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牌教练精讲
考场作文思路必须清晰,必须是在设题要求范围内的一条线或一个圆,不能芜杂,不可枝蔓。而一篇成形的考场作文,思路的唯一外现方式就是文章的结构。所以考场作文对文章进行精雕细刻是非常必要的。精彩的文章结构,让文章犹如精心打理过的园圃,芳香宜人又精巧别致。
常言说:“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文章没思路等于车离轨而行,虽然可以前行,但随时有翻车的危险。考场高分作文,主要是文思有新意而成为“佳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话题作文盛行之时,给了同学们更大的更宽的思维空间,文思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考场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往往写得比较匆忙,就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结构无序、局部结构不完整或结构不规范等情况。其原因在于:
1.写作前缺少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少辩证思维。
3.平时写议论性文章较少,或者在写作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4.对高考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结构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血肉无所附着,文不成章。考生作文时应谨记下面四条要求:第一,结构必须完整,开头、主体、过渡、照应、结尾缺一不可。第二,不应只是三段形式的结构,记叙文讲求情节的波澜,散文力求“形”“象”丰富,议论文讲求严谨的逻辑关系——或层进,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老三段”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高中生的作文水平。第三,结构必须匀称,不能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不能小头小脚大腹便便,不能大头大脚主体干瘪。第四,结构必须符合文体特征,应注意各种文体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主次关系。
那么,考场作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呢?
技巧1:并列式
记叙文中可以将几个事情或几个片段组织起来凸现一个主题,如《琐忆》等。议论文则体现在并列式举例论证,通过不同的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论证一个论点。
这样的文章结构在议论文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尤其在阐述式议论文写作中,作者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由设立分论点开始论证。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论点的正确。因为涵盖了不同的情况,所以文章也就有了非常强的说服力。
散文写作也一样,将不同层面而又相互联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就可以成就一篇非常不错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
实例借鉴
古代女子绣像
段颖
中国历来最富传奇色彩的女子莫过于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四大美女。西施捧心,昭君出塞,貂禅拜月,贵妃醉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寻常百姓间永不沉寂的话题。但我总觉得在那些庄严的历史和美丽的传奇背后隐藏着另外一种更为深沉的东西,或许那才是她们真正的人生。
水之灵——西施
在水一方,你,白衣如雪。
水做的女子显示出绝世的清丽,绝世的灵性,令飞鸟为之徘徊,令池鱼为之沉匿。你清高而忧郁的眼波,飘来,又荡去,不胜娇盖的模样,让路人都为你洒过几许盈满叹息的清泪。
沧海横流,尘世难料,命运莫知!可你,任凭风雨飘摇,任凭奸佞横刀,斑驳世事中,抖落一身风尘……
锦衣玉食足以掩盖太多的国仇家恨,从浣纱溪畔的芒萝山只身入昊的你,与帝王共解一曲的时光足以赢得卧薪尝胆的时间,从灵魂深处溢出的芳芙足以倾倒吴王十万精兵。“情到深处无怨尤”,于是你淡然一笑,任一片愁容溶进夜的温柔,却从未在眼中盈露闪烁的泪光。
越人心中你是复国的巾帼,吴人眼里你是灭国的祸水……
可是耗尽整个青春岁月的你,以思念的心绪眺望,却望不到故乡在哪一个方向,终以魂断太湖终结此生。“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恶耶?善耶?
琴之韵——王昭君
寂香几度瘦。
独倚青梅,手抚琵琶的你将以怎样的怅然虚度晨昏,宛如带雨梨花的你又将以怎样的愁思幽啜几案?
在繁花如织的亭园中,你独坐空阁与残烛相伴,任凭湿透的才情在秋风里缱绻,化成朵朵雨花,看不出一丝悲喜。捡拾的碎片凑成的竟是一曲不堪弹奏的哀音。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麻木的你开始藐视那为守候而云淡风清的空间。
莺愁蝶倦,最是离人恨。汉时的明月因你的眼泪沧桑凄美。
身穿嫁衣怀抱琵琶的你,缓缓推开边塞之门,消失于茫茫大漠。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梢残黛脸稍云。”
由耿直演绎成千秋美谈,可是你的初衷?
长雁孤鸿,天地间竟传来你泪打琵琶的声音,如泣,如诉,如歌。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爱耶?怨耶?
月之波——貂禅
冻得发紫的月亮再次升起,心中嫣红的花朵被冰雪般的月亮染淡了许多,变成了冷冷的紫色。
那泻于腰际的黑绸,一湾秋水的双眸,欲张欲合的朱唇,显示出你古典恬静的神韵。
你一袭素衣,洁白如雪,冻结了纵横天下的孤傲,倾倒了三国的各路英豪。
假如脉络没有强调你的存在,履痕没有昭示你的冷漠,仅仅是一个柔弱女子的你,怎会以纤纤玉指导演流传千古的连环计使董卓、吕布父子反目?怎会胜过无数刀光剑影扭转乾坤,改写历史?可你却怎么也跳不出历史的羁绊,竟与英雄泪别,沦为他人掌中的玩物……
今夜,月儿依旧,蒲团依旧,香炉依旧,小鸟在季节的树梢上不厌其烦地吟唱昨天的传说,而惯于宁静淡泊、惯于恪守沉默的你以一种超凡脱尘的气度,合上素手,用檀香的宁静抚慰着那颗被命运揉搓的心,让这颗心卸下历史的沉重,化作如水的夜波,跳出滚滚红尘,皈依净土!喜耶?悲耶?
花之魂——杨玉环
那百媚生春的回眸定格泱泱诗国的永恒,诠释绝代佳人的涵蕴。
那盛筵醉酒的娇态,成为千古不朽的传奇,演绎今日舞台的经典。
那花前月下“一曲霓裳听不尽”,于是得到长生殿前的誓言。
月愧了。在一片漆黑的天地间,只有你那明艳动人的脸庞才能让一朝天子沉迷。
花羞了。在百花齐放的花园里,只有你那国色天香的姿态才能使三千佳丽逊色。
原以为风中的阔笑足以抵挡三千年的积淀,原以为揽尽风情的宁静早该缘结红尘,原以为望断天涯的相思本可厮守一生,心约无声,亦无怨无悔。
安禄山进献“摧情花”包藏祸心,却让牡丹花屈担罪名……
凤凰于飞,显尽风流,怎料到魂断马嵬坡!情耶?恨耶?
