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在论及防与救的关系和防的重要性时,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思想观念,这与《安全生产法》中提出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着相同的思想观念。“防”主要是指超前教育,是一种事前的自我约束、软约束;“救”与“戒”则主要依靠检查监督,采用记录、谴责的手段督促纠正,带有强制性,是一种事中、事后的外在约束、硬约束。“救”与“戒”并非上策,只是安全管理的最后手段。古人不仅指出了三种手段,而且为之排了队,认为“防”是第一位的,“救”是第二位的,“戒”则是不得已而为之。人类的发展历史一直伴随着人为或自然意外事故及灾难的挑战,从远古祖先们被动承受到学会“亡羊补牢”凭经验应付,一步步到近代“预防为主”,直至现代社会全新的安全理念、安全文化等,人类安全思想观念不断发展进步。新的安全思想观念与过去落后和愚昧的观念截然不同之处,就在于认识到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充分重视和发挥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把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降到最低,预防和减少人身伤亡。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与否,归结起来与人、机、料、法、环各因素间是否和谐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事故原因的分析,大部分学者和专家认为,在目前无法实现本质化安全的生产条件下,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还是人员的“三违”。人员“三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造成行为的不安全,表现为安全素质低下,导致事故发生的悲惨命运。如何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减少和避免不安全行为,杜绝事故的发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2005年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拿出更大精力来抓,在全社会形成‘以人为本,关注安全,人人防范事故’的安全氛围。”可见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为不断改善安全生产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安全生产战线上的同志,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一真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防”的有效手段,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工作方法。目前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在培训理念、培训方式、培训手段、培训质量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
1、培训理念——主要是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不到位。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过程中,对具体对象管理不严,受教育人员缺席、中途退场、无故请假等现象比较严重,达不到全员参与的教育效果。因此,应抓好受教育人员的落实,彻底消除教育死角。特别是一线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又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他们虽然“没有不怕死的”,但又不知道如何“保命”。在培训教育中,如果让这些人缺位,那“自保、自控、自防”的安全意识难以形成。还有的企业由于生产紧张,生产技术能手、骨干又必须要参加培训,企业不愿“耽误”他们的宝贵时间,就想出绝招,派“枪手”去参加培训,“枪手”拿了证回来,传达一下精神,结果生产、培训“两不误”。有关机构应该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加以充分的重视,加强对学员的管理,确实做到:不缺位、不替位,严格考勤管理,严格考风考纪。
2、培训方式——主要是有些培训单位只注重更新培训设备和教室装修等硬件翻新,对教学计划和培训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手段单一,培训流于形式。上面讲得唾沫飞溅,下面睡得口水横流,培训质量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手段、方式等要创新,对企业要有引力,要把安全培训办活、办新,办得深受企业、学员的欢迎,培训机构需要苦练内功,加大投入,不断探索新教学方法。比如,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引进安全教育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理论,合理安排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内容,明确目的,确保安全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一般来说,安全培训应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等方面的培训。
3、培训手段——主要是教师本身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有的教师理论顶呱呱,而缺乏实践经验,讲授的内容与现实脱节。还有一些生产单位专业技术培训课,聘请企业自己的生产技术人员来讲,虽然他们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等原因,他们讲述的内容往往不够系统,难免以偏概全。教师授课要具备“六性”:针对性、系统性、条理性、趣味性、实践性、实效性。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关键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这样安全教育效果才能持久。
4、培训质量——主要是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中使用的培训材料过于陈旧,跟不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特别是有一些国家标准已经不适用于现实中的安全生产问题,这使得安全培训质量与现实生产安全产生脱节。选择培训教材,内容必须适合实际生产需要、同时又能指导实践。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有对培训效果没有进行必要的跟踪,无法实现培训教育的互动反馈等。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中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不能以此而否定培训。培训在整体上是取得了许多成绩的,并获得了诸多认可,是一种值得提倡和继续保持的社会行为。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教育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安全观念上的转变。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素质,素质决定命运。百年大计在今朝,经过我们的安全培训教育,员工的安全意识能转到“我会安全”上,让他们能人人防范事故,就是我们今天安全教育的成功。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与否,归结起来与人、机、料、法、环各因素间是否和谐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事故原因的分析,大部分学者和专家认为,在目前无法实现本质化安全的生产条件下,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还是人员的“三违”。人员“三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造成行为的不安全,表现为安全素质低下,导致事故发生的悲惨命运。如何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减少和避免不安全行为,杜绝事故的发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2005年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拿出更大精力来抓,在全社会形成‘以人为本,关注安全,人人防范事故’的安全氛围。”可见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为不断改善安全生产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安全生产战线上的同志,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一真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防”的有效手段,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工作方法。目前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在培训理念、培训方式、培训手段、培训质量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
1、培训理念——主要是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不到位。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过程中,对具体对象管理不严,受教育人员缺席、中途退场、无故请假等现象比较严重,达不到全员参与的教育效果。因此,应抓好受教育人员的落实,彻底消除教育死角。特别是一线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又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他们虽然“没有不怕死的”,但又不知道如何“保命”。在培训教育中,如果让这些人缺位,那“自保、自控、自防”的安全意识难以形成。还有的企业由于生产紧张,生产技术能手、骨干又必须要参加培训,企业不愿“耽误”他们的宝贵时间,就想出绝招,派“枪手”去参加培训,“枪手”拿了证回来,传达一下精神,结果生产、培训“两不误”。有关机构应该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加以充分的重视,加强对学员的管理,确实做到:不缺位、不替位,严格考勤管理,严格考风考纪。
2、培训方式——主要是有些培训单位只注重更新培训设备和教室装修等硬件翻新,对教学计划和培训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手段单一,培训流于形式。上面讲得唾沫飞溅,下面睡得口水横流,培训质量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手段、方式等要创新,对企业要有引力,要把安全培训办活、办新,办得深受企业、学员的欢迎,培训机构需要苦练内功,加大投入,不断探索新教学方法。比如,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引进安全教育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理论,合理安排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内容,明确目的,确保安全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一般来说,安全培训应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等方面的培训。
3、培训手段——主要是教师本身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有的教师理论顶呱呱,而缺乏实践经验,讲授的内容与现实脱节。还有一些生产单位专业技术培训课,聘请企业自己的生产技术人员来讲,虽然他们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等原因,他们讲述的内容往往不够系统,难免以偏概全。教师授课要具备“六性”:针对性、系统性、条理性、趣味性、实践性、实效性。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关键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这样安全教育效果才能持久。
4、培训质量——主要是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中使用的培训材料过于陈旧,跟不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特别是有一些国家标准已经不适用于现实中的安全生产问题,这使得安全培训质量与现实生产安全产生脱节。选择培训教材,内容必须适合实际生产需要、同时又能指导实践。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有对培训效果没有进行必要的跟踪,无法实现培训教育的互动反馈等。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中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不能以此而否定培训。培训在整体上是取得了许多成绩的,并获得了诸多认可,是一种值得提倡和继续保持的社会行为。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教育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安全观念上的转变。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素质,素质决定命运。百年大计在今朝,经过我们的安全培训教育,员工的安全意识能转到“我会安全”上,让他们能人人防范事故,就是我们今天安全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