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克伦威尔作为英国内战中的关键人物,在战后对国家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查理一世;英国内战;克伦威尔;护国公
1658年11月25日,一队庄严的队列行进在伦敦静穆的街道上,他们的目的地是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不列颠自罗马帝国陷落以来最强悍的统治者的葬礼。
这位“皇帝”的成就超过了中世纪那些马上君主们。他把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牢牢凝结成一个统一王国。议会服从于他的意志;税收按照他的意愿;欧洲最强大的陆海军由他一手缔造。此刻,他身着华服静卧棺中,左手持权杖,右手握宝球,头部上方的天鹅绒衬垫上安放着一顶帝国王冠。然而这个统治者并不是君王,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弑君者”。
他就是奥利弗·克伦威尔。他的平生事业,正是英格兰如何摒弃历史悠久的君主制——这一壮阔历程的写照。只是到最后人们才发现,君主制是英格兰不可或缺的。
十四年前,即1644年,英格兰陷入了血腥内战。交战一方是国王查理一世,他坚持完全独掌国政;另一方是英格兰议会,他们认为国王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
内战中,尽管阵亡者数以千计,国内经济濒于崩溃,但双方皆无法获得决定性胜利。议会方的初衷,是限制王权,将其至于议会的制约之下。议会军主将曼切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开始质疑:战争的目标究竟为何,是通过战斗摧毁国王?还是仅仅将国王逼回谈判桌旁?身为贵族的蒙塔古认同后者,他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国王的世界。他公开说:一百次和国王开战,哪怕打赢九十九次,国王仍是国王;而战败一次,我们这些人都要被绞死,失去所有。此时,议会方的两位早期领导人约翰·皮姆和约翰·汉普顿均已谢世,身为蒙塔古下级的奥利弗·克伦威尔将军挺身而出,反驳前者的保守观点。他质问蒙塔古:既然充满失败主义情绪,当初何必投身战斗。
随即,克伦威尔开始组建英格兰第一支职业化军队——新模范军,建立在严格的训练和纪律之上的新军队。初创的新模范军在1645年6月14日迎来了第一次重大考验,这就是纳思比平原之战。查理国王身穿闪亮铠甲,骑着高大的弗莱芒骏马,亲率王军,意气风发。双方激战至下午一点,国王大败,其步兵和炮兵被全歼。新模范军从此成为议会方的战争利器,所向披靡。
战败后逃亡查理成为苏格兰人的阶下囚,1647年被移交给英格兰。在议会方看来,审判查理国王是不可想象的,更毋论将其处决。国王作为俘虏,在转移过程中所经之地,到处受到人们的欢呼,显然大多数人并不打算推翻国王。议会军也对与国王颇为优待。
但是,查理一世却表现的比较过火。他一口回绝了克伦威尔等人提出的极为宽厚的和解条款,同时积极与他的宿敌苏格兰人暗通款曲,图谋联合消灭新模范军,复辟王权。1648年,克伦威尔指挥新模范军,在兰开夏郡的普雷斯顿击败苏格兰军,查理再次被捕。在克伦威尔看来,查理国王完全以自私的目的,随心所欲发动战争,必须受到审判。议会和军方组建了一个高等法庭,由135名审判委员组成。委员们对审判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审判君主并无法理依据,克伦威尔咆哮道:我们将挥剑斩下他戴着王冠的头颅!
1649年1月20日,查理国王被带到威斯敏斯特宫,以叛国罪受审。查理则拒绝承认法庭的合法性和权威,他警告说,议会和军方的暴政将是英格兰的灾难。在克伦威尔主导下,法庭判处国王死刑,而刽子手的人选一再更换,判决书上的部分委员签名是克伦威尔代笔,这些都展现了人们内心的冲突和激荡。1月30日行刑时,查理摘下佩戴的圣乔治宝章,请尤克斯顿主教转交王储威尔士亲王,遗言就是“记住”。3月下议院通过法案,宣布:在本国,君主制是不必要的,应予废除。此时王储(即后来的查理二世)正在法国流亡,欧洲各国的君主们都对“英格兰弑君者”充满愤恨,但是谁也没支援王储一兵一卒。1650年后者在苏格兰加冕为查理二世,并在保王派的支持下,率領苏格兰军队南征,然而复辟大军遭到新模范军迎头痛击,苏格兰也被英格兰乘胜占领,查理二世再度渡海逃亡,而克伦威尔在凯歌声中返回伦敦。
凯旋的克伦威尔一举征服苏格兰和爱尔兰,建立了空前统一的不列颠国家。在英格兰人心中,其煌煌武功可以远追凯撒,近超“苏格兰之锤”爱德华一世。但是英格兰政局面临着另一个困境,那就是君主制既已废除,将以何代之尚不明朗。
至1653年,英格兰王位已空置五年,常年的战争已榨干了本国经济,残存的议会也无法有效行使国家领导职能。难道推翻国王就是为了陷入这种困境吗?军队和议会彼此心怀怨恨,唯有克伦威尔有足够的权威,制止双方发生冲突。但他自认为代表军方,议会获得权力越多,他的支配地位就会受到挑战。当议会试图解除他总司令职务时,最后一根稻草来临了。4月20日,克伦威尔身着便衣,来到议会发表演讲,他怒道:你们算什么议会,我终结你们的席位,你们是一些妓客,醉鬼,和腐败的家伙,你们不配继续坐在这个位子上!这时士兵们冲进议会,驱逐了议长和议员们。如此这般,克伦威尔做到了查理一世1642年未能做到的事——取缔议会。英格兰既不再有国王,也不再有议会。
