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药匣子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la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有一次出于好奇,我拿起抽屉里红色的药片,当作糖丸塞进嘴里。
  好在是普通的感冒药,也没吃多少,我在家昏睡了一天后慢慢醒来。有惊无险,还好没留下后遗症,但把父亲吓得不轻。不久,父亲就请木匠师傅打了个药匣子。
  药匣子做好后,全家人的常用药都放在里面。父亲还买来碘酒和红药水之类的东西,因为他总担心我们会不小心磕破了皮。药匣子被父亲放在衣柜顶上,我们小孩子就是站在凳子上也够不着。自从那次我误把药片当糖丸后,父亲就再也不让我们小孩子接触药品了。
  有了药匣子后,谁有需要,父亲就踮起脚,小心地拿下来,翻出所需的药品后,又马上将药匣子放回原处。有一次我不小心把脚崴了,父亲让我坐在椅子上,他从衣柜上取了药匣子,然后从药匣子里拿出红花油,抹在手掌里一点儿一点儿为我推拿,几天后我的脚就消肿了。奶奶患眼疾时,总是父亲为她滴眼药水。父亲将手洗净,晾干后打开眼药瓶,小心地将药水滴在奶奶的眼睛里。那情景我至今还记得,父亲的神情特别专注,好像每滴一滴都要屏住呼吸。以至现在我给自己滴眼药水时,总会想起父亲给奶奶滴眼药水时的画面。
  一年夏天,我背上长了疮,又痒又痛。父亲带我看医生后,拿回一瓶膏药,要我天天坚持抹。那膏药有股药香,父亲担心我把它当霜抹了,就放进药匣子里。每天早饭后,我光着膀子趴在父亲腿上,父亲一手拿着膏药瓶,一手用干净的鸡毛蘸上膏药细心地帮我涂抹着。鸡毛在背上轻轻地刮来刮去,痒得我“咯咯”大笑,但很舒服。很快,我背上的疮就好了。我们长大后,药匣子一直放在老地方,父亲说习惯了。后来我们有了孩子,常常带孩子回老家和父母一起玩。老家蚊子多,父母最见不得孩子被蚊子叮咬,常常跟在孩子后面,一个拿扇,一个拿药。父亲为孩子涂药时,一边低着头,一边问痒不痒。用完药,父亲将药品放進了药匣子,又放回原处。药品说明书上的“请将药品放到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这句话,我们停留在口头上,父亲却一直在做。
  父亲的药匣子,装着温馨美好的回忆,也装满了浓浓的爱。
其他文献
我总是在母亲重复几次“你回家吧”之后,才离开老家。此时,天色已经大黑,在路灯的照耀下,门口亮如白昼,宅前依旧是黄昏的光景。母亲说,车子慢慢地开。我说,一直开得很慢。母亲笑笑,顺手递来一只大花袋,里面全是蔬菜,有茄子、黄瓜、豇豆,还有红色的秋葵,以及一小包装在保鲜袋里晒干的蒲公英。  母亲说,离你上次吃已经一个星期了,现在可以吃了。我诺诺—母亲是算计好日子的。母亲看着我坐上车,看着我开灯,看着我发动
期刊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今年,距离我考研究生的那段日子已过去整整20年了,但是入学前后的点点滴滴常一幕一幕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亲陪我考试。  高考前,在父亲固执地坚持下,我填报了自己不甚喜欢的学校,而最终我也顺利考入该校。因为并不是心之所系,所以心情郁闷。大学四年过得浑浑噩噩,甚至有些颓废,没有生活目标,心中自然与父亲有了隔阂,产生了小小的怨恨。  毕业后,我在懵懵懂懂中签了一所职
期刊
在科学界,曾庆存成名很早。  25岁破解世界级气象难题,为如今的天气预报技术奠定基础;44岁“够格”领取国家津贴,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同在第一档”;45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了科学界,听说过曾庆存的人不多。一次到北京友谊宾馆参加国际会议,车门打开,先出来一顶破草帽。门童悄声向同车者打听,听到“国际著名科学家”时,大吃一惊:没瞧出来!  一辈子,他把“国家需要”挂在嘴边、放在心上。
期刊
