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三生物复习教学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位高三教师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为了促进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结合高三教学实际以及反复摸索实践,对于高效复习教学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教学
高三生物复习,是对高中生物内容的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高中生物复习教学工作的成与败,关系到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点的准确把握,以及对知识是否能灵活应用的关键,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现如今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如教师替学生做的太多,使教学成为灌输式教学,或者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未能采取不同的对策,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框架的有效构建,阻碍了的学生的生物复习。为了有效的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对有效复习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知识
情境教学,是经过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对于课程教学有着重要作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变换原有的授课方式,结合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要点,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促进学生的复习学习。
例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这一课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情境: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吗?减数分裂特殊在哪?减半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教师在出示思考问题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最后为学生点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以彩笔板书的方式强化重点内容,使得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都能积极思维参与教学。又如在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这一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能否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待生态农业?在问题提出之后,提示学生根据能量流动的原理设计农业生态系统。在这样的问题教学中,学生会积极调动原来的知识储备,如“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等等,从综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这一探索思考的问题过程中,自然也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有效复习。
二、通过图形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梳理
在生物的复习教学过程中,生物知识框架的构建,是教师复习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起来最为头疼的一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述,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对于复习课程中所联系到的有关知识得不到形象的理解,会使得学生越学越混乱。而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發生,教师就可以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直观而形象的知识展现,进而切实的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梳理。
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相关知识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种类罗列出来,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液泡、中心体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罗列出来的细胞种类,具体为学生介绍这几种细胞,为学生讲述其分布、形态、结构等等,或者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翻阅教材,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通过表格的设置,帮助学生将繁多的知识点化为直观的表格对比,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认知,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当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逻辑,将所有知识都串联起来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在复习教学中将书“由厚度薄”的复习目的达成。
三、开展分层教学,实现学生共同进步
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仍惯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忽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教学内容缺乏梯度,这样不仅会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没有动力,同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也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节奏而产生厌学心理。而为了规避这一情况的发生,教师在设计复习教学内容时,就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让不同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提高。
例如在进行细胞呼吸这一相关内容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层,二是求知层,三是探索层,然后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应的教学目标。如对基础层,也就是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主要记忆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对于求知层,也就是基础水平适中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主要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特点,能够运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分析和解释有关问题;而对于探索层,也就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是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运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和解释相关问题。通过分层教学的实施,来转化学困生、培养优秀生,那么生物复习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必将是水到渠成的。
总而言之,对于高三生物复习教学来说,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因此,高三教师一定要坚持学习,不断实践探索,直面学情,通过切实的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寻找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复习。
参考文献
[1] 万琳燕.优化复习过程 提高高考生物复习效率[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2):65-67.
[2] 王琳婵.刍议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3):105.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教学
高三生物复习,是对高中生物内容的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高中生物复习教学工作的成与败,关系到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点的准确把握,以及对知识是否能灵活应用的关键,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现如今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如教师替学生做的太多,使教学成为灌输式教学,或者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未能采取不同的对策,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框架的有效构建,阻碍了的学生的生物复习。为了有效的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对有效复习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知识
情境教学,是经过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对于课程教学有着重要作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变换原有的授课方式,结合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要点,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促进学生的复习学习。
例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这一课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情境: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吗?减数分裂特殊在哪?减半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教师在出示思考问题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最后为学生点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以彩笔板书的方式强化重点内容,使得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都能积极思维参与教学。又如在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这一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能否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待生态农业?在问题提出之后,提示学生根据能量流动的原理设计农业生态系统。在这样的问题教学中,学生会积极调动原来的知识储备,如“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等等,从综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这一探索思考的问题过程中,自然也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有效复习。
二、通过图形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梳理
在生物的复习教学过程中,生物知识框架的构建,是教师复习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起来最为头疼的一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述,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对于复习课程中所联系到的有关知识得不到形象的理解,会使得学生越学越混乱。而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發生,教师就可以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直观而形象的知识展现,进而切实的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梳理。
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相关知识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种类罗列出来,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液泡、中心体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罗列出来的细胞种类,具体为学生介绍这几种细胞,为学生讲述其分布、形态、结构等等,或者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翻阅教材,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通过表格的设置,帮助学生将繁多的知识点化为直观的表格对比,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认知,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当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逻辑,将所有知识都串联起来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在复习教学中将书“由厚度薄”的复习目的达成。
三、开展分层教学,实现学生共同进步
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仍惯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忽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教学内容缺乏梯度,这样不仅会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没有动力,同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也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节奏而产生厌学心理。而为了规避这一情况的发生,教师在设计复习教学内容时,就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让不同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提高。
例如在进行细胞呼吸这一相关内容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层,二是求知层,三是探索层,然后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应的教学目标。如对基础层,也就是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主要记忆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对于求知层,也就是基础水平适中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主要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特点,能够运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分析和解释有关问题;而对于探索层,也就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是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运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和解释相关问题。通过分层教学的实施,来转化学困生、培养优秀生,那么生物复习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必将是水到渠成的。
总而言之,对于高三生物复习教学来说,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因此,高三教师一定要坚持学习,不断实践探索,直面学情,通过切实的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寻找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复习。
参考文献
[1] 万琳燕.优化复习过程 提高高考生物复习效率[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2):65-67.
[2] 王琳婵.刍议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