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朋友单位搬到航空港区,我陪她去过一遭。当时对港区只一个印象:路又宽又长又空,柏油路两旁竟晒了大片的玉米,像金灿灿的锦缎。习惯了喧嚣逼仄的市中心,久居在经纬道路交叉密布的网格中,我竟然有种见了世面的感觉,当时就感叹:国家级战略果然了得!港区一出世便注定是娇子。那次过于匆忙,只有宏大之感,没有细节填充,直到这次采风活动。
初冬的早晨,大巴沿着绕城的快速路飞驰,中州大道、机场高速、华夏大道,60公里的距离也不过两三个路口。采风团里有几个单独前往的朋友,或地铁或轻轨或自驾,聊起去港区的路,异口同声地说:真方便!这感叹中能听出几分“意外”的味道。在城市主城区生活,穿梭在一条条从起点可以望见终点的路上,路虽短却走不快,转弯抹角间处处有堵,有车的堵,有人的堵,也有心的堵,蒸腾的浮躁无处不在,压制着步履。而港区的距离,刚好挣脱出庸常活动区的包围圈,不远不近,熟悉中有几分陌生,用脚步丈量的都是新鲜,虽处处是长路却走得很快。当然,新鲜的还有风景和面孔。
第一站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城市会客厅。不同于各地的规划展览馆,会客厅的位置也和名字一样脱俗。在双鹤湖中央公园的轴心,她像一个高贵优雅的女主人,自信地迎接八方来客;又像一颗钻石,安放在最美丽最幽深的花园一角,等待人们艳羡的目光。在这里,俯瞰港区全景沙盘时,我印象最鲜明的还是纵横交织的路,这哪里只是一条条路?还是繁华和愿景。它们辐射着、延伸着,像是港区的骨骼和血脉。正如《诗经》所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路的尽头,是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在这“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的时节,最适合抚今追古。公园所在地曾为秦汉重镇、天下名城——苑陵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文明,如今能触摸到的只有古城墙的残垣。石刻记载:南北朝时期,西魏大都督宇文贵以两千人大败东魏数万兵马,东魏大将任祥退守苑陵,宇文贵追击,双方大战苑陵城,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一言不合小伙伴就做不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想想战争也不过是道路之争,争个道,争个“王天下”“霸天下”,争出头来,自己的路更宽,疆更广。
一路相隔的是园博园东门,门上悬挂着“坐拥东道”的漆金匾额,源于《烛之武退秦师》的典故,“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以巧舌说服秦穆公,使郑国虎口脱险,成功的关键就是把郑国和秦国拉到了一条道路上,已是同道,自无干戈。如今的“一带一路”和“空中丝绸之路”,使郑州和世界多个国家、地区成了同道,地上的路使城市的根更稳,空中的路使城市的枝叶更繁茂。
最陌生的路,莫过于通向富士康、保税区和聚美优品的路了。现代化的仓储空间,高智能的传输分拣带,它们是尿不湿、化妆品、苹果手机的N次方存在。惊愕的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自己与港区竟有着肌肤相亲。我想象着生活中的这些日用品它们来时的路径,无论是飞机,轮船或者汽车,最终是快递小哥的电动车和敲门声,把它们带给了千家万户。
如果说路是城的灵魂,那人就是路的灵魂。我在港区见到一对老人,他们衣着整洁,坐在锦绣社区的会议室里。那位大爷脸上的风霜沧桑,能看出与环境的不和谐,大婶局促的表情也是极不自然,看上去像是会议室和桌椅束缚了他们。脸膛黑红的大爷从门口的路讲起,这时能看到他眼里的光。顺着他的目光,可以看到一条曲折的泥土路,两旁有庄稼,有鸡鸭,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邻人,他们正从谷庄村走来——谷庄村是锦绣社区的前身。拆迁以前,它和泥土路一起存在了多少年无从知晓,只知道村庄里有几棵四百多年的枣树。从村庄变为社区,平面的生活立体化了,人与人之间从隔着树林、田埂,变成了隔着钢筋混凝土。同他们交流时,我能看到,从谷庄村走出的老人,留戀泥土和枣树,有着无法与繁华融合的失落;从锦绣社区长大的年轻一代,眼睛里是好奇,还有创造者的豪迈。收获与失落,很容易就在时代的洪流中相遇。
街头巷尾,见到最多的还是年轻面孔,年轻的公务员说,在港区,他们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年轻的导游说,他们的园林不光美在冬天,更美在四季。多个采访点只有我们这一队访客,这些年轻的建设者和服务者们的优质服务却没有打折扣。
在港区两天,路好车快,每天的行程竟超过一百公里。还记得,多年前和要好的朋友通信,相距不过2.5公里,一封信往来经常却需要两周。今天的生活,使每个人的相对速度都在不断加快。无论多么快,无论怎么变,大地不会变,大地上的路不会变,距离不会变,能变的是方式方法,是人。
