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建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加强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得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突出生成性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对新知识进行迁移运用,通过以旧延新的方式巩固旧知、建构新知。对于初中生来说,将生活元素融入抽象物理知识中,更有助于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此,初中物理教师需创设“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借助物理知识来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015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进行相应的更新调整,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保障。初中物理是一门探究客观规律的学科,其知识概念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而初中生具象思维发达的特点会致使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时需要耗费更多时间。为了使学生加速对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从实用性角度认识与学习物理知识。如此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在生活中主动进行科学探索的意识,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现实价值。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之产生明确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基于物理学科抽象性强、缺乏趣味性的特征,教师需要在课堂导入环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基本课堂结构为“生活导入——知识讲解——生活应用”,即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形成初步印象,而后对此展开详细讲解与生活化拓展。为此,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借助生活事例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思考,从而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弹力”这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观看跳水运动员通过向下压跳板后获得向上跃起的力,撑竿跳运动员向下压撑杆后获得向上跃起的力,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后获得让箭弹射出去的力。这些属于学生生活常识的物理现象简明易懂,且视频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直观形象,能够促进学生眼、耳、脑等器官的同时运行。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够促使他们提升观察与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带着生活问题去探究物理知识。
二、新课教学生活化,简明易懂加速理解
物理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对于习惯运用具象思维认识新事物的初中生來说,融入生活元素的物理教学更简明易懂,能够加速他们对新知的理解与内化。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从更直观具象的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中要灵活使用生活元素,将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解释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物理知识,还有助于他们透过生活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唤醒他们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比热容”这部分知识时,由于本节是热学知识的重点概括,其中涉及的重难点物理知识较多,学生较难直接理解其概念与应用。笔者便列举两个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问题分别为“把一壶冷水烧开和把半壶冷水烧开,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更多?”“把一壶冷水烧开和把一壶温水烧开,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更多?”,以这个生活现象为例进行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深化理解。
三、课后练习生活化,寓练于乐巩固应用
课后练习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帮助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在复习巩固、迁移运用、拓展延伸、促进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大都围绕考试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新课改要求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能让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时也需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以解决生活问题为目标去应用物理知识。
教师可将生活情景编入练习题中,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复习巩固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学习过“密度计算公式”后,以测量项链的密度辨别真假为习题;学习过“热量的计算公式”后,以计算电磁炉加热牛奶需要的热量为习题;在学习过“光学”知识后,让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光折射现象。以生活现象为例题让学生展开联想探究,能够使他们在迁移运用的过程中建立起生活物理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下,社会发展形势、新课程改革目标与个体终身发展需求都明确指向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使得他们成为具备终身学习观念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新课改指导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改变“难、繁、偏、旧”的课程内容现状,而是通过加强课程知识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丰富生活经验,并掌握社会性发展所需必备的能力与品质。据此,初中物理教师可在课堂导入、新课教学与课后练习中融入生活元素,提升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变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8(10):233.
[2]刘思齐.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饮食科学,2018(20):200.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015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进行相应的更新调整,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保障。初中物理是一门探究客观规律的学科,其知识概念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而初中生具象思维发达的特点会致使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时需要耗费更多时间。为了使学生加速对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从实用性角度认识与学习物理知识。如此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在生活中主动进行科学探索的意识,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现实价值。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之产生明确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基于物理学科抽象性强、缺乏趣味性的特征,教师需要在课堂导入环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基本课堂结构为“生活导入——知识讲解——生活应用”,即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形成初步印象,而后对此展开详细讲解与生活化拓展。为此,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借助生活事例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思考,从而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弹力”这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观看跳水运动员通过向下压跳板后获得向上跃起的力,撑竿跳运动员向下压撑杆后获得向上跃起的力,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后获得让箭弹射出去的力。这些属于学生生活常识的物理现象简明易懂,且视频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直观形象,能够促进学生眼、耳、脑等器官的同时运行。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够促使他们提升观察与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带着生活问题去探究物理知识。
二、新课教学生活化,简明易懂加速理解
物理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对于习惯运用具象思维认识新事物的初中生來说,融入生活元素的物理教学更简明易懂,能够加速他们对新知的理解与内化。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从更直观具象的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中要灵活使用生活元素,将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解释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物理知识,还有助于他们透过生活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唤醒他们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比热容”这部分知识时,由于本节是热学知识的重点概括,其中涉及的重难点物理知识较多,学生较难直接理解其概念与应用。笔者便列举两个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问题分别为“把一壶冷水烧开和把半壶冷水烧开,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更多?”“把一壶冷水烧开和把一壶温水烧开,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更多?”,以这个生活现象为例进行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深化理解。
三、课后练习生活化,寓练于乐巩固应用
课后练习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帮助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在复习巩固、迁移运用、拓展延伸、促进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大都围绕考试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新课改要求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能让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时也需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以解决生活问题为目标去应用物理知识。
教师可将生活情景编入练习题中,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复习巩固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学习过“密度计算公式”后,以测量项链的密度辨别真假为习题;学习过“热量的计算公式”后,以计算电磁炉加热牛奶需要的热量为习题;在学习过“光学”知识后,让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光折射现象。以生活现象为例题让学生展开联想探究,能够使他们在迁移运用的过程中建立起生活物理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下,社会发展形势、新课程改革目标与个体终身发展需求都明确指向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使得他们成为具备终身学习观念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新课改指导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改变“难、繁、偏、旧”的课程内容现状,而是通过加强课程知识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丰富生活经验,并掌握社会性发展所需必备的能力与品质。据此,初中物理教师可在课堂导入、新课教学与课后练习中融入生活元素,提升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变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8(10):233.
[2]刘思齐.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饮食科学,2018(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