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故事说美国的一个孩子上幼稚园,据说在美国的幼稚园是不教什么东西的,只是让孩子们在那里玩,在玩中启迪孩子们的想象力,启迪孩子们的创造力,不像中国的孩子在幼稚园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有的甚至学完了一年级的课程,并且还以此为荣四处炫耀。有一天,孩子的母亲突然发现孩子认识了一、二、三、四等阿拉伯数字,并且会写会算了。要是在中国,孩子的父母亲肯定会高兴得栽倒在地,逢人必夸,看看我家的孩子真是天才,上学才几天,就学会了这么多东西!然而在美国,却发生了令你惊奇和不解的事情,这位孩子的母亲找到了校方,追究此事,并且将校 方和老师告上了法庭,说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摧残了孩子的天性,扼杀了孩子创造力萌芽!真是不可思议!然而,细一思忖,这位母亲的做法实在是有道理。
这种扼杀儿童天性的做法在美国会发生,在中国更甚。
看看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很多家长,是怎样在看似培育孩子创造力的旗帜下如何扼杀儿童创造性天才的吧!
孩子还没有出世,卵子和精子刚刚结合,就开始实行胎教,又是听巴赫的音乐,又是听贝多芬的曲子,恨不得把世界上的知识做成一个芯片嵌入孩子的大脑。
我以前的一个邻居,孩子上学前班前,夫妻两人望女成凤心切,每天教孩子背唐诗,不到一年时间,就背会了一百多首唐诗,有的还能解释出来,我当时也诧异这孩子惊人的记忆力,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个聪明的邻居而感到骄傲,十几年过去了,现在上初中了,看看那孩子平平庸庸,江郎才尽,像仲永一样,已经沦为平凡人矣!再次问起以前背过的唐诗,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实质上,忘得一干二净只是表面形象,而那种强迫或怂恿下的背诵,在孩子心中产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厌学情绪,产生的对唐诗的厌恶,对创造力的扼杀,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这些情绪、这些副作用,已经深深地埋藏在孩子心灵里,危言耸听地说,孩子的创造力已经被扼杀掉了。
我曾经看过一幅画,叫《工程师的起源》,画里一个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将积木摆成楼房的样子,这幅画用形象的方式告诉我们,工程师是玩出来的。瓦特小时候看到火炉上的壶里不断上升的蒸气在推动着壶盖,于是产生了很多想象,长大后在此启发下发明了蒸汽机。
米丘林出于对各种树木的喜爱最后成了植物学家。
古今中外,多少艺术大师、科学大师,哪有一个是在胎教下,是在从小的超前教育下、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掠夺式的教育下产生的?
超前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掠夺式的教育,都是在摧残孩子们的想象力,都是在摧残孩子们的创造力。孩子们的天性是玩耍,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在玩耍中逐渐形成的,是在玩耍中被启发的,是在玩耍中被唤醒的。
如果违背这一准则,硬要在这个时期,强制性地灌输不应该在这个时期灌输的东西,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摧残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摧残儿童的丰富想象力,最后使其沦为庸人。
在这个时期,一切超越此时期的教育和灌输,都是一种束缚和限制,这种束缚和限制是可怕的,它们会让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限制,或者说,在这种束缚和限制性知识的误导下,天才已经被扼杀在了摇篮中。没有了疑问,没有了思考,答案是唯一的,答案是死板的。想想,我们多少孩子难道不是在这种过早的开发中,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丧失殆尽?
中国的基础教育,据说在国际性的奥林匹克各科竞赛中,从来都是稳操胜券,从来都是榜上有名,从来都是独占鳌头,从来都把别国挤在了擂台下,但在大学和大学以后,中国人的创造性才能就显得很差,诺贝尔奖几乎是榜上无名。人们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说中国的教育重视了知识的传授,重视了纸上论道,以至中国教育出来的学生是演题的机器,是演题的巨人,实践的矮子。让我看,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过早开发,透支式的开发让中国孩子的创造力丧失殆尽。
看看,我们的幼稚园是怎样提前开发孩子智力、浪费摧残孩子们的聪明天性的。
幼稚园学一年级的课程,学校不教,家长也要想法让其提前学习。奥数、美术、音乐、舞蹈只要有时间,没有不学的。文化课呢?小学补初中的,初中补高中的,高中补大学的。据说,参加什么奥林匹克生物竞赛要将大学的生物学课程那本书全部学会、学完、学通,才有可能获奖,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不是摧残孩子们的创造力又是什么?即使获了奖,又有多少是孩子们的发明和创造?难道还不是把那大学的课程背了又背,把那些题做了又做,才得到的吗?换一句话,中国的孩子们,获得的很多奖项是凭死背硬记得到的。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辣椒生长的周期短了就会不辣,西瓜生长周期短了就会不甜,那么孩子成长的周期不到,就不会成大器,这是客观规律,也是真理,是不可违背的。
现在的猪肉、鸡肉,为什么吃起来味同嚼泥?那都是因为违反了规律,人为地缩短它们的生长周期所致。
因此,想要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想要让孩子们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一定要按照培育孩子们的规律去培养,不要再提前开发孩子们的智力了,不要过度开发孩子们的智力了,不要摧残孩子们的智慧了!智力资源据说是无限的,但我认为智力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变成了有限,智力资源一旦开采不当也会像被乱开乱采的矿藏,彻底成为废弃的矿藏,永远再不可开发。
任何超前教育都是揠苗助长,任何超前教育都是让豆芽顶磨石,除了摧残还是摧残!
