来越关注,而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扮演教书育人的角色,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需求。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好数学对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更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创新教学方式。著名的数学家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要联系现实的原则,这说明什么呢?数学就是一门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学科,扎根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和实际的生活真正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乐趣,让学生爱上数学。文章将探讨如何开发生活中的资源,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开发;生活资源;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转变教育理念,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通过创设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等方法让数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成绩,锻炼学生数学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数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需要真正地被理解,只有当你理解其中的现实意义学起来才不会费劲。可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缺乏数学思考的能力,老师讲完课听得云里雾里就开始做题,然后越做题越感到数学很乏味,只要题型一变就不知道怎么去做了,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教材为基础,根据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死”教教材,对于一些名词的解释也不是很详细,导致学生理解不够,混淆基本概念。素质教育提出,教师不再仅仅是教书匠,更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一部分教师忽略了这个要求,教學方法不够创新,教学方式单一,没有把数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错误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欲望下降,对学习数学产生压力,最终恐惧数学,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想方设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开发生活资源,让数学的学习生动活泼起来。
二、 数学教学中开发生活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课堂不仅是实施数学教学活动的场所,而且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平台,教师在教学中要贴近生活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要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新时代高科技创新发展,要求教师要具备创设情境教学这种能力,情境教学有利于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做实验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举个形象的例子来说,在学习几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从学校回家的路有几条?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回答是有很多条,然后教师可以循循善诱地进行引导,那么哪条路的距离是最短的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会进行思考,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紧接着说,我给你们三天的时间你们选择三条不同的路径来上学,并且以相同的速度并记录每条路所花费的时间……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就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明白为什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记住这个定理就可以了,不告诉学生这是为什么?学生就会感到很迷茫,形成一种压力。
对于一些抽象性的定理,教师要学会运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中的乐趣,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些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这种方法既开发生活中的资源,又运用到生活中,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仔细观察生活,思考解决问题
素质教育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带给自己的乐趣,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学习怎么样安排时间才最优化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完成任务的流程是什么?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明明的妈妈早晨起床后要做这样几件事,刷牙洗脸用3分钟,煮鸡蛋用8分钟,热牛奶和切面包用5分钟,吃早饭用10分钟,刷碗用2分钟。请你帮明明的妈妈安排一下,看看怎样最节省时间,需多少分钟?这个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去发现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教师通过布置这个任务让学生去观察自己的妈妈所花费的时间,然后课堂上教师会询问学生你们的妈妈都用了多长时间呢?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地说出来花费的时间,这时教师可以紧接着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妈妈,你应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呢?让自己的时间最节省、最有效率呢?你们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他们也开始对数学感兴趣。通过学生的思索和探讨,最后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说完自己的答案以后,教师紧接着就可以将正确的答案板书出来,煮鸡蛋的同时刷牙洗脸、热牛奶和切面包,然后吃早饭,最后刷碗。8 10 2=20分钟,20分钟是最优的选择,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也不能盲目地去否定,应该采取肯定和鼓励的态度,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非常有想法的,只不过老师写的这个答案是最优的选择,可以花最少的时间做完这些事,然后对学生进行讲解,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而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这种效率意识,合理地安排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也有生活,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通过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集中精力来听数学课,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他们也愿意用这种方式去学习,无形中他们不再对数学感到陌生,让他们感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他们爱上数学。 (三)游戏化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游戏方式进行教学。游戏是一项参与性很强的活动,在游戏中赋予教学内容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独立思考,不完全靠老师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在課堂上提出问题,让每个学生积极去解决问题,通过举一反三会得出不同的过程步骤,但是最终的答案都是相同的,经过举一反三的学习,使学得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在数学问题中,有些情况有不一样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都会有积极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会一题多解的方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已经给出的条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简便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一道题可以拓展到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怎么样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呢?比如说,在学习圆这节课时,就可以通过游戏化进行教学,在讲解半径直径时很多学生对知识点感到非常的抽象,为什么直径越大圆越大呢?如果教师仅让学生记住学生就会不理解,解题时还是不会,不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围成圆,他们之间的间隔都是相同的,然后教师依次增加学生的数量,这时候圆就越来越大,而任意一个学生到对面的学生的距离也就越大,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是直径,直径越大,而围成的圆也就越大。通过这种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有关数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且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中的魅力,数学的学习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方法的创新,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发生活中的资源,让数学的学习不再乏味,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建淳.新课标下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5(1).
[2]张鹏.试论数学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方法、原则与策略[J].新课程(中),2016(5).
[3]张超,崔保平.一道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J].中学教与学,2003(10).
