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进展,在药物治疗上传统药物及新型药物的联合使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目标是促进愈合、解除症状并防止溃疡复发。一个良好的溃疡治疗方案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和保护胃黏膜。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治疗;幽门螺杆菌(Hp)
【中图分类号】R6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169-01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PU致病机制中幽门螺杆菌(HP)作用的发现以及溃疡愈合质量(QOCU) 概念的提出,使得临床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消化性溃疡(PU)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好发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以及异位的胃粘膜,如位于肠道的Meckel憩室。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1]。现将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最新进展分述如下:
1.西药治疗
1.1抗酸剂: 根据Scbuartz的"无酸无溃疡"的观点,胃酸是主要的黏膜损伤因素。通过结合或中和H+,降低进入十二指肠胃酸的量,提高胃液的pH值,减少该离子向胃黏膜的反扩散,可达到减少胃蛋白酶活性而发挥作用,虽尚不能达到使溃疡愈合或根除,但可缓解症状和提高溃疡愈合效果。该类药物临床应用最早,常用的药物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抗酸作用快,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大。而目前出现的铝镁加、镁加铝等新型复方制剂,不良反应较小。
1.2H2受体拮抗剂(H2RA) 该类药包括雷尼替丁、西米替丁(甲氰咪胍)、尼扎替丁、泰胃美、法莫替丁、罗沙替丁等。其中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及法莫替丁应用最为广泛。该类药能选择性与内源性或外源性组胺(H2)受体相结合,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西米替丁为最早在国内使用的H2受体拮抗剂,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经济。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如嗜睡、头昏、胃肠道反应等。该药可透过血脑屏障,大量长期服用可发生幻觉、失眠、烦躁不安、精神混乱等症状。雷尼替丁作为新型H2受体阻断剂受到重视。其抗酸作用比西米替丁强5~12倍,且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法莫替丁为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其药效时间更长,副作用也轻,但能否代替雷尼替丁尚无明确定论。
1.3质子泵抑制剂(PPI): 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消化性溃疡抑酸治疗的首选药物已成为共识。常用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能不可逆性抑制胃壁细胞泌酸小管的H+-K+-ATP酶活性, 在抑制胃酸分泌,愈合胃溃疡方面明显优于H2受体拮抗剂。第一代PPI(奥美拉唑)的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呈非线性关系,在不同患者中具有明显差异,食物、抗酸药和给药时间的存在均对奥美拉唑的药效影响亦较明显。而第二代(兰索拉唑、尼扎拉唑),第三代(雷贝拉唑) PPI在这方面的影响较小,此外如在促进愈合和症状缓解方面亦较第一代PPI有优势。
艾普拉唑( ilaprazole, IY-81149)作为新近上市的PPI,具有抑酸作用强、时间长、不经CYP3A5和CYP2C19代谢等特点。目前,国内已经完成的艾普拉唑 II、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方面与奥美拉唑相似,但副作用小、危险性低。
1.4胃粘膜保护剂 消化性溃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黏膜保护功能下降,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防止复发。目前常用药物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磷酸铝等铝制剂;胶体次枸橼酸铋和胶态果胶铋;麦滋林、施维舒、硫糖铝;米索前列醇(喜克溃)、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等。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胃黏膜-黏液屏障,增加碳酸氢盐的分泌,增加黏膜血流和细胞更新,促进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合成。
1.5HP根除药物: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根除Hp在消化性溃疡治疗及防止复发中的作用已受到肯定。在抗Hp感染的药物中,单一药物根除Hp的疗效差,而二联疗法的疗效亦不高,已不推荐使用。当前三联疗法成为国内外根除Hp推荐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法,其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为基础加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可将Hp根除率提高至80%~90%。但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广泛不规范应用,甚至滥用,导致Hp耐药率不断提高,根除率不断下降。我国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研究显示,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平均耐药率已分别达到2.7%、27.6%和75.6%,当前三联疗法的疗效已降低至80%或以下。2007年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意见会议"提出PPI三联加铋剂的四联疗法可用于一线治疗。对连续治疗多次失败者,建议间隔3~6个月,让Hp恢复其活性,然后再进行Hp根除治疗,以便提高Hp根除率。
2.讨论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有很大变革,当前重要的急需研究根治Hp。针对不同的病情,除考虑应用抑酸剂外,还应包括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根除 Hp。此外,中医中药对提高Hp的治愈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经从抗酸药到最新的PPI,从单一用药到联合用药,使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也减少了复发率。同时祛除损伤因素和病因,避免复发诱因[2]:如刺激性食物、精神紧张、受冻、过劳、吸烟、饮酒等应尽量避免,减少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治愈、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许红玲.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使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3( 5) : 9.
