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藉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惟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黄炎培语)。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培养;教学改革
一、用情怀办职教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一生三改其名<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践行平民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这是在中国历上的“学而优则仕”的精英教育的基础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将会对构建“技能型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自爱
我们要抛弃用同一标准与普教人对比,认为所教的是差生,为此所谓的存在感、幸福感、获得感缺乏。从教育而言,职教人为社会稳定、为人口素质提升呕心沥血;从一种类型来说,中职为扶贫大助力、为地方经济贡献,为学生溶入社会开辟了快车道,培养了一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路上,职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时代。
(二)悟透
职业教育也是教育,它应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但不能忽视其类型特色,在纵向贯通与横向融通上发力。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布局谋篇越来精准,上级对“三教改革”的重视度越来越要求高,对校企合作的融合度上要求越来越严。中职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教育,我们要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与人文素养下苦功夫,进一步培养学生有一定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三)学习
激发老教师学习激情,发挥其传帮带的功能 。学教育基本规律,使之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之有丰厚的授课知识,使之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使之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有担当的家国情怀。要与时俱进的学、高站位的学才能把握时代脉博。对待前沿敢破冰学,对待核心问题敢撬动学,才会推动现代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搭舞台谋职教
当前国家正在谋划“优化人口结构,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拓展人口质量红利,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基础环节,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成技能型社会,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保障。
(一)瘦身
根据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对中职学校无法承接的,要主动推迟承接或由其他学校承接,专业申报不要一哄而上,校企合作要留下典型、有价值、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要理顺学校管理体系,以问题为导向,按行事历办事,層层压实责任,在繁杂的事务中留白学习与思考的时间,抓住重点、难点突破寻求蝶变。给教师减负提质,为有骨气、有志气、有底气的职教师为乐,用团队的力量向课堂(车间)教学发起革命。
(二)联动
与职教研究所、高校、良企、职教联盟联动打造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血液供给系统 。联通专业群,激发专业群内部活力,打造该专业群在校内、市内的领先地位,甚至在国家层面占一席之地。联通班级,让讲台成为教师 自我价值彰显舞台,课堂是滋养学生的圣地;落实全员德育为己任,润养这群缺失爱的学生心灵 。
(三)强基
要有高质量的自我诊断意识,找准变与不变的切入点、突破点、品牌点,布局出合乎时代的主旋律,谋篇中职发展的新篇章。始终抓住文化浸润、行为习惯的牛鼻子,为学生奠好基础。用活学校、企业、社会的实践的主战场,让中职学生“醒”过来,“站”起来,“强”起来。过程式的管理、差异化的发展、表扬式的教育、创新式的举措,把有温度的职教烙印在学生及家长身上,从而为技能型社会而助力。
三、用效果展职教
我们必须直面文凭社会(学历社会)造成的收入差异、教育焦虑、片面发展、就业困境、技能错配、社会不公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紧迫问题,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职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务必精准定位,用务实的效果体现办人民满意教育。
(一)以行为规范为主旋律,加大各类岗位实践力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加大思政教育力度,让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红色文化扎根于、浸润于学生心灵,建构学生正确的三观。德育工作体系化、序列化设计有序推进,规范学生习惯。加大各类培训力度,让学生有条理的成长;搭建系列成长平台,让学生“醒”过来 、“特色”特起来;把实习环节做扎实,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
(二)以职教高考为主基调,加大课堂革命践行力度,落实人民中心的根本期盼。
要进一步深化以“三教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把握课堂(车间)教学为中心的主阵地,推动塻块化、实训化 等有特色的模式化教学;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依托名师和团队,有效利用信息化,撬动课堂教学,提升课堂实效,充分彰显主阵地功能;职教高考形成三年一体化模式,把思政课、文化课、技能课、体育课与艺术课等充分溶入职教高考中,使之均衡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
(三)以广泛推介为主渠道,加大教学成果打造力度,落实技能社会的根本要求。
在文化氛围上要营造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创设各级技能荣誉体系,广泛开展技能文化活动等,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深入到父老乡亲的血液中。遵循职业教育独特的跨界开放、产教融合的办学规律,打通技术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让更多学子凭借一技之长实现自身价值和多样成才。以示范引领、专家治校、资源整合、绑捆发展、团队建设而实现中职教育的弯道超车,让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扎实感受到中职教育为改变家庭命运、乡村振兴、提升人口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夯实技能社会的思想观念基础。
我们要落实 “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奉献祖国” 就务必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技能型社会”之路上书写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