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0月23日,凭借“9·11”事件报道获得2002年度普利策新闻奖的《华盛顿邮报》记者艾美·格尔德斯坦,在香港浸会大学参加完首届普利策奖得主工作坊论坛之后,绕道来到西安,在紧张的两天旅程中,先后参观了兵马俑、大雁塔、西安城墙和汉阳陵。
艾美·格尔德斯坦是纽约州诺贾斯特人,获布朗大学颁授美国文化学位。她曾在《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来杰星报》(Ledger Star)和Virginian-Pilot当记者。1987年到《华盛顿邮报》工作,此后10年主要就当地教育及地区卫生保健问题撰稿,其后加入该报全国编辑部,撰写卫生政治稿件,并报道国会、白宫和联邦政府就卫生保健问题进行的辩论。
自2001年乔治·布什担任美国总统以来,格尔德斯坦一直报道白宫新闻,内容主要针对国内议题,特别侧重于有关医疗保险(Medicare,Medicaid)、社会安全、福利、房屋、政府规管和联邦司法等问题。
近年来,她参与《华盛顿邮报》许多重要新闻报道的采访,包括莱温斯基丑闻和美国克林顿总统被弹劾案、哥伦拜恩中学枪击案、“9·11”恐怖袭击的阴影、伊拉克战争早期的伤亡事故等许多事件。
多年来,她的新闻作品荣获多个奖项。其中她与《华盛顿邮报》其他记者对“9·11”恐怖袭击及美国政府对策的报道,荣获2002年普利策新闻奖国内报道奖。在2004年至2005年间,格尔德斯坦曾为哈佛大学尼曼新闻中心学者。
今年10月23日到25日,艾美·格尔德斯坦在西安参观期间,本人与她就新闻理念和操作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以下是谈话的摘要辑录:
I:作为一名记者,能参与“9·11”恐怖袭击、莱温斯基丑闻、弹劾克林顿、哥伦拜恩中学枪击案等重大事件的报道,应该说您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记者,令人敬佩。
She:谢谢!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名参与者。
I:您认为莱温斯基事件属于社会新闻、娱乐新闻(花边新闻)还是政治新闻?
She:美国民众把它当做是一则政治新闻。
I:您在《华盛顿邮报》主要负责哪方面的报道?
She:我是驻白宫的记者,专门报道有关政府的新闻。
I:中国的口线记者一般很难报道自己所负责的部门的负面新闻。作为一名时政记者,您敢于报道总统和美国政府的丑闻,您不怕他们对您进行报复吗?
She:这个没有考虑太多。因为我是一名记者,有责任报道出这些内容。
I:这样的报道出来以后,政府官员们对您的态度有什么改变没有,比如说您再去采访他们拒绝接受?如果有,您是怎么应对的?
She:报道出来后,他们当然也不高兴。他们对我后来的采访很冷淡。可是我就想办法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事情过去的时间一长,关系也就慢慢缓和了。
I:这些新闻发生后,有没有政府相关部门通知媒体不让采访或者发表?
She:没有。这些新闻事件都是各家媒体根据新闻事件本身来判断该不该报道。
I:美国有没有类似于中国记协这样替记者维权的组织?有没有什么法律专门保护记者?
She:美国没有这样的组织和法律。美国社会处理这些事情,都是依靠一种传统和文化。
I:像“9·11”事件、校园枪击案这类比较残酷和血腥的新闻,《华盛顿邮报》是不是一般都安排男记者采访?
She:《华盛顿邮报》分配线索一般不分男女,而是根据每个人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经验等情况分配。一般新记者都是做一些辅助工作。像“9·11”事件的报道,就有十多个记者帮助我。
I:“9·11”事件是个很血腥的恶性事件,你们当时在报道时,是怎么处理残酷血腥与科学传播之间的矛盾的?
She:我们的报道重点不在于展现血淋淋的场面,而是侧重于恐怖袭击对于人们带来的灾难。我们采访了许多家庭,同时分析了国家在预防恐怖事件方面存在的不足,目的就是要促使国家建立和完善这方面的措施,减少类似事件给民众带来的恐慌和危害。
I:您干新闻工作多长时间了?在《华盛顿邮报》干了多少年?
She:我干新闻28年了。其中在《华盛顿邮报》工作了20年。
I:《华盛顿邮报》是怎样考核记者的工作量的?像您出来这么长时间没有采访,回去后会不会面临待岗?
She:不会的。我们的负责人很尊重我。《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一般都是自己安排选题,大家有了好的选题可以给负责人汇报。只要同意了,两三个月你都可以做这一件事情。
I:在你们报社,编采人员的收入和管理人员相比,相差大不大?
She:不少记者的收入都很高的。如果我觉得自己的薪水应该提高,可以写信告诉老板。
I:你告诉了老板这些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She:老板会很重视员工的想法。如果我给他提出来了,他会根据我的业绩考虑是否应该给我加薪。即使不能加,他也会很尊重我的。
I:目前我们面临着与互联网的竞争,《华盛顿邮报》是怎样处理纸质媒体与网络的关系?
