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这几年,我经历了几次体育公开课、教学比武等,在这过程中,我和我们的团队共同聚焦课堂,对简约化的体育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我们认为简约化的体育活动应具备这样的特点:目标简明,立足幼儿;材料简单,循环使用;环节简化,突出重点;语言简洁,风趣有效。
【关键词】体育活动;简约化教学
每次在准备公开课前,我们都致力于复杂的教学准备,让其器材充分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操作兴趣;致力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刻、完美无暇,教学活动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一个接着一个,密密严严,连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动作都被精确设定,这样的活动表面看很完整,非常热闹,实际上成了老师表演课,显得有些假,孩子的的主体性地位无法真正彻底发挥,老师也显得异常的累、紧张。其实,把课堂简单化,让老师教的轻松而有水准,让孩子玩的开心而有价值,让课堂散发特有的魅力正是教学应该追求并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
1 目标简明,立足幼儿。
“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任务,是预设的,是检验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指标之一。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因此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但以前我们体育活动的目标定位往往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目标定位偏重于技能方面,而忽视幼儿运动品质的培养。我们幼儿园经过这几年的自我探索、吸收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不光注重幼儿运动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了对深层次的幼儿运动品质的培养。如最近我们的体育活动《鼠乐》,我们就将活动的中心目标定为幼儿的相互合作上。
其二是目标定位过于宽泛,面面俱到。在公开课上,我们总想把最好的一面,最完整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因此有时制定的目标会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达成,技能的、情感的、品质的等等,均希望达到。其实那是不现实的,毕竟只有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教学时间而已。经过研究、积累与提升我们总结出体育的教学目标应立足于幼儿,立足于教材,突出重点。即通过这个活动,孩子最终会得到什么,发展什么。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简洁明了、实实在在、易于达成、便于反馈”,力争使每一条目标都实在、具体、明晰,从而利教、利学、利评。
2 材料简单,循环使用。
以往在准备公开课时,我们总是绞尽脑汁地让材料出彩,通过多种材料不断地去刺激、吸引孩子参与活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内行的人都明白,这些都不过是辅助材料而已,你这个活动要出彩这并不是其中的重点所在,而我们的比赛活动也好,教研活动也好,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日常教学能力,这么多的准备材料只适合表演课,运用于现实不切实际。因此我们在近段时间的教学研究中,力求活动器材的简单,易收集,且能循环使用,让其扎根于日常的教学。真正的做到出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回报。如最近我们研讨的体育活动课——《钻布筒》中,我们从开始准备的8种材料,逐渐减至4种,把利用率少的,只是起到烘托气氛的器材统统省去,只剩下了背包、瓶子、布筒、轮胎这四种材料,并让其贯穿于体育活动的准备阶段、主体阶段、放松阶段,大大提高了主器材的利用率。且这些材料可以重新组合运用于其它课堂教学,真正的体现了简单、省钱、实用。
3 环节简化,突出重点。
对于公开课课堂活动过程的设计,我们总是精雕细琢,设置出一个个精细化的环节,每个环节需要达到什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孩子有什么表现,教师怎么指导孩子,甚至故意设置一些花里胡哨的环节让孩子往里钻。但在真正执教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因要顾及细细碎碎的环节而精神高度紧张,所有的注意力都围绕着现在我该怎么做?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孩子不照着我预设的环节走,或没有达成我预设的目标该怎么办上,而忽视了孩子的表现、孩子不同环节的不同需求等,使得课堂更多的体现了表演性,给人的感觉教师是在背教案,而缺少了现场性。而且在体育课上,有时许多精细化的设计反而阻断了孩子运动的连续性,违背了孩子正常的运动的规律,约束了课堂的自然生成。如我们在钻布筒的体育活动中(5米长的布筒一人无法钻过),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合作,利用一个撑洞一个钻洞的方法进行钻爬游戏。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为了达成目标,将新经验的提升练习环节割成了多个小环节:新经验地提升——练习新经验(第一次钻爬)——小结点评后第二次练习爬——竞赛游戏进一步巩固(第三次爬)……。但在执教地现场,我们发现孩子总是静不下心来听你讲,总是迫不及待地往里钻,合作钻爬的新经验自然总掌握得不够理想。细细想之,教师一遍又一遍看似到位地点评与提升,并不是幼儿需要的,他们现在渴望得到是充分地游戏,不断地尝试、探索与内化,相互的磨合,而不是不断地被打断,一遍遍地被提示。因此简化环节,守握住活动重点,在孩子迫切需要你帮助的时候,适时提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 语言简洁,风趣有效。
