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然的人们

来源 :延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kh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在广播局工作的友人N坐在出租车上。时至仲夏,阳光射进冷气充足的出租车里,传来车外的暑热。真热呀,N说,夏天嘛,当然热了,我焦急地说。为何而焦急已经不记得了。还有几分钟就到局里了,这当口路口的信号灯变成了红灯。眼前一个想要横穿人行道的女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就对N说。快看那个女人。N一时语塞说道,太厉害了。女子长长的头发染成了棕色,微胖,穿着迷你裙,而且竟然在室外气温高达三十多度的大热天里穿着黑色长筒皮靴。那是什么打扮呀!N的视线离开了女子,一副求救似的表情看着我。长筒靴通常长度过膝,但女子个头比较低,所以黑皮靴盖到了大腿偏下的地方。
  “不热吗?”
  N像是看了不该看的东西,额头上冒着冷汗,也许是喘不上气吧,从上面解开了两道扣子,呼吸紊乱。热也好,不热也好,因为是夏天也好,对她来说都无所谓,我这样说。真是个大丑女呀,而且还不正常,N说着用右手背擦着汗,声音也高扬起来,快要发怒的样子。
  “而且还走在人行横道上。”
  人行横道原本就是走的嘛,N失了常理。那个女子也没什么不正常,我像说给自己听一样小声嘟囔着,却被开始神经过敏的N原原本本听了去。没什么不正常的话,她那副样子算什么,N的膝盖微微颤抖着。
  “就是不自然。”
  说话间,感觉人行横道上的女子停下来不动了。车里的N仿佛痴呆了似的大张着嘴,也不一动不动了。又来了,我这样想着。以前也发生过同样的事。七、八年前,地点是巴黎的卢浮宫美术馆。我是因工作而去的,因时间空余,便独自去看柯罗的画。但是,柯罗的画所在的黎塞留侧翼正在修补期间,因而关闭了,没办法只好慢悠悠地走着看其他画。一群日本旅行团团员正聚集在蒙娜丽莎之前听导游讲解。我无意间听到的却是导游特意中断了讲解提醒我的声音,那边的男人,你不是这个团队的人吧,请退出。我正要说,不,我并没有听你讲解,只是在看蒙娜丽莎而已,又觉麻烦便欲言又止,带着挫败感离开了那里。看到那个女子就是在那之后不久的事。季节虽然是初夏,女子却与人行横道上的女子一样穿着长筒靴,而且还是当时在东京常见的极高的厚底靴。鞋跟部的厚底将近二十厘米,非常乍眼。虽不知当时欧洲有没有如此厚底的靴子,但是看到这出奇的厚底,也会惊讶不已吧,女子成了馆内游客注目的焦点。那太危险了,不会摔跤吗?当我身后传来这样的英语时,正走动着的女子突然失去平衡摔了个屁墩儿,双脚不听使唤地撇到了一边,弯成一个不可思议的形状。周围的人赶紧上前,支撑着她的胳膊想要把她拉起来。住手!女子大叫,声音仿佛在美术馆的墙壁、天花板上回响,随即甩开了前来援助的手。那叫声高得足以让聚集在蒙娜丽莎前的日本游客一齐回过头来,真是愚蠢,我差点笑出声来,然而女子却用日语向赶过来的管理员骂道,别管我,蠢货!看到这一切周围的人被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所控制,像冰冻了一样静止了。倒也不是完全静止了,人们的动作看上去是那么缓慢。
  “女、子、还、在、走、着,这、可、如、何、是、好?”
  N的说话声让我回到了现实。只是感觉车外的景象、车内N说的话都停滞了似的。说着什么的N的嘴唇、下颌看上去完全静止了。啊,从前在卢浮宫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我像平常那样说,而N的反应却变得非常迟钝。
  “卢、浮、宫、是、什、么?”