在军队的支持下,克伦威尔作为军队总司令掌管着这个国家,他的正式称号为“护国公”。虽然他后来重启议会,但旋即又被解散。他委派了11名少将管理全国各地区,这些将军们的管理很不得人心。1656年,他再次开启了一个修订版的议会,议员们希望回归到原来的体制,他们向克伦威尔发出呼吁,吁请把他的称号从“护国公”改为“国王”。因为国王必须遵守古老的习俗,同时寻求议会的同意来立法和征税。然而军方高层对这种废斯图亚特王室,而代之以克伦威尔王室的意图深为震骇。克伦威尔本人,在深思数周之后,终于宣布:国王的头衔已经废除,他只接受国王的权力,不接受这个称号。事实上,他拥有的权力已超过一个国王。
1657年6月26日,“护国公”就职仪式在威斯敏斯特宫举行,克伦威尔身穿王袍,端坐于爱德华一世加冕椅之上,朗诵了加冕誓言,全体出席者三呼“天佑护国公”,仪式过程与国王加冕礼一般无二,所不同者,缺少一顶王冠而已。一年后,克伦威尔病逝于白厅王宫,隆重的丧仪典礼长达十五周,他生前如国王一样统治国家,殁后亦如国王一样隆重下葬,他的雕像头上戴着一顶王冠。
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继承“护国公”之位,他马上就被卷入到权力斗争的漩涡中,难以自拔。其后,各派力量历经博弈和妥协,于1661年迎请查理二世归国继位,于是,英国君主制复辟并传承至今。
参考文献
[1]《英语民族史》温斯顿.丘吉尔著(英)
[2]《麦考莱英国史》托马斯.麦考莱著(英)
[3]《英国史》克莱顿.罗伯茨等著(美)
[4]Tudor the family history Leanda de Lisle(French)
[5]The Plantagenets Dan Jones(British)
[6]The penguin history of Europe J.M.Roberts(British)
[7]The pursuit of Glory Tim Blanning(British)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查理一世;英国内战;克伦威尔;护国公
1658年11月25日,一队庄严的队列行进在伦敦静穆的街道上,他们的目的地是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不列颠自罗马帝国陷落以来最强悍的统治者的葬礼。
这位“皇帝”的成就超过了中世纪那些马上君主们。他把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牢牢凝结成一个统一王国。议会服从于他的意志;税收按照他的意愿;欧洲最强大的陆海军由他一手缔造。此刻,他身着华服静卧棺中,左手持权杖,右手握宝球,头部上方的天鹅绒衬垫上安放着一顶帝国王冠。然而这个统治者并不是君王,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弑君者”。
他就是奥利弗·克伦威尔。他的平生事业,正是英格兰如何摒弃历史悠久的君主制——这一壮阔历程的写照。只是到最后人们才发现,君主制是英格兰不可或缺的。
十四年前,即1644年,英格兰陷入了血腥内战。交战一方是国王查理一世,他坚持完全独掌国政;另一方是英格兰议会,他们认为国王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
内战中,尽管阵亡者数以千计,国内经济濒于崩溃,但双方皆无法获得决定性胜利。议会方的初衷,是限制王权,将其至于议会的制约之下。议会军主将曼切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开始质疑:战争的目标究竟为何,是通过战斗摧毁国王?还是仅仅将国王逼回谈判桌旁?身为贵族的蒙塔古认同后者,他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国王的世界。他公开说:一百次和国王开战,哪怕打赢九十九次,国王仍是国王;而战败一次,我们这些人都要被绞死,失去所有。此时,议会方的两位早期领导人约翰·皮姆和约翰·汉普顿均已谢世,身为蒙塔古下级的奥利弗·克伦威尔将军挺身而出,反驳前者的保守观点。他质问蒙塔古:既然充满失败主义情绪,当初何必投身战斗。
随即,克伦威尔开始组建英格兰第一支职业化军队——新模范军,建立在严格的训练和纪律之上的新军队。初创的新模范军在1645年6月14日迎来了第一次重大考验,这就是纳思比平原之战。查理国王身穿闪亮铠甲,骑着高大的弗莱芒骏马,亲率王军,意气风发。双方激战至下午一点,国王大败,其步兵和炮兵被全歼。新模范军从此成为议会方的战争利器,所向披靡。
战败后逃亡查理成为苏格兰人的阶下囚,1647年被移交给英格兰。在议会方看来,审判查理国王是不可想象的,更毋论将其处决。国王作为俘虏,在转移过程中所经之地,到处受到人们的欢呼,显然大多数人并不打算推翻国王。议会军也对与国王颇为优待。
但是,查理一世却表现的比较过火。他一口回绝了克伦威尔等人提出的极为宽厚的和解条款,同时积极与他的宿敌苏格兰人暗通款曲,图谋联合消灭新模范军,复辟王权。1648年,克伦威尔指挥新模范军,在兰开夏郡的普雷斯顿击败苏格兰军,查理再次被捕。在克伦威尔看来,查理国王完全以自私的目的,随心所欲发动战争,必须受到审判。议会和军方组建了一个高等法庭,由135名审判委员组成。委员们对审判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审判君主并无法理依据,克伦威尔咆哮道:我们将挥剑斩下他戴着王冠的头颅!
