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墨子等教育先贤率先提倡因材施教。然而,教师面对四十几个学生的班级,且学生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常规的课堂教学很难有效实施因材施教,更忽视“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但是,分层教学恰恰破解了这种困境。因为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因势利导,为他们创造条件,量身定做问题和习题,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满足”,特别是数学“学困生”。那么如何运用分层教学来转化数学“学困生”呢?
一、实施分层教学,转化数学“学困生”
1.学生科学分层,因材施教
把学生按基础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分层教学的目的,划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对每位学生都有好处,最终达到全班整体优化的目的。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与老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分层,按1:2:1的比例分为三个层次: A,B和C从低分到高分。A层是一个数学基础薄弱,数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C层是具有较好数学基础与较强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 其他学生为B层。一个学习阶段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或学生自己申请,作出适当的调整,最终达到 A层的学生逐步“解体”, B、 C层的学生逐渐“壮大”的目的。
2.課前备课分层,多元一体
学生的分层,对教师的备课要求也提高了。备课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问题和题目。 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认真探究每一个知识点,设定合理的认知阶梯。
3.课堂教学分层,激发活力
教学过程的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困难的部分。它也是最能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部分。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课堂积极性的调动总是从回答问题开始的,同样的知识点,设计问题应该有一个渐变,把最基础的问题留给“学困生”,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展示机会。同时,在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时,老师要善于把握“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有“学困生”能够在成功的喜悦中爱上数学科。
4.课堂练习分层,效果显著
课堂练习既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深化,又能反映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24.4弧长和扇形面积(1)》中,课堂练习根据教学目标可设计为三个层次。
A层:已知扇形的半径为1cm,圆心角为120°,则这个扇形的弧长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cm2。
B层:已知扇形的半径为2cm,扇形的弧长为π cm,则扇形的中心角为______度,该扇形的面积是_____ cm2。
C层:如图,从点P作⊙O的两条切线PA,PB,A、B是切点。若⊙ O的半径为2,∠P= 60°,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针对性的训练,学习起来轻松又高效。
5.课后作业分层,增强信心
布置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A、B、C层次的作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数学学困生只需完成A组的基础知识题,体验会做题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完成本层次的题目后要敢于挑战高一层次的题目。
6.课后辅导分层,产生冲劲
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时,教师对中等生采用小组讨论,并伺机给予方法提示,使中等生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给予学优生更多独立思考机会,需要时给予个别重点点拨,辅导的内容要有深度和广度,要能开发数学学优生的思维能力;对学困生则要做到“精准扶困”,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或课余时间对学困生分别进行重点辅导。教师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疑惑,提出问题,对他们的“困惑”和“障碍”要耐心解答、用心指导,从而增进师生感情,让学困生感受到关爱,增强了战胜数学难关的信心。
7.学生评价分层,全面发展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各层次的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于A层数学学困生,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方法,寻找亮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运用对他们的表扬评价来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B层的中等学生采取激励制评价,教师既要肯定他好的一面,又要为他们设定“竞争对手”,设定奋斗目标,营造“不进则退”的紧张气氛;对于C层的优秀学生,需要高标准和严格的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精益求精。
二、实施分层教学转化数学“学困生”要注意的问题
1.目标分层要准确
所谓目标分层,就是把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性目标(低层目标),提高性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高层目标)。基本性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和原则,并会初步运用;提高性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深度和广度上再进一层;发展性目标是要求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综合题目,培养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2.课堂提问要精确
教师在课堂上分层次的提问质量,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依据课本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反馈信息要到位
收集反馈信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数学学困生,因为学困生是学习态度最不稳定、学习能力最薄弱的群体,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神情和学习表现,要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跟进和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总之,数学分层教学能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为学生量身定做“任务单”,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大大减少“学困生”的厌学情绪,增强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实施分层教学,转化数学“学困生”
1.学生科学分层,因材施教
把学生按基础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分层教学的目的,划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对每位学生都有好处,最终达到全班整体优化的目的。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与老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分层,按1:2:1的比例分为三个层次: A,B和C从低分到高分。A层是一个数学基础薄弱,数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C层是具有较好数学基础与较强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 其他学生为B层。一个学习阶段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或学生自己申请,作出适当的调整,最终达到 A层的学生逐步“解体”, B、 C层的学生逐渐“壮大”的目的。
2.課前备课分层,多元一体
学生的分层,对教师的备课要求也提高了。备课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问题和题目。 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认真探究每一个知识点,设定合理的认知阶梯。
3.课堂教学分层,激发活力
教学过程的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困难的部分。它也是最能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部分。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课堂积极性的调动总是从回答问题开始的,同样的知识点,设计问题应该有一个渐变,把最基础的问题留给“学困生”,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展示机会。同时,在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时,老师要善于把握“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有“学困生”能够在成功的喜悦中爱上数学科。
4.课堂练习分层,效果显著
课堂练习既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深化,又能反映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24.4弧长和扇形面积(1)》中,课堂练习根据教学目标可设计为三个层次。
A层:已知扇形的半径为1cm,圆心角为120°,则这个扇形的弧长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cm2。
B层:已知扇形的半径为2cm,扇形的弧长为π cm,则扇形的中心角为______度,该扇形的面积是_____ cm2。
C层:如图,从点P作⊙O的两条切线PA,PB,A、B是切点。若⊙ O的半径为2,∠P= 60°,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针对性的训练,学习起来轻松又高效。
5.课后作业分层,增强信心
布置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A、B、C层次的作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数学学困生只需完成A组的基础知识题,体验会做题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完成本层次的题目后要敢于挑战高一层次的题目。
6.课后辅导分层,产生冲劲
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时,教师对中等生采用小组讨论,并伺机给予方法提示,使中等生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给予学优生更多独立思考机会,需要时给予个别重点点拨,辅导的内容要有深度和广度,要能开发数学学优生的思维能力;对学困生则要做到“精准扶困”,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或课余时间对学困生分别进行重点辅导。教师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疑惑,提出问题,对他们的“困惑”和“障碍”要耐心解答、用心指导,从而增进师生感情,让学困生感受到关爱,增强了战胜数学难关的信心。
7.学生评价分层,全面发展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各层次的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于A层数学学困生,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方法,寻找亮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运用对他们的表扬评价来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B层的中等学生采取激励制评价,教师既要肯定他好的一面,又要为他们设定“竞争对手”,设定奋斗目标,营造“不进则退”的紧张气氛;对于C层的优秀学生,需要高标准和严格的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精益求精。
二、实施分层教学转化数学“学困生”要注意的问题
1.目标分层要准确
所谓目标分层,就是把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性目标(低层目标),提高性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高层目标)。基本性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和原则,并会初步运用;提高性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深度和广度上再进一层;发展性目标是要求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综合题目,培养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2.课堂提问要精确
教师在课堂上分层次的提问质量,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依据课本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反馈信息要到位
收集反馈信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数学学困生,因为学困生是学习态度最不稳定、学习能力最薄弱的群体,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神情和学习表现,要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跟进和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总之,数学分层教学能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为学生量身定做“任务单”,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大大减少“学困生”的厌学情绪,增强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