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化环境下,对审计行业人才需求发生极大变化。信息化审计人才供需不平衡,是高校审计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高校审计教育需要直面当前的经济社会需求,积极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构建契合时代浪潮的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本文以中山大学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例,从改革思路、改革举措以及改革成效及影响三个方面,对三位一体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信息化审计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Abstract Under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audit industry has changed greatly.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information audit talents is a serious problem faced by audi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audit education needs to face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and actively transform and upgrad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key point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s to build an information audi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hat fits the tide of the times.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 of information audit major in Sun Yat-s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 of trinity information audit major from three aspects: reform ideas, reform measures, reform effects and influences.
Keywords information audit; course system;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大數据时代,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事业、企业开始开展信息化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联网审计以及大数据审计等,社会急需大量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当前我国信息化审计人才极度缺乏。经济和社会发展倒逼高校教育必须重塑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锻造会计、审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教育需要直面当前的经济社会需求,积极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构建契合时代浪潮的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审计教研室积极探索三位一体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期通过有力的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 改革思路
“三位一体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旨在改革传统单一、薄弱的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以课程体系构建为落脚点,辐射信息化审计教育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基础设施配置、师资团队建设、教学方法创新、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多项具体工作,合力推动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项综合的信息化审计人才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分五步走:
(1)转变教育理念。实务界信息化审计如火如荼,教育界仍停滞在传统审计教育层面,难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明确社会需求,转变教育理念,刻不容缓。我们应深刻认识到经济社会对信息化审计人才的需求,及时转变教育理念,积极主动转型升级。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审计教育理念转变的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把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为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现代审计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才。
(3)配套信息化审计教学的软硬件。夯实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的软硬件基础,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加强信息化审计师资团队建设,通过外出学习、交流、培训等多种渠道夯实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的软基础。加强信息化审计基础设施配置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建设审计实验室、购置专业的审计教学软件,新建和巩固优质校外实践基地等多种途径夯实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的硬基础。
(4)逐步构建并持续完善三位一体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2016年前会计学院财会类专业的审计专业课程只有“审计学”“注册会计师实务”“公司内部审计”三门理论课程。以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为导向,本团队致力丰富审计专业课程,尤其是信息化审计课程。初步构建了包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会计学院审计实践教学的从无到有,审计案例教学的从无到有(见表1)。
(5)落实核心课程资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配置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基础。有鉴于此,审计专业教研室以“上一门课,就要建设好一门课的教学资源”为口号,针对审计专业课程的资源建设设立了责任人制度,提高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的效率与效果,有力落实审计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2 改革举措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明确了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后,审计专业教研室坚定了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每年开展大量的校际调研访谈与内部研讨,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及中山大学会计学院实际情况,逐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之能更好地体现专业培养目标。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精通审计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系统掌握现代审计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审计、管理咨询、风险评估、信息化审计、大数据审计、联网审计以及信息系统审计、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审计人才。 (2)夯实信息化审计教学的软硬件配置。2016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会计学院购买了铭太E审通与用友CPAS两款审计软件, 2017年会计学院新建了审计实验室,并于年底投入使用。2018年建成《注册会计师实务》网络教学平台。这一系列举措夯实了信息化审计教学的基础配置。此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与培训,尤其是信息化审计培训,针对性、持续性强化信息化审计师资团队建设。
(3)逐步构建并持续完善三位一体信息化審计专业课程体系。在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审计专业教研室致力丰富审计专业课程,尤其是信息化审计课程。逐步构建并持续完善包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会计学院审计实践教学的从无到有,审计案例教学的从无到有。与此同时,设立责任人制度,以“上一门课,就要建设好一门课的教学资源”为标准,有力落实审计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4)创新教学方法。由于审计专业课程复合度高、难度大,存在难教、难学的痛点,审计专业教研室教师团队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最值得一提的是审计专业教研室在充分的学情分析下,探索并实践了MOOC+SPOC模式下的案例教学,通过同步线上慕课,采用SPOC平台实现即时互动式案例教学。审计专业教研室在基于MOOC+SPOC模式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三点心得:第一,在混合式教学初期可采用同步MOOC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教师混合式教学的改革难度,另一方面可以缩减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本。第二,混合式教学应划分资源维度,防止学生学业压力过重放弃课程学习。第三,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方式,即不是简单地将传统资源上传至SPOC平台就可,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在于课程教学的重构。