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基层环境监测站在环境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技术人员的技能相对薄弱,难于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基层环境监测站需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建立有效的考核考评制度以及激励机制,实现环境监测站人力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提高业务水平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关键词:技术人员 考核考评 机制
人是干事创业的根本,地市一级环境监测站作为技术单位,工作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测技术人员水平的高低。无论一个单位拥有多少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果不能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那么这些优质人才资源就不可能被充分利用,也不可能产生高效益和好成果。
一、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考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人员不足、能力不强。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环境监测站一直被作为“非行政、非科研性质的事业单位”存在。虽然监测站的人员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可因编制名额限制,近年来很难扩充人员数量;因待遇不高,也吸纳不了高层次和年经的专业技术人才。基层监测队伍中,人员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中高级人才匮乏,在新要求和新技术、先进仪器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技术储备不强,拔尖人才匮乏,科研能力不强,对于现有监测工作仅仅停留在完成的层次上,不能充分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和公众的诉求。
2.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考评制度。众所周知,考核是加强内部管理、评价成绩优劣促进工作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作为技术单位的大多数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没有以身技术工作为基础,将考核内容量化,指标化,而更倾向于行政机关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考核内容基本由“德、能、勤、绩”涵盖,非常笼统,缺乏具体考核要素和指标要求,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单位人员的实际工作绩效。第二,人员考核标准缺乏制定绩效标准的工作分析,指标过于刚性,缺乏创新,没有得到技术人员的认同和支持。标注模糊,都是负责、做好等字眼,没有细化、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其三,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一般分为四个等级,既“优秀”、“职称”、“基本职称”、“不称职”。考核考评过程中多以科室、部门推荐或民主测评为主,人的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不能完全与个人工作好坏优劣完全对等或挂钩。大多考评结果表明,能评为优秀的人员按一定比例分配,可谓凤毛麟角,也基本上没有不职称一说。这样的考核考评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根本谈不上客观有效的体现工作人员的绩效差别,更别说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甚至使大家产生惰性思想。可以说现有制度体现不出“绩效优先”的原则,从而形成了新一轮的平均主义。
二、对策及措施
应该从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目标出发,制定一套可以准确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的考核考评办法。
1.考核内容量化,实行分值制。应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制订各个科室和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实施细则,总体原则将考核的内容分为基本考核部分和个人能力发挥部分,根据比重逐条逐项的设定一定分值。
1.1 基本考核部分应注重监测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总体工作要求是服从安排,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和程序,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出差错。基本考核部分的工作数量应严格以年初的下达和制定的监测计划和岗位职责为依据。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是根本,对于工作质量的要求应该细致而具体。
(1)完成监测工作后及时填写相关技术记录。要求内容、信息完整充分,填写时不漏项、不缺项、不错项。监测技术記录包括:各类原始记录、监测结果报告单、监测报告、运行检查记录、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合同、工作笔记等。
(2)科室质量监督和质量管理记录。要有具体内容和监督结果,质量监督不流于形式。质量管理记录包括:标准物质使用记录,纠正、预防措施的记录,质量监督记录,人员培训、学习和考核记录,申诉和投诉处理记录,设施和环境条件监控记录等。
(3)及时出具监测报告(包含分析原始记录及报告单)。要求监测报告及原始数据分析报告单内容信息完整、出具及时。
1.2 注重个人能力发挥,设定加分项。这个部分考核考评侧重的是技术人员超额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中的创新点、亮点。包括:(1)在完成常规工作任务后,多完成的工作任务可以加分,如:质量监督员、内审员等,在基层监测站大部分都是兼任的,对于这些人的工作应该用加分的形式给予肯定和鼓励。(2)在完成常规监测工作任务后,多完成的监测任务,如:应急监测、监测报告、节假日加班等。(3)积极参加科研课题项目和技术管理任务,提出并解决了本单位技术难题,仪器设备、科研项目开发,在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中取得一定成效的,尤其针对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的设定不同分值。(4)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或获得优秀学员的。(5)作为技术骨干、专家进行公开授课的。(6)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发表论文,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论文的。(7)在各级技术比武和考试、验证等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的。
2.用好用活考核考评结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各监测站要成立专门的考核考评组。科室负责人定期按照本科室专技人员考核细则对本科室人员进行考核评分,结合个人能力发挥情况,经主管领导审核后交站考核组汇总、记录在案。然后考核组依据科室考核评分情况、站行政管理考核结果,每半年对全站在岗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点评,鼓励先进,找出不足,督促改进。年终,依据平时定期考核分值算出全年平均分,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公布。另外,对考核办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考核组反馈,共同研究解决。
监测部门要对技术人员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核定的编制数及因事设岗的原则定岗位,优化岗位结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及事业发展的需求,岗位每年核定一次。将专业技术人员的最终考核评分结果与所有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作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和职称申报、聘用、晋级、薪酬、甚至是续聘和解聘等的重要依据,在单位内部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
三、结语
各级环境监测站应高度重视对技术人员的管理考核,统筹安排,结合实际,严肃纪律,严格标准,确保公正公开,不断改进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通过这种机制鼓励学习,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技术创新,培养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以适应当前环境保护新形势、新常态、新要求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延军,蔡焕兴,王荣俊.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历史转型期管理体制与职能定位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6):1-5.