  卢浮宫指的是巴黎有名的卢浮宫美术馆呀,我说道,N没有再回应。完全凝固了。奇怪的不光是N。出租车司机也纹丝不动了,横穿人行横道的穿长靴的女子也止步不前了。其他行人也停了下来。在卢浮宫摔倒的、穿着厚底靴的女子与人行横道上的女子一样,都穿着非常短的半裙,她一屁股摔倒在地上,无论如何站不起来,裙子翻起来,大腿和内裤暴露无遗。大腿内侧和半露的屁股上溅出红色的物质,看上去像微小的水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白色内裤上透出了发黄的印迹。坐在地上的女子、跑过来的管理员、周围的游客,所有人的动作都惊人地迟缓下来,只有女子内裤上的印记和大腿内侧、屁股上溅出的水滴一样的物质,渐渐扩张开来,颜色愈来愈浓。最终,内裤上的黄色印迹向下漫延染黄了地板,红色渗出物渐渐剥落到地板上,形成水滴的形状,令人毛骨悚然。穿厚底靴的女子已全然被黃色印迹和红色水滴覆盖,身体和衣服也被淹没了。泛黄的印迹散发着排泄物的臭味儿,红色水滴极小,却不知不觉膨胀起来,变成立体的气球渐渐升起,轻轻地晃动着,最终爆裂染红了地板。
  “女、子、还、在、走、着,这、可、如、何、是、好?”
  看到不自然的人,时间也像凝固了似的,内心会被异样的、不自然的情绪所占据。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感觉像是最近的事,记忆中又像是儿时也发生过同样的事。那个卢浮宫的女子最终怎样了呢?站起来了吗?我就那样离开了吗?这些我都记不清楚了。女子的面容也变得模糊了。只记得又胖又丑,但细节已然想不起来了。鼻子、眼睛都齐全吗?这一点也很让人怀疑。但是我还记得她的头发。与人行横道上穿长筒靴的女子一样都染成了棕色。而且干枯蓬乱,我甚至还由此想到了一句警句:丑女人丑到头发尖。
  出租车终于到了广播局,而N却依然没回过神来。进入工作室之前能不能先在门口的石阶上坐下休息一会儿?N请求我。我们局全楼都禁烟,就在这儿抽口烟休息一下吧!N从体恤衫兜里取出七星、打火机和便携式烟灰缸,劝我也抽一支。我不抽七星,说着我点燃了自带的烟,但很快就掐灭了。那个女子还在人行横道上走着吗?N问了我这样的话。
  “我记不清了。那女子走在人行横道时的样子还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仿佛没太睡醒时又被拉进去的恶梦,但是最后她是不是过了人行横道已经全然不记得了。”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我安慰着他。不自然的人们影响了我们的感觉,让记忆也变得暧昧模糊了。抵抗是徒劳的、无意义的、不可能的。
  “那该如何是好呢?”
  N接连抽了三支七星。你只能默认人生还有这样的日子,我这样告诉他。N已无意走进工作室,无助地大喊。   “要是那女子走进工作室的走廊怎么办,一有这样的想法,我的神经就受不了。不,那女子不可能在我们局,还在走廊里出入。我的部下当中没有那样的女子,我也没在局里碰到过,但要突然出现了该怎么办呢?这难道不令人恐怖吗?当然恐怖了。这么热的天,一个微胖的超级丑女穿着到大腿的长筒靴,走在人行横道上,这样合适吗?显然不合适吧!”
  人行横道就是为行人走路设置的,因此即便是大夏天穿着盖过大腿的长筒靴,身材又微胖的丑女横穿人行横道,也不能认为那是不被允许的行为吧!我这样安慰着N。然而,N却说他已经不想去工作室了,手按着胸部,苦闷的表情更加深重。世间还有比不自然的人们给人类带来的精神伤害更严重的吗?看着脑门儿和额头被冷汗浸湿了的N,我扪心自问。我的神经也受不了了,至今不能恢复平常心,思维也陷入了混乱。
  “很久前,有那样的女子吗?”
  N问起了这样的事,多久以前呢?我反问。比如江户时代,因为不存在那样的皮长筒靴,也就没有那样的女子吧!当然江户也不能算很久以前了!N不满地说,随后脸色苍白、心率加速,他赶紧从钱包里取出了药。N有心律不齐的老毛病。我从附近的自动贩卖机买来了瓶装矿泉水,递给了他。几分钟后,他的心率过速才有所好转。N的心律不齐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恶化。最近,下车或是上几级台阶,严重的时候哪怕是改变体位,听说都会引起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下左右的过速心率。可是N并没打算戒烟。其实他并不是那么喜欢抽煙。虽然可能致死,可就是要抽,他经常这样说。据说他觉得抽或是不抽都会心率过速,就抽了。
  “泡沫经济时,不是有很多怪女人吗?”
