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材料的应用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d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本文提出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材料,对教学内容做适切性修改,把科学探究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在实践性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科学评价,能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科学探究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小学科学;低年级
  低年级学生的感知事物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缺少目的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力常被一些新鲜的、又去的事物所吸引;想象情境性强,目的性差,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直观、形象的实物来实现。[1]
  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心理、感知、注意、思维和想象特点的分析,通过对课标、教材的解读,结合一年来一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我认为科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材料,对教学内容做适切性修改,把科学探究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能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科学探究的强烈愿望。[2] 即生活化材料的合理利用,能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科学学科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收科学知识,提高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等。
  一、适寻生活化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贴近,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由于地域的差异,统编教材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各地的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生活化特点。
  1.充分利用科学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个单元是“植物”单元,植物和学生的联系非常紧密,因为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同时,学生对植物接触的比较多,周围可利用的植物资源也较多,通过对学生所熟知的“植物”进行教学,这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基础,也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
  2.适当修改科学教材中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合的内容。
  在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这个范例不可能是每个学生所熟悉的或者适合在课堂上运用的。比如第一单元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书本上提供的是以菊花作为样本来对植物进行观察,考虑到我们班上已有的植物资源就只有“绿萝”、“芦荟”、“仙人掌”、“皮兰虎”和“多肉植物”,要重新去找一盆“菊花”作为学具,不是那么方便,于是,我们就地取材,选择班上已有的“绿萝”来进行研究。当学生看到老师拿着班上的“绿萝”跟他们讲解关于植物的科学知识时,都瞪大了眼睛,原来他们所看到的事物,都是有一定依据并且可以研究的。
  3.深入挖掘教材,提供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老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对教材进行有效挖掘,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课堂中。第一单元第三课《观察叶》,这节课学生需要掌握“叶的特点是什么”,课本通过展示不同植物叶子的特点、同一植物叶子的特点,如果让学生单纯地看书本上给出的树叶子或者老师提供由树叶子做成的课件,即使让学生观看很多种叶子,也许都不及给学生一片真正的叶子,让他自己拿在手中直接观察的效果。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更容易接受实物模型带给他们的真实体验。
  二、巧用生活化材料,学生乐享探究历程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巧用生活化材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使情境导入、活动探究、课后实践生活化,积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1.情境导入生活化
  努力寻找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作为课堂的切入点,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提出相关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因此,上课前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第二单元第二课《起点和终点》时,如果直接让学生拿出一个纸蛙进行比赛,看谁的纸蛙跳的远时,学生一定会无所适从,教室里也许是一片茫然的目光望着你,也许是一片混乱的场景等着你。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师在新授课时,可以这样导入,“请两位同学上台进行比赛跳远,其他同学观察”,在两位同学比完之后,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根据他们的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并且画起跳线和落脚线。开始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跳远比赛,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知道谁跳得更远”的问题,希望学生通过感受自己日常生活中比赛的过程来理解比较和测量时应该确定起点和终点。
  2.活动探究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方式是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小学科学教师应该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现实生活化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把生活中的东西生动的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或者将书本上的知识生活化,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
  比如在教学第一单元第五课《植物是“活”的吗》一课时,很多学生能意识到植物是“活”的,但判断依据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如长叶子、是绿色的、有根、要浇水等。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植物是有生命的”,并且引导学生从生长变化和生存需求两方面讨论“活”的证据。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呢?首先可以拿动物和植物进行比较,其次收集植物是“活”的依据,这个收集的过程就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过程,需要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到的植物入手。
  3.课后实践生活化。
  科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在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例更好的服务生活。要把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让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完《我们知道的植物》后,有一个让学生“种一棵植物”的活动,在授课时的疑惑是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动手做,他们会做吗?做的效果会怎么样呢?但考虑到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接触科学,第一次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不管结果怎么样,都应该让他们去体验课外的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在家选择一颗植物的种子种下来。事实上,结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三、活用生活化材料,实现学生主体评价