1649年1月20日,查理国王被带到威斯敏斯特宫,以叛国罪受审。查理则拒绝承认法庭的合法性和权威,他警告说,议会和军方的暴政将是英格兰的灾难。在克伦威尔主导下,法庭判处国王死刑,而刽子手的人选一再更换,判决书上的部分委员签名是克伦威尔代笔,这些都展现了人们内心的冲突和激荡。1月30日行刑时,查理摘下佩戴的圣乔治宝章,请尤克斯顿主教转交王储威尔士亲王,遗言就是“记住”。3月下议院通过法案,宣布:在本国,君主制是不必要的,应予废除。此时王储(即后来的查理二世)正在法国流亡,欧洲各国的君主们都对“英格兰弑君者”充满愤恨,但是谁也没支援王储一兵一卒。1650年后者在苏格兰加冕为查理二世,并在保王派的支持下,率領苏格兰军队南征,然而复辟大军遭到新模范军迎头痛击,苏格兰也被英格兰乘胜占领,查理二世再度渡海逃亡,而克伦威尔在凯歌声中返回伦敦。
凯旋的克伦威尔一举征服苏格兰和爱尔兰,建立了空前统一的不列颠国家。在英格兰人心中,其煌煌武功可以远追凯撒,近超“苏格兰之锤”爱德华一世。但是英格兰政局面临着另一个困境,那就是君主制既已废除,将以何代之尚不明朗。
至1653年,英格兰王位已空置五年,常年的战争已榨干了本国经济,残存的议会也无法有效行使国家领导职能。难道推翻国王就是为了陷入这种困境吗?军队和议会彼此心怀怨恨,唯有克伦威尔有足够的权威,制止双方发生冲突。但他自认为代表军方,议会获得权力越多,他的支配地位就会受到挑战。当议会试图解除他总司令职务时,最后一根稻草来临了。4月20日,克伦威尔身着便衣,来到议会发表演讲,他怒道:你们算什么议会,我终结你们的席位,你们是一些妓客,醉鬼,和腐败的家伙,你们不配继续坐在这个位子上!这时士兵们冲进议会,驱逐了议长和议员们。如此这般,克伦威尔做到了查理一世1642年未能做到的事——取缔议会。英格兰既不再有国王,也不再有议会。
在军队的支持下,克伦威尔作为军队总司令掌管着这个国家,他的正式称号为“护国公”。虽然他后来重启议会,但旋即又被解散。他委派了11名少将管理全国各地区,这些将军们的管理很不得人心。1656年,他再次开启了一个修订版的议会,议员们希望回归到原来的体制,他们向克伦威尔发出呼吁,吁请把他的称号从“护国公”改为“国王”。因为国王必须遵守古老的习俗,同时寻求议会的同意来立法和征税。然而军方高层对这种废斯图亚特王室,而代之以克伦威尔王室的意图深为震骇。克伦威尔本人,在深思数周之后,终于宣布:国王的头衔已经废除,他只接受国王的权力,不接受这个称号。事实上,他拥有的权力已超过一个国王。
1657年6月26日,“护国公”就职仪式在威斯敏斯特宫举行,克伦威尔身穿王袍,端坐于爱德华一世加冕椅之上,朗诵了加冕誓言,全体出席者三呼“天佑护国公”,仪式过程与国王加冕礼一般无二,所不同者,缺少一顶王冠而已。一年后,克伦威尔病逝于白厅王宫,隆重的丧仪典礼长达十五周,他生前如国王一样统治国家,殁后亦如国王一样隆重下葬,他的雕像头上戴着一顶王冠。
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继承“护国公”之位,他马上就被卷入到权力斗争的漩涡中,难以自拔。其后,各派力量历经博弈和妥协,于1661年迎请查理二世归国继位,于是,英国君主制复辟并传承至今。
参考文献
[1]《英语民族史》温斯顿.丘吉尔著(英)
[2]《麦考莱英国史》托马斯.麦考莱著(英)
[3]《英国史》克莱顿.罗伯茨等著(美)
[4]Tudor the family history Leanda de Lisle(French)
[5]The Plantagenets Dan Jones(British)
[6]The penguin history of Europe J.M.Roberts(British)
[7]The pursuit of Glory Tim Blanning(British)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