生命如同树叶来去匆匆。春的萌芽就是为了秋的飘落,殊途却同归。不论境遇如何,她们都战栗地坚守着追逐了一生的夙愿,执著地有一份别样的美丽。她们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我们,我也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她们……
名师点拨
《红楼梦》中宝玉说过:“女孩儿是水做的骨 肉。”古往今来有多少水做的骨肉随着历史大潮的奔涌不息而被湮没,但是这四位奇女子却因其各自的不同之处而在历史的潮流中留下了自己的足印。西施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貌,似乎早已注定了其为国捐身的命运;王昭君为天下和平、民族团结去和亲;貂蝉为清除国贼甘愿献身;杨贵妃为爱情作千古绝唱。这四个女人都有大仁大德,所以才会成为女人的样板,千古流芳。本文作者不拘于文人墨客对其已有的评价,融入思考,独出心裁,将其喻为“水之灵”“琴之韵”“月之波”“花之魂”,更可谓抓住了四大美女的“魂”之所在。本文语言优美,思考深入,眼光独特,不失为一篇佳作。
技巧2:递进式
如果是议论文,那么文章的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就一个话题层层深入,步步发展,一环紧扣一环。如果侧重于记叙,那么,就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为了凸显主题还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
文章的外在结构呈现一种逻辑上的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的态势,在行文过程中,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思路的层进,不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地并列论述,而是逐渐深入地递进论述,如果说并列式的文章结构是横向的,那么,递进式的文章结构就是纵向的。这样的文章结构尤其适合探讨一个需要深入的问题,层层推进,最后深入精髓,文章自然有见地和说服力。
实例借鉴
侠!——你从何而来
——我读文人与侠客
杜磊
题记:千秋霸业,百战成功;边声四起唱大风;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狂沙路万里,关山月朦胧;寂寞高手一时俱无踪;真情谁与共,生死可相从;大事临头向前冲,恩义重;一马奔腾,射雕引弓……
大浪淘尽,一时多少豪杰。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一种人,叫侠士;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一种文化叫侠文化。侠文化存在于武侠身上,侠的豪迈,侠的柔情,侠的洒脱,侠的锄强扶弱,侠的替天行道,侠的义薄云天……“侠”千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敬仰、神往。“侠”传承的并非只是他们的武功,更多的是他们的精神!
侠之滥觞
侠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被人们所歌颂,是侠们高尚的情操引起社会共鸣的结果。侠的滥觞在墨家,墨家不乏行侠仗义的剑客。这些最早的准侠客,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是一般的武夫所不能及的。
在理崩乐坏、人心不古的春秋战国,人们呼唤着正义的回归,渴望着和平的生活,“侠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便应运而生,侠、文本一家。得到了社会广泛支持的侠,更是寄托了同门师兄弟的政治理想,专诸为吴王阖闾杀兄助僚夺王位。聂政报主而杀韩相,更有荆柯为报太子丹而刺秦王……
他们行侠于义,帮危扶困,救黎民于水火,朱家阴脱季布将军之危,剧盂以侠义闻于诸侯,郭解大义灭亲……侠被人们所广为称颂,也就不足为奇了!
侠之背后
侠能够被传颂,文人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人身负改造社会的重任,而自己又“手无缚鸡之力”,他们被排挤、打压,失去了实现自己理想的能力,他们慨叹,他们退缩抑或者改了行。屈原也好,陶潜也好,“竹林七贤”也好,不能不说是这一悲剧的范例。然而文人自不会沉寂,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武侠,武侠的仗义,武侠的豪气,武侠的“士为知已者死”,使他们成了文人的座之上宾,纸上英雄。梁山好汉能跳出强盗圈,不就是因为其能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替文人说出他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吗?
文人爱侠,文人羡侠,历代文人中自诩为侠的人就不少。曹植、陶潜、李白、陆游……不绝如缕,并非偶然。李白的“抽刀断水”,龚自珍的“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谭嗣同与王五的刎颈之交,秋瑾的“夜闻龙泉剑上铭”,无不抒发了文人的侠情。
韩非子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可以说是对文人与武侠关系的诠释。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人即是武侠,武侠即是文人。文人用笔,用舌抒发着自己的理想;武侠用剑,用刀铲除这世间的不平。他们相辅相成,共同作为现实生活的批判者、矫正者,共同走在现实之前。
文人也是侠客,而且是更高意义上的侠客;武侠也是文人,而且是更讲实际的文人。
侠之大者
大侠手中虽有长剑,但始终杀不尽世间的不平。他们虽纵横于世,超脱于世,但难免为一己之仇、一已之怨而厮杀,总在冤冤相报的怪圈中徘徊挣扎。只为一己快意的人而小打小闹的人是成不了大侠的。
纵观金庸先生的小说,文人的侠情蕴涵其中,叫人回味无穷。令狐冲的笑傲江湖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样的洒脱;张无忌的窗下画眉饱含刘伯温对朱元彰的无奈;袁承志的归隐更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式的对昏君乱世的消极对抗。这里文人与侠客都是“进不能兼济天下”,只好“退而独善其身”了。他们虽有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自命清高式的洒脱,但多少有点文人的小性子。
文人虽有时有点小性子,但在国家危亡时却奋不顾身,武侠更是如此。大侠郭靖力挽狂澜于襄阳城下,横刀立马于铁骑阵前,更是岳飞、袁崇焕、林则徐这类民族英雄的缩影。
侠之大者的精神出于文人,《射雕》中郭靖与成吉思汗的关于人生意义的对话,更是让人对武侠刮目相看。
可见真正的侠之大者是上报国家,下抚黎民的,只有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才可称为侠之大者。这是文人政治理想在武侠领域的延伸。
大侠背负着的是安邦定国的重任。不论是“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的归隐型侠客,还是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死节型侠客,他们的共同初衷,都是要救民于水火,救生灵于涂炭,建立一个国泰民安的桃源世界。老、庄教民返璞归真,孔、孟教人实现美政理想,侠客与文人们有着相同的理想,做的是一件事。为此理想献身,才是大侠的真正精神,虽然世事变化但未曾改之。只有真正的大侠才有此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称为真正的大侠。只为个人快意,一心只计一已得失的武夫,武功再高也只是好勇匹夫,终称不上侠,更勿论侠之大者了!
侠千百年来被统治者打压,境遇与文人差不多。然而侠客与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他们一同奔走呼号,一同奋斗,一同罹难。文人寄希望与侠客,创造了侠客,而他们成不了侠客;侠客从文人处得到了真正的精神归宿,真正地成为“侠”,他们相辅相成,同生于理想而困于理想,他们共同激荡着时代的最强音,使历史不至沉寂!
