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开发和利用的是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如:教学资料(教材本身)、报刊资料、人力资源(教师、学生等)、时事新闻、周围的现实生活等等。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哪怕只是一张报纸,都可以成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身边的课程资源将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程改革;课程意识
1 提出问题
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
这个例子虽然是一个形象化的笑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实,却能折射出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两种做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其中,如果从课程资源的角度而论,后一种做法的资源意识是比较淡薄的。
因此,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加强对于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于我们大多数学校来说,尤其如此。
2 解读问题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
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本课程提倡课程资源多元化。课程资源包括:
文字资源:图书(包括教材)、报纸、照片、地图、图表
音像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
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络、电视、广播等)、(历史遗迹、博物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
人力资源:学生及其家庭成员、教师、社会人士(专家、政府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等)
3 解决问题
3.1 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
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在社区中生活”这一框题时,学生介绍自己所在的社区环境,他是这样描述的:“我的家住在江岸区淌湖村,到处是楼房,一家挨一家,我觉得这里既不像农村,也不像城市,它没有农村的田园风光,也没有城市的规划管理,感觉就是三个字‘脏、乱、差’,许多人整天打麻将,我很不喜欢这种居住环境。”另外,还有几个同学也有类似的描述。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它同学对这种特殊的社区显得很疑惑也很感兴趣。我让大家展开讨论,自己提出疑问。最后,根据大家共同的查找的资料,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这种特殊的社区称为“城中村”。城中村是城市规划内未完全向城市转型的原农村社区。城中村不仅是一种房屋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形态,它的根源是城市化没瓦解原农村社区的居住结构和社会结构。要解决城中村的有关不良现象,根本措施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实现彻底的城市化。
3.2 各种媒体文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现实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到网上、报刊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
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在备课时,我突然想到手边报纸上有篇文章正好可以说明石油的开采对波斯湾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我立刻把它剪下来,粘贴在课本上,上课时,这篇名为《多哈模式》的小文章使课堂内容具体而生动,其中这样几句话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见过有钱的,但没见过这么有钱的……以往举办一届亚运会大致花费3亿美元;这次,卡塔尔一家伙拍出了28亿美元的‘天价’。这数字比雅典奥运会最初的预算还多,也超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承诺的16亿美元的运营费用。卡塔尔国小心大,不但要力争第15届亚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好一届,还准备申办2016年的奥运会。这种-用‘资金嫁接世界’的模式,改变了以往诸国办亚运的传统方式,带来不少新的亮色和新的变革。”
3.3 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新教材给人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图文并茂,图片精美,富有色彩,更富含很多信息,让人耳目一新。
以《干旱的宝地》为例,图4 38展示的“沙漠都市”,学生对图中的建筑物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这座城市叫什么?因什么而富有?这座建筑物叫什么?有何特点?下课后学生带着问题查找了资料,得出一致答案,他们很骄傲地告诉我:这座城市叫迪拜,是阿拉伯联便酋长国的首都,它因石油而富有,这座建筑物是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它是世界上最高也是最贵的酒店。这幅图片给我们的信息,使学生加深了对石油这一黑色金子的印象及其作用的理解。
3.4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走入社会、贴近生活是《历史与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新教材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社会生产实践融为一体而不是彼此的分开,知识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这种编写形式是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符合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社区。
3.5 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
以上只是部分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某些资源如网络资源、影像资源等在某些地区不能得到利用,所以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具有普遍性与便利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开发和利用的是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如:教学资料(教材本身)、报刊资料、人力资源(教师、学生等)、时事新闻、周围的现实生活等等。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哪怕只是一张报纸,都可以成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身边的课程资源将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程改革;课程意识
1 提出问题
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
这个例子虽然是一个形象化的笑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实,却能折射出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两种做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其中,如果从课程资源的角度而论,后一种做法的资源意识是比较淡薄的。
因此,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加强对于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于我们大多数学校来说,尤其如此。
2 解读问题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
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本课程提倡课程资源多元化。课程资源包括:
文字资源:图书(包括教材)、报纸、照片、地图、图表
音像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
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络、电视、广播等)、(历史遗迹、博物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
人力资源:学生及其家庭成员、教师、社会人士(专家、政府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等)
3 解决问题
3.1 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
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在社区中生活”这一框题时,学生介绍自己所在的社区环境,他是这样描述的:“我的家住在江岸区淌湖村,到处是楼房,一家挨一家,我觉得这里既不像农村,也不像城市,它没有农村的田园风光,也没有城市的规划管理,感觉就是三个字‘脏、乱、差’,许多人整天打麻将,我很不喜欢这种居住环境。”另外,还有几个同学也有类似的描述。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它同学对这种特殊的社区显得很疑惑也很感兴趣。我让大家展开讨论,自己提出疑问。最后,根据大家共同的查找的资料,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这种特殊的社区称为“城中村”。城中村是城市规划内未完全向城市转型的原农村社区。城中村不仅是一种房屋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形态,它的根源是城市化没瓦解原农村社区的居住结构和社会结构。要解决城中村的有关不良现象,根本措施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实现彻底的城市化。
3.2 各种媒体文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现实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到网上、报刊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
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在备课时,我突然想到手边报纸上有篇文章正好可以说明石油的开采对波斯湾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我立刻把它剪下来,粘贴在课本上,上课时,这篇名为《多哈模式》的小文章使课堂内容具体而生动,其中这样几句话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见过有钱的,但没见过这么有钱的……以往举办一届亚运会大致花费3亿美元;这次,卡塔尔一家伙拍出了28亿美元的‘天价’。这数字比雅典奥运会最初的预算还多,也超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承诺的16亿美元的运营费用。卡塔尔国小心大,不但要力争第15届亚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好一届,还准备申办2016年的奥运会。这种-用‘资金嫁接世界’的模式,改变了以往诸国办亚运的传统方式,带来不少新的亮色和新的变革。”
3.3 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新教材给人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图文并茂,图片精美,富有色彩,更富含很多信息,让人耳目一新。
以《干旱的宝地》为例,图4 38展示的“沙漠都市”,学生对图中的建筑物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这座城市叫什么?因什么而富有?这座建筑物叫什么?有何特点?下课后学生带着问题查找了资料,得出一致答案,他们很骄傲地告诉我:这座城市叫迪拜,是阿拉伯联便酋长国的首都,它因石油而富有,这座建筑物是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它是世界上最高也是最贵的酒店。这幅图片给我们的信息,使学生加深了对石油这一黑色金子的印象及其作用的理解。
3.4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走入社会、贴近生活是《历史与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新教材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社会生产实践融为一体而不是彼此的分开,知识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这种编写形式是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符合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社区。
3.5 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
以上只是部分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某些资源如网络资源、影像资源等在某些地区不能得到利用,所以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具有普遍性与便利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开发和利用的是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如:教学资料(教材本身)、报刊资料、人力资源(教师、学生等)、时事新闻、周围的现实生活等等。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哪怕只是一张报纸,都可以成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身边的课程资源将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