  N因心率过速就给部下打电话取消了工作室的工作。早就过了五十岁,中年或是接近半老的两个男人,在烈日炎炎之下坐在广播局门口的台阶上,也是不正常的景象吧!可是并没有人要围观我们。
  “可是泡沫经济时也没有刚才穿长筒靴那样的女人呀!”
  泡沫经济时出现了许多莫名其妙的女人。她们坐在停靠在繁华街口的梅赛德斯或是捷豹的副驾驶座上,穿着黑貂或水貂皮的大衣,一边对着瓶嘴喝着拉塔西或柏图斯牌红酒,一边抽着烟,要么就用美国运通白金卡的一角吸着可卡因。然而,不言而喻,捷豹是漂亮的汽车,黑貂皮大衣也相当美,拉塔西无论何时何地品尝,都带着令人陶醉的、复杂而浓厚的香味儿和口感,可卡因能带来情绪上的激昂、兴奋与快感,女人们更是美貌。确实有很多不正常的人,但并没有不自然,我像是说服自己一样对N说,他不住地点头。
  “虽然并不是什么好时代……”
  并不是好与坏的问题。那时我经常拍电影。如今既没有拍电影的力气,也没有拍电影的想法了。于我,电影已经终结了。电影如同妥善经营的梦想一般。我曾拍过一个镜头,从事风俗业的女子被邀请到有钱的前辈的住所,给她尝试所有种类的毒品,外送来昂贵的饭菜,用淡绿色的女性按摩器代替麦克风唱着六十年代流行的歌。我还想到了更久远的事情。当然那时我还没出生,具体是什么样的时代状况我也不清楚。那是距今将近一百年前的时代。社会衰微,充满着不稳定的气氛,知识分子们全身心致力于革命与国家改造,摩拳擦掌试图回归农业这一根本产业,想要拯救贫苦大众。他们那么诚实,而且认真地活着。随后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断送了一切。陷入绝望的他们恨透了工业、采伐和资本主义,甚至与军部联手暗杀政治要人。虽然是个黑暗的时代,但是也没出现不自然的人。
  “心脏好像舒服些了,有点犯困。在这儿睡着也没关系吧?”
  N就那样坐在台阶的半中间打起盹儿来。不一会儿就隐约传来了鼾声。N会不会就这样停止呼吸呢?一瞬间我害怕起来,然而这样的时刻迟早会到来,我已经做好了精神准备。睡着的N和我面前就是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人们往来穿行。我下意识地开始搜寻微胖、穿着长筒靴的女子的身影。想着她要是再出现的话,说不定也会摔倒。因为穿着异常短的半裙,所以在路上摔了屁墩儿的话,大腿和屁股的一部分一定会暴露出来吧!应该也会溅出红色或粉色的分泌物,内裤上也会有黄色印迹吧!那印迹与溅出物起初还是缓缓地,不知不觉开始爆发式地扩散、膨胀,将周围的建筑、沟渠、街道两旁的树尽数覆盖,整片街道全都被污染了。那个女子早晚会出现。
  因为在盛夏时节穿着长筒靴、微胖的女子,现在,数不胜数。
  责任编辑:丁小龙
其他文献
如果世上有享受和奋斗分工的话,我负责奋斗。   ——柳青  一、我们村来了个奇怪的人  1953年4月26日,我的伯父郭治荣驾着马车,把柳青一家老小接到了皇甫村,在滈河北岸半崖上的一座废弃的寺院“中宫寺”里安了家。背靠神禾原的“中宫寺”,虽然简陋破旧,但视野开阔,抬头是终南山,俯视是滈河环绕的十里蛤蟆滩。  皇甫村的庄稼人,仰视着这位从北京来的大官,习惯地把他与高高在上、八面威风联系在一起,他们观
期刊
德米特里·诺维科夫,1966年出生,毕业于彼得罗扎沃斯克国立大学医学系。出版著作包括长篇小说《禁地欲火》,中短篇小说集《你的圈套》《琥珀里的苍蝇》《渴望》等。其中,《禁地欲火》分别获得伊斯坎德尔文学奖和全俄畅销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著名作家法·伊斯坎德尔认为:“诺维科夫区别于同时代作家之处在于他继承了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对于人物的心理分析,他以此引起读者兴趣,因为分析得准确、睿智,使人产生了把每一短篇小
期刊
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尽管表现出海量出版居高不下的情势,但在互联网大众文化多元化多路径深度分解人们文化注意力的大背景下,鲜见有那种惊世骇俗的长篇力作面世。陈彦的《主角》是一个例外。这部作品是陈彦继《西京故事》《装台》两部长篇小说之后,给予中国文坛的一个惊喜。7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主角》展开一幅复杂世相的宏阔画卷,在当代社会极具现实意义。这部曾被《人民文学》刊发于头条的重量级作品,之后被《长篇小说选刊
期刊
