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经济、文化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在爱情上的反映。受各种因素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在恋爱动机、恋爱观念、恋爱目的等恋爱价值观上产生了偏离。矫正大学生偏离的爱情观,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思考和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 爱情观 偏离 矫正
一、大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正确权衡爱情与金钱的关系。
“金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具有金钱所不能具备的吸引力,但随着物质社会的发展,爱情也逐渐被物质所浸染,形成重物质轻感情的社会风气。爱情已不可避免的与金钱相挂钩,对于尚处于爱情萌芽期的大学生,过分的将感情与金钱牵扯在一起,是有害而无利的,他们物质的需求尚不能完全摆脱对于家庭、父母的依赖,用金钱维持的爱情必然会随着资金链的短缺而破产。
(二)有利于健康性格的塑造。
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26%。而其中七成又是因为情感纠纷而导致的,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已逐渐成为社会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大学生不成熟的爱情观对于其身心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诱导,加强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心理教育也成为重点。形成健康的性格,不仅能防止大学生因爱而做出过激的举动,而且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以及大学和谐文化的形成均有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明确人生目标。
大学期间的爱情应该是促进学习的,不应成为大学生成长的阻碍。当爱情与人生目标发生冲突时,正确的爱情观才会使人继续坚持曾经的理想与信念。当代大学生,在努力追求自己爱情的同时,也应选择与恋人共同学习、为了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奋斗,用共同的奋斗经历来巩固爱情。
二、大学生爱情观偏离的具体表现
(一)恋爱动机趋于物质化。
在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中,影响最广的是以追求物质享受为出发点的恋爱动机。社会就业和生活压力的加大,爱情已不再纯洁。“向钱看”已经成为许多女大学生的爱情追求。也有不少人公开表露是以金钱的多少为择偶标准的,甚至为了让将来生活好或虚荣心,不惜傍“大款”,做“二奶”,用的身体和青春去换取物质享受,折射出了当代女大学生的爱情观越来越趋向于物质化,将爱情打上资本化的烙印,实属亵渎。
(二)传统爱情观念趋于消亡。
文化对人的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的爱情观念对于大学生在爱情中的行为也应起到一定的规范与约束作用。但伴随着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西方文化对于对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的侵蚀必然也会加深。“性开放”、“试婚”等观念逐渐也影响到当代大学生,使大学生常常因外来文化的诱导而陷入理智与情感的漩涡。
(三)重过程而轻结果观念日益形成。
将爱情只当做一种情感的经历,将爱情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责任感抛之不顾,只执着于追求片刻的享受。这样的观念导致大学生距离正确的爱情越走越远,最终也会难以承受随之而来的道德负担。
三、造成大学生爱情观偏离的诱导因素
(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偏离。
个人观念的发展主要受两大因素制约: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时代及社会风气对思想的塑造。在这两大因素影响之下,大学生有可能走向两种极端。一种受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男权思想影响,在爱情中男女双方处于不同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减少。第二是受西方激进主义的影响,在择爱的过程中变的过度开放。在对待爱情的标准上以自我快乐与舒适为条件,忽视爱情中所应担负的责任。
(二)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不错的家庭经济条件,能为其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大学生的心理也很容易出现偏差。如过多的家庭溺爱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得利己,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其反衬到恋爱中着重表现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为对方考虑。家长对于孩子的放任,使得大学生对于长幼尊卑观念日趋于模糊,使自身在恋爱中也不会尊重对方、体贴对方。
(三)大学教育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其主要存在两点:一是教育方式单一化。大学将思想品德课作为对于大学生爱情价值观辅导的主要渠道,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没有根据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进行分别指导,只是泛泛而谈,难以期待实际的作用。二是管理手段的弱化。由于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使得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屡遭质疑,某种程度上管理规定形同虚设。
四、如何解决大学生在恋爱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从个人角度来讲,在恋爱中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至于因感情问题而做出过激的举动。其次,当面临感情问题时,可咨询心理,帮助自己做出合适的决定。最后,明确自己的爱情价值观,给自己的爱情做出合理的定位,不让自己的感情与物质挂钩。
第二,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父母应加强对子女优秀文化的教育,主要包括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其次,对子女合理的关爱,溺爱对于孩子的成长、以后的发展是有害而无利的。
第三,从高校教育层面来看,应加强对于学生的性教育,将思想品德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其恋爱价值观进行指导。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性,有性地、科学地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开展对于大学生正确树立爱情价值观的教育。其次,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只有知法、懂法,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有合适的判断,才能做到遵法、懂法,降低其冲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洁. 90后大学生爱情观调查与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
[2]黄意武. 社会环境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互动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1.
[3]胡珍. 刘祥松.透视与解析大学生恋爱观与教育调查报告[R] 民间调查[R].