这种扼杀儿童天性的做法在美国会发生,在中国更甚。
看看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很多家长,是怎样在看似培育孩子创造力的旗帜下如何扼杀儿童创造性天才的吧!
孩子还没有出世,卵子和精子刚刚结合,就开始实行胎教,又是听巴赫的音乐,又是听贝多芬的曲子,恨不得把世界上的知识做成一个芯片嵌入孩子的大脑。
我以前的一个邻居,孩子上学前班前,夫妻两人望女成凤心切,每天教孩子背唐诗,不到一年时间,就背会了一百多首唐诗,有的还能解释出来,我当时也诧异这孩子惊人的记忆力,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个聪明的邻居而感到骄傲,十几年过去了,现在上初中了,看看那孩子平平庸庸,江郎才尽,像仲永一样,已经沦为平凡人矣!再次问起以前背过的唐诗,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实质上,忘得一干二净只是表面形象,而那种强迫或怂恿下的背诵,在孩子心中产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厌学情绪,产生的对唐诗的厌恶,对创造力的扼杀,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这些情绪、这些副作用,已经深深地埋藏在孩子心灵里,危言耸听地说,孩子的创造力已经被扼杀掉了。
我曾经看过一幅画,叫《工程师的起源》,画里一个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将积木摆成楼房的样子,这幅画用形象的方式告诉我们,工程师是玩出来的。瓦特小时候看到火炉上的壶里不断上升的蒸气在推动着壶盖,于是产生了很多想象,长大后在此启发下发明了蒸汽机。
米丘林出于对各种树木的喜爱最后成了植物学家。
古今中外,多少艺术大师、科学大师,哪有一个是在胎教下,是在从小的超前教育下、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掠夺式的教育下产生的?
超前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掠夺式的教育,都是在摧残孩子们的想象力,都是在摧残孩子们的创造力。孩子们的天性是玩耍,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在玩耍中逐渐形成的,是在玩耍中被启发的,是在玩耍中被唤醒的。
如果违背这一准则,硬要在这个时期,强制性地灌输不应该在这个时期灌输的东西,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摧残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摧残儿童的丰富想象力,最后使其沦为庸人。
在这个时期,一切超越此时期的教育和灌输,都是一种束缚和限制,这种束缚和限制是可怕的,它们会让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限制,或者说,在这种束缚和限制性知识的误导下,天才已经被扼杀在了摇篮中。没有了疑问,没有了思考,答案是唯一的,答案是死板的。想想,我们多少孩子难道不是在这种过早的开发中,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丧失殆尽?
中国的基础教育,据说在国际性的奥林匹克各科竞赛中,从来都是稳操胜券,从来都是榜上有名,从来都是独占鳌头,从来都把别国挤在了擂台下,但在大学和大学以后,中国人的创造性才能就显得很差,诺贝尔奖几乎是榜上无名。人们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说中国的教育重视了知识的传授,重视了纸上论道,以至中国教育出来的学生是演题的机器,是演题的巨人,实践的矮子。让我看,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过早开发,透支式的开发让中国孩子的创造力丧失殆尽。
看看,我们的幼稚园是怎样提前开发孩子智力、浪费摧残孩子们的聪明天性的。
幼稚园学一年级的课程,学校不教,家长也要想法让其提前学习。奥数、美术、音乐、舞蹈只要有时间,没有不学的。文化课呢?小学补初中的,初中补高中的,高中补大学的。据说,参加什么奥林匹克生物竞赛要将大学的生物学课程那本书全部学会、学完、学通,才有可能获奖,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不是摧残孩子们的创造力又是什么?即使获了奖,又有多少是孩子们的发明和创造?难道还不是把那大学的课程背了又背,把那些题做了又做,才得到的吗?换一句话,中国的孩子们,获得的很多奖项是凭死背硬记得到的。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辣椒生长的周期短了就会不辣,西瓜生长周期短了就会不甜,那么孩子成长的周期不到,就不会成大器,这是客观规律,也是真理,是不可违背的。
现在的猪肉、鸡肉,为什么吃起来味同嚼泥?那都是因为违反了规律,人为地缩短它们的生长周期所致。
因此,想要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想要让孩子们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一定要按照培育孩子们的规律去培养,不要再提前开发孩子们的智力了,不要过度开发孩子们的智力了,不要摧残孩子们的智慧了!智力资源据说是无限的,但我认为智力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变成了有限,智力资源一旦开采不当也会像被乱开乱采的矿藏,彻底成为废弃的矿藏,永远再不可开发。
任何超前教育都是揠苗助长,任何超前教育都是让豆芽顶磨石,除了摧残还是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