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a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住院分娩并应用以上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及预防产后出血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用药例数为849例,计算期间所有分娩患者的出血率,并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患者出血率比较。 结果 2011年1月~2013年3月患者用药后的出血率和2008年1月~2010年12月出血率比较降低了45.9%,且2011年1月~2013年3个月内无一例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需要子宫切除。 结论 应用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降低了产后出血率,避免了产后出血对产妇健康所带来的危害,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9-87-03
  我们所说的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1],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2],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子宫收缩乏力,其中70%~80%的产后出血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因此加强子宫收缩是治疗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所在[3]。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住院分娩并应用以上三种药物联合预防和治疗及预防产后出血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用药例数为849例,计算期间患者产后出血率,相比往年(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产后出血率明显下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有3180例,年龄在23~32岁,平均(24.5±0.8)岁,平均病程(8.9±4.8)d,平均痊愈时间为(7.6±1.9)d,其中有849例应用垂体后叶素(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H12020787)、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统计在这期间联合用药后的产后出血率,其中2011年总分娩的患者1400例,360例剖宫产中有68例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1040例阴道分娩的患者中有261例应用以上三种药物治疗产后出血;2012年总分娩数为1493例,392例剖宫产中有108例应用以上三种药物,1101例阴道分娩的患者中联合应用药物的有345例;2013年1~3月总分娩数为290例,21例剖宫产患者联合应用药物,46例阴道分娩的患者联合用药。统计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总的分娩数为3859例,产后出血数为85例。通过计算产后出血例数占2008年1月~2010年12月总例数的构成比得知: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产后出血率为2.20%。
  1.2 用药原则
  应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为具有产后出血趋向的产妇,如巨大儿、双胎妊娠、羊水过多、产程较长及已发生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多于正常[4],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及患高血压的产妇,胎儿娩出后立刻静脉点滴0.9%氯化钠100mL+垂体后叶素12U,或0.9%氯化钠10mL+垂体后叶素6U宫颈多点肌注[5],剖宫产时为子宫下段及宫体多点肌注,并予林格氏液500mL+缩宫素20U静滴维持宫缩及米索前列醇塞肛[6]。2008~2010年患者均采用缩宫素20IU静脉推注,另20IU宫体注射。
  1.3 疗效判定[7]
  有效:子宫收缩好转,阴道流血明显减少,不会造成产后出血。无效:子宫收缩乏力无好转,阴道流血没有减少,出现产后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1年1月~2013年3月共有3180例分娩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有38例,产后出血率为1.19%,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产后出血率为2.20%,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和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份产后出血率比较降低了45.9%。2011年1月~2013年3月,我科无一例因产后出血需子宫切除,也减少了输血量,详见表1。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发生是由于孕产妇全身因素引起[8],如孕产妇器官功能衰竭,产程延长;子宫的本身因素,包括退行性病变,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外因素,如尿潴留;有时也因过度使用镇静剂发生宫缩乏力,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壁上血窦开放不能闭合[9]。胎盘的剥离面出血是产后出血的主要来源,产后生理止血的机制是由血液凝固机制和子宫肌纤维的结构特点共同决定的[6]。在前列腺素、内源性子宫收缩激素缩宫素等作用下,经过子宫肌的收缩和缩复作用[4],致使胎盘娩出后子宫体能够明显的缩小,宫腔甚至缩小到四壁紧贴,宫缩时纵横环排列方向不同的肌纤维相互交叉,压迫肌纤维间的血管,使其快速闭合,从而达到了止血的目的[10-11]。
  垂体后叶素垂体后叶素是用猪、羊等动物的脑垂体后叶经脱水、干燥、研细制成。其作用机制是对全身的小血管都有强烈的收缩作用[12],广泛的应用在身体各个脏器出血的止血,例如生殖系统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产后出血等等,成分主要含有两种不同类型激素,即血管加压素和缩宫素,小剂量的缩宫素可加强妊娠分娩末期子宫肌的节律性收缩,大剂量的缩宫素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垂体后叶素主要作用在子宫肌的Ⅵa受体,导致子宫平滑肌发生收缩作用,垂体后叶素的半衰期为20min左右,作用相比较麦角新碱较快,但持续的时间较短[13]。垂体后叶素应用在术中子宫下段肌注对改善宫缩乏力有着明显的疗效[3]。血管加压素能直接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有利于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而止血。垂体后叶素用法:可静脉点滴、宫颈多点肌注及宫体肌注,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强,而且经济、安全、简单、方便,可在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应用。产后出血的治疗关键在于加强子宫的收缩,在临床上经常应用缩宫素肌注或者静滴,但是缩宫素在体内存在的半衰期较短,作用时间也短,15min后作用开始下降,需要再次给药,用药的患者个体差异不同,个别孕产妇对缩宫素不敏感,而垂体后叶素有较强的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达到止血目的,但对患者的血压和心脏有影响,所以垂体后叶素不宜用于心功能低下和妊高症的孕产妇。在止血方法中宫腔内纱条填塞法操作简单,止血效果也好[14],但是通过临床操作,纱条填塞留有空隙容易造成隐性出血。我院在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同时应用垂体后叶素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用药能很好的起到止血效果。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的衍生物,口服后米索前列醇可以转化成有活性的米索前列醇酸,具有促进子宫兴奋的作用,可以直肠或者阴道给药,也可口服,此药吸收较好,见效快,在孕产妇剖腹产术中、手术后均可用药,而且药的价格经济,容易保存[15]。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妇产科工作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不断的去探索、发现更好的方法和措施去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保证孕产妇的健康与生命。我院这次研究采用垂体后叶素、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孕产妇的产后出血,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能减少产后出血以及因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子宫切除和席汉氏综合征,明显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227.
