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明确的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却逐渐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进行三大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本文试图用文献资料分析析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
关键字: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改造;原因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思想,主要是是以他的《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以及《论联合政府》这三篇著作为代表,其中以《新民主主义》这篇文中为重点规划了过渡是时期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蓝图。经过长期酝酿而创造性的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其运用过程中仅仅进行了3年,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毛泽东就在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认识开始发生变化,1953年过渡时期“一化三改”总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放弃,1955年9月毛泽东批评“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提法,把中国的过渡时期界定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实践也被否认;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及其确立的实践模式已完全被弃。是什么原因让这一理论在短时间内夭折呢?笔者在这里试图浅析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因。
一个完整理论的创立及其运用到实践过程是艰难的,新民主主义这一过渡性的理论短短三年就结束,其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是由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创造之初就不成熟,以及在理论联系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和毛泽东本人对资本主义的高度警惕、当时的国内外的环境造成的。
一、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缺陷
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最开始的提出和之后的实践过程中,理论的不完整性以及对之后理论实施的规划都是有一定的缺陷。
《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的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部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1]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按照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集体关于“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2],“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3]这些都是毛泽东当时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前途和命运做出的规划,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理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却不够成熟。
第一,新民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还不明确。毛泽东一再强调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为了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做铺垫,“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4]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绵竹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这就是三大政策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5]在这里毛泽东将不应该属于同一性质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等同起来了。
但是,在1948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又批评了新民主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说法。他说,外面有人说我们的经济是新资本主义,我看这个名词不妥当,因为它没有说明我们社会经济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还是叫新民主主义经济好。
新民主主义社会到底属于什么性质,我们从毛泽东不断反复的定义上就能看出,他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的定义始終没有明确。笔者认为,首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我们走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渡时期,它与社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任务,经济结构以及社会形态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两个阶段的社会性质有根本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超越,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其次,新民主主义也同样不能归类到资本主义的阵营,虽然当时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十分复杂,那是由于我们经历了抗日和民族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历史事件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不能仅凭其经济成分就断定是资本主义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过度时期,是中国首创同时也是当时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经历的历史时期,它不属于社会主义或者资本主义任何一种社会性质,它只是我们过度到社会主义的前奏,并不一定非要把它界定成姓社还是姓资的社会。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在定义上的不明确和反复,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提早结束埋下了伏笔。
第二,新民民主主义社会何时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没有明确的规划。毛泽东提出“没问题,现在的革命是第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中国也只有进行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而且第一步的时间是相当地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一再强调,我们下一个阶段应该是社会主义时代,并且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其中并没有提到过我们到底应该经历多长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又应该分哪几个步骤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过渡。不仅仅在规划上没有明确我们当时的任务,并且“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一中心任务也在1955年夏季以后,被毛泽东改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目的是强调过渡时期的反资产阶级斗争。这一系列理论上的转变都是由于在理论创立时期,没有明确其前进的步骤和过渡的任务和时间造成的。当然这同时与当时的国内形势是分不开得,刚刚建国初期,国内局势的混乱与现在工业及其薄弱的国情都同时体现出来,以至于毛泽东在建国初期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初步形成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良好开端,就迫不及待的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和有计划的工业建设行将开始时,他就急于否定新民主主义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社会主义改造上去。 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内矛盾到底是什么。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在1952年,毛泽东就把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定义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个提法一直延续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且,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同意了刘少奇在《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与政权性质》一文中任务的与三大敌人以及国民残余势力的毛肚和斗争是主要矛盾。同时认为进行“三大改造”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7]一方面毛泽东强调:“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研究就要想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结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8]另一方面他又强调:“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进阶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到底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矛盾呢?当时党中央没有认识到我国在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急于追求生产关系的变革,过早的结束了新民主主义时期。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由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其自身是不成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没有明确界定,何时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明确的规划同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模糊不清,这一切都是导致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实践中遇到困难的原因。
在农村,土地改革之后,农村小农经济本来就生产力低下,个体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采用农业新技术,阻碍的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新的贫富差距出现农村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趋势,1951年《把老区的互助组提高一步》的报告:“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民自发力量是发展了的。它不是向着我们所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的方向发展。”新富农的出现,原有互助组的涣散,这些使毛泽东最终决定进行农业合作化,以为农业合作化运动就可以彻底根除两极分化的趋势,以及农民要求土地私有脱贫致富的要求。
