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累是拓展语文学习的一片天空。学习语文离不开积累,积累能扩大口语交际的物质储备,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常常用诗书满腹,出口成章;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来衡量。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就是指语文积累丰富。积累的途径和内容有很多。
一、途径:可以从教材,名著中积累,可从生活中积累,可从大自然中积累等。
1.名著积累的范围可以先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讲起,中学生必读名著,语文教材后面的名篇导读。阅读名著其实就是与名人思想交流,灵魂的触动,它潜移默化地洗涤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名著积累很感兴趣,这也有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2.生活中的积累: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把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感伤的事,快乐的事记录下来。瞬间的领悟也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这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最好财富。
3.大自然中的积累:教学生做个有心人,学会利用身边的环境,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从“雄鹰翱翔蓝天”一例,我们可以想到自信,从“蚂蚁搬家”一例,我们想到团结的力量等,这样经常的练习,积累,学生的情感就会变得丰富起来,思想就会变得深刻起来,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昂扬。
二、方法和内容:强化积累并且与教材内容结合。
语文积累广袤无边,包罗万象,知识的海岸线太长,再加上社会导向重理轻文,学生不乐学,这样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有计划,有准备,强化积累训练。怎样积累呢?从徐主任在2001年听我的一堂课说起,当时我讲的是《山中访友》一棵,我设计了一个栏目,五分钟演讲,规定是不得少于3人,演讲内容不限,必须有主持人,个人计分。当时学生演讲很好,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一半,一堂课顺利下来。评课时,徐主任说:你这堂课是给我准备的吗?我说:不能撒谎,确实有这个成分,当时刚开始课改,语文是时代的鼓手,走在时代的前沿,哪个语文老师想落后啊!徐主任说:我更希望你能把这个活动坚持下去,点出强化积累的好处,同时又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学生时间有限,泛泛的积累会耽误学生的时间,也会影响其他科学习。怎么做呢?既能把“听,说,读,写”的任务完成,又能提高成绩呢?就是把学生演讲的内容与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结合。这样单元教学结束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解决了,综合性学习也完成了,效果可能会更好。
我就按照这种方法实验,几个单元结束后,效果非常棒。学生准备演讲时就已经充分预习了,老师在教学时也得心应手,轻松愉快。后来,我又阅读《魏书生教学法》,《于 教学法》,这些名家在书中也重点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作用。另外,语文教学千万不能三分钟热血,积累一定要持之以恒,三年后,我班考进北高340名中有37名,从中看出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如《劝学》中所说:积小流汇江海,积跬步达千里。在积累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离开积累,听说读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就难以稳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很难培养了。
讲授作文法要与课文结合。每当提到作文教学,我们就很自然地想到杨初春老师,他的《快速作文法》,让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眼前一亮,很快走出“难作文,作文难”的困境,十几分钟到三十几分钟,学生就能洋洋洒洒完成六百字以上的文章,可是实验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了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就是你讲的审题法,构思法,行文法等,学生作文时不用,你讲你的,他写他的,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量上过关,质上不过关,我当时愁了。作文分值高,不能堂堂讲,也不能不讲,怎么办呢?与课文结合,比如,讲到朱自清的《春》这课,拟完片段题目后,马上告诉学生,这种方法也是片段组合法的一种,讲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运用了小径漫步法或镜头转换法,再讲这些构思方法的好处。这样讲,篇章教学内容完成了,学生写作方法也掌握了,如果时间安排合理,课堂上可安排仿写练笔,这样能直接反馈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的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收稿日期:2012—06—27
一、途径:可以从教材,名著中积累,可从生活中积累,可从大自然中积累等。
1.名著积累的范围可以先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讲起,中学生必读名著,语文教材后面的名篇导读。阅读名著其实就是与名人思想交流,灵魂的触动,它潜移默化地洗涤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名著积累很感兴趣,这也有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2.生活中的积累: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把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感伤的事,快乐的事记录下来。瞬间的领悟也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这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最好财富。
3.大自然中的积累:教学生做个有心人,学会利用身边的环境,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从“雄鹰翱翔蓝天”一例,我们可以想到自信,从“蚂蚁搬家”一例,我们想到团结的力量等,这样经常的练习,积累,学生的情感就会变得丰富起来,思想就会变得深刻起来,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昂扬。
二、方法和内容:强化积累并且与教材内容结合。
语文积累广袤无边,包罗万象,知识的海岸线太长,再加上社会导向重理轻文,学生不乐学,这样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有计划,有准备,强化积累训练。怎样积累呢?从徐主任在2001年听我的一堂课说起,当时我讲的是《山中访友》一棵,我设计了一个栏目,五分钟演讲,规定是不得少于3人,演讲内容不限,必须有主持人,个人计分。当时学生演讲很好,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一半,一堂课顺利下来。评课时,徐主任说:你这堂课是给我准备的吗?我说:不能撒谎,确实有这个成分,当时刚开始课改,语文是时代的鼓手,走在时代的前沿,哪个语文老师想落后啊!徐主任说:我更希望你能把这个活动坚持下去,点出强化积累的好处,同时又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学生时间有限,泛泛的积累会耽误学生的时间,也会影响其他科学习。怎么做呢?既能把“听,说,读,写”的任务完成,又能提高成绩呢?就是把学生演讲的内容与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结合。这样单元教学结束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解决了,综合性学习也完成了,效果可能会更好。
我就按照这种方法实验,几个单元结束后,效果非常棒。学生准备演讲时就已经充分预习了,老师在教学时也得心应手,轻松愉快。后来,我又阅读《魏书生教学法》,《于 教学法》,这些名家在书中也重点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作用。另外,语文教学千万不能三分钟热血,积累一定要持之以恒,三年后,我班考进北高340名中有37名,从中看出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如《劝学》中所说:积小流汇江海,积跬步达千里。在积累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离开积累,听说读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就难以稳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很难培养了。
讲授作文法要与课文结合。每当提到作文教学,我们就很自然地想到杨初春老师,他的《快速作文法》,让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眼前一亮,很快走出“难作文,作文难”的困境,十几分钟到三十几分钟,学生就能洋洋洒洒完成六百字以上的文章,可是实验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了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就是你讲的审题法,构思法,行文法等,学生作文时不用,你讲你的,他写他的,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量上过关,质上不过关,我当时愁了。作文分值高,不能堂堂讲,也不能不讲,怎么办呢?与课文结合,比如,讲到朱自清的《春》这课,拟完片段题目后,马上告诉学生,这种方法也是片段组合法的一种,讲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运用了小径漫步法或镜头转换法,再讲这些构思方法的好处。这样讲,篇章教学内容完成了,学生写作方法也掌握了,如果时间安排合理,课堂上可安排仿写练笔,这样能直接反馈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的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收稿日期:201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