  [2]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1-345.
  [3] 张敏.垂体后叶素配伍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1):28-29.
  [4] 连玉兴.宫腔纱布条填塞术治疗严重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2):320-321.
  [5] 任维.产后出血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16):60-61.
  [6] 周文增.肛塞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37-38.
  [7] 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7):554-557.
  [8] 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中国妇女产时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调查[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7,22(6):316.
  [9] 熊文栋,黄永刚.缩宫素配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2):79-80.
  [10] 宋婷婷,代秀云,冷海娜.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53-54.
  [11] 杨琼.缩宫素联合钙剂和米索前列醇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59-60.
  [12] 何碧华.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216.
  [13] 张淑玲.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1673-1675.
  [14] 张翠萍,孙学国,赵清喜,等.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及原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3):1008-1011.
  [15] 张春华.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28-2629.
  (收稿日期:2013-07-01)
其他文献
[摘要] 藏药是我国传统民族医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药特殊的配方,使藏药中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高。本研究使用红外及X射线衍射对4种名贵藏药进行表征,微波消解并测定藏药中的矿物质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为科学服用藏药提供安全信息,也为建立藏药安全评价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藏药;表征;含量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 R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TopoⅡα的表达及其与一线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opoⅡα在63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 结果 TopoⅡ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0%。TopoⅡα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位置、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ER、PR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Her-2的表达有关(P=0.026),且呈正相关性。应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常规疗法加乙酰半胱氨酸口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IL-8、TNF-a、IL-10改变的影响。 方法 将COPD急性加重期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胶囊400 mg口服,每日3次,连用10 d。B组(对照组)40例,仅常规治疗,不加用乙酰半胱氨酸胶囊口服。治疗前后观察肺通气功能、血气分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 方法 对84例A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常规脱水、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应用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治疗。回顾性分析用药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清vWF水平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与血清vW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稽留流产妇女蜕膜组织IFN-γ水平,了解稽留流产妇女的免疫学特征。 方法 检测稽留流产妇女蜕膜组织IFN-γ、IgE含量,对蜕膜组织IFN-γ与蜕膜组织总IgE进行相关性分析。ELISA法测定蜕膜组织IFN-γ和蜕膜组织总IgE。 结果 (1)实验组蜕膜组织IFN-γ水平为(2.32±0.56)pg/mL,较对照组IFN-γ水平(0.90±0.15)pg/mL明显增高,两组差异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化癥止痛巴布剂中主要有效成分马钱子碱、丹皮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HPLC)。 方法 采用HPLC法,Xterra RP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氯仿:甲醇:0.1%氨水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 结果 马钱子碱的线性范围为0.95~11.4μg/mL(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98%(R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四川富顺地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富顺地区295例妇女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样本,分为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乳头状瘤及宫颈癌6组,分别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1)HPV总感染率为58.98% , 各组独立性x2及线性趋势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两种分娩方式对孕妇产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77例ASAⅠ~Ⅱ级住院分娩孕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A 组)和剖宫产组(B组)。两组产前进行简易智力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评定精神和睡眠状况;记录有无妊娠期合并症。A组为自然分娩,B组行椎管内麻醉及剖宫产术,并术后均予舒芬太尼统一配方静脉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17号染色体多体在HER-2基因状态及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检测18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石蜡切片中HER-2基因扩增与17号染色体多体情况,并分析17号染色体多体与HER-2基因扩增及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186例样本中,17号染色体多体比例为43.0%(80/186),其中HER-2基因扩增组66.3% (53/80),
期刊
[摘要] 目的 调查我院儿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方法 对1年来我院儿科出院的6232例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患儿的年龄、疾病类型、住院时间、病情轻重、是否处于加床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及感染部位等。 结果 6232 例患儿中有354例患儿发生了医院感染,1岁以下小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住院时间越长、病情危重、病区加床、抗生素滥用等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医院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