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是最好的教育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播出后,我组织学生利用作文课时间收看。人物事迹非常感人,颁奖文辞优美深刻,学生们都深深地被感动了。
   大屏幕上,一个个平凡而又崇高的英雄感动着我们。看完节目后,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也许多年后你们会忘掉很多事情,但相信你们不会忘记,在这样的夏季里,有这样一组血肉丰满的人物感动过你们的青春,触动过你们的灵魂,回去请把今天的感受写在你们的日记里。”
   在我看来,感动是心灵觉醒的晨钟,是生命燃烧的火种。从某种意义上说,感动是最好的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还有语言学习的任务。在看完《感动中国》节目后,我因势利导:“刚才大家看的节目是‘感动中国2007年颁奖晚会’,如果要评选‘感动中国五千年’的十大历史人物,你们会推荐谁做候选人?请每个学习小组评审出自己认为的合适人选,并为入选人物写一则颁奖辞。”
   课堂上各小组艰难而又快乐地推选自己满意的候选人,先由各成员共同研究,最后确定较满意的颁奖辞。阅读着一份份文质兼美的颁奖辞,我再次被学生们的才情与思考感动着。
   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他的遭遇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却处变不惊,为守卫心中最后一颗圣洁之魂,他宁愿与大江共眠。他让人们明白什么叫爱国,什么叫忠君。他以坚贞挥别昏暗的现实,历史将永远记录下他的伟大。
   司马迁:有一种苟且偷生是高尚的,它叫忍辱负重;有一种低头弯腰是无奈的,只为高尚追求。为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以海的大度包容内心之苦,世人之讽。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优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作文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离下课还有五分钟的时间,我想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说:“同学们,我们都很平凡,也很普通,或许一生中都感动不了中国乃至世界,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留给他人一丝温暖,一点安慰,从而感动别人。”
  经过这一番感动教育后,我发现学生们成熟了许多。有个学生在周记里这样写道:“莺归燕去,春去秋来。尽管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对幼时往事的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您的绵绵思念,母亲,你容颜渐老,我多想抚平您脸上的皱纹,多想擦干您心中的泪痕,多想对您诉说我的爱……”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想,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或班主任,在教学中能找到既使学生心灵感动,又使教师体味到工作价值和乐趣的资源,那么语文教育的春天就要来了。
其他文献
现行中学教材选入了大量的古典诗词,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新课标背景下的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方面的熏陶。我们在指导学生鉴赏时,平仄对仗、锤词炼字、绘景状物、意象意境、言志抒情等思想艺术方面的分析鉴赏固然是重点,而修辞的品鉴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此浅谈常见的“叠字”这种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所谓叠字,就是把某些字重叠起来使用。严羽《沧浪诗话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韩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容置疑地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了“师”的首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曾说过:“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可见高尚、正直的情操对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是学生全部精
期刊
“语文课上到底听什么?”当学生向老师这样质疑的时候,这意味着语文教学的失败,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绝不是学生单纯的听,更何况还不知所云呢?在素质教育切实地提出并逐渐以各种形式落实的时候,我们不妨探讨一下语文课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文字作为一种符号,是智慧和思维使它由单纯的符号升华为语言,语言作为智慧和思想的载体,也使学习语言的目的明确化了,即如何把个人的智慧和思想准确而形象地告知他人,这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
期刊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起点。精心打造人物的出场,能塑造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的理解,使读者一见钟情。所以,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者在人物出场的处理上无一不是呕心沥血、精心设计。    一、描摹形貌    描摹形貌即肖像描写,不仅使读者熟悉人物的外貌,而且使读者窥视人物的身份、处境、生活遭遇和社会地位,领略人物的内心世界。《祝福》中祥林嫂的出场,描写得非常出色,作者
期刊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倾诉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使她的词独树一帜。婉约、清新、忧愤、深沉,使她的词居婉约之首。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抒发伤时念旧和怀旧悼亡的情感,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期刊
孟子长于论辩,其思想的犀利和性格的刚烈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对孟子这样评价:“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辩论家,他周游列国,在推行“保民而王”、“以仁为本”的思想中,显示了他高超的谈话艺术。下面我们就简要谈一谈。    一、能言善辩如引弓    面对梁襄王这样一个见利忘义、嗜杀成性的国君,孟子是这样做的:①察言观色选择
期刊
有人把考试作文比喻为“带镣铐的舞蹈”,说的是学生考场作文受到诸多的限制。教师为了走捷径,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也大都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一下子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作文,写作热情锐减,个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创造性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其结果作文教学费时耗力,不见成效。  翻开一本本的学生作文,研究一下,学生作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缺少鲜活的生活素材。作文训练有没有捷径可走?当然有,砍去习作时束
期刊
《背影》是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经典作品之一。在这篇表现父亲舐犊情深的散文中,朱自清独辟蹊径,以新颖的视角完成了一种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  一般人写人物喜欢写正面,诸如人物的肖像、服饰、姿态等等。但这些人物往往留给我们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单调感。正如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所说的那样:五张描写的很详细的脸,会使读者的注意产生疲劳。作家朱自清通过对生活独特的提炼,选取了“背影”这个特定的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
期刊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读这首诗让人产生一种速度感。李白在诗中写了一种几乎是不可能的速度,当他以这样的“生死时速”穿梭在滔滔江水和绵绵群山之中,听到两岸的猿为之发出赞叹声的时候,他找到了御风而行飘飘欲仙的感觉,身上所有的由于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而造成的心灵痛苦都被抖落水中。这时他产生了一种放纵而狂喜、宣泄而满足的“高
期刊
老舍先生的作品,充满睿智而富寓激情的民族性,语言极富中华文化特色,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彩。他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有“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之称的话剧《茶馆》,就体现出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及因这种语言魅力而反映出的“民族的亦是世界的”这一艺术真谛。话剧《茶馆》中的人物“开口就响”、“言有尽而意无穷”,展现出极其深远的意境。  老舍先生说:“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