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枚不合格的马蹄钉可以毁掉一场战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在历史课堂上,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说教,无法发挥历史学科的魅力。只有抓住细节,才能抓住课堂生命的全部,才可以使教学内容深入学生的心灵。细节可以是文字材料,可以是视频、图片,也可以是图表、数据、漫画、故事等。细节可以把课本中的知识、资料、图片进行挖掘,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用课外的资料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拓展。
1 细节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述“二战后期的国际会议”时,可作如下细节拓展: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在调侃之余,三国的争霸之图已隐隐显现了。学生在轻松之余知道了:三国在打败共同敌人——法西斯之后,必然会分道扬镳。
2 细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教材对战争的残酷性并没有具体描述,仅用“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一句话带过,学生就无法理解“一战是人类空前的灾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对凡尔登战役展开了描述:据有关记载说,历史上从未见过这样强烈的炮火,密集的炮弹,使大地震撼,把人体、装备和瓦砾像谷壳那样飞掷到天空。弹药壳堆积如山,夷平了堑壕,炸毁了碉堡,并把森林炸成碎片,山头完全改变了面貌。德军决心攻占凡尔登,法军不惜伤亡拼死抵抗,形成了伤亡惨重的拉锯战,双方都遭受着可怕的生命损失。爆炸的热浪把积雪都融化了,弹穴里灌满了水,许多伤兵就淹死在里面。这次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战争进行了10个月,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到12月18日战争结束时,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凡尔登满目疮痍,最深的弹坑在地下有10层楼那么深,这场大规模的流血厮杀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场也因此有了“大屠场”和“地狱”之称。
这段材料渲染了战争的惨烈场景,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一战的确是人类空前的灾难,它使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从而引起学生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共鸣,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3 细节可以帮助学生深挖教材
如讲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传统做法是让学生找出并识记谈判的地点、时间和双方代表,分析条约的内容、影响。这样的课堂枯燥无味,可以加入这样一个细节:在谈及台湾问题时,伊藤博文要求一个月交割,李鸿章认为“一月之限过促”,要求暂限两月,并云“贵国何必着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回答道:“尚未下咽,饥甚”,一句话,这一问一答,活现了二人的嘴脸,既表现出谈判的气氛,也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凶残贪婪的本性。
仍以一战为例: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课本没有介绍美国为什么在一战后期参战?之前为何不参战?教师就这一细节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探究。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之前的美国不参战,保持中立,但中立是假,实际上是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财;1917年参战,是因为美国与英法有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的利益将受损,也并非是为了世界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是为了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
4 细节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历史
学习了抗日战争这一单元后,学生对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的革命先辈敬佩不已,对日本帝国主义恨之入骨,这达到了历史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但此时如果老师讲述这样一个抗日故事:聂荣臻救日本孤儿,并就这个故事在班上展开讨论:聂荣臻该不该救日本孤儿?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指出:“两军激战,聂荣臻救并送还日本孤儿,更能看出聂荣臻、八路军,都是有血有肉、顶天立地的英雄。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使凶残无比的日寇感到自惭形秽,中华民族是永远不可战胜的!”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的引入,就会引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反思历史和感悟历史,在浓烈的战争暴戾气氛中给学生以心灵的抚慰。
5 细节实现在探究中学会思考
我曾经在《意林》上看到一位旅美华人介绍她女儿在美国学习经历的文章:有一次,美国历史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叫“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课题研究。惊讶之余,她决定支持并帮助女儿的“课题研究”:查找资料,购买十几本参考书,包括正面的和反动的、中国的和美国的,甚至日本的右翼书籍都买;上网或去图书馆了解各方面的观点和信息,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女儿写出了长达14页“研究报告”。虽然这个报告只相当于读书笔记或心得,但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女儿不仅对中国现代史、中日关系史以及“二战史”有所了解,而且经历并熟悉了收集资料、学习思考、归纳总结、动手制作、社会调查、交流合作、撰写报告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所必需的过程和方法。甚至由于课题研究的激发,她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视野扩大了,并且已经喜欢学日语了。对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只要做了,经过了,就会掌握方法,就会形成能力,就会终生受用,并不在乎课题研究的结论是否正确,而这便是中小学生做课题的价值。历史的学科性质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它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课程:在探究当中学会思考,在思考当中学会观察,在观察当中学会反思。对学生来说,掌握方法、体验研究过程要比学习知识重要得多。
