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职业教育面临着招生难等问题,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本文分析了职业教育目前的劣势,还就高校生的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浅谈如何能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势互补,更好的整合学生生源,因材施教,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协调;渗透;沟通;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职业教育是相对普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类型,它是基于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类型。
  建国以来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改善了我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特别是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得到了强有力的改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许多行业在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时,都提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
  但是,目前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招生、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上,尤其是招生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问题,社会上不重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很多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就没有了前途。因此,不少家长都不愿意子女考职业学校;现在普高又在扩招,所以人们总想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进大学,不得已才读职校。这就造成了职业学校招生难,生源减少且素质较低,致使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下滑。还由于国有企业的破产和重组,大量职工下岗,使得劳动力的需要大幅度减少,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不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不能教给学生真本事,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等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普及,越来越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知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一宏伟目标,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主题。我们拥有一支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勇于开拓、奋发向上的职业教育队伍,这是职业教育能够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但是要想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应该清楚看到自己的弱势:
  1.社会上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根深蒂固,职业教育不受重视,这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投入不足,很多学校还缺乏必要的实习、实验设备,缺乏高素质的教师。由于办学条件差,学校缺乏吸引力。
  3.职业教育学校布局、专业布局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4.教师队伍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还不能适应。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的结构不合理,有些专业甚至大学本科也没有开设,文化课教师比重偏大的问题也还普遍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年轻教师比较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少。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随着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各用人单位所反映出来的重理论轻实践,或是无实践的问题,再针对职业教育生的重实践,少文化理论,可以看出我们的现代教育有必要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才能不会出现人才断层的问题。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以书本为主的教育模式的同时,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不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现代教育不仅是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还应该为各类人群提供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才能的途径和机会。教育类型的多样化,源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类型多样化的需求,它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但是由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自成体系,缺乏相互渗透与沟通,反而缩小了人的选择空间,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因此,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与沟通,使学生根据条件的变化、爱好的转移,自主选择教育类型,有利于个人潜能的挖掘和生涯规划。
  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缺乏渗透与沟通。
  首先,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单向渗透:一普通文化课在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劳动者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转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期望通过加强文化教育达到提高从业者的适应能力的目的。二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至今深刻地影响着职业教育,从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过程到教学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阻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限的。普通教育基本上是选拔教育、淘汰教育,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这就决定了课程的设置以学科为中心,教学内容强调学科本位,与实践和职业生活完全脱离,在九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很少开设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学生对社会的产业结构、技术发展和职业的变迁没有基本的了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目前我国的初中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直接走向社会,这部分人由于没有接受过任何与职业相关的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二是选择上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由于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社会的职业概况缺乏基本的了解、对自身的职业爱好缺乏基本的判定,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根据家长的愿望或学校和老师的建议来选择所学专业,结果导致许多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对所学专业缺乏爱好,甚至出现厌学,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对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其注重力主要集中在高考上,同样由于缺乏对社会职业的了解,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能考上哪一类学校,而对专业的选择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不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挖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还缺乏双向沟通。长期以来,普通教育毕业生可以接受高一级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毕业生则几乎不可能再接受高一级普通教育,尽管我国有关文件规定,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可以报考普通高等院校,实际上,由于受教学内容、高考制度、高考內容等的影响,这些毕业生基本上没有能力升入普通高校。教育结构体系的这种封闭性,制约了教育的协调发展,限制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渠道,尤其是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学生一旦选择了职业技术教育,很难有机会接受高一级的普通教育。   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能够解决各类学校之间的课程标准及其沟通。不同类型的课程,既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相互之间又要建立一定的联系,以使学生既能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又有能较自由地从一类学校转入另一类学校继续学习的可能,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同时,应该向学生提供加深、拓宽文化课的选修课,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其课程标准应与普通高中的相应课程的基础要求相当,供部分学有余力又有爱好的学生选修。这样,这部分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转到普通高中继续学习。
  普通教育具有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的双重职能。但长期以来,在课程目标上,是单一的升学导向,在普通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需求和爱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单一的升学导向的课程不符合培养现代人才的要求,如果能在普通高中可以增设职业技术类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修。职业技术选修课程的标准尽可能与中等职业学校一致,一旦学生对此类课程产生爱好,就有可能转到相应的中等职业学校去继续学习。这样学生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知识本位、学科导向,按照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来系统设计各个层次的教育内容,而忽视行业、职业等社会需求,忽视各类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而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职业,职业教育领域中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现代教育的特点是改变原有的以书本为主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同时不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信,找到自己的位置。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的综合学科,并且每一个学生因其天资、学识、生活经历的不同,在学习兴趣与能力上就自然产生了千差万别的表现。因此,使学生学有所长,以不同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使其能够在有兴趣的方面尽情的发挥,成为有用之人,将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使生产过程和生产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对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在专业技能、文化素养和技术理论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企业迫切需要那种既通晓技术原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技艺型、复合型人才,要想能使通晓技术原理和应用型、技艺型、复合型人才有效衔接起来。就必须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满足在培养目标与人才类型上的一致性的要求。才能符合教育规律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也能更有效地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谷鸿溪主编.《中国职业教育跨世纪走向》,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
  [2]刘合群主编.《职业教育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3]马学平,耿學超,刘志.《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
  [4]《教育与科学》,杂志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教学改革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专业课教师应当具备何种素质,应该如何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如何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电一体化毕业生需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满足当代企业的要求等。  【关键词】 素养;任务;工作过程;能力;教改  【中图分类号】G62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引言: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逐渐提
本论文通过以下3个试验开展不同DCAD值日粮对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生产性能及乳成分影响效果的研究。试验1:制定3种DCAD值的日粮配方,DCAD水平分别为:+30、+40、+50(mEq/100 g DM
【摘 要】 《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重新规定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在教学中对教材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运用“任务驱动法”和“评价奖励机制”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新大纲;任务驱动法;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计算机
【摘 要】 对《工程地质课程》考核进行改革,通过改革考核内容,考核手段和考核方式,观察考核效果。对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工程地质;课程考核;改革模式;考核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中国工程地质学进入了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这一阶段,地球科学向着国际化和统一化方向迅速发展。在中国,经济的飞
【摘 要】 随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成人走进了大学课堂,在学习各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他们也必须学习英语。成人高教英语教学与普通高教有显著的不同,成人英语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成人英语学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成人英语;兴趣;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
【摘 要】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对大赛的认识出现了一些误区。要克服这些误区,正确认识技能大赛,才能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分析了技能大赛的作用、优势与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技能大赛;作用;烹饪专业;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