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群”“攀比群”“马屁群”“广告群”家校关系异化,家长群成了负担群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不少中小学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建群促进家校联系。然而实际中,原本的交流平台发生变异,有的学校在其中发布教学内容,家长好比“助教”一样被绑架在学校教育中,产生心理焦虑的同时也给学生造成更大的课后负担;有的群还异化成“攀比群”“马屁群”甚至培训机构的“广告群”。
   每天看群提心吊胆,家长添“心病”
   “老师每天要在群里贴出班里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本,还要点名哪些同学写得不好,作为家长能不提心吊胆吗?”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说。
   如今不少学校通过微信等形式群发消息,建立家校互动平台,这无疑有助于密切家校联系,但对不少家长来说却添了块儿“心病”。
   “尤其当在群里发布孩子学习成绩、点名表扬或批评的时候,简直是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刘女士说。
   除了孩子的学习表现外,群里发布的各类学校作业也对家长造成压力,继而转化为孩子的课业负担。
   家长沈先生说,孩子虽然只是上小学,但每天各种课外作业通过微信群分发到家长手中,做完后再通过微信群上传,相当于公开了每个人的作业,所以家长们都想尽一切办法帮孩子把作业做得漂亮,甚至直接代劳。比如,一次学校要求家长陪同进行拓展阅读,不少孩子阅读后,还将相关的课外知识梳理并制作成了PPT发到群里,这究竟是孩子做的还是家长做的?
   在公开的平台上,作业的“含金量”高了,老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刘女士说,一年级就要求每周一篇看图说话,题目群发给家长,让家长辅导孩子写下来。“原本要求的‘说’,变成了‘写’,没有家长教孩子根本完不成,感觉家长像是‘助教’。”
   不少家长反映,微信群成了“超纲”的作业本,对于一些超过课程标准的知识,老师按规定不能在课堂上作要求,于是通过微信群布置,教的重任就落在了家长的肩上。比如,按照教育部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能布置书面作业,而各种家长群就成了变相违规的渠道。
   “没有对比就没有焦虑。”家长黄先生说,此前孩子小升初时群里明显感受到家长的焦虑。家长每天教孩子作业到晚上10点、11点,学校放学了,孩子还在学,只不过家长成了老师,家里成了课堂。
   此外,一些工作在异地以及经常出差的家长反映,孩子经常因为家长没有做好群里要求的工作而被老师批评,对孩子很不公平,似乎家长承担了学校教育的重任。
   “攀比群”“马屁群”“广告群”,家长群变异了
   半月谈记者发现,微信家长群除了会变成“负担群”外,还有各种变异的可能。
   ——变成“攀比群”。暑期一到,某小学一个班里的群就热闹起来。有的家长晒出带孩子四处旅游和游学的照片;有的家长晒出参加校外培训班的高难度题目;有的家长则晒出孩子过生日时的奢华场景……
   幼儿园孩子家长龚女士说,临近某个孩子生日,老师会在群里提前祝福他,并建议生日当天给班上其他孩子送个小礼物,家长一般都会同意,但礼物越送越昂贵,有一次班上一个孩子给每人送了一套文具,价值百元,给下一个过生日的孩子家长极大压力,如果按照这个规格,一次生日光送礼物就要几千元。令人忧心的是,经半月谈记者调查,在许多大城市,这种操作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变成“马屁群”。一些家长向半月谈记者展示了班里的家长群,有的家长对老师献上溢美之词,浮夸造作;有的家长动辄搬出某某老师的金句名言,阿谀谄媚;有的引发其他家长的连锁反应,形成刷屏之势。
   一些家长反映,群里家长经常会动用各种资源讨好老师,比如,文艺活动时主动提供服装;课外实践时主动提供场地等等,给其他家长无形的压力。
   ——变成“广告群”。“请投几号一票”“请关注一下上面公众号”之类的消息时常活跃在一些家长群里,而當老师发布出这类广告消息时,家长不管是否情愿,都会照做。
   小学四年级孩子家长陆先生说,老师曾在家长群里发布一个培训机构的市场调查,要求所有家长填写,变相地帮助培训机构获取了隐私信息,开拓了市场。
   让学校回归本位,家长回归理性
   业内人士认为,错不在微信群或各类家校联系平台,问题是要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不能借家长群让家庭教育过度扛起学校教育的责任,同时家长也应理性看待家校互动。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说,微信群变成负担群反映了一种怪象:一些追求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学校,在校内实行减负政策,却将负担转嫁给了家庭学习和校外学习,未尽到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
   上海市特级校长盛裴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不能混淆责任,前者以共性为主,后者则应以素养、个性化培养为重,家长需要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但不能过度参与、监督和代劳,学校也不能撇开责任。
   上海市特级校长张人利认为,不少家长过度关心学校教育,赋予了家长群家校沟通以外的功能,希望群里的一言一行能换来孩子受重视,群也就逐渐异化。
