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婴幼儿科学照护和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对社区早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以社區为依托开展相关早教活动的模式与价值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社区;早教活动;教育
早教不仅是对婴幼儿进行适时教育,也是专门为婴幼儿的父母或家人提供早期教育的培训指导和帮助,主要服务对象是孕妇和0-6岁孩子的父母和家人[1]。目前,许多社区常会开展活动但并未专门开展针对婴孩及其父母的早教活动,且在众多早教模式中,家长对社区早教有较大需求[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一、社区早教公共服务体系
0~3岁婴幼儿社区早教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作为依托、政府进行主导、并以家庭主要对象,由多个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参与形成,致力于为0~3岁的婴幼儿提供养育以及教育的指导并提供帮助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早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对象单一
现有的社区早教活动中,教育对象主要集中于婴幼儿本身,而忽略了早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培养对象,即婴幼儿家长。0~3 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双重性,首先是婴幼儿家长,其次才是婴幼儿本身。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婴幼儿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以及潜能的开发,所以对于家长的观念培养也至关重要。
(二)教学内容有失偏颇
早期教育应包括“养”和“教”两方面的内容,而且二者相辅相成,但现有的早期教育将两者割裂或只注重了其中一个,家长将孩子送到社区早教活动中并希望教师可以承担“教”的职责,而现有的社区活动开展中也往往将关注点放在了“教”的方面,“养”完全由家庭承担,导致两者分离。
(三)教学目标具有 “功利” 性
在现有社区早教活动中开展中,教师对儿童学习的目标表现出了价值观念的功利性,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可见的成效性,成人本位的观念左右着教师教学的行为。中国家庭历来具有“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观念,社区活动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观念,满足家长的需求,在活动过程中着重凸显可立竿见影的教学成效,而忽略了0~3 岁婴幼儿本身发展的特性。
(四)社区早教教师队伍缺乏经验
早期教育的独特性对教师的素质有特殊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而且要求教师具有活泼热情的性格,有亲和力,善于与婴幼儿交流,更要求具有组织能力,善于与家长交流。而现有社区早教活动开展中大学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服务者占据绝大多数,这些教师从事早教工作时间较短,且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经验。
三、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早教活动的模式探索
(一)指导核心思想
成为一个强壮的儿童是幼儿学习这个世界的根本。0~3岁的婴幼儿抵抗力弱,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富有爱心、具备优秀培育的能力、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能提供科学健康的饮食的场所。这一点是所有教学开展的最根本的基础。
在社区早教活动过程中应培养幼儿成为一个熟练的交流者。双耳作为婴幼儿探究世界的重要工具,此时他们正处于在学会理解周围所有的声音,并将这些声音转换成其专属的语言并用其与自己所处的世界进行交流。在完成建立社会关系之前早教所需要做的是让其学会交往的规则,倾听、回应并发出声音。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0~3的婴幼儿,通过教授一些合理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通过经验联系,通过自己的五感探索整个世界,并尝试通过探索世界中获取乐趣成为一位有能力的学者。
最后也是最为之重要的,那就是使其成为一个健康的儿童,让其感受来自于父母以及早教人员对自己的身心关怀,体验温情关系,让其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成长和发展,让其感受到安全感。
(二)模式探索
根据陈鹤琴教授提出“五指活动课程”并结合上述指导核心思想,举出五列活动:儿童健康、儿童科学、儿童社会、儿童艺术、儿童语言并以该基础作为0~3岁幼儿社区早教活动开展的模式。
儿童健康:以社区为依托提供的早教服务中,儿童健康作为重中之重。除去应提供健康合理的膳食外,社区早教活动中可以配合婴幼儿的作息时间表将游戏户外活动等合理穿插在各个活动之间保证其能成为一名强壮的婴幼儿。
儿童科学与儿童艺术:刨除在第二章内容中提出的具有“功利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给予其对这世界自然现象探索的勇气,传授其世界万物变化的知识以及学习新鲜事物的方法。其次教会他们创造的工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他们认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让其在整个过程中成为一个有能力的学者。
儿童社会:父母以及教师作为婴幼儿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成员,教师不仅要教会父母如何对婴幼儿合理的关心以及对其的种种回应,还要积极的对其释放友好的信号让他们敢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交流让其成为一个健康的婴幼儿。
儿童语言:儿童在未完全掌握语言这一技能时,他们通常会使用自己的语言与人交流,在他们对整个世界获得初步感悟后常常会借助一定的形式(绘画,含糊不清的语言、肢体语言等等)将其表达出来同时也会认真回应父母以及教师的反馈从而学习更多的话语以及更多的交流方式从而成为一个熟练的交流者。
(三)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早教活动的价值
通过以上合理的探索,让婴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体会到成长与快乐,感受成长的乐趣与幸福。并且关注婴幼儿在生活中的能力体现,顺应婴幼儿自身的发展,为之后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能够使师生双方的共同进步,也能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多的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彩云,高向东.完善上海公共托育服务体系对策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2019.5,(126):105-112.
[2]张惠.0-3岁婴幼儿社区早教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12,37(12):48-52.