港区有通衢大道,更有修路护路的人,这地上的路,路上的人,又去打造天上的路,路路朝天。车子行驶在港区宽阔的马路上,我忽然想起高尔基的那句话,我们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初冬的早晨,大巴沿着绕城的快速路飞驰,中州大道、机场高速、华夏大道,60公里的距离也不过两三个路口。采风团里有几个单独前往的朋友,或地铁或轻轨或自驾,聊起去港区的路,异口同声地说:真方便!这感叹中能听出几分“意外”的味道。在城市主城区生活,穿梭在一条条从起点可以望见终点的路上,路虽短却走不快,转弯抹角间处处有堵,有车的堵,有人的堵,也有心的堵,蒸腾的浮躁无处不在,压制着步履。而港区的距离,刚好挣脱出庸常活动区的包围圈,不远不近,熟悉中有几分陌生,用脚步丈量的都是新鲜,虽处处是长路却走得很快。当然,新鲜的还有风景和面孔。
第一站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城市会客厅。不同于各地的规划展览馆,会客厅的位置也和名字一样脱俗。在双鹤湖中央公园的轴心,她像一个高贵优雅的女主人,自信地迎接八方来客;又像一颗钻石,安放在最美丽最幽深的花园一角,等待人们艳羡的目光。在这里,俯瞰港区全景沙盘时,我印象最鲜明的还是纵横交织的路,这哪里只是一条条路?还是繁华和愿景。它们辐射着、延伸着,像是港区的骨骼和血脉。正如《诗经》所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路的尽头,是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在这“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的时节,最适合抚今追古。公园所在地曾为秦汉重镇、天下名城——苑陵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文明,如今能触摸到的只有古城墙的残垣。石刻记载:南北朝时期,西魏大都督宇文贵以两千人大败东魏数万兵马,东魏大将任祥退守苑陵,宇文贵追击,双方大战苑陵城,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一言不合小伙伴就做不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想想战争也不过是道路之争,争个道,争个“王天下”“霸天下”,争出头来,自己的路更宽,疆更广。
一路相隔的是园博园东门,门上悬挂着“坐拥东道”的漆金匾额,源于《烛之武退秦师》的典故,“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以巧舌说服秦穆公,使郑国虎口脱险,成功的关键就是把郑国和秦国拉到了一条道路上,已是同道,自无干戈。如今的“一带一路”和“空中丝绸之路”,使郑州和世界多个国家、地区成了同道,地上的路使城市的根更稳,空中的路使城市的枝叶更繁茂。
最陌生的路,莫过于通向富士康、保税区和聚美优品的路了。现代化的仓储空间,高智能的传输分拣带,它们是尿不湿、化妆品、苹果手机的N次方存在。惊愕的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自己与港区竟有着肌肤相亲。我想象着生活中的这些日用品它们来时的路径,无论是飞机,轮船或者汽车,最终是快递小哥的电动车和敲门声,把它们带给了千家万户。
如果说路是城的灵魂,那人就是路的灵魂。我在港区见到一对老人,他们衣着整洁,坐在锦绣社区的会议室里。那位大爷脸上的风霜沧桑,能看出与环境的不和谐,大婶局促的表情也是极不自然,看上去像是会议室和桌椅束缚了他们。脸膛黑红的大爷从门口的路讲起,这时能看到他眼里的光。顺着他的目光,可以看到一条曲折的泥土路,两旁有庄稼,有鸡鸭,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邻人,他们正从谷庄村走来——谷庄村是锦绣社区的前身。拆迁以前,它和泥土路一起存在了多少年无从知晓,只知道村庄里有几棵四百多年的枣树。从村庄变为社区,平面的生活立体化了,人与人之间从隔着树林、田埂,变成了隔着钢筋混凝土。同他们交流时,我能看到,从谷庄村走出的老人,留戀泥土和枣树,有着无法与繁华融合的失落;从锦绣社区长大的年轻一代,眼睛里是好奇,还有创造者的豪迈。收获与失落,很容易就在时代的洪流中相遇。
街头巷尾,见到最多的还是年轻面孔,年轻的公务员说,在港区,他们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年轻的导游说,他们的园林不光美在冬天,更美在四季。多个采访点只有我们这一队访客,这些年轻的建设者和服务者们的优质服务却没有打折扣。
在港区两天,路好车快,每天的行程竟超过一百公里。还记得,多年前和要好的朋友通信,相距不过2.5公里,一封信往来经常却需要两周。今天的生活,使每个人的相对速度都在不断加快。无论多么快,无论怎么变,大地不会变,大地上的路不会变,距离不会变,能变的是方式方法,是人。
港区有通衢大道,更有修路护路的人,这地上的路,路上的人,又去打造天上的路,路路朝天。车子行驶在港区宽阔的马路上,我忽然想起高尔基的那句话,我们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