[2]陈进.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及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6):552-553.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治疗;幽门螺杆菌(Hp)
【中图分类号】R6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169-01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PU致病机制中幽门螺杆菌(HP)作用的发现以及溃疡愈合质量(QOCU) 概念的提出,使得临床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消化性溃疡(PU)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好发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以及异位的胃粘膜,如位于肠道的Meckel憩室。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1]。现将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最新进展分述如下:
1.西药治疗
1.1抗酸剂: 根据Scbuartz的"无酸无溃疡"的观点,胃酸是主要的黏膜损伤因素。通过结合或中和H+,降低进入十二指肠胃酸的量,提高胃液的pH值,减少该离子向胃黏膜的反扩散,可达到减少胃蛋白酶活性而发挥作用,虽尚不能达到使溃疡愈合或根除,但可缓解症状和提高溃疡愈合效果。该类药物临床应用最早,常用的药物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抗酸作用快,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大。而目前出现的铝镁加、镁加铝等新型复方制剂,不良反应较小。
1.2H2受体拮抗剂(H2RA) 该类药包括雷尼替丁、西米替丁(甲氰咪胍)、尼扎替丁、泰胃美、法莫替丁、罗沙替丁等。其中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及法莫替丁应用最为广泛。该类药能选择性与内源性或外源性组胺(H2)受体相结合,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西米替丁为最早在国内使用的H2受体拮抗剂,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经济。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如嗜睡、头昏、胃肠道反应等。该药可透过血脑屏障,大量长期服用可发生幻觉、失眠、烦躁不安、精神混乱等症状。雷尼替丁作为新型H2受体阻断剂受到重视。其抗酸作用比西米替丁强5~12倍,且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法莫替丁为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其药效时间更长,副作用也轻,但能否代替雷尼替丁尚无明确定论。
1.3质子泵抑制剂(PPI): 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消化性溃疡抑酸治疗的首选药物已成为共识。常用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能不可逆性抑制胃壁细胞泌酸小管的H+-K+-ATP酶活性, 在抑制胃酸分泌,愈合胃溃疡方面明显优于H2受体拮抗剂。第一代PPI(奥美拉唑)的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呈非线性关系,在不同患者中具有明显差异,食物、抗酸药和给药时间的存在均对奥美拉唑的药效影响亦较明显。而第二代(兰索拉唑、尼扎拉唑),第三代(雷贝拉唑) PPI在这方面的影响较小,此外如在促进愈合和症状缓解方面亦较第一代PPI有优势。
艾普拉唑( ilaprazole, IY-81149)作为新近上市的PPI,具有抑酸作用强、时间长、不经CYP3A5和CYP2C19代谢等特点。目前,国内已经完成的艾普拉唑 II、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方面与奥美拉唑相似,但副作用小、危险性低。
1.4胃粘膜保护剂 消化性溃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黏膜保护功能下降,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防止复发。目前常用药物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磷酸铝等铝制剂;胶体次枸橼酸铋和胶态果胶铋;麦滋林、施维舒、硫糖铝;米索前列醇(喜克溃)、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等。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胃黏膜-黏液屏障,增加碳酸氢盐的分泌,增加黏膜血流和细胞更新,促进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合成。
1.5HP根除药物: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根除Hp在消化性溃疡治疗及防止复发中的作用已受到肯定。在抗Hp感染的药物中,单一药物根除Hp的疗效差,而二联疗法的疗效亦不高,已不推荐使用。当前三联疗法成为国内外根除Hp推荐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法,其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为基础加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可将Hp根除率提高至80%~90%。但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广泛不规范应用,甚至滥用,导致Hp耐药率不断提高,根除率不断下降。我国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研究显示,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平均耐药率已分别达到2.7%、27.6%和75.6%,当前三联疗法的疗效已降低至80%或以下。2007年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意见会议"提出PPI三联加铋剂的四联疗法可用于一线治疗。对连续治疗多次失败者,建议间隔3~6个月,让Hp恢复其活性,然后再进行Hp根除治疗,以便提高Hp根除率。
2.讨论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有很大变革,当前重要的急需研究根治Hp。针对不同的病情,除考虑应用抑酸剂外,还应包括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根除 Hp。此外,中医中药对提高Hp的治愈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经从抗酸药到最新的PPI,从单一用药到联合用药,使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也减少了复发率。同时祛除损伤因素和病因,避免复发诱因[2]:如刺激性食物、精神紧张、受冻、过劳、吸烟、饮酒等应尽量避免,减少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治愈、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许红玲.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使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3( 5) : 9.
[2]陈进.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及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6):55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