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5)以科研促教学。审计专业教研室借助省级、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科研平台,以科研促教学,促进核心课程的建设。教师团队先后申报成功立项的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计2项、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计7项,指导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3项。借助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6)新建和巩固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审计专业教研室在帮助会计学院巩固原有的6家大中型事务所实践基地外,成功洽谈挂牌了3家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分别是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东分所、广州皓程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及广东瑞联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亚太所在中注协2017年前百强事务所排名中位居第19。广东瑞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会计学院第1家以大数据审计为核心业务的校外实践基地。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巩固将为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为进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改革的成效及影响
审计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的三位一体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显著,实用性强。对于当前信息化大环境下,财会类专业以及其他经济管理、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转型升级建设有标准性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价值,对于大数据时代,促进信息化大环境下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改革成效及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会计学院全院范围内应用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2016年11月在15级会计、审计专业首次开设审计实训课程,2018年3月在15级审计专业首次开设计算机审计课程。2018年9月在16级审计专业首次开设审计案例分析课程。2019年拟在审计专业开设审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审计数据处理技术。审计专业教研室将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2)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科研与教学成果。教师团队三年来立项的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7项,指导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3项,指导校级优秀毕业生论文3篇。与此同时,在省级、校级项目支持下,共发表教改及科研论文8篇,出版著作3本。其中,《审计案例分析》教材质量广受好评,除本校使用外,目前广东金融学院以及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也订购500余本用于案例教学。此外,教师团队在责任人制度鞭策下,教师团队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创新课程教学,大力建设课程资源,已初步建成一套MOOC+SPOC模式下的混合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学生教学评价良好。其中40%老师的教学评价都实现了零差评,成绩最优学校前10%。
(3)夯实信息化审计教学的基础配置。目前,会计学院配备了三大审计实训软件,并通过持续的软件校内外培训,配备了实训师资力量,加之审计实验室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建成,一系列举措夯实了信息化审计教学的基础配置。在强有力的软硬件基础配置下,团队成员每学年成功开设信息化审计实践课程达340个学时,覆盖约1200名审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
(4)形成持续的校际交流、校企交流与学习机制。团队已形成持续的校际交流、校企交流与学习机制,每学年通过大量的调研考察其他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化审计课程的开展,共同交流与学习,共享经验成果;长期与校外实践基地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持续的校际交流、校企交流与学习机制使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反思、改进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荀渊,徐明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目标、专业与课程的变革——基于五所案例高校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8):134-140.
[2] 谢鑫,张红霞.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J].江苏高教,2019(07):32-39.
关键词 信息化审计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Abstract Under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audit industry has changed greatly.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information audit talents is a serious problem faced by audi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audit education needs to face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and actively transform and upgrad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key point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s to build an information audi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hat fits the tide of the times.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 of information audit major in Sun Yat-s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 of trinity information audit major from three aspects: reform ideas, reform measures, reform effects and influences.
Keywords information audit; course system;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大數据时代,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事业、企业开始开展信息化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联网审计以及大数据审计等,社会急需大量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当前我国信息化审计人才极度缺乏。经济和社会发展倒逼高校教育必须重塑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锻造会计、审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教育需要直面当前的经济社会需求,积极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构建契合时代浪潮的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审计教研室积极探索三位一体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期通过有力的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 改革思路
“三位一体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旨在改革传统单一、薄弱的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以课程体系构建为落脚点,辐射信息化审计教育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基础设施配置、师资团队建设、教学方法创新、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多项具体工作,合力推动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项综合的信息化审计人才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分五步走:
(1)转变教育理念。实务界信息化审计如火如荼,教育界仍停滞在传统审计教育层面,难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明确社会需求,转变教育理念,刻不容缓。我们应深刻认识到经济社会对信息化审计人才的需求,及时转变教育理念,积极主动转型升级。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审计教育理念转变的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把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为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现代审计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才。
