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诗词 传承文化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z8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后人汲取文学营养的源泉。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精神文明同样需要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是发展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经典的古诗词中所熔铸的民族精神和对生活的思考,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诗词中的魅力能够深深地感染纯真而幼小的心灵,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鉴赏诗词中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以“诵读”为引线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诵读法已经成为理解诗词含义、掌握诗词主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反复大声朗读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领悟诗词的含义,而且还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和道德取向。
  首先,从形式来看,诗词讲究韵律美,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押韵使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通过诵读,学生能充分感受诗词的美妙,体悟其中的审美价值,从而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其次,从内容来看,诗词主要有写景、状物、抒情等几类,用精炼的语言概括现实生活,从艺术的角度赋予生活浪漫的气息。诗人对现实和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受到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要重视诵读在诗词教学中的作用,鼓励学生经常诵读。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时,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这首诗的情感。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诵读。随后,再以诗的形式和内容两条线索展开,让学生谈谈诗的韵律美、绘画美和表现的思想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抓住古诗,还要关注作者及创作背景,这对把握主题有重要作用。这首诗前两句对比秋天“荷花”的凋零和“菊花”的坚挺,后两句话锋一转,引出“一年好景君须记”。菊花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告君之句的醉翁之意是什么?通过多次朗读可以发现,诗人意在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遇到挫折不气馁、奋发向上的主题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以“鉴赏”为深入点
  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积淀下来,以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和深刻的内涵内蕴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品格。诗词鉴赏不仅是充分发掘诗词多重含义、丰富文学要义的方式,也是探讨诗人思想情感、研究历史的深入点。鉴赏诗词意在通过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经典诗词的理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诗词的价值,并能在鉴赏中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怀,例如古人对生活的看法、内心的修养及为人处事之道。
  以“鉴赏”为深入点的诗词教学不仅能延长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验,还能开拓思维,提升感悟。因此,教师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词的构词艺术、创作特色及思想情感,帮助他们充分感受诗词的多重艺术魅力。诗词鉴赏一般可从语言风格、行文技巧、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展开,主旨是鉴赏的核心内容,必须首先弄清主旨。例如在《赠汪伦》一诗中,全诗以叙事的手法展开,并运用对比的手法(桃花潭水的千尺深和汪伦对我的情意)来突出“我”和汪伦的情谊。通过分析,学生能够把握诗的主旨,感受到二人之间的深厚情意,并反思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友谊,由诗词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这就是鉴赏的升华。
  鉴赏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研究诗词的热情,教师就必须不断创新鉴赏的形式。诗词的美不仅在于韵律美,还在于意境美。以王维为代表的诗人将“诗”与“画”完美结合,使诗词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此为突破点,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画插图,体会诗的绘画美。例如杜甫的《绝句》一诗,不仅运用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早春图,还赋予此画鲜明的色彩,展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可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来绘画,其意义在于鼓励学生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表达抽象的诗词,在此过程中,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再三咀嚼体会和感悟内在含义,在绘画的同时掌握内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鉴赏把学生的认知从表层深入到了内在,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它不仅着眼于学生对诗词基础知识(如诗词的朗读、翻译等)的掌握,更侧重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文化内涵。
  三、以“探究”挖掘内涵
  传统语文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常常使诗词学习陷入一潭“死水”中,课堂失去活力,“活水”难以引入,更不要说激起新的思维“涟漪”。探究法的提出意在倡导教师打破这一尴尬局面,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淡化教师在课堂中的决定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探究要求教师能够独辟蹊径,引导学生以全新的形式深入探究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诗词的价值。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领悟诗词多义性内涵,还能通过合作培养合作意识、领导意识和服务意识。
  从探究的内容来看,教师要不断引入新鲜的元素,以新颖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内涵,以便学生能从中借鉴有价值的思想。教师可以将诗词与音乐、美术、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全新的感受,使学生领略诗词在不同形式中的生命力,汲取其中别样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旧诗新唱”,通过旋律让学生感受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和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进而引发自己对“背井离乡”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以艺术为载体的人文精神,感悟诗的哲理,体悟生活。
