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从内控制度以及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同属性、特殊性、局限性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通过论证得出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内控制度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通过实践验证了企业管理制度与内控制度途径。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内控制度;融合;异同
引言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框架主要是由上世纪5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的内部控制制度演化而来。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使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渐成为了一种系统性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将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内控制度进行分别执行,并形成了两套不同的制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控制管理成本逐渐增加,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会产生制度冲突。鉴于此,针对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内控制度异同以及融合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异同分析
1.1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同属性分析
两种制度体系都是以实现行为规范作为这种目标。两者都必须要制定出相应的程序、规范、流程、权限、考核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协调和进一步规范,帮助企业达成经营目标,并实现企业运营风险的有效规避。
自行管理是两种制度的共同特性。都是通过企业来进行自行修订,具体执行也有企业内部人员来完成,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秩序维护,辅助企业达成经营目标,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徇私舞弊行为。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两种制度都必须要实现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企业必须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出合理的修订周期,以此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1]。
两种系统具体的形成动因完全相同。内部控制主要是上市公司为有效避免舞弊行为造成企业损失而形成,是一种针对公众企业的强制性规范要求。在企业的管理、运行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都在逐渐实现完善,而这些制度的完善都是对实际管理经验的不断总结。由此可见,由于企业存在管理和控制的基本需求,最终促成了两种制度的形成。
1.2内部控制制度特殊性
(1)内部控制制度实际适用范围要小于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企业所有经营管理、经营流程、操作规范、岗位责任制、职能分工的规章制度,而且在企业管理制度中还包括了企业运营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上级制度规定,能够实现对企业所有经营行为和社会责任的全面规范[2]。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范围相对较小,首先其适用范围小,仅仅是针对一些大中型上市企业;其次内部控制实际范围比较窄,在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才逐渐由传统设计信息相关业务流程控制逐渐向人力资源方向拓展。
(2)内控制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内控制度的概念主要是面向会计报表真实性的审查,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相关制度做出的一些特殊规定,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主要是面向财务会计管理。企业管理制度则是面相企业健康运转而制定的制度,其适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
1.3 内控制度局限性
(1)内控制度是建立在企业基本制度之上。内控制度主要是以企业管理的某项制度作为主要依据,是对企业各项制度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的再造,对企业的相关职责、权限进行了系统性的界定。
(2)内控制度协调规范范围局限性。内控制度主要是为了实现内部会计控制而制定,因此其主要是面向企业会计信息而建立的相关程序制度。而企业的内控制度并不针对非程序性标准进行限制,因此,企业运营过程中并不能够利用内控制度来代替企业管理制度。
2 内控制度企业管理制度融合实践途径探讨
2.1 内控制度执行问题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內控制度属于企业管理制度一分子,其并不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种否定,而是针对企业管理制度的缺陷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但是一些企业在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过分强调控制目标,从而使得内控制度与企业存在分离现象,由此引发了新的问题。首先,内控制度与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出现重叠交织现象,甚至会产生冲突;其次,管理机构更加复杂,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再次,对内控制度认识不清晰,一些人认为内控制度完全是消耗精力。
2.2 两者融合途径和效果分析
(1)以企业实际状况、经营风险、高风险领域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强化建设。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市场、决策、经营、控制、法律环境等都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结果实现各种风险的精确评估,并确定出企业高风险业务流程来建立起重点管理规范,实现对企业风险有效规避。
(2)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互适应修改。在针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修订时,可以充分参考内控制度的程序性、系统性、严谨性等一些特征。针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类,针对一些程序性制度建设,可以严格按照内控流程来进行进一步修订。而针对非程序配套制度,则可以根据制度标准格式实现这种名称、内容、格式的进一步规范[3]。
(3)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让企业管理与内部控制相适应。企业针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的过程中要对内控制度的风险控制、业务信息沟通、权限指引控制等优点进行充分借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制度最有清晰目标、具有更强执行力,并实现考核管理的严格落实。因此,要针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类,将一些高风险业务识别出来,加以重点控制,并针对高风险业务监控力度进行进一步细化,这样才能让企业管理制度再完全满足内控制度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能进一步适用于企业其他管理层面,进一步促进了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
3 结束语
企业实施内控制度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面对社会诚信危机而产生的一种制度,针对企业发展的特殊时期不断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如果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存在分割现象,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必须要通过深入研究来实现企业管理制度与内控制度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潘波.QHSE管理体系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融合的初探[J].河南化工,2012,29(07):12-16.