She:就《华盛顿邮报》来说,目前新闻也面对很大压力,那就是收入与报章广告利润的减少。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少。我们能做的,就只是继续努力工作,做最优质的新闻报道,来吸引网络读者 。
I:你们关心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七大吗?
She:我在报纸上看到过。
I:你们为什么要关心这些?
She:中国的一切都值得关心。作为记者,必须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I:过去来过西安没有?知道不知道西安?
She:第一次来西安。过去在书上看过。来之前专门买了一本书,知道西安是个很古老很神秘的地方。
I:来西安最想去的地方有哪些?
She:想去兵马俑、历史博物馆参观。
(感谢西安外国语大学王仁锋先生翻译)
(作者系《华商报》经济新闻部主任、主任记者)
附:
好好理解 赢取信任
2007年10月22日艾美·格尔德斯坦在香港浸会大学参加首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论坛上发表的观点
《华盛顿邮报》的艾美·格尔德斯坦是2002年普利策新闻奖国内报道得奖者,她认为当代新闻记者的基本工作是先教育自己,再教育别人,要有热诚和专业的精神,也要知道世界每刻正发生什么事。
当然,好的记者也要具体分析技能,懂得思考和明白別人的说法,去寻找不同人的角度,分辨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发出新的相关内容。最困难的,还是要别人相信记者,然后再深层对话。格尔德斯坦的经验是,几乎没有人爱和记者说话,因此要让人感到安全和自然,觉得和记者说话有趣,如果他们说话,你要表现出自己理解他们的说话。让别人信任,是记者基本的工作。
记者的文字,要写得清楚明白,会把深涩的东西,用简单的说法说出来。格尔德斯坦表示,写一个故事时,要知道你有什么是知道的,什么是不知道的,还有之间的差别。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曾访问一位华盛顿的医生,这是我第一个放在头版的文章。后来,一位生物学教授告诉我,他很欣赏那篇报道,但指出我把病毒(virus)和细菌(bacteria)混淆了,令我以后记在心上,不再弄错这两个词语,也令我了解到自己的知与不知。
格尔德斯坦又认为新闻工作有什么转变呢?
当大家将会成为或已是我的同行,就会发现新闻正面对很大压力,那就是收入与报章广告利润的减少。
另外,越来越少人读报纸或平面文字,那是科技与网络发达的结果。我们能做的,就只是继续努力工作,做最优质的新闻报道,与网络读者建立新关系。
艾美·格尔德斯坦是纽约州诺贾斯特人,获布朗大学颁授美国文化学位。她曾在《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来杰星报》(Ledger Star)和Virginian-Pilot当记者。1987年到《华盛顿邮报》工作,此后10年主要就当地教育及地区卫生保健问题撰稿,其后加入该报全国编辑部,撰写卫生政治稿件,并报道国会、白宫和联邦政府就卫生保健问题进行的辩论。
自2001年乔治·布什担任美国总统以来,格尔德斯坦一直报道白宫新闻,内容主要针对国内议题,特别侧重于有关医疗保险(Medicare,Medicaid)、社会安全、福利、房屋、政府规管和联邦司法等问题。
近年来,她参与《华盛顿邮报》许多重要新闻报道的采访,包括莱温斯基丑闻和美国克林顿总统被弹劾案、哥伦拜恩中学枪击案、“9·11”恐怖袭击的阴影、伊拉克战争早期的伤亡事故等许多事件。
多年来,她的新闻作品荣获多个奖项。其中她与《华盛顿邮报》其他记者对“9·11”恐怖袭击及美国政府对策的报道,荣获2002年普利策新闻奖国内报道奖。在2004年至2005年间,格尔德斯坦曾为哈佛大学尼曼新闻中心学者。
今年10月23日到25日,艾美·格尔德斯坦在西安参观期间,本人与她就新闻理念和操作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以下是谈话的摘要辑录:
I:作为一名记者,能参与“9·11”恐怖袭击、莱温斯基丑闻、弹劾克林顿、哥伦拜恩中学枪击案等重大事件的报道,应该说您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记者,令人敬佩。
She:谢谢!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名参与者。
I:您认为莱温斯基事件属于社会新闻、娱乐新闻(花边新闻)还是政治新闻?
She:美国民众把它当做是一则政治新闻。
I:您在《华盛顿邮报》主要负责哪方面的报道?
She:我是驻白宫的记者,专门报道有关政府的新闻。
I:中国的口线记者一般很难报道自己所负责的部门的负面新闻。作为一名时政记者,您敢于报道总统和美国政府的丑闻,您不怕他们对您进行报复吗?