新民主主义理论最重要部分就是保护民族工商业,坚持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并且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城市,1950年调整工商业后,民族工商业有了一定的發展空间和规模,有一小部分民族工商业者开始与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腐败干部相勾结,出现了一些行贿、偷税、漏税、诈骗、盗窃国家情报等违法行为。为此,1952年国共中央在国家机关开展了“三反”的同时,又在城市开展“五反”运动。“五反”运动结束后,毛泽东修改了《关于民主党派工作的决定》中关于主要矛盾的内容,明确的把中国的主要矛盾定义为“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为中间阶级。”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到: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又说,我国在10到15年内就可能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转变。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民族工商业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重视,已经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敌人来对待了,同时打算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认为实行三大改造能彻底转变变民族工商业的问题。
三、毛泽东对资本主义高度警惕及严峻的国际形势
在40年代初期和中期,由于国内形势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从而迫切的要求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团结和联合,结成统一战线对付共同的敌人达到全民族的解放。这个阶段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具有两重性,即策略上的利用和思想上的排斥。 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中说:在过去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党的政策是:“……保护和争取他们,以便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去反对主要敌人”。 [9]这主要是由当时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必去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团结他们以达到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除了利用和团结之外更添加了限制的元素。 “剩下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在现在阶段就可以想他们中间许多人进行许多适当的教育工作。等到将来实行社会主义即实行私营企业国有化的时候,再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工作。人民手里有强大的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10]之后,毛泽东又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消灭资本主义的决心逐渐坚定,在民族资本主义有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就必须坚决加以限制甚至于改造。毛泽东在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上,更主要的是强调利用和限制。从毛泽东本人对资产阶级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思想意识里对资产阶级始终是高度警惕的,资产阶级有一点危害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迹象,都会被迅速改造。
严峻的国际形势也是逼迫我们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要因素。建国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采用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等手段制,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为改善不利环境,我们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希望依靠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的援助和支持,结成社会主义阵营,尽快走出这个局面。同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老大哥也希望我们尽快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尽快的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中来。在国内,人民对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热情空前高涨,希望能尽快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早前人民所向往的社会主义国家。
综上所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提早结束是有多重历史原因导致的,各种原因相互交错让我们刚刚起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提早的结束了,让我们提早的过渡到的社会主义社会。看似是一种社会形态的进步,但是这种超前过渡所带来的影响在给之后20多年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65页,1991.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72 页,1991.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85页,1991.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75页,1991.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77页,1991.
[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83页,1991.
[7]《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19页,1977.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28页,1991.
[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3页,1991.
[10]《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7页,199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丁立京(1989.——),男,河南南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作者:郭倩(1988.6——):女,26岁,汉族,籍贯河南省焦作市,现为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辅导员
关键字: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改造;原因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思想,主要是是以他的《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以及《论联合政府》这三篇著作为代表,其中以《新民主主义》这篇文中为重点规划了过渡是时期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蓝图。经过长期酝酿而创造性的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其运用过程中仅仅进行了3年,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毛泽东就在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认识开始发生变化,1953年过渡时期“一化三改”总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放弃,1955年9月毛泽东批评“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提法,把中国的过渡时期界定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实践也被否认;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及其确立的实践模式已完全被弃。是什么原因让这一理论在短时间内夭折呢?笔者在这里试图浅析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因。
一个完整理论的创立及其运用到实践过程是艰难的,新民主主义这一过渡性的理论短短三年就结束,其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是由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创造之初就不成熟,以及在理论联系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和毛泽东本人对资本主义的高度警惕、当时的国内外的环境造成的。
一、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缺陷
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最开始的提出和之后的实践过程中,理论的不完整性以及对之后理论实施的规划都是有一定的缺陷。
《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的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部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1]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按照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集体关于“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2],“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3]这些都是毛泽东当时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前途和命运做出的规划,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理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却不够成熟。
第一,新民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还不明确。毛泽东一再强调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为了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做铺垫,“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4]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绵竹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这就是三大政策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5]在这里毛泽东将不应该属于同一性质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等同起来了。
但是,在1948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又批评了新民主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说法。他说,外面有人说我们的经济是新资本主义,我看这个名词不妥当,因为它没有说明我们社会经济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还是叫新民主主义经济好。
新民主主义社会到底属于什么性质,我们从毛泽东不断反复的定义上就能看出,他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的定义始終没有明确。笔者认为,首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我们走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渡时期,它与社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任务,经济结构以及社会形态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两个阶段的社会性质有根本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超越,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其次,新民主主义也同样不能归类到资本主义的阵营,虽然当时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十分复杂,那是由于我们经历了抗日和民族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历史事件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不能仅凭其经济成分就断定是资本主义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过度时期,是中国首创同时也是当时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经历的历史时期,它不属于社会主义或者资本主义任何一种社会性质,它只是我们过度到社会主义的前奏,并不一定非要把它界定成姓社还是姓资的社会。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在定义上的不明确和反复,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提早结束埋下了伏笔。