体育教学语言有它独有的特质,那就是干练、简洁、易懂,但我们女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往往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啰嗦。提要求讲规则时总是讲的过于细致到位,有时一遍不够还得讲第二遍第三遍,生怕孩子听不清、听不懂、记不住,殊不知有时孩子不是听不懂,而是不愿听,他们需要的是运动而不是啰嗦,这就要求教师将要求、要点组织成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找准契机,清晰地传达给幼儿。
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现场性,不管是预设的也好,突发的也罢,都必须给人一种即时感、现场感,这样的课堂才真实、才自然。但往往我们的预设(尤其是上公开课通过多次磨课)过于详尽、细致了。似乎一切都可以在预料之中,一切都可以事先准备。但事实上,我们的预设永远赶不上幼儿的变化,面对突发状况,大部分老师会显得有些慌乱,语言也随之凌乱与不自然。而我们在看名师上课时,发现他们的语言总是浅显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孩子特别爱听。当面对突发情况时,总能快速反应,巧接妙引,为己所用,成为课堂的亮点。当察觉幼儿情绪即将走下坡路时,又总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以幽默有效的语言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积极的氛围,将孩子的情绪又推至另一个高点。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机智,现场的语言艺术。
课堂的走向,可能出现的情况需要我们预先设想,但具体的应对话语是不能预设的,更不能死记应对的话语不放。课堂语言因时机、对象,也因课堂导向的需要,做及时的、灵动的应对。这也就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重要区别之一,也是我们需要修炼的内功之一。
任何艺术过于精致化就会走向颓废,教学艺术也不例外。从做“加法”到做“减法”,简约平淡则是一种大气的表现,是境界的回归,它给了教学更大的提升空间。把教学活动设计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把教学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就如运动教学专家郑艺老师所说的:“幼儿园孩子的运动就要简单、好玩、有效”。要真正做到这六字方针,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改繁琐为简约,改呆板为灵活,改无效为高效。让课堂成为充满激情和智慧,充满无穷可能性,洋溢生命色彩,富有人性魅力的磁场。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教育思想论》【作者】许卓娅【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2] 《学前儿童体育》【作者】许卓娅【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版
【关键词】体育活动;简约化教学
每次在准备公开课前,我们都致力于复杂的教学准备,让其器材充分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操作兴趣;致力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刻、完美无暇,教学活动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一个接着一个,密密严严,连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动作都被精确设定,这样的活动表面看很完整,非常热闹,实际上成了老师表演课,显得有些假,孩子的的主体性地位无法真正彻底发挥,老师也显得异常的累、紧张。其实,把课堂简单化,让老师教的轻松而有水准,让孩子玩的开心而有价值,让课堂散发特有的魅力正是教学应该追求并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
1 目标简明,立足幼儿。
“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任务,是预设的,是检验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指标之一。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因此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但以前我们体育活动的目标定位往往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目标定位偏重于技能方面,而忽视幼儿运动品质的培养。我们幼儿园经过这几年的自我探索、吸收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不光注重幼儿运动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了对深层次的幼儿运动品质的培养。如最近我们的体育活动《鼠乐》,我们就将活动的中心目标定为幼儿的相互合作上。
其二是目标定位过于宽泛,面面俱到。在公开课上,我们总想把最好的一面,最完整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因此有时制定的目标会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达成,技能的、情感的、品质的等等,均希望达到。其实那是不现实的,毕竟只有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教学时间而已。经过研究、积累与提升我们总结出体育的教学目标应立足于幼儿,立足于教材,突出重点。即通过这个活动,孩子最终会得到什么,发展什么。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简洁明了、实实在在、易于达成、便于反馈”,力争使每一条目标都实在、具体、明晰,从而利教、利学、利评。
