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既可以让学生理解所学物理理论,又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文章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课前实验、课堂实验以及课后实验的个性化开展进行探究,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课前导入 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实验占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地位,这种教学路径拓展了新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多方思考、探求新知和巩固、提升课本物理知识的机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逐渐增多,并且地位和作用也逐渐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实验的实践和体验,使得学生在实验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实验,激發学习热情
物理知识体系复杂,各章节知识相互交织,教师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把知识化难为易.但是,短暂的45分钟实验课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疑惑,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促使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前导入和预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课前实验,提前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前实验时应该了解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和生理、心理特点。
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都会因为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的自学成果,所以开展课前实验活动是尤为重要的。教师需要结合课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尊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以求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时,需要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实验素材,观察生活中的凸透镜.并提供实验室安排学生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增加自己的感性知识,拉近课文知识和自己的距离.当然,学生开展课前实验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教师还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设置问题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思考和观察的同时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课堂实验,凸显个性化教学手段
初中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作为物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确保自己的教学方式迎合初中生的需求.物理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划分学习小组,并针对每组的学习程度和特点进行授课。针对基础较弱的小组,教师需要以夯实基础为主.而针对学习能力较高的小组,教师则需要以挖掘其潜力为主。针对小组特点进行授课既能尊重学生的发展情况,又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优势,更能让初中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协作沟通能力。
教师除了根据学生的个性划分学习小组之外还需要使教学内容趋向个性化。在教学之前需要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选择性的教授学生知识,而不是全盘按照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把教学内容按照难度高低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用线索把知识串联起来,同时根据内容设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初中生明确物理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在学习时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选择地接受,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又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物理教师除了使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凸显个性化之外,还需要培养初中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初中生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张扬个性,表现自己。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和思维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物理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思维习惯,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想。这样既能尊重学生又能使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时,有的学生会提出:“那是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区分点在哪?”当学生提出这几点疑问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先要肯定他的说法有道理,然后再通过具体的实践验证学生的说法是否正确。教师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再引导学生用实践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实践中也会加深自己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的印象,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课后实验,巩固已有成果
课外实验是物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前实验以外还需要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实验,让学生用实验巩固已有成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后实验时需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大部分的物理实验步骤较为复杂,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讲解时也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和接受。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使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利用课后实验突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教师开展物理课外小实验,既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需要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试验中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并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以此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进程.
四、动手制作,感受实验魅力
对物理实验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实验素材和实验器具。但是,如何一味地依靠实验室里的器材进行实验,会降低学生实验的兴趣,学生无法感受自主动手,制作,探究的过程,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器材对于实验而言的重要性。因此,突出实验个性化教学的又一手段,教师便应该将动手制作贯穿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的三个环节当中,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进行器材的选择.
综上所述,小实验在物理教学和学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小实验.为此,物理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课外实验教学和个性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做好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引导,使其感受物理实验的魅力,积极主动的习得新知识,获得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树发.浅议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2012,20(1):106-107.
[2]李国平.浅析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的充分激发和体验[J].中学物理,2014,32(5):48-49.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课前导入 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实验占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地位,这种教学路径拓展了新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多方思考、探求新知和巩固、提升课本物理知识的机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逐渐增多,并且地位和作用也逐渐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实验的实践和体验,使得学生在实验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实验,激發学习热情
物理知识体系复杂,各章节知识相互交织,教师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把知识化难为易.但是,短暂的45分钟实验课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疑惑,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促使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前导入和预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课前实验,提前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前实验时应该了解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和生理、心理特点。
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都会因为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的自学成果,所以开展课前实验活动是尤为重要的。教师需要结合课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尊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以求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时,需要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实验素材,观察生活中的凸透镜.并提供实验室安排学生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增加自己的感性知识,拉近课文知识和自己的距离.当然,学生开展课前实验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教师还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设置问题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思考和观察的同时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课堂实验,凸显个性化教学手段
初中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作为物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确保自己的教学方式迎合初中生的需求.物理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划分学习小组,并针对每组的学习程度和特点进行授课。针对基础较弱的小组,教师需要以夯实基础为主.而针对学习能力较高的小组,教师则需要以挖掘其潜力为主。针对小组特点进行授课既能尊重学生的发展情况,又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优势,更能让初中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协作沟通能力。
教师除了根据学生的个性划分学习小组之外还需要使教学内容趋向个性化。在教学之前需要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选择性的教授学生知识,而不是全盘按照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把教学内容按照难度高低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用线索把知识串联起来,同时根据内容设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初中生明确物理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在学习时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选择地接受,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又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物理教师除了使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凸显个性化之外,还需要培养初中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初中生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张扬个性,表现自己。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和思维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物理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思维习惯,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想。这样既能尊重学生又能使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时,有的学生会提出:“那是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区分点在哪?”当学生提出这几点疑问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先要肯定他的说法有道理,然后再通过具体的实践验证学生的说法是否正确。教师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再引导学生用实践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实践中也会加深自己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的印象,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课后实验,巩固已有成果
课外实验是物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前实验以外还需要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实验,让学生用实验巩固已有成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后实验时需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大部分的物理实验步骤较为复杂,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讲解时也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和接受。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使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利用课后实验突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教师开展物理课外小实验,既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需要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试验中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并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以此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进程.
四、动手制作,感受实验魅力
对物理实验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实验素材和实验器具。但是,如何一味地依靠实验室里的器材进行实验,会降低学生实验的兴趣,学生无法感受自主动手,制作,探究的过程,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器材对于实验而言的重要性。因此,突出实验个性化教学的又一手段,教师便应该将动手制作贯穿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的三个环节当中,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进行器材的选择.
综上所述,小实验在物理教学和学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小实验.为此,物理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课外实验教学和个性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做好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引导,使其感受物理实验的魅力,积极主动的习得新知识,获得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树发.浅议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2012,20(1):106-107.
[2]李国平.浅析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的充分激发和体验[J].中学物理,2014,32(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