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较高的满足,逐渐追求精神层面上的需求。逛博物馆、看展是当代年轻群体接受艺术、历史等高级文化的主流方式之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对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路径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适应时代,借力新兴技术不断探索、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以及以科技承载人类、文化的温度,是当今各博物馆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数字技术;博物馆;文化传播
一、博物馆及文化传播
博物馆是一个保存具有艺术、文化、历史或科学重要性的文物和其他物品的机构。许多公共博物馆通过永久性的或临时性的展览,让公众可以看到这些物品。如今,越来越多人愿意舟车劳顿,排队去博物馆接受人类历史文化的熏陶。博物馆已然成为大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博物馆还背负着保存维护历史文化资产、建构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传承人类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传播使命。
二、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文化传播
博物馆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在上世纪末便以开始。1995年,包括美国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在内的多家欧美博物馆就已着手开展数字化存储项目等工程。在当代,展览展示技术、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博物馆管理技术、博物馆教育技术的多方技术变革都对博物馆运营造成了巨大影响,VR、直播、3D打印、手机移动客户端开发等新兴技术的涌现让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掌上博物馆等概念逐步出现在大众眼中,姿态各异的博物馆表现形式使其在观者的心中愈发有趣。[1]数字技术对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博物馆的文化传播突破了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利用数字媒体的巨大优势,实现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对信息进行传输与获取。同时,突破时空限制的藩篱便意味着拓宽了受众群体的覆盖面积,使得博物馆文化传播更加广而有效。目前,数字媒体的覆盖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加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越国家、地区以及时区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实现,信息通讯的即时通联都是极为现实的事情,文化的整合更是有了极大的发展。
(2)丰富了传播的体验感受。博物馆最原始最基础的文化传播方式是依靠实体展陈,辅以图文的补充说明。随后发展出了以声音为媒介,即专员解说的方式向大众讲述各个作品、文物背后的故事。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的内容种类更加丰富。动画技术、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与博物馆展陈相结合,发展出多种多样的传播内容。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博物馆的藏品“活”了过来,更多细节、故事展现于人们的眼前。过去观众只能通过自己对展品的观察、文字的补充、专员的解说以及自己的想象力以呈现出脑海中的图画。现在,得益于数字技术的高度发达,人们能更直观、更沉浸地體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3)促进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博物馆传播方式,无论是实物展陈还是随员解说,都是需要受众的实地参与,即线下实地传播。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却为博物馆的传播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让博物馆的实体材料和信息都得以数字化,并发展出线上传播的方式。博物馆的传播方式不再受限于线下实地传播这一方法。同时,新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更是带来更丰富的传播方式,促进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发展。
三、数字技术实际应用案例
(1)动画技术
动画技术较早就被应用于博物馆展陈方式之一。一般分为两种,第一是以动画的形式较为生动趣味地向观众展示、讲解实物及其背景故事。二是将展品内容进行动画创造,以动态、生动的形式还原展品内容。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中国馆展示的《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便是最为典型著名的例子。
(2)VR/AR技术
AR技术与博物馆的结合前景广阔,在国外一些国家,AR技术已探索性地运用于虚拟讲解、“复原”展品、“复活”展览对象并与之互动、展示暂时无法展出的藏品、创建博物馆AR游戏以及AR馆内导航等多个方面的业务内容。
VR技术的应用则更加广泛。2018年,台北故宫与HTC合作推出《清明上河图VR》作品。该作品以《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为典,让观者可以在虚拟现实中细细品尝汴京生活。
国内博物馆亦对VR/AR技术进行了运用。2017年5月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看见‘圆明园’”数字体验展选取了圆明园西洋楼、正大光明、勤政亲贤、方壶胜境等26个景区,利用AR、VR技术多角度复现了“万园之园”的恢弘景色。
(3)3D打印技术
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在国外博物馆的应用较为成熟。它有效地解决了贵重或易碎艺术品巡展的问题。美国Peabody Essex博物馆(PEM)在进行全国巡展时,就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了Thomas Hart Benton的艺术品,这一黏土模型可以让观者亲手触碰,从而获得别样的体验。
四、结语与展望
博物馆一直以来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积极发挥着其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数字技术的更迭,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不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技术不仅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作出贡献,更拓宽了传播范围、丰富了传播形式,增强了传播效果。数字技术的运用与结合,使得人类历史、文化、精神能以丰富多彩的形态展现于世人眼前。然而,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切忌喧宾夺主。炫目夺人的文化传播形式只是其次,未来文化科技的思考应聚焦于「科技如何承载人心的情感温度」,亦即如何运用科技来表现、甚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人伦情感」、「尊重包容」、「沟通对话」等(刘俊裕,2017)。
参考文献
[1]搜狐. 中国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历程及新技术应用前景.搜狐,2017. 下载自https://www.sohu.com/a/198782972_488370
[2]刘俊裕. 从3D到5D,台湾文化科技的新命题:科技如何承载人心的情感温度?联合报鸣人堂,2017年7月10日.下载自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5954/2574982.
[3]刘婉珍. 互即互入——博物馆学的存有与发展. 博物馆学季刊,27(1):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