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单簧管是交响乐队中一件重要的乐器。作为木管乐器,单簧管的音色醇厚而优雅,能使听众不自觉地沉醉其中,为单簧管优质的声音和美妙的演奏所折服。要达到以演奏感染观众情绪的程度,完成一场理想的演奏,必须熟练地运用气息,掌握良好的演奏呼吸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单簧管 呼吸方法 发音
一、单簧管的产生与发展
单簧管在我国又被称为“黑管”,一般是由非洲黑木制造,吹口为鸟嘴形,管体呈圆筒形,管身为可拆卸的喇叭口,下端则是更为开放的喇叭口。单簧管源于欧洲古代一种叫“芦笛”的乐器。芦笛比单簧管构造简单,没有喇叭口,没有按键,仅有七个音孔。在1700年左右,德国的乐器制造师约翰·戴内对芦笛的沙吕莫管进行了改造,他在乐器管上改装上两个键子和一个喇叭口,制作出了最早的单簧管。此后历经一个世纪,诸多音乐家接连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造,最终定型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单簧管。也是在单簧管的改造时期,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莫扎特创作了《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使得单簧管第一次应用于乐队演奏。
纵向来看,单簧管的形成时间并不长,但因其音域广泛,风格多变,运用灵活,能够适应各种曲子,其澄澈优雅的声音出现在各类乐队演奏中,单簧管迅速普及整个欧洲音乐界。
二、单簧管演奏的呼吸方法和技巧
(一)呼吸方法
气息的运用关系到能否熟练地进行单簧管的演奏,因此,掌握呼吸的技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单簧管的呼吸方法分为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兼胸式与腹式呼吸法的优点,综合運用了胸部和腹部的隔膜进行换气,保证了呼吸的气量和效果的持久,成为单簧管演奏中最普遍应用的一种呼吸方法。
胸腹式呼吸法要求呼吸者上半身自然放松。一些单簧管初学者在练习这一呼吸法时,容易出现吸气用力过度,以至于两肩上抬的现象,这是错误的。这样其实并不代表吸气量已经充足,并且难以持久。在吸气过程中,不要刻意地收腹或挺肩,要保持自然。在演奏过程中,为了使气息更加饱满,应当迅速做深呼吸,保持吸气的速度和效率,让胸部鼓胀起来。在呼气过程中,节奏与吸气则相反,要缓慢而均匀,保持连续性,要使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横膈膜托住呼出的气息,胸腹要随着气息呼出自然收缩,这样才能保证呼吸的完整,使发出的声音饱满。
在呼吸换气之间,要注意松弛横膈膜,将未用完的气息呼出去以后再进行吸气,防止憋气,保证气息转换的流畅。呼吸方法的使用不能死板,要根据单簧管的低音和高音区灵活运用。在高音区,振动频率高,气流急,因此吸气时要减少气量;在低音区,振动频率低,气流相对缓慢,因此气量要足,以保证音色的浑厚。
(二)发音技巧
发音技巧也被称为“起音”,发音技巧掌握程度的好坏,对单簧管演奏过程中的力度、音色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因此,能否掌握并灵活运用发音技巧,是能否实现演奏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发音练习时,首先要注重嘴形。只有嘴形正确,才能保证发出的声音明亮、富有穿透力。对于单簧管演奏来说,嘴形还影响着演奏过程中的呼吸和吐气等方面。正确的发音技巧,需要把笛头放进嘴里,嘴唇内包,上牙放在笛头一厘米处,呈斜面,上唇紧挨上牙,下唇垫住下牙并包在哨片和笛头面板分开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单簧管笛头口缝的大小、长短,来决定实际用嘴唇包住哨片和笛头长度的多少。通常来说,笛头和哨片不要包住太多,也不要死死咬住,咬得太紧会妨碍吐音的灵活性,影响演奏效果。演奏者要使气息、嘴唇、舌头和口腔灵活配合,在积累表演经验的过程中,把握演奏技巧和尺度,从而在演奏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长音技巧
在单簧管的演奏中,长音技巧属于利用气息延长吹奏时间的技巧。长音的吹奏主要分为吸气、发气、进入长音阶段三块。吹奏长音时,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灵活运用胸腹式呼吸法。在吹奏长音的过程中,要保持音色平稳,间接地通过嘴形控制嘴唇,把握嘴唇的松紧,从而掌握单簧管吹奏的力度。不断进行长音的练习以及积累演奏经验,能够帮助演奏者掌控呼吸和发音的技巧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夯实单簧管演奏的基本功,并将其切实地融入单簧管演奏当中去。
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地把演奏者蕴含在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出来,真切地展现单簧管演奏的魅力。因此,演奏者应该通过长期练习,熟练掌握单簧管的呼吸方法和技巧,将技巧与艺术结合在一起,为听众展现更动听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管荣潇.浅谈单簧管演奏中呼吸技巧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7(20).