名师点拨
这篇文章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读后让人为之一振,如此有见识有文采的文章,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深入的探究,没有个性的思考,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将文人侠客的心理行为作了广泛而深刻的对比分析,从历史的纵深发展和文化心理一脉相承的角度,阐明其 本质意义上的等同。在理想追求上,在人格提升上,在个性张扬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人即是武侠,武侠即是文人。文人用笔,用舌抒发着自己的理想;武侠用剑,用刀铲除这世间的不平。他们相辅相成,共同作为现实生活的批判者、矫正者,共同走在现实之前。”这种推论可谓振聋发聩,见解不凡,让人为之赞叹。
文章的形式也是条目分明,言简意赅:题记,豪情满怀,领读者入猎猎西风起,壮怀慷慨激烈的氛围;各个标题醒目,逐层深入,引入追问思考;语言豪爽明朗,一扫柔弱狭隘之气,文字俊朗,分析大而不空,细而不琐,很是大气;引述自然流畅,文侠并举,古今贯通,将众多的例子融化为一炉,诠释着文士侠客的精神内涵,都是以天下为己任,“同生于理想而困于理想,他们共同激荡着时代的最强音”,读罢令人为之唏嘘感慨。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那些满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和人生理想的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这难道不是最可贵的情感和追求吗?
技巧3:对比式
对比就是不同色调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对比也叫反衬,反衬的好处是让组合的双方都得到鲜明的呈现。
譬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不是直接谈“拿来主义”,而是把其放在“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之后再提出来的。提出“拿来主义”之后,没有立即进行分析,而是又谈“送来”主义,在谈了“送来”的影响之后,才回到主题,分析如何“拿来”。这样,文章的主要论述对象,就在一种与之相异色彩的背景之下闪亮登场——“拿来主义”在其他多种主义的幽暗背景反衬之下呈现,就显得更加光彩夺目了。
考试作文的对比,其实质就是材料的对比,即所列举事例的对比。如,广东考生的《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文中列举了德国、日本、中国等三个国家对二战的不同纪念方式。这三个国家对二战的纪念,都含有不同的色彩对比:德国——在疯狂之后理性反思、自我救赎;日本——在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之后,文过饰非、美化侵略、参拜神社;中国——激进分子打砸日货,中国领导立场理性。三个事例材料中,前两个材料是理性与非理性对比,最后一个材料内部激进分子的非理性与中国领导的理性又形成对比。通过对比,理性与非理性的含义各自得到了清晰的呈现。
在文章行文过程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来鲜明地阐述作者想要论述的观点,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结构技巧。因为一篇文章一定是有立场的,那么相反的立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弊端或者种种不好的迹象就可以与正确的观点进行对照。这样,正确的做法在错误的做法的映衬下就会显得更加掷地有声,不可辩驳。
实例借鉴
无题
——寄语古老中国的年轻人
王家尧
晨读时,同学们讨论“中国人过洋节的利与弊”。
我想到的,是中国年轻人如何看待祖国的问题。
我们周围,已太多“洋气”。
这绝非古板和老土。
不妨观察一下四周,作个比较:
外来的情人节,大街小巷玫瑰簇拥,对对情侣甜甜蜜蜜地进行着法式浪漫。
中国的七月七,却只有老头老太太摇着蒲扇乘凉。暧昧的coffee屋灯光吸引着对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们谈罗曼蒂克与柏拉图。
外来的感恩节,小年轻“欢聚一堂”,摆上turkey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火鸡让他们相遇。
中国的九月九,“忙忙碌碌”的年轻一族,只打个电话,就让家中的老父老母守个空桌。
不仅是节日,且听:
“中国的传统多俗气,全是大红,人家西方多好!白色,圣洁。”
“中国之所以不发达,全是五千年狗屁历史造成的!”
“中国人真呆,非信孔孟,老庄。还有什么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简直不该存在!”
还有太多太多。
年轻人,请静下心来。
中国 ,我们一直依偎她,吮吸她,却又埋怨她,轻视她,责备她。她花了几千年的目光脚力走出了一段路,我们却常常嘲笑她为何不走另一条?!她好不容易在沧海横流中保住了一份家产,一份名誉,一分尊严,我们却常常轻率地说保住这些干什么?我们娇宠张狂,一会儿嫌她皱纹太多,一会儿嫌她脸色不好!
年轻人,在嘲讽和否定儒道两家时,请先想一想,为什么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中途倒下?不妨看看历史:
中国商代,埃及已远征西亚:
孔子时代,波斯远征巴比伦;
屈原时代,希腊的亚历山大还在远征埃及和巴比伦:
而且无论是波斯还是希腊,都已抵达印度……
是的,在辽阔的亚欧大陆上,几大文明古国打得昏天黑地,来回报复,相互毁灭时,中国却在静静发展,我们民族的第一图像是长城,那也只是自己的护墙而已。我想当今的年轻人倒不妨站在长城上,听《爱在西元前》,细品“为何西元巴比伦只剩下难解的语言,而祖国的历史却清晰可见”。
这,应该归功于儒道,归功于平日里被年轻人谩骂了无数次的先秦诸子!
我们伟大的祖先,用心血使华夏文明采取了安分守已的姿势,延续了几千年。
年轻有为的企业家,也许并不知道平日里讲究的“务实精神”是先秦学派的结晶。
心高气傲的政府官员,也许不知道他在演讲时大谈的“唯物主义”是孟子的结论。
研究西方哲学的中国高才生,也许不知道,研究西方哲学到一定高度总会转向东方,而研究东方哲学,又总是先被印度哲学吸引,最后在中国哲学中归结!
诚然,我并不希望年轻人沉湎和自夸于中国古文明而停步不前,我只是不想再听到,看到一些人不好好做事,只以否定和嘲笑为职业,一提祖先就愤恨,一说中国人就是劣等民族!
我们这一代人生得太晚,没有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为她说话;而人的可塑性过于流散,没有及早地去思考与她同等年岁的古文明的衰落原因来理解她的艰难行迹;我们不了解粗线条、大轮廓上她的形象,只在枝节上絮絮叨叨。
庄子在面临大海时,轰然顿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而我们——这些年轻人呢?
我们,应该吃惊,应该惭愧,应该懊悔。
自己作为一个中华文明的受惠者并不容易,祖先如此艰难地将五千年文明交到我们手上,该怎么做?更加不言自明!