[2]刘卫先.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3):5-10.
[3]李小恬.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7):
42-43.
关键词:技术人员 考核考评 机制
人是干事创业的根本,地市一级环境监测站作为技术单位,工作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测技术人员水平的高低。无论一个单位拥有多少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果不能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那么这些优质人才资源就不可能被充分利用,也不可能产生高效益和好成果。
一、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考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人员不足、能力不强。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环境监测站一直被作为“非行政、非科研性质的事业单位”存在。虽然监测站的人员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可因编制名额限制,近年来很难扩充人员数量;因待遇不高,也吸纳不了高层次和年经的专业技术人才。基层监测队伍中,人员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中高级人才匮乏,在新要求和新技术、先进仪器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技术储备不强,拔尖人才匮乏,科研能力不强,对于现有监测工作仅仅停留在完成的层次上,不能充分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和公众的诉求。
2.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考评制度。众所周知,考核是加强内部管理、评价成绩优劣促进工作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作为技术单位的大多数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没有以身技术工作为基础,将考核内容量化,指标化,而更倾向于行政机关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考核内容基本由“德、能、勤、绩”涵盖,非常笼统,缺乏具体考核要素和指标要求,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单位人员的实际工作绩效。第二,人员考核标准缺乏制定绩效标准的工作分析,指标过于刚性,缺乏创新,没有得到技术人员的认同和支持。标注模糊,都是负责、做好等字眼,没有细化、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其三,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一般分为四个等级,既“优秀”、“职称”、“基本职称”、“不称职”。考核考评过程中多以科室、部门推荐或民主测评为主,人的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不能完全与个人工作好坏优劣完全对等或挂钩。大多考评结果表明,能评为优秀的人员按一定比例分配,可谓凤毛麟角,也基本上没有不职称一说。这样的考核考评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根本谈不上客观有效的体现工作人员的绩效差别,更别说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甚至使大家产生惰性思想。可以说现有制度体现不出“绩效优先”的原则,从而形成了新一轮的平均主义。
二、对策及措施
应该从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目标出发,制定一套可以准确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的考核考评办法。
1.考核内容量化,实行分值制。应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制订各个科室和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实施细则,总体原则将考核的内容分为基本考核部分和个人能力发挥部分,根据比重逐条逐项的设定一定分值。
1.1 基本考核部分应注重监测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总体工作要求是服从安排,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和程序,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出差错。基本考核部分的工作数量应严格以年初的下达和制定的监测计划和岗位职责为依据。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是根本,对于工作质量的要求应该细致而具体。
(1)完成监测工作后及时填写相关技术记录。要求内容、信息完整充分,填写时不漏项、不缺项、不错项。监测技术記录包括:各类原始记录、监测结果报告单、监测报告、运行检查记录、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合同、工作笔记等。
(2)科室质量监督和质量管理记录。要有具体内容和监督结果,质量监督不流于形式。质量管理记录包括:标准物质使用记录,纠正、预防措施的记录,质量监督记录,人员培训、学习和考核记录,申诉和投诉处理记录,设施和环境条件监控记录等。
(3)及时出具监测报告(包含分析原始记录及报告单)。要求监测报告及原始数据分析报告单内容信息完整、出具及时。
1.2 注重个人能力发挥,设定加分项。这个部分考核考评侧重的是技术人员超额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中的创新点、亮点。包括:(1)在完成常规工作任务后,多完成的工作任务可以加分,如:质量监督员、内审员等,在基层监测站大部分都是兼任的,对于这些人的工作应该用加分的形式给予肯定和鼓励。(2)在完成常规监测工作任务后,多完成的监测任务,如:应急监测、监测报告、节假日加班等。(3)积极参加科研课题项目和技术管理任务,提出并解决了本单位技术难题,仪器设备、科研项目开发,在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中取得一定成效的,尤其针对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的设定不同分值。(4)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或获得优秀学员的。(5)作为技术骨干、专家进行公开授课的。(6)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发表论文,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论文的。(7)在各级技术比武和考试、验证等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的。
2.用好用活考核考评结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各监测站要成立专门的考核考评组。科室负责人定期按照本科室专技人员考核细则对本科室人员进行考核评分,结合个人能力发挥情况,经主管领导审核后交站考核组汇总、记录在案。然后考核组依据科室考核评分情况、站行政管理考核结果,每半年对全站在岗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点评,鼓励先进,找出不足,督促改进。年终,依据平时定期考核分值算出全年平均分,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公布。另外,对考核办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考核组反馈,共同研究解决。
监测部门要对技术人员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核定的编制数及因事设岗的原则定岗位,优化岗位结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及事业发展的需求,岗位每年核定一次。将专业技术人员的最终考核评分结果与所有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作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和职称申报、聘用、晋级、薪酬、甚至是续聘和解聘等的重要依据,在单位内部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
三、结语
各级环境监测站应高度重视对技术人员的管理考核,统筹安排,结合实际,严肃纪律,严格标准,确保公正公开,不断改进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通过这种机制鼓励学习,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技术创新,培养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以适应当前环境保护新形势、新常态、新要求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延军,蔡焕兴,王荣俊.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历史转型期管理体制与职能定位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6):1-5.
[2]刘卫先.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3):5-10.
[3]李小恬.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7):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