   有公办小学老师告诉半月谈记者,学校明确不鼓励班级建家长群,就是担心异化成各种“戏台”。“以前有家长恨不得掌握孩子在校的每一分钟,孩子略有不快便在群里质疑老师或责骂其他孩子家长。”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原所长、特级教师傅禄建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而不是干涉、包办、代替学校教育。家校互动是让家长和学校各自扮演好角色,家长必须有清楚认识,学校也必须做好本职工作。
其他文献
自以为不笨每次考试都能达到母亲要求95分的我,今天上午数学一考完,就知道这次考砸了!倒数的第二道应用题,我想了半天都没结果,正准备放弃做下一道时,下课铃就响了。老师面无表情收去了我的试卷。我的心,仿佛被石化了一般。窗外“无边丝雨细如愁”,天空成了黑乎乎的一片。讲台上老师讲什么,我都浑然不知,以至于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全然不知所云。  下午第三节自修课,批完的数学试卷就开始下发。发卷的同学对我神秘一
【考点聚焦】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作为中华优秀传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村子里的孩子们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噗”地一声把茸毛吹去。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   蒲公英的茸毛像蚂蚁国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在使劲吹的一阵人工暴风里,悬空飘舞一阵子,就四下里飞散开,不见了。在春光弥漫的草原上,孩子们找寻成了茸毛的蒲公英,争先恐后地赛跑着。我回忆到自己跟着小伴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的儿时,也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装,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十七岁那年秋天,我高中毕业。我和父亲站在一块儿,我的个头儿差不多和父亲一般高了。可是因为高考落榜,我整天和村里的几个小青年厮混在一块儿,白天和他们一起游手好闲东转西逛,夜晚就聚在村里的电影场里吊儿郎当地打闹或躲在小饭馆里无所事事地抽烟喝酒。  家人对我忧心忡忡。  秋末的一天上午,我和这群小青年在村头遇见了城里来的一个鸡贩子,我们拦住他纠缠。鸡贩子一副不屑的样子,说:“我还要收鸡呢,没时间和你们这
我接治的孩子就读的是一所几乎在家长们眼里能“创造奇迹的著名中学”,据在里面就读的学生讲,学校实行的是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吃饭、学习、休息都是一套借鉴军队管理的模式,比方说吃饭是有时间限制的,为了节约时间不耽误学习,学生们不得不跑着去食堂打饭,边走边吃才不影响上课,再比如设置快、中、慢班,成绩好的就升级,成绩退步的就是降级,老师对学生的管理近乎于法西斯,侮辱讽刺甚至体罚都是正常的事,学校几乎没有课外
【摘 要】對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性。传统的体育教学策略要实现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难度较大,教学中也无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教学策略,设定相关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有效培养。本文就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并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正如一杯清茶,只有慢下來细细品味,才会有精彩的回甘。  ——题记   清晨的街道上,人们总是忙碌的。年轻的白领挎着包,步履匆匆地走着,时不时还低头瞟一眼手表,像在与时间赛跑;一名大学生手里拿着还冒着热气的早餐,一手快速划动手机屏幕……人群快速移动着,像龙卷风,而街边有一位老人,却没有被卷入这快节奏的生活。   老人年过七旬,胡子花白,身穿一灰白大褂。右手提根长木杆,木杆下方固定着拳
美丽的小鹅:  展信happy!  呱呱,“我在幽深幽深的井中游荡,渴望遇到那丁香般的姑娘”。这便是我,做井底之蛙时的我,知道自己配不上你,只好每天对着井口唱着哀伤的情歌: “我爱的人已经飞走了,爱我的人她还没有来到……”  结束井下生活以后,我迎来了“蛙生”的春天。那时在放一部叫《泰坦尼克号》的电影,影片中杰克眼巴巴地望着露丝的样子,跟我望着你流口水的样子是多么相像啊!杰克也被同伴们讥笑为癞蛤蟆
摘 要:在中国创下收视神话的76集电视连续剧《甄嬛传》,在改版为只有6集的电视电影后成功登陆美国主流电视台。美版《甄嬛传》“走出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国产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与经验。消除语言障碍,为中西方文化架起沟通的桥梁。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用世界的视角来讲述中国的故事,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关键词:《甄嬛传》 电视剧 跨文化传播 翻译方法  当中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