名师点拨
本文由“中国人过洋节的利与弊”这一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入笔。开篇的一系列短句和对比,让人读来颇有气势,使读者不禁跟着思考这一问题,近年洋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确实是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节日承载的是文化,由此,作者笔锋一转,进而论述中国年轻人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从古到今,横纵对比,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学功底和熟练的驾驭语言的能力,结尾警示性的语言更加引起年轻一代深思。刘勰曾说过:“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 色。”本文不愧为一篇舒卷自如的作品,令人击节赞叹。
技巧4:线索式
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写作中,同学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繁杂的思绪而对文章结构实现整饬一筹莫展。其实,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创作中,最简单实用的让文章清晰明了的办法就是用一条线把纷繁复杂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文章有线索可循。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文章就不会显得杂乱,就会井然有序。整体上就仿佛是一堆散乱的珠子遇到了一条美丽的丝线,一串精美的项链就这样诞生了。
实例借鉴
小院中,那一棵枣树…… 贺晓冬
深秋的丝丝寒意遍布了每一个角落,小院里那棵单薄的枣树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枯黄的叶子终于支持不住,离开了干枯的枝干,一时间,小院被染成了黄色。我握起拳头一下一下地捶打树干,仅剩的几片叶子便飘摇着坠落……
我们以为可以摆脱了,至少不用再在众人面前回避关于爷爷的话题,至少名正言顺了……可我却无法像想象中的那样轻松面对——毕竟,血浓于水。十几年来,我还没来得及喊一声爷爷,唯一的一次相见也仅仅是两米之外的遥望……
文革时,他的家被抄,全家被赶进一个不避风雨的牛棚里,暗无天日的生活终于让他忍无可忍。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逃离了那个满目疮痍的地方……文革平息,他才再次回到日思夜想的家。没有了昔日的富足与安逸,取而代之的是不堪入目的狼藉……
之后的二十几年,他一直在外做生意,一有空就回家看看。生意越做越红火,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他回家的次数却日渐减少。终于有一年,他没再回来。五年,十年……他都没再回来,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几个六七岁的孩子对爷爷津津乐道,他们不住地炫耀,而我对他们口中的“爷爷”一无所知。我的世界里,从未有过这个陌生的概念。面对七嘴八舌的问题,我一概用“不知道”回答,甚至他们问“你爷爷是不是死了?”一连串的问题似乎让他们比我更惊诧。
我仰着小脑袋满心欢喜地问爸爸,我多么希望他还能施魔法,像变出我心仪已久的玩具那样,让神秘的“爷爷”也突然降临……直到现在,我脑海中依然清晰地印着爸爸当时尴尬的表情和长久的沉默。我想爸爸并非有意隐瞒真相,而是他无法残忍地向一个六岁的孩子解释什么是“抛弃”,况且幼小的我又怎么能理解?
很多事只要习惯了,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忍受,而对人来讲,又有什么是不可以习惯的。就像所有的人都习惯了没有他的生活,我也早已适应了没有爷爷的日子。
那一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得格外的早。我像往常一样回家,可家里令人窒息的安静却是以往少有的。沉默了许久,妈妈终于说:“你爷爷脑血栓,住院了!”妈妈说得平静,自然。可我却傻得像七年前一样。“什么爷爷?”我看着一直无语的爸爸。他重重地吸了两口烟,缭绕的烟雾四处飘荡,模糊了他的脸……
爸爸轻轻地推开病房的门,刺眼的灯光打在雪白的墙上,床单儿上,扎得人眼生疼。我伫立在离病床两米远的地方,观察那个“陌生”的人。我努力地寻找脑海中那幅绘制了千万次的画像,可大脑却一片空白……
他浸在惨白的世界里,和苍白的脸色很相衬。蓬乱的头发下面一双浑浊的眼睛闪出混浊的光亮,继而呆滞的目光久久地驻留在我和爸爸身上,像是在讲述着什么……“是冬冬吧!”声音微弱得如同挣扎在死亡边缘一般。顿时,我泪如雨下……泪光中,我看见他干涩的眼睛湿润了。
我应该叫一声“爷爷”的,可我无法忘记他十年前的不辞而别,无法忘记他的背叛与抛弃,无法忘记他给那么多人带来的难以愈合的伤口……人们说,时间是愈合伤痛的良药,可有时,时间的流逝反而让昨日的伤痛益发清晰,不时地隐隐作痛,甚至刻骨铭心……
那天夜里,老家的那棵枣树又在梦中如期而至。浅色而又纯净的天空凝重、庄严而又深邃。枣树倔强地兀立在凛冽的寒风中,远远望去,好似大漠孤烟一般。光秃秃的树干可怜巴巴地指向苍天,仅剩的一片叶子紧紧地抓住树干,可依然摇摇欲坠!
病渐渐地好转,他终于又踏上了久别三十七年的故土。他依偎着当年亲手栽种的枣树,老泪纵横……
2003年的寒冬,他走了!走得那么仓促,甚至没来得及见我第二面……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悲痛之中,便是久长的思念与悔恨。夜里,床头关了的灯莫名其妙地亮了,我真的希望是爷爷“回来”了。我打开家里所有的灯,一遍又一遍地喊着“爷爷”,我希望爷爷能听得见,哪怕只是一声……
春天静静地来了,没有一丝喧闹。我如愿站在小院里的枣树旁。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它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粗壮的树干毅然挺拔,叶片层层叠叠,紧紧地簇拥着,在和煦的阳光中沐浴伸展。
名师点拨
文中,那棵枣树仿佛一位洞明世事的老者,看这人间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枣树还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使得文章在结构上浑然成为一个整体。不长的文字中,作者写出了波澜起伏的故事,这故事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用一颗宽容之心对待他人,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金牌教练集训
真题体验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2007年广东卷)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结构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广东卷)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形,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是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结构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这一设计却遭到了权威人士的反对。他既不想让自己的设计屈从于权威,又不想让自己的设计搁浅,只好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但并未和天花板接触。300年过去了,直到近几年这一秘密才被发现。
作为一个建筑师,来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自然人,他无疑是非常伟大的,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高贵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放弃自认为是正确的想法或做法,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或生活。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启示?请以“坚守你的原则”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结构清晰,能够给文章锦上添花。②不少于800字。
结构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争气”是个褒义词,人们都喜欢用。
你听:张家在教育女儿,“你现在当上了警察,可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要争气啊!”
李家在训导儿子:“别人打你一拳,你就不知道还他一脚,不争气!”
王家在商议家事:“不蒸(争)馒头蒸(争)口气。这次孙儿满堂,一定要摆它几十桌,让左邻右舍瞧瞧!”
同是争气,争之分别大矣!
