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究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中学实习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重大、可行性强,应该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进行课改的新课题。总之,中学数学实践活动不容忽视。
一、在亲身实践中突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简单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数学”
“身份证”是每个学生将来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了解身份证编码的规律,不但是生活所必需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许多的与数学密切相关问题,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访问、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有关身份证的信息,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但带回了有关信息,同时也带回了许多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在学生眼里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面对这些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集思广益、展开讨论,解决自己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的知识和编码方法后,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还与数字有关,使学生懂得:数字编码的运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也是科学发展的象征。整个过程采用“实践—研究—再实践”的方式。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束缚学生手脚,而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水份,让他们自己发挥想象;问题逐层递进,使学生思维上台阶,也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在“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试着研究邮政编码的编排意图。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符合学生爱动脑、喜发明的特征,进一步达到提高兴趣的目的。
2.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的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如: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圆的有关知识后,可让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测量,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得到学校、旗杆、校园内某棵大树、操场上弧形跑道的高、大小等数据,使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明确数学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的目的,体验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种教学设计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
二、在自主发展中体现个性与共性的结合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知识经验。在自主探究、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展。人的个性体现为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实践活动课正是找准了这个“基点”,强调让学生获得自主而创造性地参与各种活动的亲身体验。也许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众多人可以达成共识,但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和情感态度是不同的。传统的教学看重知识结果的一致性、标准性,学生的求异性被抹杀、自主性被束缚、创造性被限制,而实践活动课突出让学生获得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体验、去获得成功。
三、在探究发现中体现过程与方法的并重
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出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设计探索的资源和提供探索的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法,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操作。在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之后,体验到失败的迷茫与沮丧,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之后,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就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收集和加工信息的方法、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促使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学习品质在此过程中得到考验。如:初中的“探究性教学”,就是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气氛与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探究去“发现”知识,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与反思去领悟教学思想和方法,而教师也在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得到教育体验。
四、在交往合作中体现情感与态度
数学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在这一广阔空间中进行多边、多向、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种交往的条件和机会。当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活动时,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汇报和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都能体现情感、态度。学生在各种情感和态度的驱使下,就会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优生具有领导能力,能够带领全组成员有序地学习,表现出自信的态度、积极的情感;中等生和学困生则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提出问题,学习的积极性及竞争意识油然而生,训练了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在拓展延伸中体现实践与创新的升华
着眼于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是实践活动课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它不受学科体系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材料、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再根据获得的实践经验将知识拓展、延伸,并且得到新的推断、猜测。通过知识的积累及应用,开发其创造力,丰富其想象力。
例如:学生在设计购买门票的方案时,积极探索,反复推敲,教师适时到小组中参与、指导,组织学生汇报各自不同的方案。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为了得到和别组不同且又最经济实惠的票价,发挥了集体的力量,通过质疑、验证,想出了“邀请家长参加”的绝招,既省钱,又加强了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与联系,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实践创造的美妙升华。
六、在网络世界中体现发挥与想象的平台
多媒体网络技术超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可以参与演示、参与交往。由学生把握演示的时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测试能力打破“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尤其可以利用网络教室或聊天室,在一些开放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探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在亲身实践中突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简单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数学”
“身份证”是每个学生将来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了解身份证编码的规律,不但是生活所必需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许多的与数学密切相关问题,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访问、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有关身份证的信息,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但带回了有关信息,同时也带回了许多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在学生眼里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面对这些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集思广益、展开讨论,解决自己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的知识和编码方法后,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还与数字有关,使学生懂得:数字编码的运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也是科学发展的象征。整个过程采用“实践—研究—再实践”的方式。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束缚学生手脚,而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水份,让他们自己发挥想象;问题逐层递进,使学生思维上台阶,也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在“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试着研究邮政编码的编排意图。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符合学生爱动脑、喜发明的特征,进一步达到提高兴趣的目的。
2.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的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如: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圆的有关知识后,可让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测量,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得到学校、旗杆、校园内某棵大树、操场上弧形跑道的高、大小等数据,使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明确数学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的目的,体验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种教学设计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
二、在自主发展中体现个性与共性的结合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知识经验。在自主探究、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展。人的个性体现为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实践活动课正是找准了这个“基点”,强调让学生获得自主而创造性地参与各种活动的亲身体验。也许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众多人可以达成共识,但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和情感态度是不同的。传统的教学看重知识结果的一致性、标准性,学生的求异性被抹杀、自主性被束缚、创造性被限制,而实践活动课突出让学生获得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体验、去获得成功。
三、在探究发现中体现过程与方法的并重
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出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设计探索的资源和提供探索的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法,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操作。在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之后,体验到失败的迷茫与沮丧,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之后,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就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收集和加工信息的方法、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促使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学习品质在此过程中得到考验。如:初中的“探究性教学”,就是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气氛与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探究去“发现”知识,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与反思去领悟教学思想和方法,而教师也在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得到教育体验。
四、在交往合作中体现情感与态度
数学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在这一广阔空间中进行多边、多向、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种交往的条件和机会。当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活动时,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汇报和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都能体现情感、态度。学生在各种情感和态度的驱使下,就会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优生具有领导能力,能够带领全组成员有序地学习,表现出自信的态度、积极的情感;中等生和学困生则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提出问题,学习的积极性及竞争意识油然而生,训练了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在拓展延伸中体现实践与创新的升华
着眼于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是实践活动课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它不受学科体系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材料、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再根据获得的实践经验将知识拓展、延伸,并且得到新的推断、猜测。通过知识的积累及应用,开发其创造力,丰富其想象力。
例如:学生在设计购买门票的方案时,积极探索,反复推敲,教师适时到小组中参与、指导,组织学生汇报各自不同的方案。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为了得到和别组不同且又最经济实惠的票价,发挥了集体的力量,通过质疑、验证,想出了“邀请家长参加”的绝招,既省钱,又加强了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与联系,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实践创造的美妙升华。
六、在网络世界中体现发挥与想象的平台
多媒体网络技术超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可以参与演示、参与交往。由学生把握演示的时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测试能力打破“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尤其可以利用网络教室或聊天室,在一些开放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探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