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始有“智囊”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sh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史学大家班固在其《汉书·晁错传》中记载:“……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晁错为赫赫有名的汉代名臣,因“皆是胜算”,成为太子智囊。太子依凭其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在晁错等几位股肱大臣的辅佐下,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为汉代真正四海一家、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囊”一词,在汉代“登台亮相”。究其功能而言,它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春秋战国时的游士、门客,同智囊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各国君主,都以养士、用士为重。
   汉高祖,马上得天下。随汉高祖纵横驰骋的多为军功之臣。军功阶层特有的出生入死及对武力的崇奉,使汉高祖尝言:“以马上打天下,安能以诗书治天下?”流风所及,军功阶层在汉初别具一格,尾大不掉,对中央集权构成一定挑战。到了文、景两帝,强本节用,与民休息,府库充实。文帝时的贾谊,景帝时的晁错,都为当时大政方针的谋划者。只是,掣肘于各方力量——主要是孟子所说的“巨室”,这两位优秀政治家,最终,一位郁郁而终,一位成为平息各方矛盾的替罪羔羊。
   汉武帝登基,欲建千古之业,求贤若渴。《汉书》中说:“汉之得人,于斯为盛。”儒雅之董仲舒、公孙弘,出使之张骞、苏武,运筹之桑弘羊,军事之卫青、霍去病……均守土有责,可圈可点。
   汉代,承秦而来,当时的政治还遗留几分春秋战国遗风。地方诸侯国的力量不容小视。这些扎根地方的政治实体,客观上也促进对人才的争夺吸纳。淮南王刘安门客众多,他倾门客之力,编撰当时的百科全书——《淮南鸿烈》。与汉景帝同母的梁王,门下也有韩安国等一代大儒。
   智囊之风为何在汉代如此高涨呢?这是因为,文、景、武三朝国力大为提升,生齿日繁,事务日多,疆域渐广,整个国家正处于上升通道,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政治,为管理众人之事。当政者耳聪目明,天资突出,仍有力所不逮之处,需要智囊为其谋划,助一臂之力。
   再则,汉代有造纸术,却无雕版印刷,文字传写有诸多不便,知识传授多为口耳相传,师徒讲授。所谓“家有千金,不如留子一经”,这样的财富观,在今天看来,几近天方夜谭,但在当时,却是一部分人希望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真实写照。一本经书的抄写,经年累月,耗时费日,堪称无价之宝。这些长辈在给子女遗留财富的时候,宁可留一本不可多得、记载先民智慧的经书,希望子女借此汲取力量。知识流通的缓慢和获取知识的昂贵,使知识带有相当的门槛。智囊,从大批的知识人中脱颖而出,他们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相当于微型图书馆和社会阅历馆。谁拥有智囊,自然也就对知识、阅历、胆魄、格局“近水楼台先得月”。
   智囊的出现,是社会生活精密复杂的必然产物。天下之大,面对纷纭万象,个人是有局限的——或局促一隅,或囿于成见,或望洋兴叹,或治丝益棼,或力不从心,或身不由己,或一叶障目,或缘木求鱼……对此,我们无法苛求。所以,智囊的出现,正好弥补这些缺憾。汉代智囊之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活力。
其他文献
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访问上海时曾应著名画家王一亭之邀到王一亭的家——梓园吃晚饭   这是一顿异常丰盛的晚宴『在那没完没了的宴席上尽是连欧洲人也难以想象的悖德的美味佳肴』(爱因斯坦语)爱因斯坦的夫人爱尔莎甚至惊呼『光是这些粮食就足够我吃上一年的』爱因斯坦对于如此『奢侈铺张』的招待在日记中用了『悖德』两字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查词典『悖』是违反违背的意思『悖德』便是违背社会道德的意思了
期刊