请以“争气”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结构清晰,字数不少于800字。
结构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场作文思路必须清晰,必须是在设题要求范围内的一条线或一个圆,不能芜杂,不可枝蔓。而一篇成形的考场作文,思路的唯一外现方式就是文章的结构。所以考场作文对文章进行精雕细刻是非常必要的。精彩的文章结构,让文章犹如精心打理过的园圃,芳香宜人又精巧别致。
常言说:“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文章没思路等于车离轨而行,虽然可以前行,但随时有翻车的危险。考场高分作文,主要是文思有新意而成为“佳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话题作文盛行之时,给了同学们更大的更宽的思维空间,文思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考场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往往写得比较匆忙,就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结构无序、局部结构不完整或结构不规范等情况。其原因在于:
1.写作前缺少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少辩证思维。
3.平时写议论性文章较少,或者在写作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4.对高考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结构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血肉无所附着,文不成章。考生作文时应谨记下面四条要求:第一,结构必须完整,开头、主体、过渡、照应、结尾缺一不可。第二,不应只是三段形式的结构,记叙文讲求情节的波澜,散文力求“形”“象”丰富,议论文讲求严谨的逻辑关系——或层进,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老三段”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高中生的作文水平。第三,结构必须匀称,不能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不能小头小脚大腹便便,不能大头大脚主体干瘪。第四,结构必须符合文体特征,应注意各种文体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主次关系。
那么,考场作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呢?
技巧1:并列式
记叙文中可以将几个事情或几个片段组织起来凸现一个主题,如《琐忆》等。议论文则体现在并列式举例论证,通过不同的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论证一个论点。
这样的文章结构在议论文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尤其在阐述式议论文写作中,作者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由设立分论点开始论证。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论点的正确。因为涵盖了不同的情况,所以文章也就有了非常强的说服力。
散文写作也一样,将不同层面而又相互联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就可以成就一篇非常不错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
实例借鉴
古代女子绣像
段颖
中国历来最富传奇色彩的女子莫过于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四大美女。西施捧心,昭君出塞,貂禅拜月,贵妃醉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寻常百姓间永不沉寂的话题。但我总觉得在那些庄严的历史和美丽的传奇背后隐藏着另外一种更为深沉的东西,或许那才是她们真正的人生。
水之灵——西施
在水一方,你,白衣如雪。
水做的女子显示出绝世的清丽,绝世的灵性,令飞鸟为之徘徊,令池鱼为之沉匿。你清高而忧郁的眼波,飘来,又荡去,不胜娇盖的模样,让路人都为你洒过几许盈满叹息的清泪。
沧海横流,尘世难料,命运莫知!可你,任凭风雨飘摇,任凭奸佞横刀,斑驳世事中,抖落一身风尘……
锦衣玉食足以掩盖太多的国仇家恨,从浣纱溪畔的芒萝山只身入昊的你,与帝王共解一曲的时光足以赢得卧薪尝胆的时间,从灵魂深处溢出的芳芙足以倾倒吴王十万精兵。“情到深处无怨尤”,于是你淡然一笑,任一片愁容溶进夜的温柔,却从未在眼中盈露闪烁的泪光。
越人心中你是复国的巾帼,吴人眼里你是灭国的祸水……
可是耗尽整个青春岁月的你,以思念的心绪眺望,却望不到故乡在哪一个方向,终以魂断太湖终结此生。“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恶耶?善耶?
琴之韵——王昭君
寂香几度瘦。
独倚青梅,手抚琵琶的你将以怎样的怅然虚度晨昏,宛如带雨梨花的你又将以怎样的愁思幽啜几案?
在繁花如织的亭园中,你独坐空阁与残烛相伴,任凭湿透的才情在秋风里缱绻,化成朵朵雨花,看不出一丝悲喜。捡拾的碎片凑成的竟是一曲不堪弹奏的哀音。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麻木的你开始藐视那为守候而云淡风清的空间。
莺愁蝶倦,最是离人恨。汉时的明月因你的眼泪沧桑凄美。
身穿嫁衣怀抱琵琶的你,缓缓推开边塞之门,消失于茫茫大漠。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梢残黛脸稍云。”
由耿直演绎成千秋美谈,可是你的初衷?
长雁孤鸿,天地间竟传来你泪打琵琶的声音,如泣,如诉,如歌。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爱耶?怨耶?
月之波——貂禅
冻得发紫的月亮再次升起,心中嫣红的花朵被冰雪般的月亮染淡了许多,变成了冷冷的紫色。
那泻于腰际的黑绸,一湾秋水的双眸,欲张欲合的朱唇,显示出你古典恬静的神韵。
你一袭素衣,洁白如雪,冻结了纵横天下的孤傲,倾倒了三国的各路英豪。
假如脉络没有强调你的存在,履痕没有昭示你的冷漠,仅仅是一个柔弱女子的你,怎会以纤纤玉指导演流传千古的连环计使董卓、吕布父子反目?怎会胜过无数刀光剑影扭转乾坤,改写历史?可你却怎么也跳不出历史的羁绊,竟与英雄泪别,沦为他人掌中的玩物……
今夜,月儿依旧,蒲团依旧,香炉依旧,小鸟在季节的树梢上不厌其烦地吟唱昨天的传说,而惯于宁静淡泊、惯于恪守沉默的你以一种超凡脱尘的气度,合上素手,用檀香的宁静抚慰着那颗被命运揉搓的心,让这颗心卸下历史的沉重,化作如水的夜波,跳出滚滚红尘,皈依净土!喜耶?悲耶?
花之魂——杨玉环
那百媚生春的回眸定格泱泱诗国的永恒,诠释绝代佳人的涵蕴。
那盛筵醉酒的娇态,成为千古不朽的传奇,演绎今日舞台的经典。
那花前月下“一曲霓裳听不尽”,于是得到长生殿前的誓言。
月愧了。在一片漆黑的天地间,只有你那明艳动人的脸庞才能让一朝天子沉迷。
花羞了。在百花齐放的花园里,只有你那国色天香的姿态才能使三千佳丽逊色。
原以为风中的阔笑足以抵挡三千年的积淀,原以为揽尽风情的宁静早该缘结红尘,原以为望断天涯的相思本可厮守一生,心约无声,亦无怨无悔。
安禄山进献“摧情花”包藏祸心,却让牡丹花屈担罪名……
凤凰于飞,显尽风流,怎料到魂断马嵬坡!情耶?恨耶?
