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所以民间有“冬令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俗语。
冬令进补,在时间上主要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而习惯认为冬至前后最为适宜。
进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令进补最好先在秋季做引补,即“底补”,通俗地说就是打基础。老年人及体虚或患有慢性病的人,因年老、体虚及身体欠佳的原因,不能承受进补之品,进补后易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则影响吸收功能。这种“虚不受补”或“病不受补”的情形,可在秋季就开始纠正不良体质,服食某些性味平和的补品,逐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使人体慢慢适应冬季的严寒气候,为冬令进补“垫底”,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病邪的能力。秋季“底补”以食补为宜。可食用芡实、山药、大枣、龙眼肉、核桃肉、百合、莲子等性味平和的滋补品。打“底子”时,可重点选用黄芪、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其中,芡实是人们喜爱的滋补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具有健脾益胃、祛病强身之功效。可用芡实炖牛肉食用。多食山药也很有益处。山药有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和调整脾胃的作用。体质较虚的人,亦可适当多吃一些瘦猪肉、牛肉、鸡蛋、豆浆、红枣等,此类食品有扶正祛邪功效。亦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服用生晒参或西洋参,以补气生津、健脾安神。同时,风湿病是体弱年老者在冬季的多发病,凡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湿痹阻所致者,如能在秋季服用独活寄生丸以扶正祛邪,则能在冬季拒外邪于体外;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等症,为肺肾两虚之病,冬季寒冷时常使咳嗽、气喘加剧,如能在秋季服用蛤蚧大补丸或肾气丸,并食用核桃肉等,以补肺益肾纳气,则可减轻在冬季的发作。一句话,“底补”搞好了,在此基础上,再服补药便可增加滋补效力。
秋季“底补”科学合理,冬令进补再合理科学,那么,这“补”也就补得对头,补得“锦上添花”。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热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鸡、甲鱼、龟、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其他还有药酒、药粥等,也可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属补气类的,如人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大枣、蜂蜜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等症状之人;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熟地、阿胶、当归、枸杞、何首乌、白芍、桂元肉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或男子阳痿等人服用。值得提出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使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如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软等,能够服用。所以,一般来说,气虚者可服用党参膏、参芪膏或人参;血虚者可服用十全大补膏(丸)、滋补膏、补气益血膏、参杞补膏、阿胶膏等;阴虚者可选服人参固本丸、龟板胶、琼玉膏、龟鹿二仙膏、健身长春膏、双龙补膏等:阳虚者则选服参鹿补膏、海参丸、龟龄集、全鹿丸、三肾丸、鹿茸片等。
冬令进补是根据季节特点而创立的一种调养方法,但并不是说人人到了这个季节都要进补。身强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无虚滥补”以及服用补品“多多益善”等,其结果都是有害无益。有位男青年,因感冒出汗较多,他自认为太“虚”,私自到药店购买了50克红参,回来炖煮后在数小时内分2次一下吃掉了。结果,“补”得口鼻出血,送到医院急救无效,最后一命呜呼。血的教训,希望“补”的人们引以为戒!
