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做回自己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ngy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做行动的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一个成功者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方式。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反思性思维——经验加反思等于成功。
  反思是什么?反思是把自己的伤疤揭开来,不仅疼痛,而且丑陋并令自己难堪,是一个内心隐隐作痛的过程,有人称之谓“迟到的蜕变”。
  毕业至今将近二十年,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从来没有怀疑过,也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缺少什么。很长时间以来,也没有静下心来读书。直到有一天,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條建议》,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
  读着这些震耳发聩的文字,我开始感觉到一种难以形容的尴尬。我这个一直自以为表现不错的老师,竟然感到被这个时代抛得好远好远!我对“教育”究竟懂得多少?我所做的一切,究竟离真正的“教育”有多远?我不禁扪心自问——在给学生很差的试卷上打分数的时候,心里希望着不懂教育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惩罚办法;我曾把在学生面前的果断、说一不二引以为豪,希望学生完全按我的意志、我的标准去做去想。用一个自以为完美的模子去挤压、去塑造活生生的人,我与学生之间,已经纯粹是“我要求,你服从;我规定,你行动”的关系了。用滴水不漏的管理,用毫不留情的严惩,磨去学生身上的棱角,完成两个指标:听老师的话,考试有高分。学生似乎成了手中的泥坯……想起这一幕幕,想起这曾以为自豪的历史,我问自己:是否是在辛辛苦苦误人子弟?
  就这样,我在阅读的同时,读出了自己的过去,读出了自己的不安!难道说一个教师的力量非要体现在制服学生上面不成?难道说让学生接受你、认同你就必须等同于无条件的服从?
  于是,我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学生,用一种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把每一个孩子当成教育的全部,做一个“大气”的教育者。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而现在我要说,哪怕我的教鞭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一个平凡如你我的人,他也是一个有足够的权利值得尊重的生命啊!
  反思是什么?我终于懂得,反思不是把自己的伤疤揭开来,而是把蒙在心上的黑布撕开;反思不是揭露自己的丑陋让自己难堪,而是敢于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格式化的清醒和勇敢。在读书与反思中,我对教师工作有了从未有过的、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一是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教师的职业是使别人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过去,人们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自己啥也不剩,似乎老师是悲剧人物。教师的工作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为什么不能同时成就自我呢?所以我要说,教师是朝霞、是祥云,照亮天宇,照亮别人,同时也展示自己的绚丽!
  二是端正心态,乐以忘忧。
  我是一线教师,我比谁都懂得“教师在今天首先是一个重体力劳动者”的含义。我们不断在忙碌中重复着艰辛,在艰辛中感受着困惑,又在困惑中不断忙碌。太多的时候,我们成了埋头拉车而无暇看路的老牛,所以有时面对灿烂的生命却笑不出来,甚至牢骚满腹。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这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只是徒增烦恼罢了。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一百个理由,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身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有位前辈曾送给我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所谓踩实了的事情,如果你今天不去做,那才真正地踩实了。
  三是拥有方法,做学生团体中平等的首席。
  我们今天做教师,不光要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孩子满意,使孩子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于是我发现了许多教育不等式,如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耕耘教坛,要做一个永远的思考者,做回真正的自己,不做自己憎恶的人,用教育孩子的眼光发展自己。那就是:找一个空间去创造,多一点时间去思考,寻一个平台去彰显。到时,为师之路定会越走越宽,思想将会灵动而精彩!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以传统的串讲方式呆板对待新课标下任务更加繁重的文言文,势必出现教师的“讲”和“灌”充塞课堂的“填鸭”式教学现象。新课标下,古诗文在高中教材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加上《语文读本》的内容,阅读量几乎是原来的三倍到四倍,这就给师生造成更大
期刊
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尽量以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要求教师多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
期刊
我校为了贯彻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本学期召开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并组织了各学科听评课活动,通过三个月的讲课、听课和评课,我感受颇多,下面谈一下我个人在听课和讲课中的体会。  打造高效课堂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总有一项是最要紧的。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牛鼻子”。下面我主要从三方面谈一下。  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通
期刊
摘 要:首先要交给学生基本的预习方法,其次要针对不同的课文体裁有重点地收集资料,帮助理解,然后要重视预习时读书的训练,最后及时检查预习效果,保证预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方法 资料 体裁 读书 检查  预习,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又可以让学生解决很多不重要
期刊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活动,是手和脑、知识和能力得到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另外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实验教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打破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营造了一个适应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全新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期刊
创新意识是人的最高智慧品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终极体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一个人是否能适应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脚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呢?以下是笔者一点浅显的体会,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一、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搭建合理的平台  1.和谐教学氛围,为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例如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原则,使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有较强的解题能力,这些成为教育目标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虽然,创新教育在本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一、改变教学观念,渗透創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
期刊
众所周知,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没有参加中考或中考成绩很低,文化基础非常薄弱,而且不少人因为学业成绩差,长时间遭受冷遇,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赏识,存在自卑、厌学心理,对待学习的态度较为冷漠,缺乏对生活的激情,抱着消极、应付、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更谈不上有什么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为此,在进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前,要先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教育,让学生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双证”制度及“双证”制的意义
期刊
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高效课堂已成为一个普及性的热门词汇。如何构建初中历史学科的高效课堂?结合高效课堂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还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把握。最终要落在“三维目标达成度高”和“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两个落脚点上。  下面就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精心准备,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就要高效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