[4]殷堰工.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值得重视的两个问题[J].中学数学月刊,2010(2).
作者简介:
张志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回民小学。
关键词:开发;生活资源;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转变教育理念,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通过创设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等方法让数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成绩,锻炼学生数学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数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需要真正地被理解,只有当你理解其中的现实意义学起来才不会费劲。可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缺乏数学思考的能力,老师讲完课听得云里雾里就开始做题,然后越做题越感到数学很乏味,只要题型一变就不知道怎么去做了,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教材为基础,根据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死”教教材,对于一些名词的解释也不是很详细,导致学生理解不够,混淆基本概念。素质教育提出,教师不再仅仅是教书匠,更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一部分教师忽略了这个要求,教學方法不够创新,教学方式单一,没有把数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错误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欲望下降,对学习数学产生压力,最终恐惧数学,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想方设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开发生活资源,让数学的学习生动活泼起来。
二、 数学教学中开发生活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课堂不仅是实施数学教学活动的场所,而且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平台,教师在教学中要贴近生活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要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新时代高科技创新发展,要求教师要具备创设情境教学这种能力,情境教学有利于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做实验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举个形象的例子来说,在学习几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从学校回家的路有几条?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回答是有很多条,然后教师可以循循善诱地进行引导,那么哪条路的距离是最短的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会进行思考,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紧接着说,我给你们三天的时间你们选择三条不同的路径来上学,并且以相同的速度并记录每条路所花费的时间……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就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明白为什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记住这个定理就可以了,不告诉学生这是为什么?学生就会感到很迷茫,形成一种压力。
对于一些抽象性的定理,教师要学会运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中的乐趣,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些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这种方法既开发生活中的资源,又运用到生活中,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仔细观察生活,思考解决问题
素质教育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带给自己的乐趣,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学习怎么样安排时间才最优化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完成任务的流程是什么?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明明的妈妈早晨起床后要做这样几件事,刷牙洗脸用3分钟,煮鸡蛋用8分钟,热牛奶和切面包用5分钟,吃早饭用10分钟,刷碗用2分钟。请你帮明明的妈妈安排一下,看看怎样最节省时间,需多少分钟?这个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去发现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教师通过布置这个任务让学生去观察自己的妈妈所花费的时间,然后课堂上教师会询问学生你们的妈妈都用了多长时间呢?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地说出来花费的时间,这时教师可以紧接着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妈妈,你应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呢?让自己的时间最节省、最有效率呢?你们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他们也开始对数学感兴趣。通过学生的思索和探讨,最后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说完自己的答案以后,教师紧接着就可以将正确的答案板书出来,煮鸡蛋的同时刷牙洗脸、热牛奶和切面包,然后吃早饭,最后刷碗。8 10 2=20分钟,20分钟是最优的选择,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也不能盲目地去否定,应该采取肯定和鼓励的态度,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非常有想法的,只不过老师写的这个答案是最优的选择,可以花最少的时间做完这些事,然后对学生进行讲解,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而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这种效率意识,合理地安排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也有生活,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通过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集中精力来听数学课,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他们也愿意用这种方式去学习,无形中他们不再对数学感到陌生,让他们感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他们爱上数学。 (三)游戏化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游戏方式进行教学。游戏是一项参与性很强的活动,在游戏中赋予教学内容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独立思考,不完全靠老师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在課堂上提出问题,让每个学生积极去解决问题,通过举一反三会得出不同的过程步骤,但是最终的答案都是相同的,经过举一反三的学习,使学得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在数学问题中,有些情况有不一样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都会有积极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会一题多解的方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已经给出的条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简便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一道题可以拓展到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怎么样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呢?比如说,在学习圆这节课时,就可以通过游戏化进行教学,在讲解半径直径时很多学生对知识点感到非常的抽象,为什么直径越大圆越大呢?如果教师仅让学生记住学生就会不理解,解题时还是不会,不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围成圆,他们之间的间隔都是相同的,然后教师依次增加学生的数量,这时候圆就越来越大,而任意一个学生到对面的学生的距离也就越大,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是直径,直径越大,而围成的圆也就越大。通过这种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有关数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且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中的魅力,数学的学习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方法的创新,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发生活中的资源,让数学的学习不再乏味,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建淳.新课标下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5(1).
[2]张鹏.试论数学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方法、原则与策略[J].新课程(中),2016(5).
[3]张超,崔保平.一道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J].中学教与学,2003(10).
[4]殷堰工.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值得重视的两个问题[J].中学数学月刊,2010(2).
作者简介:
张志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回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