  从探究的形式来看,要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合作探究,以综合展示的形式来呈现探究成果,以师生共同打分的形式来评价活动,通过合作—展示—评价这个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人文素养。仍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围绕古诗背景、情景再现、主题深入等环节展开。在活动过程中,各组学生要发扬合作精神,既要着眼于个体的能力,又要考虑到整个小组的利益,协调个体和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合作在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树立集体意识。由浅入深的探究活动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是对学生的耐力和毅力的挑战。诗词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培养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生活中能勇敢地面对挫折。
  探究诗词要敢于突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勇于展现自己、表现自我。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诗词的创作背景、历史发展及诗人的思想情感,发现诗词中隐藏的内容,充分感受诗词的价值和时代赋予的新的内涵和意义,从而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黄金时期,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诗词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主义情怀的一个基本途径,将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火炬传到了学生手中,在学生心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诵读、鉴赏、探究等方法的运用,为种子的发芽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开出的花和结出的果正是人文素养。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内涵,不断汲取正能量,培养较高的人文素养,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石莲子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
其他文献
校长的办学思想,即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反映了校长对学校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问题的认识与看法,是校长对学校教育诸方面问题思考的结晶。就办学思想的内容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卢元锴教授认为,校长的办学思想包括校长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和办学方略;笔者认为,校长不仅要在办学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办学思想,更要
近年来,“学校发展愿景”以及“愿景型领导”等概念和思想开始逐步进入我国的教育管理领域,并对我国的中小学管理研究和实践产生影响。1990年,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洁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首次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四大基石: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目标。自此,“愿景”一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逐步成为教育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  一、学校愿景型领导的概念与功能  所谓学校愿景型领导,就是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建立核心素养体系。最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也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青岛第二中学(以下简称“青岛二中”)坚持系统教育观,办学
针对当前教育领域教师失范行为频出的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不久前,针对教育领域教师收礼行为屡禁不止的状况,笔者曾做过一个有关家长给教师送礼原因的调研。从调研结果看,作为一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出台的规章,《办法》的出台既有合理性,同时也存在可供讨论之处。出于对现实的考虑,《办法》的继续推行以及完善是必然的。同时相关部门也不应将问题的解决仅仅局限于惩
百年前,鲁迅、胡适等先贤曾高擎“文学革命”与“文学救国”的大旗号召人们用“新文学”提振民族志气,重构中国文学版图,从而开启了20余年的“新文学”黄金时代。今日之中国,过度的商业化打开了人欲的潘多拉魔盒,各式各样的商业写作侵蚀着文学之树的基干,文学使命不昌,文学价值式微,有人呼喊着“文学已死”。为了在这个文学枯寂的年代,利用互联网之发达,重新让社会的心灵与精神回归纯文学,2014年4月1日,北京师范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以“为生命添彩”为办学理念,以“绿色生命教育”为创建特色学校的主题,通过阳光教师团队的构建、绿色生命课程的开发、绿色生命课堂的打造、绿色生命活动的开展和绿色评价体系的实施,凸显学校的绿色精神文化内涵,让师生在认识生命、尊重生命、顺遂生命和成就生命的过程中体验生命历程,提升生命质量,从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绿色环境濡染——润物无声  1.美化校园,陶冶情操  在校园中
“教育管理抓两头”,一个班集体中的“两头”是“优等生”和“学困生”。抓住了“优等生”,可以带动“中等生”;转化了“学困生”,既可防止“中等生”受到负面影响,又可促进“中等生”向“优等生”看齐。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成为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关键。  “学困生”主要指在思想品德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达不到同年级其他学生平均水平的学生。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接触并深入了解了一些“学困生”,初步掌握了转化
“学生们做相似的动作,跳相似的舞蹈,不停地重复,一班又一班的学生不停地学……”这就是我们要教的舞蹈吗?为什么每个人表达出来的都是一样的?我们现今的舞蹈教育如何做到让孩子有感而发地跳舞呢?  现在无论是小学还是社会上的少儿舞蹈培训,大多以教授各类舞蹈考级教材或成品小舞蹈为主。教材多以组合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较小。再或者是以形体基本功训练为主,压腿、下腰、压胯……各种柔韧性训练,犹如
:感谢您接受采访!我们今天访谈的主题是职前教师。对于他们而言,您认为最大的挑战和动力是什么?  安东尼:我认为对于职前教师来说,爱孩子是最大的动力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的一些学生去外面实习时总是抱怨,他们并不爱孩子。然后,作为一位“新教师”,我们无法在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教给他们太多的东西,因此他们需要很好地掌握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转换到课堂中去,这是最大的挑战之一。接下来,他们需要思考的是课堂里的
梅州市梅江区鸿都小学(以下简称“鸿都小学”)自2005年建校以来,便以“抓基础、争一流、出特色、育英才”为目标,在“人本、合作、和谐、创新”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传承经验,超越自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精细管理”,深化“素质教育”,以求快速而有益地发展。  一、以人为本,规范办学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思想。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