生命如同树叶来去匆匆。春的萌芽就是为了秋的飘落,殊途却同归。不论境遇如何,她们都战栗地坚守着追逐了一生的夙愿,执著地有一份别样的美丽。她们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我们,我也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她们……
名师点拨
《红楼梦》中宝玉说过:“女孩儿是水做的骨 肉。”古往今来有多少水做的骨肉随着历史大潮的奔涌不息而被湮没,但是这四位奇女子却因其各自的不同之处而在历史的潮流中留下了自己的足印。西施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貌,似乎早已注定了其为国捐身的命运;王昭君为天下和平、民族团结去和亲;貂蝉为清除国贼甘愿献身;杨贵妃为爱情作千古绝唱。这四个女人都有大仁大德,所以才会成为女人的样板,千古流芳。本文作者不拘于文人墨客对其已有的评价,融入思考,独出心裁,将其喻为“水之灵”“琴之韵”“月之波”“花之魂”,更可谓抓住了四大美女的“魂”之所在。本文语言优美,思考深入,眼光独特,不失为一篇佳作。
技巧2:递进式
如果是议论文,那么文章的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就一个话题层层深入,步步发展,一环紧扣一环。如果侧重于记叙,那么,就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为了凸显主题还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
文章的外在结构呈现一种逻辑上的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的态势,在行文过程中,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思路的层进,不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地并列论述,而是逐渐深入地递进论述,如果说并列式的文章结构是横向的,那么,递进式的文章结构就是纵向的。这样的文章结构尤其适合探讨一个需要深入的问题,层层推进,最后深入精髓,文章自然有见地和说服力。
实例借鉴
侠!——你从何而来
——我读文人与侠客
杜磊
题记:千秋霸业,百战成功;边声四起唱大风;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狂沙路万里,关山月朦胧;寂寞高手一时俱无踪;真情谁与共,生死可相从;大事临头向前冲,恩义重;一马奔腾,射雕引弓……
大浪淘尽,一时多少豪杰。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一种人,叫侠士;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一种文化叫侠文化。侠文化存在于武侠身上,侠的豪迈,侠的柔情,侠的洒脱,侠的锄强扶弱,侠的替天行道,侠的义薄云天……“侠”千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敬仰、神往。“侠”传承的并非只是他们的武功,更多的是他们的精神!
侠之滥觞
侠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被人们所歌颂,是侠们高尚的情操引起社会共鸣的结果。侠的滥觞在墨家,墨家不乏行侠仗义的剑客。这些最早的准侠客,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是一般的武夫所不能及的。
在理崩乐坏、人心不古的春秋战国,人们呼唤着正义的回归,渴望着和平的生活,“侠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便应运而生,侠、文本一家。得到了社会广泛支持的侠,更是寄托了同门师兄弟的政治理想,专诸为吴王阖闾杀兄助僚夺王位。聂政报主而杀韩相,更有荆柯为报太子丹而刺秦王……
他们行侠于义,帮危扶困,救黎民于水火,朱家阴脱季布将军之危,剧盂以侠义闻于诸侯,郭解大义灭亲……侠被人们所广为称颂,也就不足为奇了!
侠之背后
侠能够被传颂,文人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人身负改造社会的重任,而自己又“手无缚鸡之力”,他们被排挤、打压,失去了实现自己理想的能力,他们慨叹,他们退缩抑或者改了行。屈原也好,陶潜也好,“竹林七贤”也好,不能不说是这一悲剧的范例。然而文人自不会沉寂,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武侠,武侠的仗义,武侠的豪气,武侠的“士为知已者死”,使他们成了文人的座之上宾,纸上英雄。梁山好汉能跳出强盗圈,不就是因为其能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替文人说出他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吗?
文人爱侠,文人羡侠,历代文人中自诩为侠的人就不少。曹植、陶潜、李白、陆游……不绝如缕,并非偶然。李白的“抽刀断水”,龚自珍的“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谭嗣同与王五的刎颈之交,秋瑾的“夜闻龙泉剑上铭”,无不抒发了文人的侠情。
韩非子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可以说是对文人与武侠关系的诠释。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人即是武侠,武侠即是文人。文人用笔,用舌抒发着自己的理想;武侠用剑,用刀铲除这世间的不平。他们相辅相成,共同作为现实生活的批判者、矫正者,共同走在现实之前。
文人也是侠客,而且是更高意义上的侠客;武侠也是文人,而且是更讲实际的文人。
侠之大者
大侠手中虽有长剑,但始终杀不尽世间的不平。他们虽纵横于世,超脱于世,但难免为一己之仇、一已之怨而厮杀,总在冤冤相报的怪圈中徘徊挣扎。只为一己快意的人而小打小闹的人是成不了大侠的。
纵观金庸先生的小说,文人的侠情蕴涵其中,叫人回味无穷。令狐冲的笑傲江湖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样的洒脱;张无忌的窗下画眉饱含刘伯温对朱元彰的无奈;袁承志的归隐更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式的对昏君乱世的消极对抗。这里文人与侠客都是“进不能兼济天下”,只好“退而独善其身”了。他们虽有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自命清高式的洒脱,但多少有点文人的小性子。
文人虽有时有点小性子,但在国家危亡时却奋不顾身,武侠更是如此。大侠郭靖力挽狂澜于襄阳城下,横刀立马于铁骑阵前,更是岳飞、袁崇焕、林则徐这类民族英雄的缩影。
侠之大者的精神出于文人,《射雕》中郭靖与成吉思汗的关于人生意义的对话,更是让人对武侠刮目相看。
可见真正的侠之大者是上报国家,下抚黎民的,只有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才可称为侠之大者。这是文人政治理想在武侠领域的延伸。
大侠背负着的是安邦定国的重任。不论是“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的归隐型侠客,还是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死节型侠客,他们的共同初衷,都是要救民于水火,救生灵于涂炭,建立一个国泰民安的桃源世界。老、庄教民返璞归真,孔、孟教人实现美政理想,侠客与文人们有着相同的理想,做的是一件事。为此理想献身,才是大侠的真正精神,虽然世事变化但未曾改之。只有真正的大侠才有此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称为真正的大侠。只为个人快意,一心只计一已得失的武夫,武功再高也只是好勇匹夫,终称不上侠,更勿论侠之大者了!
侠千百年来被统治者打压,境遇与文人差不多。然而侠客与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他们一同奔走呼号,一同奋斗,一同罹难。文人寄希望与侠客,创造了侠客,而他们成不了侠客;侠客从文人处得到了真正的精神归宿,真正地成为“侠”,他们相辅相成,同生于理想而困于理想,他们共同激荡着时代的最强音,使历史不至沉寂!