基金项目:
西华大学 “西华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项目。
关键词:社区;早教活动;教育
早教不仅是对婴幼儿进行适时教育,也是专门为婴幼儿的父母或家人提供早期教育的培训指导和帮助,主要服务对象是孕妇和0-6岁孩子的父母和家人[1]。目前,许多社区常会开展活动但并未专门开展针对婴孩及其父母的早教活动,且在众多早教模式中,家长对社区早教有较大需求[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一、社区早教公共服务体系
0~3岁婴幼儿社区早教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作为依托、政府进行主导、并以家庭主要对象,由多个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参与形成,致力于为0~3岁的婴幼儿提供养育以及教育的指导并提供帮助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早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对象单一
现有的社区早教活动中,教育对象主要集中于婴幼儿本身,而忽略了早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培养对象,即婴幼儿家长。0~3 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双重性,首先是婴幼儿家长,其次才是婴幼儿本身。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婴幼儿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以及潜能的开发,所以对于家长的观念培养也至关重要。
(二)教学内容有失偏颇
早期教育应包括“养”和“教”两方面的内容,而且二者相辅相成,但现有的早期教育将两者割裂或只注重了其中一个,家长将孩子送到社区早教活动中并希望教师可以承担“教”的职责,而现有的社区活动开展中也往往将关注点放在了“教”的方面,“养”完全由家庭承担,导致两者分离。
(三)教学目标具有 “功利” 性
在现有社区早教活动中开展中,教师对儿童学习的目标表现出了价值观念的功利性,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可见的成效性,成人本位的观念左右着教师教学的行为。中国家庭历来具有“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观念,社区活动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观念,满足家长的需求,在活动过程中着重凸显可立竿见影的教学成效,而忽略了0~3 岁婴幼儿本身发展的特性。
(四)社区早教教师队伍缺乏经验
早期教育的独特性对教师的素质有特殊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而且要求教师具有活泼热情的性格,有亲和力,善于与婴幼儿交流,更要求具有组织能力,善于与家长交流。而现有社区早教活动开展中大学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服务者占据绝大多数,这些教师从事早教工作时间较短,且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经验。
三、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早教活动的模式探索
(一)指导核心思想
成为一个强壮的儿童是幼儿学习这个世界的根本。0~3岁的婴幼儿抵抗力弱,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富有爱心、具备优秀培育的能力、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能提供科学健康的饮食的场所。这一点是所有教学开展的最根本的基础。
在社区早教活动过程中应培养幼儿成为一个熟练的交流者。双耳作为婴幼儿探究世界的重要工具,此时他们正处于在学会理解周围所有的声音,并将这些声音转换成其专属的语言并用其与自己所处的世界进行交流。在完成建立社会关系之前早教所需要做的是让其学会交往的规则,倾听、回应并发出声音。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0~3的婴幼儿,通过教授一些合理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通过经验联系,通过自己的五感探索整个世界,并尝试通过探索世界中获取乐趣成为一位有能力的学者。
最后也是最为之重要的,那就是使其成为一个健康的儿童,让其感受来自于父母以及早教人员对自己的身心关怀,体验温情关系,让其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成长和发展,让其感受到安全感。
(二)模式探索
根据陈鹤琴教授提出“五指活动课程”并结合上述指导核心思想,举出五列活动:儿童健康、儿童科学、儿童社会、儿童艺术、儿童语言并以该基础作为0~3岁幼儿社区早教活动开展的模式。
儿童健康:以社区为依托提供的早教服务中,儿童健康作为重中之重。除去应提供健康合理的膳食外,社区早教活动中可以配合婴幼儿的作息时间表将游戏户外活动等合理穿插在各个活动之间保证其能成为一名强壮的婴幼儿。
儿童科学与儿童艺术:刨除在第二章内容中提出的具有“功利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给予其对这世界自然现象探索的勇气,传授其世界万物变化的知识以及学习新鲜事物的方法。其次教会他们创造的工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他们认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让其在整个过程中成为一个有能力的学者。
儿童社会:父母以及教师作为婴幼儿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成员,教师不仅要教会父母如何对婴幼儿合理的关心以及对其的种种回应,还要积极的对其释放友好的信号让他们敢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交流让其成为一个健康的婴幼儿。
儿童语言:儿童在未完全掌握语言这一技能时,他们通常会使用自己的语言与人交流,在他们对整个世界获得初步感悟后常常会借助一定的形式(绘画,含糊不清的语言、肢体语言等等)将其表达出来同时也会认真回应父母以及教师的反馈从而学习更多的话语以及更多的交流方式从而成为一个熟练的交流者。
(三)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早教活动的价值
通过以上合理的探索,让婴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体会到成长与快乐,感受成长的乐趣与幸福。并且关注婴幼儿在生活中的能力体现,顺应婴幼儿自身的发展,为之后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能够使师生双方的共同进步,也能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多的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彩云,高向东.完善上海公共托育服务体系对策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2019.5,(126):105-112.
[2]张惠.0-3岁婴幼儿社区早教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12,37(12):48-52.
基金项目:
西华大学 “西华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