2 材料简单,循环使用。
以往在准备公开课时,我们总是绞尽脑汁地让材料出彩,通过多种材料不断地去刺激、吸引孩子参与活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内行的人都明白,这些都不过是辅助材料而已,你这个活动要出彩这并不是其中的重点所在,而我们的比赛活动也好,教研活动也好,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日常教学能力,这么多的准备材料只适合表演课,运用于现实不切实际。因此我们在近段时间的教学研究中,力求活动器材的简单,易收集,且能循环使用,让其扎根于日常的教学。真正的做到出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回报。如最近我们研讨的体育活动课——《钻布筒》中,我们从开始准备的8种材料,逐渐减至4种,把利用率少的,只是起到烘托气氛的器材统统省去,只剩下了背包、瓶子、布筒、轮胎这四种材料,并让其贯穿于体育活动的准备阶段、主体阶段、放松阶段,大大提高了主器材的利用率。且这些材料可以重新组合运用于其它课堂教学,真正的体现了简单、省钱、实用。
3 环节简化,突出重点。
对于公开课课堂活动过程的设计,我们总是精雕细琢,设置出一个个精细化的环节,每个环节需要达到什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孩子有什么表现,教师怎么指导孩子,甚至故意设置一些花里胡哨的环节让孩子往里钻。但在真正执教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因要顾及细细碎碎的环节而精神高度紧张,所有的注意力都围绕着现在我该怎么做?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孩子不照着我预设的环节走,或没有达成我预设的目标该怎么办上,而忽视了孩子的表现、孩子不同环节的不同需求等,使得课堂更多的体现了表演性,给人的感觉教师是在背教案,而缺少了现场性。而且在体育课上,有时许多精细化的设计反而阻断了孩子运动的连续性,违背了孩子正常的运动的规律,约束了课堂的自然生成。如我们在钻布筒的体育活动中(5米长的布筒一人无法钻过),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合作,利用一个撑洞一个钻洞的方法进行钻爬游戏。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为了达成目标,将新经验的提升练习环节割成了多个小环节:新经验地提升——练习新经验(第一次钻爬)——小结点评后第二次练习爬——竞赛游戏进一步巩固(第三次爬)……。但在执教地现场,我们发现孩子总是静不下心来听你讲,总是迫不及待地往里钻,合作钻爬的新经验自然总掌握得不够理想。细细想之,教师一遍又一遍看似到位地点评与提升,并不是幼儿需要的,他们现在渴望得到是充分地游戏,不断地尝试、探索与内化,相互的磨合,而不是不断地被打断,一遍遍地被提示。因此简化环节,守握住活动重点,在孩子迫切需要你帮助的时候,适时提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 语言简洁,风趣有效。
体育教学语言有它独有的特质,那就是干练、简洁、易懂,但我们女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往往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啰嗦。提要求讲规则时总是讲的过于细致到位,有时一遍不够还得讲第二遍第三遍,生怕孩子听不清、听不懂、记不住,殊不知有时孩子不是听不懂,而是不愿听,他们需要的是运动而不是啰嗦,这就要求教师将要求、要点组织成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找准契机,清晰地传达给幼儿。
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现场性,不管是预设的也好,突发的也罢,都必须给人一种即时感、现场感,这样的课堂才真实、才自然。但往往我们的预设(尤其是上公开课通过多次磨课)过于详尽、细致了。似乎一切都可以在预料之中,一切都可以事先准备。但事实上,我们的预设永远赶不上幼儿的变化,面对突发状况,大部分老师会显得有些慌乱,语言也随之凌乱与不自然。而我们在看名师上课时,发现他们的语言总是浅显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孩子特别爱听。当面对突发情况时,总能快速反应,巧接妙引,为己所用,成为课堂的亮点。当察觉幼儿情绪即将走下坡路时,又总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以幽默有效的语言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积极的氛围,将孩子的情绪又推至另一个高点。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机智,现场的语言艺术。
课堂的走向,可能出现的情况需要我们预先设想,但具体的应对话语是不能预设的,更不能死记应对的话语不放。课堂语言因时机、对象,也因课堂导向的需要,做及时的、灵动的应对。这也就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重要区别之一,也是我们需要修炼的内功之一。
任何艺术过于精致化就会走向颓废,教学艺术也不例外。从做“加法”到做“减法”,简约平淡则是一种大气的表现,是境界的回归,它给了教学更大的提升空间。把教学活动设计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把教学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就如运动教学专家郑艺老师所说的:“幼儿园孩子的运动就要简单、好玩、有效”。要真正做到这六字方针,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改繁琐为简约,改呆板为灵活,改无效为高效。让课堂成为充满激情和智慧,充满无穷可能性,洋溢生命色彩,富有人性魅力的磁场。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教育思想论》【作者】许卓娅【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2] 《学前儿童体育》【作者】许卓娅【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