(作者简介:吴佳男,男,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单簧管教学;王慧,女,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西洋管弦乐器演奏<单簧管方向>)(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关键词:单簧管 呼吸方法 发音
一、单簧管的产生与发展
单簧管在我国又被称为“黑管”,一般是由非洲黑木制造,吹口为鸟嘴形,管体呈圆筒形,管身为可拆卸的喇叭口,下端则是更为开放的喇叭口。单簧管源于欧洲古代一种叫“芦笛”的乐器。芦笛比单簧管构造简单,没有喇叭口,没有按键,仅有七个音孔。在1700年左右,德国的乐器制造师约翰·戴内对芦笛的沙吕莫管进行了改造,他在乐器管上改装上两个键子和一个喇叭口,制作出了最早的单簧管。此后历经一个世纪,诸多音乐家接连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造,最终定型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单簧管。也是在单簧管的改造时期,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莫扎特创作了《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使得单簧管第一次应用于乐队演奏。
纵向来看,单簧管的形成时间并不长,但因其音域广泛,风格多变,运用灵活,能够适应各种曲子,其澄澈优雅的声音出现在各类乐队演奏中,单簧管迅速普及整个欧洲音乐界。
二、单簧管演奏的呼吸方法和技巧
(一)呼吸方法
气息的运用关系到能否熟练地进行单簧管的演奏,因此,掌握呼吸的技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单簧管的呼吸方法分为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兼胸式与腹式呼吸法的优点,综合運用了胸部和腹部的隔膜进行换气,保证了呼吸的气量和效果的持久,成为单簧管演奏中最普遍应用的一种呼吸方法。
胸腹式呼吸法要求呼吸者上半身自然放松。一些单簧管初学者在练习这一呼吸法时,容易出现吸气用力过度,以至于两肩上抬的现象,这是错误的。这样其实并不代表吸气量已经充足,并且难以持久。在吸气过程中,不要刻意地收腹或挺肩,要保持自然。在演奏过程中,为了使气息更加饱满,应当迅速做深呼吸,保持吸气的速度和效率,让胸部鼓胀起来。在呼气过程中,节奏与吸气则相反,要缓慢而均匀,保持连续性,要使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横膈膜托住呼出的气息,胸腹要随着气息呼出自然收缩,这样才能保证呼吸的完整,使发出的声音饱满。
在呼吸换气之间,要注意松弛横膈膜,将未用完的气息呼出去以后再进行吸气,防止憋气,保证气息转换的流畅。呼吸方法的使用不能死板,要根据单簧管的低音和高音区灵活运用。在高音区,振动频率高,气流急,因此吸气时要减少气量;在低音区,振动频率低,气流相对缓慢,因此气量要足,以保证音色的浑厚。
(二)发音技巧
发音技巧也被称为“起音”,发音技巧掌握程度的好坏,对单簧管演奏过程中的力度、音色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因此,能否掌握并灵活运用发音技巧,是能否实现演奏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发音练习时,首先要注重嘴形。只有嘴形正确,才能保证发出的声音明亮、富有穿透力。对于单簧管演奏来说,嘴形还影响着演奏过程中的呼吸和吐气等方面。正确的发音技巧,需要把笛头放进嘴里,嘴唇内包,上牙放在笛头一厘米处,呈斜面,上唇紧挨上牙,下唇垫住下牙并包在哨片和笛头面板分开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单簧管笛头口缝的大小、长短,来决定实际用嘴唇包住哨片和笛头长度的多少。通常来说,笛头和哨片不要包住太多,也不要死死咬住,咬得太紧会妨碍吐音的灵活性,影响演奏效果。演奏者要使气息、嘴唇、舌头和口腔灵活配合,在积累表演经验的过程中,把握演奏技巧和尺度,从而在演奏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长音技巧
在单簧管的演奏中,长音技巧属于利用气息延长吹奏时间的技巧。长音的吹奏主要分为吸气、发气、进入长音阶段三块。吹奏长音时,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灵活运用胸腹式呼吸法。在吹奏长音的过程中,要保持音色平稳,间接地通过嘴形控制嘴唇,把握嘴唇的松紧,从而掌握单簧管吹奏的力度。不断进行长音的练习以及积累演奏经验,能够帮助演奏者掌控呼吸和发音的技巧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夯实单簧管演奏的基本功,并将其切实地融入单簧管演奏当中去。
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地把演奏者蕴含在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出来,真切地展现单簧管演奏的魅力。因此,演奏者应该通过长期练习,熟练掌握单簧管的呼吸方法和技巧,将技巧与艺术结合在一起,为听众展现更动听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管荣潇.浅谈单簧管演奏中呼吸技巧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7(20).
(作者简介:吴佳男,男,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单簧管教学;王慧,女,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西洋管弦乐器演奏<单簧管方向>)(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