[2]刁濂臣.烟草行业资金结算管理方式的创新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曹智晖.长春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购销环节内控制度设计[D].吉林大学,2006.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内控制度;融合;异同
引言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框架主要是由上世纪5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的内部控制制度演化而来。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使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渐成为了一种系统性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将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内控制度进行分别执行,并形成了两套不同的制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控制管理成本逐渐增加,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会产生制度冲突。鉴于此,针对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内控制度异同以及融合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异同分析
1.1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同属性分析
两种制度体系都是以实现行为规范作为这种目标。两者都必须要制定出相应的程序、规范、流程、权限、考核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协调和进一步规范,帮助企业达成经营目标,并实现企业运营风险的有效规避。
自行管理是两种制度的共同特性。都是通过企业来进行自行修订,具体执行也有企业内部人员来完成,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秩序维护,辅助企业达成经营目标,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徇私舞弊行为。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两种制度都必须要实现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企业必须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出合理的修订周期,以此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1]。
两种系统具体的形成动因完全相同。内部控制主要是上市公司为有效避免舞弊行为造成企业损失而形成,是一种针对公众企业的强制性规范要求。在企业的管理、运行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都在逐渐实现完善,而这些制度的完善都是对实际管理经验的不断总结。由此可见,由于企业存在管理和控制的基本需求,最终促成了两种制度的形成。
1.2内部控制制度特殊性
(1)内部控制制度实际适用范围要小于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企业所有经营管理、经营流程、操作规范、岗位责任制、职能分工的规章制度,而且在企业管理制度中还包括了企业运营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上级制度规定,能够实现对企业所有经营行为和社会责任的全面规范[2]。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范围相对较小,首先其适用范围小,仅仅是针对一些大中型上市企业;其次内部控制实际范围比较窄,在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才逐渐由传统设计信息相关业务流程控制逐渐向人力资源方向拓展。
(2)内控制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内控制度的概念主要是面向会计报表真实性的审查,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相关制度做出的一些特殊规定,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主要是面向财务会计管理。企业管理制度则是面相企业健康运转而制定的制度,其适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
1.3 内控制度局限性
(1)内控制度是建立在企业基本制度之上。内控制度主要是以企业管理的某项制度作为主要依据,是对企业各项制度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的再造,对企业的相关职责、权限进行了系统性的界定。
(2)内控制度协调规范范围局限性。内控制度主要是为了实现内部会计控制而制定,因此其主要是面向企业会计信息而建立的相关程序制度。而企业的内控制度并不针对非程序性标准进行限制,因此,企业运营过程中并不能够利用内控制度来代替企业管理制度。
2 内控制度企业管理制度融合实践途径探讨
2.1 内控制度执行问题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內控制度属于企业管理制度一分子,其并不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种否定,而是针对企业管理制度的缺陷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但是一些企业在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过分强调控制目标,从而使得内控制度与企业存在分离现象,由此引发了新的问题。首先,内控制度与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出现重叠交织现象,甚至会产生冲突;其次,管理机构更加复杂,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再次,对内控制度认识不清晰,一些人认为内控制度完全是消耗精力。
2.2 两者融合途径和效果分析
(1)以企业实际状况、经营风险、高风险领域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强化建设。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市场、决策、经营、控制、法律环境等都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结果实现各种风险的精确评估,并确定出企业高风险业务流程来建立起重点管理规范,实现对企业风险有效规避。
(2)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互适应修改。在针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修订时,可以充分参考内控制度的程序性、系统性、严谨性等一些特征。针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类,针对一些程序性制度建设,可以严格按照内控流程来进行进一步修订。而针对非程序配套制度,则可以根据制度标准格式实现这种名称、内容、格式的进一步规范[3]。
(3)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让企业管理与内部控制相适应。企业针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的过程中要对内控制度的风险控制、业务信息沟通、权限指引控制等优点进行充分借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制度最有清晰目标、具有更强执行力,并实现考核管理的严格落实。因此,要针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类,将一些高风险业务识别出来,加以重点控制,并针对高风险业务监控力度进行进一步细化,这样才能让企业管理制度再完全满足内控制度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能进一步适用于企业其他管理层面,进一步促进了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
3 结束语
企业实施内控制度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面对社会诚信危机而产生的一种制度,针对企业发展的特殊时期不断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如果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存在分割现象,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必须要通过深入研究来实现企业管理制度与内控制度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潘波.QHSE管理体系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融合的初探[J].河南化工,2012,29(07):12-16.
[2]刁濂臣.烟草行业资金结算管理方式的创新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曹智晖.长春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购销环节内控制度设计[D].吉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