  小学生科学学习评价,根本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鉴定学习的质量水平。在实施评价时,教师活用生活化材料,把评价融于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可评价的载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呈现所学所得,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进行综合。
  如一上《植物》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两个概念:植物是生物,需要水喝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评价时,校园植物铭牌就发挥了引领作用,或以儿童画的口吻图文并茂自述,形象生动;或以大众叔叔的的科普版,讲述生活习性形态特征。铭牌引领孩子们学了一种植物就去见证一种植物、一类植物。评价内容也可以有多样化、个性化。如 “水管植物空间”、“叶画墙绘”、“校园植物撕名牌”等多种评价内容,以班级为单位,贯穿整个单元的各个时段,体现科学评价的过程性与实践性。
  总之,和生活相脱离的科学不能称之为完整的科学。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科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拉近学生和科学学科的距离,让科学课堂具有趣味性,以便学生更好地接收科学知识、提升探究能力,并使學生感受到科学在我们生活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科学对生活的价值,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万开琼,邵静静.一年级科学教学策略探究.科学课,2018(05):65;
  [2] 陈翠兰.浅谈小学科学探究的生活化[J].科学课,2018(06):60;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民主小学)
其他文献
《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有关技能和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我着力体现的基本理念是,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为他们设置合适的学习途径和评测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现以《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为例,谈谈
期刊
摘要:在文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就变得至关重要。新课标的调整对初中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有所提升,许多教师也积极调整教学策略,着重研究怎样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效率。写作水平对初中生未来的发展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对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对写作的感兴趣程度。本文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入手对初中语文中如何实施情景
期刊
摘 要:由于建筑工程之中的主体结构作为其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部分以及重点内容,其建设质量的优劣不仅会对其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增进对于其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方面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就其建筑工程主体方面的结构检测内容以及检测方法来实施相应的阐述,进而在对其主体结构检测方面运用模式以及方式方法实施一定的剖析,以供各位参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此,应当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然而,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并未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积极价值,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语文教学特性,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从而以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能力;教学措施;写作能力  阅读与识字作为初中语文教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新时代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当代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与微课相融合的模式教学,就符合了教育改革的教学目标,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提供了帮助。本文就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简单的作出了几点探究。  关键词:导学案;微课;初中化学  引言:“导学案”是指引学生学习、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方向的教学文案,“微课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繁荣发展,人口越来越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的追求物质生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庞大的人口,有限的资源,因此人类将目标从陆地逐渐转向深海。深海资源丰富,可以缓解人类能源紧张的状况。随着海上资源的开采,深水石油钻井技术应势而生,但是深海环境相对复杂,这项技术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从目前世界深水钻井技术运用的实践来看,发明了钻井设备,利用现代科技
期刊
摘要: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过程,该优秀品质的培养并不是说说而已,其需要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不仅需要有充足的耐心还需要良好策略的实施,教师作为从事美术教育的专职人员既已接受使命就要认真负责,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开展教学工作,做好动态规划,通过各种教学安排润物有声,使得学生获得预期的成长与进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小学学生;创新型思维  前言:一般我们都会在小学这一关键期加大素质和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重要,许多学校开始通过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来推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能够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热爱祖国的红色精神,这也是当代的学生所需要学习与了解的精神。本文从当前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用策略两方面分析和介绍了培养学生红色精神的必要性。  关键词: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通过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部分。中学历史时空观念指的是学生要建立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将历史事件与特定时空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客观地对历史进行考察和评述,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历史。  关键词:历史教学;时间意识;时空观念  中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已经发展比较成熟,抽象逻辑
期刊
摘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数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素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具有双重性的功能,首先它拥有技能教育功能,它可以对人们的能力进行培养,其次它拥有文化教育功能,它可以使人们能够吸取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本文主要对使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高的突破点进行分析,以期望可以为一些老师的教学提供借鉴,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突破点;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数学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