She:这个没有考虑太多。因为我是一名记者,有责任报道出这些内容。
I:这样的报道出来以后,政府官员们对您的态度有什么改变没有,比如说您再去采访他们拒绝接受?如果有,您是怎么应对的?
She:报道出来后,他们当然也不高兴。他们对我后来的采访很冷淡。可是我就想办法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事情过去的时间一长,关系也就慢慢缓和了。
I:这些新闻发生后,有没有政府相关部门通知媒体不让采访或者发表?
She:没有。这些新闻事件都是各家媒体根据新闻事件本身来判断该不该报道。
I:美国有没有类似于中国记协这样替记者维权的组织?有没有什么法律专门保护记者?
She:美国没有这样的组织和法律。美国社会处理这些事情,都是依靠一种传统和文化。
I:像“9·11”事件、校园枪击案这类比较残酷和血腥的新闻,《华盛顿邮报》是不是一般都安排男记者采访?
She:《华盛顿邮报》分配线索一般不分男女,而是根据每个人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经验等情况分配。一般新记者都是做一些辅助工作。像“9·11”事件的报道,就有十多个记者帮助我。
I:“9·11”事件是个很血腥的恶性事件,你们当时在报道时,是怎么处理残酷血腥与科学传播之间的矛盾的?
She:我们的报道重点不在于展现血淋淋的场面,而是侧重于恐怖袭击对于人们带来的灾难。我们采访了许多家庭,同时分析了国家在预防恐怖事件方面存在的不足,目的就是要促使国家建立和完善这方面的措施,减少类似事件给民众带来的恐慌和危害。
I:您干新闻工作多长时间了?在《华盛顿邮报》干了多少年?
She:我干新闻28年了。其中在《华盛顿邮报》工作了20年。
I:《华盛顿邮报》是怎样考核记者的工作量的?像您出来这么长时间没有采访,回去后会不会面临待岗?
She:不会的。我们的负责人很尊重我。《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一般都是自己安排选题,大家有了好的选题可以给负责人汇报。只要同意了,两三个月你都可以做这一件事情。
I:在你们报社,编采人员的收入和管理人员相比,相差大不大?
She:不少记者的收入都很高的。如果我觉得自己的薪水应该提高,可以写信告诉老板。
I:你告诉了老板这些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She:老板会很重视员工的想法。如果我给他提出来了,他会根据我的业绩考虑是否应该给我加薪。即使不能加,他也会很尊重我的。
I:目前我们面临着与互联网的竞争,《华盛顿邮报》是怎样处理纸质媒体与网络的关系?
She:就《华盛顿邮报》来说,目前新闻也面对很大压力,那就是收入与报章广告利润的减少。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少。我们能做的,就只是继续努力工作,做最优质的新闻报道,来吸引网络读者 。
I:你们关心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七大吗?
She:我在报纸上看到过。
I:你们为什么要关心这些?
She:中国的一切都值得关心。作为记者,必须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I:过去来过西安没有?知道不知道西安?
She:第一次来西安。过去在书上看过。来之前专门买了一本书,知道西安是个很古老很神秘的地方。
I:来西安最想去的地方有哪些?
She:想去兵马俑、历史博物馆参观。
(感谢西安外国语大学王仁锋先生翻译)
(作者系《华商报》经济新闻部主任、主任记者)
附:
好好理解 赢取信任
2007年10月22日艾美·格尔德斯坦在香港浸会大学参加首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论坛上发表的观点
《华盛顿邮报》的艾美·格尔德斯坦是2002年普利策新闻奖国内报道得奖者,她认为当代新闻记者的基本工作是先教育自己,再教育别人,要有热诚和专业的精神,也要知道世界每刻正发生什么事。
当然,好的记者也要具体分析技能,懂得思考和明白別人的说法,去寻找不同人的角度,分辨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发出新的相关内容。最困难的,还是要别人相信记者,然后再深层对话。格尔德斯坦的经验是,几乎没有人爱和记者说话,因此要让人感到安全和自然,觉得和记者说话有趣,如果他们说话,你要表现出自己理解他们的说话。让别人信任,是记者基本的工作。
记者的文字,要写得清楚明白,会把深涩的东西,用简单的说法说出来。格尔德斯坦表示,写一个故事时,要知道你有什么是知道的,什么是不知道的,还有之间的差别。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曾访问一位华盛顿的医生,这是我第一个放在头版的文章。后来,一位生物学教授告诉我,他很欣赏那篇报道,但指出我把病毒(virus)和细菌(bacteria)混淆了,令我以后记在心上,不再弄错这两个词语,也令我了解到自己的知与不知。
格尔德斯坦又认为新闻工作有什么转变呢?
当大家将会成为或已是我的同行,就会发现新闻正面对很大压力,那就是收入与报章广告利润的减少。
另外,越来越少人读报纸或平面文字,那是科技与网络发达的结果。我们能做的,就只是继续努力工作,做最优质的新闻报道,与网络读者建立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