从以上所述可看出:在历史课教学中,只要有细节贯穿其中,就一定会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细节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述“二战后期的国际会议”时,可作如下细节拓展: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在调侃之余,三国的争霸之图已隐隐显现了。学生在轻松之余知道了:三国在打败共同敌人——法西斯之后,必然会分道扬镳。
2 细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教材对战争的残酷性并没有具体描述,仅用“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一句话带过,学生就无法理解“一战是人类空前的灾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对凡尔登战役展开了描述:据有关记载说,历史上从未见过这样强烈的炮火,密集的炮弹,使大地震撼,把人体、装备和瓦砾像谷壳那样飞掷到天空。弹药壳堆积如山,夷平了堑壕,炸毁了碉堡,并把森林炸成碎片,山头完全改变了面貌。德军决心攻占凡尔登,法军不惜伤亡拼死抵抗,形成了伤亡惨重的拉锯战,双方都遭受着可怕的生命损失。爆炸的热浪把积雪都融化了,弹穴里灌满了水,许多伤兵就淹死在里面。这次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战争进行了10个月,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到12月18日战争结束时,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凡尔登满目疮痍,最深的弹坑在地下有10层楼那么深,这场大规模的流血厮杀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场也因此有了“大屠场”和“地狱”之称。
这段材料渲染了战争的惨烈场景,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一战的确是人类空前的灾难,它使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从而引起学生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共鸣,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3 细节可以帮助学生深挖教材
如讲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传统做法是让学生找出并识记谈判的地点、时间和双方代表,分析条约的内容、影响。这样的课堂枯燥无味,可以加入这样一个细节:在谈及台湾问题时,伊藤博文要求一个月交割,李鸿章认为“一月之限过促”,要求暂限两月,并云“贵国何必着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回答道:“尚未下咽,饥甚”,一句话,这一问一答,活现了二人的嘴脸,既表现出谈判的气氛,也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凶残贪婪的本性。
仍以一战为例: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课本没有介绍美国为什么在一战后期参战?之前为何不参战?教师就这一细节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探究。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之前的美国不参战,保持中立,但中立是假,实际上是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财;1917年参战,是因为美国与英法有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的利益将受损,也并非是为了世界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是为了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
4 细节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历史
学习了抗日战争这一单元后,学生对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的革命先辈敬佩不已,对日本帝国主义恨之入骨,这达到了历史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但此时如果老师讲述这样一个抗日故事:聂荣臻救日本孤儿,并就这个故事在班上展开讨论:聂荣臻该不该救日本孤儿?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指出:“两军激战,聂荣臻救并送还日本孤儿,更能看出聂荣臻、八路军,都是有血有肉、顶天立地的英雄。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使凶残无比的日寇感到自惭形秽,中华民族是永远不可战胜的!”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的引入,就会引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反思历史和感悟历史,在浓烈的战争暴戾气氛中给学生以心灵的抚慰。
5 细节实现在探究中学会思考
我曾经在《意林》上看到一位旅美华人介绍她女儿在美国学习经历的文章:有一次,美国历史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叫“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课题研究。惊讶之余,她决定支持并帮助女儿的“课题研究”:查找资料,购买十几本参考书,包括正面的和反动的、中国的和美国的,甚至日本的右翼书籍都买;上网或去图书馆了解各方面的观点和信息,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女儿写出了长达14页“研究报告”。虽然这个报告只相当于读书笔记或心得,但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女儿不仅对中国现代史、中日关系史以及“二战史”有所了解,而且经历并熟悉了收集资料、学习思考、归纳总结、动手制作、社会调查、交流合作、撰写报告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所必需的过程和方法。甚至由于课题研究的激发,她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视野扩大了,并且已经喜欢学日语了。对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只要做了,经过了,就会掌握方法,就会形成能力,就会终生受用,并不在乎课题研究的结论是否正确,而这便是中小学生做课题的价值。历史的学科性质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它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课程:在探究当中学会思考,在思考当中学会观察,在观察当中学会反思。对学生来说,掌握方法、体验研究过程要比学习知识重要得多。
从以上所述可看出:在历史课教学中,只要有细节贯穿其中,就一定会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