(3)配套信息化审计教学的软硬件。夯实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的软硬件基础,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加强信息化审计师资团队建设,通过外出学习、交流、培训等多种渠道夯实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的软基础。加强信息化审计基础设施配置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建设审计实验室、购置专业的审计教学软件,新建和巩固优质校外实践基地等多种途径夯实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的硬基础。
(4)逐步构建并持续完善三位一体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2016年前会计学院财会类专业的审计专业课程只有“审计学”“注册会计师实务”“公司内部审计”三门理论课程。以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为导向,本团队致力丰富审计专业课程,尤其是信息化审计课程。初步构建了包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会计学院审计实践教学的从无到有,审计案例教学的从无到有(见表1)。
(5)落实核心课程资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配置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基础。有鉴于此,审计专业教研室以“上一门课,就要建设好一门课的教学资源”为口号,针对审计专业课程的资源建设设立了责任人制度,提高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的效率与效果,有力落实审计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2 改革举措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明确了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后,审计专业教研室坚定了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每年开展大量的校际调研访谈与内部研讨,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及中山大学会计学院实际情况,逐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之能更好地体现专业培养目标。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精通审计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系统掌握现代审计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审计、管理咨询、风险评估、信息化审计、大数据审计、联网审计以及信息系统审计、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审计人才。 (2)夯实信息化审计教学的软硬件配置。2016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会计学院购买了铭太E审通与用友CPAS两款审计软件, 2017年会计学院新建了审计实验室,并于年底投入使用。2018年建成《注册会计师实务》网络教学平台。这一系列举措夯实了信息化审计教学的基础配置。此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与培训,尤其是信息化审计培训,针对性、持续性强化信息化审计师资团队建设。
(3)逐步构建并持续完善三位一体信息化審计专业课程体系。在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审计专业教研室致力丰富审计专业课程,尤其是信息化审计课程。逐步构建并持续完善包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会计学院审计实践教学的从无到有,审计案例教学的从无到有。与此同时,设立责任人制度,以“上一门课,就要建设好一门课的教学资源”为标准,有力落实审计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4)创新教学方法。由于审计专业课程复合度高、难度大,存在难教、难学的痛点,审计专业教研室教师团队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最值得一提的是审计专业教研室在充分的学情分析下,探索并实践了MOOC+SPOC模式下的案例教学,通过同步线上慕课,采用SPOC平台实现即时互动式案例教学。审计专业教研室在基于MOOC+SPOC模式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三点心得:第一,在混合式教学初期可采用同步MOOC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教师混合式教学的改革难度,另一方面可以缩减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本。第二,混合式教学应划分资源维度,防止学生学业压力过重放弃课程学习。第三,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方式,即不是简单地将传统资源上传至SPOC平台就可,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在于课程教学的重构。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5)以科研促教学。审计专业教研室借助省级、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科研平台,以科研促教学,促进核心课程的建设。教师团队先后申报成功立项的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计2项、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计7项,指导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3项。借助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6)新建和巩固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审计专业教研室在帮助会计学院巩固原有的6家大中型事务所实践基地外,成功洽谈挂牌了3家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分别是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东分所、广州皓程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及广东瑞联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亚太所在中注协2017年前百强事务所排名中位居第19。广东瑞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会计学院第1家以大数据审计为核心业务的校外实践基地。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巩固将为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为进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改革的成效及影响
审计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的三位一体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显著,实用性强。对于当前信息化大环境下,财会类专业以及其他经济管理、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转型升级建设有标准性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价值,对于大数据时代,促进信息化大环境下应用型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改革成效及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会计学院全院范围内应用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2016年11月在15级会计、审计专业首次开设审计实训课程,2018年3月在15级审计专业首次开设计算机审计课程。2018年9月在16级审计专业首次开设审计案例分析课程。2019年拟在审计专业开设审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审计数据处理技术。审计专业教研室将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2)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科研与教学成果。教师团队三年来立项的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7项,指导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3项,指导校级优秀毕业生论文3篇。与此同时,在省级、校级项目支持下,共发表教改及科研论文8篇,出版著作3本。其中,《审计案例分析》教材质量广受好评,除本校使用外,目前广东金融学院以及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也订购500余本用于案例教学。此外,教师团队在责任人制度鞭策下,教师团队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创新课程教学,大力建设课程资源,已初步建成一套MOOC+SPOC模式下的混合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学生教学评价良好。其中40%老师的教学评价都实现了零差评,成绩最优学校前10%。
(3)夯实信息化审计教学的基础配置。目前,会计学院配备了三大审计实训软件,并通过持续的软件校内外培训,配备了实训师资力量,加之审计实验室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建成,一系列举措夯实了信息化审计教学的基础配置。在强有力的软硬件基础配置下,团队成员每学年成功开设信息化审计实践课程达340个学时,覆盖约1200名审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
(4)形成持续的校际交流、校企交流与学习机制。团队已形成持续的校际交流、校企交流与学习机制,每学年通过大量的调研考察其他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化审计课程的开展,共同交流与学习,共享经验成果;长期与校外实践基地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持续的校际交流、校企交流与学习机制使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反思、改进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荀渊,徐明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目标、专业与课程的变革——基于五所案例高校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8):134-140.
[2] 谢鑫,张红霞.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J].江苏高教,2019(07):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