北京嘉德春拍上明代沈周的《随兴册页》以1058万元的高价成交引起了人们对这位画家的关注其实沈周的代表作品如《仿董巨山水图》轴《烟江叠嶂图》《庐山高图》等多为故宫等大博物馆所收藏个个堪称无价之宝在历史上沈周不仅因艺术成就而闻名他的为人处世同样具有文人风范   一首诗免了父亲的苦差事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家境殷实。他的曾祖父沈良琛精于鉴赏,是元代大画家王
期刊
许多法律学者都曾指出:中国人一般更习惯于实体正义的正义观。但是为什么中国人会形成这样一种正义观,却鲜有人试图给出解答,往往将之归结为语焉不详的中国文化。我认为,从广义的经济生产方式上解释,这很可能是农业生产的熟人社会的产物——相反,工商业主导的陌生人社会在司法上趋向于要求程序正义。本文则试图从狭义的文化角度,以元杂剧的叙事方式和戏剧空间如何可能影响观众对古代审判的认识为切入点,探讨这一问题。  
期刊
朱元璋是妖是魔,阁下写其妖写其魔好了,不必妖魔化他;朱元璋是佛是圣,阁下写其佛写其圣,不必在其妖魔之处,也昧着良心来颂圣他。简笔画确可一笔画出个人来,但不能比着一把尺子一画到底,画直线不能成人形,画横线也不能;勾勒人物,要勾要勒,才可勾勒出人物来。   话说朱重八(之前,大家喊他这小名)参加红巾军革命,因缘际会,加上个人奋斗,当上了少将、大将、上将、元帅,及至皇帝。朱元璋步步高,并不是走一步吃一
期刊
有个词,形容美女,叫做“天生尤物”,意思就是美得没边儿了,根本就不是“人造”的,今儿个咱就说说它的出处。   这个词在《左传》里出现过。当时晋国有个大臣叫叔向,想娶楚国大夫申公巫臣的女儿。可是叔向的老娘不同意,非让儿子娶自己亲信的闺女。这位太太还用申公巫臣的老婆做例子,吓唬儿子。   申公巫臣的老婆名叫夏姬,是春秋时期很有名的美女。她先后嫁过两个丈夫,结果这二位全死了。她还因与陈国君主私通逼反
期刊
公元200年前后到公元600年前后是整个地球的寒冷时期,甚至可说是小冰河期。居住在北方的族群,受了寒冷气候的影响,纷纷南移,也有的往东,往西蔓延出去。西欧历史上的蛮族入侵,便发生在这个时期,从此以后,欧洲的人口面貌完全改观。同一时期,在中国的北方,也有大群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连续三四百年之久,即中国历史上的“五胡乱华”。一般历史书上说,五胡乱华是中国混乱的时期,其实,这一波的族群入侵改变了中国本来
期刊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高堤乡冉村,一座被称作“中华武魂园”的奇特建筑拔地而起,在这座建筑里,有雕像、剑林、“华夏哭墙”等等,还有诸多用各种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溢美之词,歌颂一位“带领汉族人民恢复华夏威仪”,并建立起“清廉政治”的“民族英雄”,而这位姓冉名闵的“民族英雄”从鲜为人知到被广泛炒作,少说也有十多年光景了。   然而这位冉闵真的是“建立清廉政治的民族英雄”么?   冉闵是十六国时人,冉村正
期刊
知道林则徐的人,估计没有不知道“虎门销烟”的;知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句话的人,不一定都知道是林则徐说的。在重大事件中,人的精神会得到考验和升华;在片言只语中,也会有最直接的人格表达。   “五一”长假刚过,我就出差来到了福州。仅有的半天空闲,我独自去了位于三坊七巷附近的林文忠公祠。   挡眼一枣红色屏墙,左右各一石拱门,门上横额:“中宗宗衮”、“左海伟人”。视线越过屏墙上沿,内有古榕参天
期刊
相声的历史尽管年轻,但我们在探讨它时,仍然需要追溯到相当久远之前的一段时期。当然,这“相当久远”也未必需要奋起直追到8000年以前,但如果追溯到1000年前的北宋初期,也许还是很有必要的。   北宋初期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士兵归农、奖励垦荒、均定租税、宽刑宽商等等,使农业生产有了很快发展,商业、手工业也空前繁荣。   商品经济的壮大,使商品交换的中心——城市和居住在城市的人民
期刊
在封建社会的许多王朝,统治者为了弘扬孝道,专门针对朝廷官员制定了探亲假制度,旨在让官员们“常回家看看”,在父母面前多尽一些孝道。  在唐代,如果官员离开原籍远任,在一定年限内便能享受探亲假的“福利”。《唐六典》卷二《尚书省·吏部》载:“父母在三千里外,三年一给定省假三十五日。”这里的省假,即为探亲假。唐代的探亲假只针对离父母很远的官吏而设定,如果官员的父母住在近地,朝廷是不会专门批准探亲假的,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