名师点拨
这篇文章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读后让人为之一振,如此有见识有文采的文章,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深入的探究,没有个性的思考,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将文人侠客的心理行为作了广泛而深刻的对比分析,从历史的纵深发展和文化心理一脉相承的角度,阐明其 本质意义上的等同。在理想追求上,在人格提升上,在个性张扬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人即是武侠,武侠即是文人。文人用笔,用舌抒发着自己的理想;武侠用剑,用刀铲除这世间的不平。他们相辅相成,共同作为现实生活的批判者、矫正者,共同走在现实之前。”这种推论可谓振聋发聩,见解不凡,让人为之赞叹。
文章的形式也是条目分明,言简意赅:题记,豪情满怀,领读者入猎猎西风起,壮怀慷慨激烈的氛围;各个标题醒目,逐层深入,引入追问思考;语言豪爽明朗,一扫柔弱狭隘之气,文字俊朗,分析大而不空,细而不琐,很是大气;引述自然流畅,文侠并举,古今贯通,将众多的例子融化为一炉,诠释着文士侠客的精神内涵,都是以天下为己任,“同生于理想而困于理想,他们共同激荡着时代的最强音”,读罢令人为之唏嘘感慨。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那些满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和人生理想的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这难道不是最可贵的情感和追求吗?
技巧3:对比式
对比就是不同色调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对比也叫反衬,反衬的好处是让组合的双方都得到鲜明的呈现。
譬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不是直接谈“拿来主义”,而是把其放在“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之后再提出来的。提出“拿来主义”之后,没有立即进行分析,而是又谈“送来”主义,在谈了“送来”的影响之后,才回到主题,分析如何“拿来”。这样,文章的主要论述对象,就在一种与之相异色彩的背景之下闪亮登场——“拿来主义”在其他多种主义的幽暗背景反衬之下呈现,就显得更加光彩夺目了。
考试作文的对比,其实质就是材料的对比,即所列举事例的对比。如,广东考生的《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文中列举了德国、日本、中国等三个国家对二战的不同纪念方式。这三个国家对二战的纪念,都含有不同的色彩对比:德国——在疯狂之后理性反思、自我救赎;日本——在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之后,文过饰非、美化侵略、参拜神社;中国——激进分子打砸日货,中国领导立场理性。三个事例材料中,前两个材料是理性与非理性对比,最后一个材料内部激进分子的非理性与中国领导的理性又形成对比。通过对比,理性与非理性的含义各自得到了清晰的呈现。
在文章行文过程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来鲜明地阐述作者想要论述的观点,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结构技巧。因为一篇文章一定是有立场的,那么相反的立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弊端或者种种不好的迹象就可以与正确的观点进行对照。这样,正确的做法在错误的做法的映衬下就会显得更加掷地有声,不可辩驳。
实例借鉴
无题
——寄语古老中国的年轻人
王家尧
晨读时,同学们讨论“中国人过洋节的利与弊”。
我想到的,是中国年轻人如何看待祖国的问题。
我们周围,已太多“洋气”。
这绝非古板和老土。
不妨观察一下四周,作个比较:
外来的情人节,大街小巷玫瑰簇拥,对对情侣甜甜蜜蜜地进行着法式浪漫。
中国的七月七,却只有老头老太太摇着蒲扇乘凉。暧昧的coffee屋灯光吸引着对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们谈罗曼蒂克与柏拉图。
外来的感恩节,小年轻“欢聚一堂”,摆上turkey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火鸡让他们相遇。
中国的九月九,“忙忙碌碌”的年轻一族,只打个电话,就让家中的老父老母守个空桌。
不仅是节日,且听:
“中国的传统多俗气,全是大红,人家西方多好!白色,圣洁。”
“中国之所以不发达,全是五千年狗屁历史造成的!”
“中国人真呆,非信孔孟,老庄。还有什么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简直不该存在!”
还有太多太多。
年轻人,请静下心来。
中国 ,我们一直依偎她,吮吸她,却又埋怨她,轻视她,责备她。她花了几千年的目光脚力走出了一段路,我们却常常嘲笑她为何不走另一条?!她好不容易在沧海横流中保住了一份家产,一份名誉,一分尊严,我们却常常轻率地说保住这些干什么?我们娇宠张狂,一会儿嫌她皱纹太多,一会儿嫌她脸色不好!
年轻人,在嘲讽和否定儒道两家时,请先想一想,为什么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中途倒下?不妨看看历史:
中国商代,埃及已远征西亚:
孔子时代,波斯远征巴比伦;
屈原时代,希腊的亚历山大还在远征埃及和巴比伦:
而且无论是波斯还是希腊,都已抵达印度……
是的,在辽阔的亚欧大陆上,几大文明古国打得昏天黑地,来回报复,相互毁灭时,中国却在静静发展,我们民族的第一图像是长城,那也只是自己的护墙而已。我想当今的年轻人倒不妨站在长城上,听《爱在西元前》,细品“为何西元巴比伦只剩下难解的语言,而祖国的历史却清晰可见”。
这,应该归功于儒道,归功于平日里被年轻人谩骂了无数次的先秦诸子!
我们伟大的祖先,用心血使华夏文明采取了安分守已的姿势,延续了几千年。
年轻有为的企业家,也许并不知道平日里讲究的“务实精神”是先秦学派的结晶。
心高气傲的政府官员,也许不知道他在演讲时大谈的“唯物主义”是孟子的结论。
研究西方哲学的中国高才生,也许不知道,研究西方哲学到一定高度总会转向东方,而研究东方哲学,又总是先被印度哲学吸引,最后在中国哲学中归结!
诚然,我并不希望年轻人沉湎和自夸于中国古文明而停步不前,我只是不想再听到,看到一些人不好好做事,只以否定和嘲笑为职业,一提祖先就愤恨,一说中国人就是劣等民族!
我们这一代人生得太晚,没有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为她说话;而人的可塑性过于流散,没有及早地去思考与她同等年岁的古文明的衰落原因来理解她的艰难行迹;我们不了解粗线条、大轮廓上她的形象,只在枝节上絮絮叨叨。
庄子在面临大海时,轰然顿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而我们——这些年轻人呢?
我们,应该吃惊,应该惭愧,应该懊悔。
自己作为一个中华文明的受惠者并不容易,祖先如此艰难地将五千年文明交到我们手上,该怎么做?更加不言自明!