因此,对于平素胃肠虚弱之人,在进补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一味蛮补。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的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了,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还需注意的是,有些体质虚弱的人,在感冒或其他急性病期间,应停服补品,待急性病治愈会再继续进补,否则会使病症迁延难愈。
总之,“冬(夏)病冬治”的饮食法则是:(1)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过敏的食物。(2)不要吃牛肉、鸭、烧鹅、芋头、菇类、花生以及其他煎炸食物等易导致化脓的食物。(3)不能吃雪糕、喝冰冻饮料等寒冷的饮品。(4)在天灸治疗过后的3-4天,可选择温阳散寒功效的食物和药物,如羊肉、当归、杜仲、巴戟天、枸杞子等,起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的功效。(5)“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6)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7)膏方虽好,并非人人能吃,有些人就不适合服用膏方,如青少年体质健壮者;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慢性肝炎、转氨酶很高者;自身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很高者。
冬令进补,在时间上主要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而习惯认为冬至前后最为适宜。
进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令进补最好先在秋季做引补,即“底补”,通俗地说就是打基础。老年人及体虚或患有慢性病的人,因年老、体虚及身体欠佳的原因,不能承受进补之品,进补后易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则影响吸收功能。这种“虚不受补”或“病不受补”的情形,可在秋季就开始纠正不良体质,服食某些性味平和的补品,逐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使人体慢慢适应冬季的严寒气候,为冬令进补“垫底”,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病邪的能力。秋季“底补”以食补为宜。可食用芡实、山药、大枣、龙眼肉、核桃肉、百合、莲子等性味平和的滋补品。打“底子”时,可重点选用黄芪、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其中,芡实是人们喜爱的滋补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具有健脾益胃、祛病强身之功效。可用芡实炖牛肉食用。多食山药也很有益处。山药有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和调整脾胃的作用。体质较虚的人,亦可适当多吃一些瘦猪肉、牛肉、鸡蛋、豆浆、红枣等,此类食品有扶正祛邪功效。亦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服用生晒参或西洋参,以补气生津、健脾安神。同时,风湿病是体弱年老者在冬季的多发病,凡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湿痹阻所致者,如能在秋季服用独活寄生丸以扶正祛邪,则能在冬季拒外邪于体外;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等症,为肺肾两虚之病,冬季寒冷时常使咳嗽、气喘加剧,如能在秋季服用蛤蚧大补丸或肾气丸,并食用核桃肉等,以补肺益肾纳气,则可减轻在冬季的发作。一句话,“底补”搞好了,在此基础上,再服补药便可增加滋补效力。
秋季“底补”科学合理,冬令进补再合理科学,那么,这“补”也就补得对头,补得“锦上添花”。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热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鸡、甲鱼、龟、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其他还有药酒、药粥等,也可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属补气类的,如人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大枣、蜂蜜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等症状之人;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熟地、阿胶、当归、枸杞、何首乌、白芍、桂元肉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或男子阳痿等人服用。值得提出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使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如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软等,能够服用。所以,一般来说,气虚者可服用党参膏、参芪膏或人参;血虚者可服用十全大补膏(丸)、滋补膏、补气益血膏、参杞补膏、阿胶膏等;阴虚者可选服人参固本丸、龟板胶、琼玉膏、龟鹿二仙膏、健身长春膏、双龙补膏等:阳虚者则选服参鹿补膏、海参丸、龟龄集、全鹿丸、三肾丸、鹿茸片等。
冬令进补是根据季节特点而创立的一种调养方法,但并不是说人人到了这个季节都要进补。身强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无虚滥补”以及服用补品“多多益善”等,其结果都是有害无益。有位男青年,因感冒出汗较多,他自认为太“虚”,私自到药店购买了50克红参,回来炖煮后在数小时内分2次一下吃掉了。结果,“补”得口鼻出血,送到医院急救无效,最后一命呜呼。血的教训,希望“补”的人们引以为戒!
因此,对于平素胃肠虚弱之人,在进补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一味蛮补。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的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了,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还需注意的是,有些体质虚弱的人,在感冒或其他急性病期间,应停服补品,待急性病治愈会再继续进补,否则会使病症迁延难愈。
总之,“冬(夏)病冬治”的饮食法则是:(1)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过敏的食物。(2)不要吃牛肉、鸭、烧鹅、芋头、菇类、花生以及其他煎炸食物等易导致化脓的食物。(3)不能吃雪糕、喝冰冻饮料等寒冷的饮品。(4)在天灸治疗过后的3-4天,可选择温阳散寒功效的食物和药物,如羊肉、当归、杜仲、巴戟天、枸杞子等,起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的功效。(5)“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6)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7)膏方虽好,并非人人能吃,有些人就不适合服用膏方,如青少年体质健壮者;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慢性肝炎、转氨酶很高者;自身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很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