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isheav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以往,仅依靠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突出的人才,不再符合时代要求,只有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培育出真正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本文以小学数学教育为例,就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面临的问题,以及有效的改善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数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最富有逻辑性、最考验思维和意识的一门学科,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灌溉式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水平。因此,相关教育者必须重视核心素养的价值,充分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根据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策对策,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概述
  一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相对狭义,是指让学生全方面发展提高,并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可以举一反三,不被教材束缚,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合理应用于实际生活,真正体现学习的价值。由此可见,只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促使学生活学活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二是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复杂,且关联性非常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下,我国的小学数学水平偏低,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其学习能力,达到提升他们学习水平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是教学模式僵化。在素质教育推广普及之前,我国一直施行应试教育,这种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任务和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等也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僵化。但是很多教师仍旧认为,通过反复训练夯实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是最合理的教学方式,却不知道通过这类手段实施教学,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却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严重阻碍了学生核心素養的培养。二是师资水平不足。虽然在素质教育落实过程中,对教育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多数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依旧以学历水平较低的老教师为主,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本身专业能力有限,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在小学数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对策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政策的支持,只有相关部门真正意识到教学模式僵化的现象,彻底摆脱应式教育的影响,并出台相关政策,对教学任务、考试要求等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教育单位和相关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其核心素养,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拥有高涨的学习兴趣和一定的问题意识。由此可见,相关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并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为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这是一项长期工作,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相关部门、教育单位及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保持充足的爱心、耐心和恒心,积极完成该项工作,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编:杨菲)
其他文献
【摘 要】我校实行汉和藏的双语教学体制,汉加藏的教学体制也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民族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笔者一直从事以汉为主类的语文教学工作。本文即从多个方面分析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汉语教学;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0-0161-
5 月初,洛阳一家美食机构举办“洛阳最好吃的美食”评选,经过众多“吃货”投票, “霸道烤脑花”成为洛阳“最好吃的 50 家美食”之一。店老板焦昱纬自己也没想到,研究生毕业之后,会从事這一行业。原计划准备毕业后从事广告工作的她,现在打算将烤脑花一直做下去。  (摘自《重庆晚报》)  点评:这些年,引起网上热论的类似新闻不少,比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等等。很有些论者认为,这是“教育浪费”“大材小用”云云。
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形式,好的问题设置能提高课堂效率。小学数学课堂存在一些低效或者无效的问题。课堂深度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在回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回答背后的意义,从而拓展思维空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置  一、深度对话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话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快速有效的即时交流。因此,深度对话的主旨就在于要
摘要: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发展可以使社区活动逐渐教育化,学校教育逐渐社区化。学校教育要依托于社区,从而构建起青少年教育社会大课堂,除此之外,学校的教育资源是社区教育成功实施的后备支撑,也是社区教育发展有效的物质环境,所以学校要积极地向社区开放,和社区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  关键词: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相互结合  一、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概念  (一)社区教育的概念  社区教育是
【摘要】小班幼儿初次入园,来到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普遍会出现哭闹不安、焦躁难过的情绪,这对幼儿今后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本文对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与缓解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提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分离焦虑;缓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08-02  分离焦虑是幼儿身上一
【摘要】音乐欣赏属于审美教育手段,当前在音乐教育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需依靠听觉产生音乐感悟,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这属于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的多方面提升。  【关键词】音乐欣赏;中小学音乐教育;作用及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141-02  
【摘 要】智障儿童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让每一個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后,让智障儿童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便成为学界热议的问题。本文从智障儿童融合教育入手,在对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组织实施智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措施,希望能促进融合教育高效化推进,为智障儿童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智障儿童;融合教育;教育改革  
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学前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重视,幼儿时期的学习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幼儿美术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如何激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要采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目标。游戏教学,就是幼儿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
摘要: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游戏教学备受关注,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实现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能给予学生更多适当可行的帮助。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以游戏因素的有效融入为依据,着眼于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之间的结合要求,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保障幼儿能够在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之下获得更多的成长以及发展机会。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
【摘 要】劳动教育的学科特征,使我们很难单纯地依靠课堂或者家庭环境来进行有效的教育拓展。劳动无处不在,劳动精神更需要在长久的锻炼中才能保持生命力。要想持续地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就需要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等的共同发力,这是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学生成长教育的重要突破。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