名师点拨
本文由“中国人过洋节的利与弊”这一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入笔。开篇的一系列短句和对比,让人读来颇有气势,使读者不禁跟着思考这一问题,近年洋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确实是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节日承载的是文化,由此,作者笔锋一转,进而论述中国年轻人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从古到今,横纵对比,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学功底和熟练的驾驭语言的能力,结尾警示性的语言更加引起年轻一代深思。刘勰曾说过:“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 色。”本文不愧为一篇舒卷自如的作品,令人击节赞叹。
技巧4:线索式
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写作中,同学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繁杂的思绪而对文章结构实现整饬一筹莫展。其实,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创作中,最简单实用的让文章清晰明了的办法就是用一条线把纷繁复杂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文章有线索可循。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文章就不会显得杂乱,就会井然有序。整体上就仿佛是一堆散乱的珠子遇到了一条美丽的丝线,一串精美的项链就这样诞生了。
实例借鉴
小院中,那一棵枣树…… 贺晓冬
深秋的丝丝寒意遍布了每一个角落,小院里那棵单薄的枣树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枯黄的叶子终于支持不住,离开了干枯的枝干,一时间,小院被染成了黄色。我握起拳头一下一下地捶打树干,仅剩的几片叶子便飘摇着坠落……
我们以为可以摆脱了,至少不用再在众人面前回避关于爷爷的话题,至少名正言顺了……可我却无法像想象中的那样轻松面对——毕竟,血浓于水。十几年来,我还没来得及喊一声爷爷,唯一的一次相见也仅仅是两米之外的遥望……
文革时,他的家被抄,全家被赶进一个不避风雨的牛棚里,暗无天日的生活终于让他忍无可忍。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逃离了那个满目疮痍的地方……文革平息,他才再次回到日思夜想的家。没有了昔日的富足与安逸,取而代之的是不堪入目的狼藉……
之后的二十几年,他一直在外做生意,一有空就回家看看。生意越做越红火,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他回家的次数却日渐减少。终于有一年,他没再回来。五年,十年……他都没再回来,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几个六七岁的孩子对爷爷津津乐道,他们不住地炫耀,而我对他们口中的“爷爷”一无所知。我的世界里,从未有过这个陌生的概念。面对七嘴八舌的问题,我一概用“不知道”回答,甚至他们问“你爷爷是不是死了?”一连串的问题似乎让他们比我更惊诧。
我仰着小脑袋满心欢喜地问爸爸,我多么希望他还能施魔法,像变出我心仪已久的玩具那样,让神秘的“爷爷”也突然降临……直到现在,我脑海中依然清晰地印着爸爸当时尴尬的表情和长久的沉默。我想爸爸并非有意隐瞒真相,而是他无法残忍地向一个六岁的孩子解释什么是“抛弃”,况且幼小的我又怎么能理解?
很多事只要习惯了,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忍受,而对人来讲,又有什么是不可以习惯的。就像所有的人都习惯了没有他的生活,我也早已适应了没有爷爷的日子。
那一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得格外的早。我像往常一样回家,可家里令人窒息的安静却是以往少有的。沉默了许久,妈妈终于说:“你爷爷脑血栓,住院了!”妈妈说得平静,自然。可我却傻得像七年前一样。“什么爷爷?”我看着一直无语的爸爸。他重重地吸了两口烟,缭绕的烟雾四处飘荡,模糊了他的脸……
爸爸轻轻地推开病房的门,刺眼的灯光打在雪白的墙上,床单儿上,扎得人眼生疼。我伫立在离病床两米远的地方,观察那个“陌生”的人。我努力地寻找脑海中那幅绘制了千万次的画像,可大脑却一片空白……
他浸在惨白的世界里,和苍白的脸色很相衬。蓬乱的头发下面一双浑浊的眼睛闪出混浊的光亮,继而呆滞的目光久久地驻留在我和爸爸身上,像是在讲述着什么……“是冬冬吧!”声音微弱得如同挣扎在死亡边缘一般。顿时,我泪如雨下……泪光中,我看见他干涩的眼睛湿润了。
我应该叫一声“爷爷”的,可我无法忘记他十年前的不辞而别,无法忘记他的背叛与抛弃,无法忘记他给那么多人带来的难以愈合的伤口……人们说,时间是愈合伤痛的良药,可有时,时间的流逝反而让昨日的伤痛益发清晰,不时地隐隐作痛,甚至刻骨铭心……
那天夜里,老家的那棵枣树又在梦中如期而至。浅色而又纯净的天空凝重、庄严而又深邃。枣树倔强地兀立在凛冽的寒风中,远远望去,好似大漠孤烟一般。光秃秃的树干可怜巴巴地指向苍天,仅剩的一片叶子紧紧地抓住树干,可依然摇摇欲坠!
病渐渐地好转,他终于又踏上了久别三十七年的故土。他依偎着当年亲手栽种的枣树,老泪纵横……
2003年的寒冬,他走了!走得那么仓促,甚至没来得及见我第二面……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悲痛之中,便是久长的思念与悔恨。夜里,床头关了的灯莫名其妙地亮了,我真的希望是爷爷“回来”了。我打开家里所有的灯,一遍又一遍地喊着“爷爷”,我希望爷爷能听得见,哪怕只是一声……
春天静静地来了,没有一丝喧闹。我如愿站在小院里的枣树旁。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它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粗壮的树干毅然挺拔,叶片层层叠叠,紧紧地簇拥着,在和煦的阳光中沐浴伸展。
名师点拨
文中,那棵枣树仿佛一位洞明世事的老者,看这人间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枣树还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使得文章在结构上浑然成为一个整体。不长的文字中,作者写出了波澜起伏的故事,这故事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用一颗宽容之心对待他人,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金牌教练集训
真题体验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2007年广东卷)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结构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广东卷)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形,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是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结构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这一设计却遭到了权威人士的反对。他既不想让自己的设计屈从于权威,又不想让自己的设计搁浅,只好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但并未和天花板接触。300年过去了,直到近几年这一秘密才被发现。
作为一个建筑师,来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自然人,他无疑是非常伟大的,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高贵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放弃自认为是正确的想法或做法,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或生活。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启示?请以“坚守你的原则”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结构清晰,能够给文章锦上添花。②不少于800字。
结构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争气”是个褒义词,人们都喜欢用。
你听:张家在教育女儿,“你现在当上了警察,可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要争气啊!”
李家在训导儿子:“别人打你一拳,你就不知道还他一脚,不争气!”
王家在商议家事:“不蒸(争)馒头蒸(争)口气。这次孙儿满堂,一定要摆它几十桌,让左邻右舍瞧瞧!”
同是争气,争之分别大矣!
请以“争气”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结构清晰,字数不少于800字。
结构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