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学科需要历史教师探索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信息资源要选用最恰当的类型、最合理的呈现方式,而且要最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水平,这将对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成长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信息资源;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6-0059-02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所谓“活”,活在学生的情绪、兴趣,更活在学生的思维、思想。“活”是形式,是过程,也是状态。那么,初中历史课堂怎样才能“活”起来呢?笔者认为,有效运用历史教学信息资源很重要。
教学信息资源,是指用于组织和传播信息的教学资源。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性质,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信息资源,可以说这些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探索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最恰当的类型、最合理的呈现方式,尽量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水平,这将对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成长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一、精选适当的教学信息资源
在《三国鼎立》一课中,笔者选用的主要资源有视频资料、图片资源、文字史料、名人名言等,导入新课时剪辑使用了《赤壁之战》的视频,恢弘的战争场面很快吸引住了学生,使学生明确本课将要学习与三国有关的历史,接着出示了京剧中诸葛亮和周瑜人物造型图片,请学生猜想人物的实际年龄,学生很感兴趣,纷纷将自己猜想的数字说出,有的说诸葛亮50多岁,有的说40多岁,学生总体的结论是诸葛亮的年龄要比周瑜大。接着笔者又出示了课文中提供的文字史料:“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生于汉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周瑜生于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引导学生很快得出了答案:历史上的周瑜要比诸葛亮大6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许多学生就质疑为什么他们想象中的诸葛亮、周瑜的年龄与历史竟然是相反的,历史上的三国到底是怎样的?通过精选适当的教学信息资源,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好地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真相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概念很重要,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效果不是很好,死记硬背也一定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长久停留在脑海中的,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不久就忘掉的现象。在《三国鼎立》这一课中需要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个战役,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呈现与战役相关的教学资源,就很容易使学生反感,教学的效果要大打折扣,同时这样做既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一个变通的方法,首先设计了一张表格,请学生比较这两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实力对比和战役结果,学生填写好之后,笔者再请学生仔细观察表格,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快就有学生提问:“两次战役中都有曹操,官渡之战中,他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而赤壁之战中,他占据优势兵力,为什么还被孙刘联军打败?是不是他不会打仗了?”这个问题提出后,笔者还是把它交给学生讨论,由他们来分析原因,并且提示学生从课本中搜索有效的资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许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比如有学生介绍,官渡之战中曹操善于用人,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战略战术应用得当。如课本中有《曹操赤脚迎许攸》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材料,讲述的就是曹操接受许攸的建议、突袭火烧袁绍大军粮草的故事。赤壁之战中曹操自恃实力强大,骄傲轻敌,战略战术应用错误。如战船用铁链连接,遭到孙刘联军的火攻等等。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笔者通过变换教学方法,由一张表格引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由学生来搜集相关教学资源,让学生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拓展了思维。
三、变换教学信息资源的呈现方式
历史教学中的信息资源是纷繁复杂的,如果采用单一的呈现方式,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教师应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资源呈现给学生。《三国鼎立》这一课中,对曹操的人物评价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如何调动信息资源,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评价历史人物上面来,这就需要教师下一番工夫了。在教学中,笔者首先清唱了《说唱脸谱》中的一段:“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学生听了之后,很惊讶,教师还有这本事,笔者就顺势告诉学生,在京剧脸谱中,白色象征阴险狡诈,这是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奸臣的形象。然后,笔者又通过投影展示了鲁迅对曹操的一段评价:“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接着,笔者请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有人说曹操足智多谋,“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是政治家;有人说,他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是个军事家;还有学生补充说,曹操还会写诗,是个诗人等等。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这样被突破了。
(编辑:王天鹏)
关键词:历史教学;信息资源;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6-0059-02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所谓“活”,活在学生的情绪、兴趣,更活在学生的思维、思想。“活”是形式,是过程,也是状态。那么,初中历史课堂怎样才能“活”起来呢?笔者认为,有效运用历史教学信息资源很重要。
教学信息资源,是指用于组织和传播信息的教学资源。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性质,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信息资源,可以说这些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探索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最恰当的类型、最合理的呈现方式,尽量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水平,这将对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成长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一、精选适当的教学信息资源
在《三国鼎立》一课中,笔者选用的主要资源有视频资料、图片资源、文字史料、名人名言等,导入新课时剪辑使用了《赤壁之战》的视频,恢弘的战争场面很快吸引住了学生,使学生明确本课将要学习与三国有关的历史,接着出示了京剧中诸葛亮和周瑜人物造型图片,请学生猜想人物的实际年龄,学生很感兴趣,纷纷将自己猜想的数字说出,有的说诸葛亮50多岁,有的说40多岁,学生总体的结论是诸葛亮的年龄要比周瑜大。接着笔者又出示了课文中提供的文字史料:“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生于汉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周瑜生于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引导学生很快得出了答案:历史上的周瑜要比诸葛亮大6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许多学生就质疑为什么他们想象中的诸葛亮、周瑜的年龄与历史竟然是相反的,历史上的三国到底是怎样的?通过精选适当的教学信息资源,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好地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真相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概念很重要,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效果不是很好,死记硬背也一定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长久停留在脑海中的,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不久就忘掉的现象。在《三国鼎立》这一课中需要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个战役,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呈现与战役相关的教学资源,就很容易使学生反感,教学的效果要大打折扣,同时这样做既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一个变通的方法,首先设计了一张表格,请学生比较这两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实力对比和战役结果,学生填写好之后,笔者再请学生仔细观察表格,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快就有学生提问:“两次战役中都有曹操,官渡之战中,他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而赤壁之战中,他占据优势兵力,为什么还被孙刘联军打败?是不是他不会打仗了?”这个问题提出后,笔者还是把它交给学生讨论,由他们来分析原因,并且提示学生从课本中搜索有效的资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许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比如有学生介绍,官渡之战中曹操善于用人,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战略战术应用得当。如课本中有《曹操赤脚迎许攸》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材料,讲述的就是曹操接受许攸的建议、突袭火烧袁绍大军粮草的故事。赤壁之战中曹操自恃实力强大,骄傲轻敌,战略战术应用错误。如战船用铁链连接,遭到孙刘联军的火攻等等。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笔者通过变换教学方法,由一张表格引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由学生来搜集相关教学资源,让学生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拓展了思维。
三、变换教学信息资源的呈现方式
历史教学中的信息资源是纷繁复杂的,如果采用单一的呈现方式,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教师应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资源呈现给学生。《三国鼎立》这一课中,对曹操的人物评价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如何调动信息资源,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评价历史人物上面来,这就需要教师下一番工夫了。在教学中,笔者首先清唱了《说唱脸谱》中的一段:“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学生听了之后,很惊讶,教师还有这本事,笔者就顺势告诉学生,在京剧脸谱中,白色象征阴险狡诈,这是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奸臣的形象。然后,笔者又通过投影展示了鲁迅对曹操的一段评价:“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接着,笔者请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有人说曹操足智多谋,“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是政治家;有人说,他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是个军事家;还有学生补充说,曹操还会写诗,是个诗人等等。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这样被突破了。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