第二,新民民主主义社会何时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没有明确的规划。毛泽东提出“没问题,现在的革命是第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中国也只有进行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而且第一步的时间是相当地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一再强调,我们下一个阶段应该是社会主义时代,并且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其中并没有提到过我们到底应该经历多长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又应该分哪几个步骤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过渡。不仅仅在规划上没有明确我们当时的任务,并且“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一中心任务也在1955年夏季以后,被毛泽东改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目的是强调过渡时期的反资产阶级斗争。这一系列理论上的转变都是由于在理论创立时期,没有明确其前进的步骤和过渡的任务和时间造成的。当然这同时与当时的国内形势是分不开得,刚刚建国初期,国内局势的混乱与现在工业及其薄弱的国情都同时体现出来,以至于毛泽东在建国初期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初步形成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良好开端,就迫不及待的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和有计划的工业建设行将开始时,他就急于否定新民主主义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社会主义改造上去。 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内矛盾到底是什么。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在1952年,毛泽东就把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定义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个提法一直延续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且,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同意了刘少奇在《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与政权性质》一文中任务的与三大敌人以及国民残余势力的毛肚和斗争是主要矛盾。同时认为进行“三大改造”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7]一方面毛泽东强调:“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研究就要想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结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8]另一方面他又强调:“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进阶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到底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矛盾呢?当时党中央没有认识到我国在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急于追求生产关系的变革,过早的结束了新民主主义时期。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由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其自身是不成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没有明确界定,何时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明确的规划同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模糊不清,这一切都是导致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实践中遇到困难的原因。
在农村,土地改革之后,农村小农经济本来就生产力低下,个体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采用农业新技术,阻碍的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新的贫富差距出现农村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趋势,1951年《把老区的互助组提高一步》的报告:“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民自发力量是发展了的。它不是向着我们所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的方向发展。”新富农的出现,原有互助组的涣散,这些使毛泽东最终决定进行农业合作化,以为农业合作化运动就可以彻底根除两极分化的趋势,以及农民要求土地私有脱贫致富的要求。
新民主主义理论最重要部分就是保护民族工商业,坚持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并且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城市,1950年调整工商业后,民族工商业有了一定的發展空间和规模,有一小部分民族工商业者开始与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腐败干部相勾结,出现了一些行贿、偷税、漏税、诈骗、盗窃国家情报等违法行为。为此,1952年国共中央在国家机关开展了“三反”的同时,又在城市开展“五反”运动。“五反”运动结束后,毛泽东修改了《关于民主党派工作的决定》中关于主要矛盾的内容,明确的把中国的主要矛盾定义为“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为中间阶级。”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到: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又说,我国在10到15年内就可能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转变。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民族工商业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重视,已经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敌人来对待了,同时打算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认为实行三大改造能彻底转变变民族工商业的问题。
三、毛泽东对资本主义高度警惕及严峻的国际形势
在40年代初期和中期,由于国内形势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从而迫切的要求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团结和联合,结成统一战线对付共同的敌人达到全民族的解放。这个阶段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具有两重性,即策略上的利用和思想上的排斥。 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中说:在过去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党的政策是:“……保护和争取他们,以便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去反对主要敌人”。 [9]这主要是由当时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必去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团结他们以达到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除了利用和团结之外更添加了限制的元素。 “剩下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在现在阶段就可以想他们中间许多人进行许多适当的教育工作。等到将来实行社会主义即实行私营企业国有化的时候,再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工作。人民手里有强大的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10]之后,毛泽东又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消灭资本主义的决心逐渐坚定,在民族资本主义有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就必须坚决加以限制甚至于改造。毛泽东在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上,更主要的是强调利用和限制。从毛泽东本人对资产阶级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思想意识里对资产阶级始终是高度警惕的,资产阶级有一点危害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迹象,都会被迅速改造。
严峻的国际形势也是逼迫我们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要因素。建国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采用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等手段制,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为改善不利环境,我们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希望依靠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的援助和支持,结成社会主义阵营,尽快走出这个局面。同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老大哥也希望我们尽快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尽快的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中来。在国内,人民对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热情空前高涨,希望能尽快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早前人民所向往的社会主义国家。
综上所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提早结束是有多重历史原因导致的,各种原因相互交错让我们刚刚起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提早的结束了,让我们提早的过渡到的社会主义社会。看似是一种社会形态的进步,但是这种超前过渡所带来的影响在给之后20多年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65页,1991.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72 页,1991.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85页,1991.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75页,1991.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77页,1991.
[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83页,1991.
[7]《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19页,1977.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28页,1991.
[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3页,1991.
[10]《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7页,199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丁立京(1989.——),男,河南南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作者:郭倩(1988.6——):女,26岁,汉族,籍贯河南省焦作市,现为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