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课堂提问的无效性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课堂提问应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或者流于形式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对促进学生思考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问题是毫无益处的。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避免无效的提问呢?
  第一,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太浅显,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深奥,让学生无从下手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深与浅、远与近的最佳结合即以水平中等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答出为限。如教学《祝福》时,有人设计的问题:祥林嫂的命运是悲惨的,鲁迅先生将她的不幸设置在一个特殊的季节,那是什么季节?祥林嫂失去是否不幸?这样的问题几乎用不着思考便可回答,甚至有捉弄人的味道。不仅无益于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反而会使课堂结构松散,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果换一种方式提问:祥林嫂的命运是悲惨的。真正致她于死地的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联系社会背景,联系以前学过鲁迅的文章,联系鲁迅的写作特点通读全文,调动思维,讨论思考之后才能回答。这样地提问给学生思考的价值,活跃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学《失街亭》有人设计的问题是“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这个问题过于简单,毫无启发性,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如果换一种方式提出“街亭失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街亭对蜀军有怎样的重要性?”学生的反应就会大不一样。这些问题不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但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培养学生形成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理解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例如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先给学生讲了海子的人生经历及卧轨自杀的事件,死时身边有《新约全书》《瓦尔登湖》等几部书,并抄写了海子的一些诗。然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为何会有这样的选择?这个问题看似与课文无关,却能叩开一扇准确理解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生理想的大门。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并讨论,概括出海子一生的三个梦想,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对海子的卧轨自杀做出多种诠释,这就把极为广阔的思考天地展示给了学生,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考能力极为有益。
  第三,设计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的精彩之处。如教学《荷花淀》时紧扣本文的训练要点设计这样的问题“水生嫂的性格怎样?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认为哪些环境描写特别精彩?”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别里科夫的哪些言行特别有趣?他的‘怪’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些问题地设计都紧扣训练要点,切中文章的要害之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设计问题要科学,切忌提“漫谈式”问题,单求课堂“热闹”,问答没有目标。例如有人在教《项链》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女主人公得知花了十年的心血偿还的项链是假的以后,她会怎样做,这对她的丈夫公平吗?又如有人教学《祝福》时设计这样的问题:”迎春祝福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她捐了门槛之后,四嫂一句“你放着罢,我来拿”将她永远钉在十字架上,她的最终结局就是只能在一片热闹的祝福中悲惨地死去。这热闹的祝福强烈地反衬了祥林嫂的命运是怎样“这样设计问题不科学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只为提问而提问,学生回答时没有目标,教学内容也不能突出重点。所以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总之,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架设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桥梁,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是教学工作者,教学研究人员长久以来所关注的一个永恒话题。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内容的增删、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等无不与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密切相关。  怎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有专家认为:一是从理念上看,课堂教学成为促进个体生命发展的一种学习,就是好课;二是从内容上看,课堂教学呈现出知识以生成性形态流畅于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立体之间,就是好课。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的“
期刊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品德不良,学习成绩跟不上同龄人的学生,也就是指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那些品德差、学习差“双差生”,或学习虽不差,但缺点错误较多较严重的学生。后进生在班级中虽为数不多,但能量不小,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班风建设,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每个班主任的任务和应尽的职责。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呢?只有熟悉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心
期刊
教了近两年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时间虽短,收获颇多。由高年级教学的轻车熟路转入低年级的确有许多的不适应。如果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埋头练习、计算,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无疑泯灭了学生的天性,也违背了自己的一贯的工作原则,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开发和利用的是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如:教学资料(教材本身)、报刊资料、人力资源(教师、学生等)、时事新闻、周围的现实生活等等。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哪怕只是一张报纸,都可以成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身边的课程资源将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程改革;课程意识    1 提出问题    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
期刊
[摘要]本文以《改善大气质量》一课为例从三个方面对“案例”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第一、什么是“案例”探究教学模式,第二、“案例”探究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第三、对“案例”探究教学模式的反思。  [关键词]高中化学;“案例”探究;教学模式    1 “案例”探究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1.1 “案例”  “案例”是指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方面含有丰富信息和意义的一个事例。它比较详细地叙
期刊
[摘要]如何引导学生评改自己的作文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教会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评改文章的能力,真正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在抱一抱、扶一扶、放一放的过程中,学会修改、学会欣赏、学会评价。“评”你千遍也不厌。  [关键词]修改;欣赏;评价    作文评改重在交流评析,如何引导学生评改自己的作文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教会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评改文章的能力,真正提高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看成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参与者和全面参与者,看成有巨大发展潜能并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能使全体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各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现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1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与学始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
期刊
[摘要]了使体验式阅读走出误区,笔者开展了体验式阅读的有效性探究,发现有效的体验式阅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相关的经验,充分的朗读,逼真的情境和有效的对话。它们相辅相成,经验是基础,朗读是前提,情境是关键,对话是保证。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文质兼美”,人文性很强,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具有强烈的熏陶和感染的作用。要与作者同呼吸就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
期刊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汉语拼音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面貌:它不再以识字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而是以发展语文为核心来加快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这既减轻了因为众多文字符号的单纯识字带来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负担,同时在
期刊
[摘要]本文就生物8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十六章第三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节,谈谈探究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并从反思中发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本节课围绕“学生是探究课的中心点”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探究活动方案设计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数据收集、整理与甄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  [关键词]探究活动;观察法;实验法;眨眼;能量;心律;呼吸频率;翼展    探究课一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