烂苹果  那种气味,对席勒有益,对我则像毒药。  ——歌德:《歌德谈话录》  据歌德说,他与席勒截然相反,甚至在写作习惯上也是如此。席勒去世二十年后,他向传记作者艾克曼回忆起两人的不同。他讲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来反映这种差异有多大。有一次,他顺道去拜访席勒,发现这位朋友出去了,便决定等他回来。这一小段等待的空闲,多产的诗人没有浪费,而是坐在席勒的书桌前,匆匆记下了些笔记。这时,一股奇怪的恶臭使他
期刊
采访者:[美]黛博拉·特瑞斯曼  被访者:[日]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1949年生于京都。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1979年以《且听风吟》登上文坛。主要长篇小说有《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与《1Q84》等。另有《神的孩子全跳舞》《东京奇谭集》等短篇小说集、随笔集、游记、翻译作品等诸多著作。在海外也获得多项文学奖项,2006年凭《海边
期刊
科学家认为,阿拉伯数字“7”是一个尤为特殊和奇妙的数字。他们发现,在计算中,如果分别用1、2、3、4、5、6去除以7,结果都是无限循环的小数,仿佛意味着世界的无穷、无限和深不可测。众所周知,在中文里,“七”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数字,它意味着轮回、循环、完整和圆满。或许由“北斗七星”获得启示,人们喜欢以“七”来命名某个群体或社团,著名的有魏晋之际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明代的“前七子”与“后七子
期刊
现在,远处,高原的另一面,还有两三个地方在打仗。白天就要结束了,而炮击并没有放缓下来。附近的山谷深处升腾起冰冷的雾气,这似乎让炮声显得有些沉闷。  一个法国士兵步履艰难地走在省道公路上,他独自一人,左脚受了伤。一颗子弹打进了他的脚后跟,然后又穿了出去,幸好骨头没有碎。他被迫脱下一只鞋,把他的衬衣撕成布条,以他力所能及的方式包扎了伤口。他非常缓慢地前进着,把步枪当作一根拐杖来用,尽量让那只伤脚少碰到
期刊
理查德·福特(Richard Ford),1944年出生于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十九岁,在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路公司当扳道工。后来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科的梅隆教授。福特一生患有阅读障碍,他说:“作为一个阅读缓慢的读者,我对语句研读出更多的可能性和有益的东西,更能接受到写作语言中‘诗性’的一面。”  福特因其“巴斯康比系列”闻名,系列包括《体育记者》、《独立日》——获得普
期刊
《山本》的文学价值和成就超过了许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进入了《骑兵军》《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大师与玛格丽特》等不朽作品的行列,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新的高峰之作,也为未来的中国文学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关于《山本》,我想从三个方面展开说一说:一说传统;二说象征;三说人物故事结构。我把这三个要素化在两大板块中说。一、陆菊人和这块土地的爱是原始狭隘的爱  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四大名著《红楼梦
期刊
二月  每一个人都在这第二个月份逝去:  冰封的大地,灰色纤薄的树皮如此之多而 无法穿透。  微弱的夕阳衬托出淡紫色的云彩,  拂晓却像一抹漂白的浮沫。  我看着一个又一个亲人逝去,  即便是我的猫,打喷嚏,伸懒腰,虚弱无力。  我的祖母,从蜷缩的身体中发出微弱的声音,  在电话中祈求:“请祈祷我能逃离这里。”  我以为“这里”指的是医院,  然而不是——它意味着她那衰竭的器官,  就像一个潮湿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