作者简介:杨季行(1979-),陕西洛南人,讲师,文学学士,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关键词】大学生 爱情观 偏离 矫正
一、大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正确权衡爱情与金钱的关系。
“金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具有金钱所不能具备的吸引力,但随着物质社会的发展,爱情也逐渐被物质所浸染,形成重物质轻感情的社会风气。爱情已不可避免的与金钱相挂钩,对于尚处于爱情萌芽期的大学生,过分的将感情与金钱牵扯在一起,是有害而无利的,他们物质的需求尚不能完全摆脱对于家庭、父母的依赖,用金钱维持的爱情必然会随着资金链的短缺而破产。
(二)有利于健康性格的塑造。
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26%。而其中七成又是因为情感纠纷而导致的,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已逐渐成为社会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大学生不成熟的爱情观对于其身心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诱导,加强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心理教育也成为重点。形成健康的性格,不仅能防止大学生因爱而做出过激的举动,而且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以及大学和谐文化的形成均有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明确人生目标。
大学期间的爱情应该是促进学习的,不应成为大学生成长的阻碍。当爱情与人生目标发生冲突时,正确的爱情观才会使人继续坚持曾经的理想与信念。当代大学生,在努力追求自己爱情的同时,也应选择与恋人共同学习、为了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奋斗,用共同的奋斗经历来巩固爱情。
二、大学生爱情观偏离的具体表现
(一)恋爱动机趋于物质化。
在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中,影响最广的是以追求物质享受为出发点的恋爱动机。社会就业和生活压力的加大,爱情已不再纯洁。“向钱看”已经成为许多女大学生的爱情追求。也有不少人公开表露是以金钱的多少为择偶标准的,甚至为了让将来生活好或虚荣心,不惜傍“大款”,做“二奶”,用的身体和青春去换取物质享受,折射出了当代女大学生的爱情观越来越趋向于物质化,将爱情打上资本化的烙印,实属亵渎。
(二)传统爱情观念趋于消亡。
文化对人的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的爱情观念对于大学生在爱情中的行为也应起到一定的规范与约束作用。但伴随着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西方文化对于对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的侵蚀必然也会加深。“性开放”、“试婚”等观念逐渐也影响到当代大学生,使大学生常常因外来文化的诱导而陷入理智与情感的漩涡。
(三)重过程而轻结果观念日益形成。
将爱情只当做一种情感的经历,将爱情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责任感抛之不顾,只执着于追求片刻的享受。这样的观念导致大学生距离正确的爱情越走越远,最终也会难以承受随之而来的道德负担。
三、造成大学生爱情观偏离的诱导因素
(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偏离。
个人观念的发展主要受两大因素制约: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时代及社会风气对思想的塑造。在这两大因素影响之下,大学生有可能走向两种极端。一种受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男权思想影响,在爱情中男女双方处于不同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减少。第二是受西方激进主义的影响,在择爱的过程中变的过度开放。在对待爱情的标准上以自我快乐与舒适为条件,忽视爱情中所应担负的责任。
(二)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不错的家庭经济条件,能为其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大学生的心理也很容易出现偏差。如过多的家庭溺爱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得利己,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其反衬到恋爱中着重表现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为对方考虑。家长对于孩子的放任,使得大学生对于长幼尊卑观念日趋于模糊,使自身在恋爱中也不会尊重对方、体贴对方。
(三)大学教育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其主要存在两点:一是教育方式单一化。大学将思想品德课作为对于大学生爱情价值观辅导的主要渠道,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没有根据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进行分别指导,只是泛泛而谈,难以期待实际的作用。二是管理手段的弱化。由于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使得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屡遭质疑,某种程度上管理规定形同虚设。
四、如何解决大学生在恋爱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从个人角度来讲,在恋爱中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至于因感情问题而做出过激的举动。其次,当面临感情问题时,可咨询心理,帮助自己做出合适的决定。最后,明确自己的爱情价值观,给自己的爱情做出合理的定位,不让自己的感情与物质挂钩。
第二,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父母应加强对子女优秀文化的教育,主要包括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其次,对子女合理的关爱,溺爱对于孩子的成长、以后的发展是有害而无利的。
第三,从高校教育层面来看,应加强对于学生的性教育,将思想品德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其恋爱价值观进行指导。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性,有性地、科学地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开展对于大学生正确树立爱情价值观的教育。其次,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只有知法、懂法,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有合适的判断,才能做到遵法、懂法,降低其冲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洁. 90后大学生爱情观调查与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
[2]黄意武. 社会环境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互动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1.
[3]胡珍. 刘祥松.透视与解析大学生恋爱观与教育调查报告[R] 民间调查[R].
作者简介:杨季行(1979-),陕西洛南人,讲师,文学学士,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