铅笔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具之一。很多人学写字,都是从使用铅笔开始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铅笔虽然名字中有“铅”字,却与铅没有任何关系。  1564年,英国一个牧羊人偶然间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矿物质——石墨,也就是铅笔芯的主要原材料。这种神奇的物质显色度高,可以用来在羊身上做记号。不久后,商人发现商机,将石墨切割成条销售,便于人们在货篮和货箱上做标记。但石墨易碎、脏手的特性也令人苦恼。1761年,德
期刊
日前,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三科接诊了因重度耳聋前来求诊的张大爷。张大爷已经80岁了,听力下降10余年。通过详细检查,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三科主任王宁表示,张大爷患有老年性耳聋,由于未进行早期听力干预,最终成为重度耳聋。  生活中,老年人因為听不清导致交流困难的例子比比皆是,跟他们交流起来基本靠“吼”。有些家属认为,老年人年纪大了,听力自然就下降了,治疗也是白费,因此不愿去医院“折腾”。其实,
期刊
压力大的工作最好安排在上午  我们的大脑并不是一部运转平稳的机器。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我们会用截然不同的心态面对工作,而且很可能选择不一样的解决办法。比如,每天午饭后,我们常常感到昏昏欲睡或注意力涣散。如果在这一时段从事细致的工作,就很容易犯错。  不过,大脑的神经反应不只是“吃饱了犯困”这么简单。如果能了解大脑变化的轨迹,知道自己的大脑什么时候处于最佳状态,我们就能更合理地规划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期刊
小時候,我家在县城老宅,周围环境不尽如人意:路边一排小餐馆,门前有口杂草丛生的小池塘,水质很差。而奶奶常年在院子里养鸡,又搭了葡萄架。一到夏天,空气里飘荡着馊饭、剩菜等垃圾的异味,老鼠乱窜,蚊蝇翻飞。  事实上,母亲最怕过夏天。为安然度夏,她要做的杂事比其他季节更多,其开支应该不菲。夏天得熬绿豆汤,要隔三岔五地买个大西瓜,还要更换纱窗和纱门,添置新竹床、凉席、沐浴露、杀虫剂、清凉油等。母亲常感叹,
期刊
日前,《中国青年报》针对大众养生做了调查,有87.2%的受访者直言,现在的养生被复杂化了。有的人如惊弓之鸟,照着各种研究、说法安排日常饮食和生活;有的人盲目攀比,随大流依赖保健品、按摩理疗等。在专家看来,虽然养生保健的新方法、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其实养生保健万变不离其宗,过于复杂化或会适得其反。  ◆ 养生保健,别做惊弓之鸟  江西九江70岁的陈菊玲是各类养生节目的忠实观众,每天都守在电视机旁看专家
期刊
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在家庭经济纠纷中受到伤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济不能独立。  有很多家庭,父母高龄,习惯了将经济大权交给孩子,结果到了自己需要的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支配权,伤害便由此产生。我的一位同事的父亲在老伴过世后一直独居,同事兄弟几个因工作忙也无暇顾及他。考虑到生活上需要照料,同事的父亲想另组家庭,正好认识了一位比较投缘的老太太。但是,他平时的积蓄都交给了儿子、儿媳帮忙管理,工资卡也在儿子
期刊
周肇祥《琉璃厂杂记》中有一节记载:“然铢用法,亦自为刻深。民有过者,问其年几何,对曰若干,即随其数杖之,谓之随年杖。”(北汉的刘铢用法严苛,老百姓有过错的,就问其多大年龄,回答多少岁数,就打多少杖,名之为“随年杖”。)我好奇,怕是传说,查了一下,原来这一段出自《新五代史》,确有其事。据记载,这位刘大人曾做过开封府尹,当年不知有多少人被他这随年杖打怕了。  犯过之人,多大岁数就打多少杖,看似荒唐,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