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育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不断探索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新途径,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教改 模式 订单式教育 教师工作积极性
中职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培养大量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作为市级示范性职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单位,积极探讨教育教学改革新途径,面向市场需求,以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为造就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之势。
一、课堂教学改革
1.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学生在学习各学科专业课或公共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2.寓学法指导于教法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变“学会”为“会学”。那么,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构成了教学的两个并行的统一的活动体系。教师要教好,就要善教,要坚持“教为不教的原则”。教师从备课开始,就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以目标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使学法指导与教法密切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二、改革课程模式
1.应打破原有的课程模式
从以学科逻辑为中心,转向以实践需求为中心实施目标引领,划分课程模块,综合考虑理论与实践课程在课时安排,内容衔接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大实践场所建设,充实完善原有的实训条件,引进专业实训教师,加强建设实训基地。
2.优化课程结构
调整专业基础课、基础课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首先,调整原有专业课程结构,加强知识内在的凝聚力和实践力,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同时缩减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大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从课程内容上贯通普通文化课与专业课,探索新课程,开发校本教材。
3.工学结合,挖掘课程改革的核心资源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程改革的活水源头。只有充分结合企业不断变化的要求,才能够真正实现培养创新型、技能型实用人才的目标。要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通过“订单式”培养,直接引入企业的培养计划,为相关岗位“量身定做”合格人才。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运作时,可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从一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学生单独组班,按照市场要求的课程排入正式课表;一种是按企业要求一开始就单独组班“订单”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除学校的正式课程之外还要加入企业要求的课程,如企业文化、生产技术等,不论哪一种组班形式,都要求“以企业”订单为依据。由学校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工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从而达到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
四、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中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据调查:教师是职业倦怠现象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的应激反应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分为3个亚成分:第一,情绪耗竭;第二,人格解体(也称去个性化);第三,成就感降低。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潜在威胁。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通常会表现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退缩和不负责任,导致情感与身体的衰竭,进而诱发心理疾病等。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有:一是社会对中职教师的关注少、投入不足、教师薪酬低,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与现实社会中教师的经济地位,与职业声望形成矛盾等;二是学校管理制度过多过细、管理缺乏人性化色彩;三是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行为问题较多。教师的付出已经得不到学生、家长与领导的理解,师生之间有对立情绪,甚至,学生当面顶撞教师,师道尊严受到挑战,使教师感到心力交瘁,毫无成就感可言。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可作以下方面工作:一是提高社会认识,为职教老师正名。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宣传优秀的技能人才和优秀劳动者的形象,认真落实好有关职教的政策。二是中职学校的领导应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第一”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建立起公正、平等的评价体制等。总之,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是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414000湖南省岳阳市计算机学校)
【关键词】教改 模式 订单式教育 教师工作积极性
中职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培养大量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作为市级示范性职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单位,积极探讨教育教学改革新途径,面向市场需求,以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为造就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之势。
一、课堂教学改革
1.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学生在学习各学科专业课或公共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2.寓学法指导于教法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变“学会”为“会学”。那么,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构成了教学的两个并行的统一的活动体系。教师要教好,就要善教,要坚持“教为不教的原则”。教师从备课开始,就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以目标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使学法指导与教法密切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二、改革课程模式
1.应打破原有的课程模式
从以学科逻辑为中心,转向以实践需求为中心实施目标引领,划分课程模块,综合考虑理论与实践课程在课时安排,内容衔接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大实践场所建设,充实完善原有的实训条件,引进专业实训教师,加强建设实训基地。
2.优化课程结构
调整专业基础课、基础课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首先,调整原有专业课程结构,加强知识内在的凝聚力和实践力,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同时缩减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大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从课程内容上贯通普通文化课与专业课,探索新课程,开发校本教材。
3.工学结合,挖掘课程改革的核心资源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程改革的活水源头。只有充分结合企业不断变化的要求,才能够真正实现培养创新型、技能型实用人才的目标。要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通过“订单式”培养,直接引入企业的培养计划,为相关岗位“量身定做”合格人才。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运作时,可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从一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学生单独组班,按照市场要求的课程排入正式课表;一种是按企业要求一开始就单独组班“订单”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除学校的正式课程之外还要加入企业要求的课程,如企业文化、生产技术等,不论哪一种组班形式,都要求“以企业”订单为依据。由学校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工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从而达到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
四、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中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据调查:教师是职业倦怠现象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的应激反应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分为3个亚成分:第一,情绪耗竭;第二,人格解体(也称去个性化);第三,成就感降低。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潜在威胁。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通常会表现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退缩和不负责任,导致情感与身体的衰竭,进而诱发心理疾病等。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有:一是社会对中职教师的关注少、投入不足、教师薪酬低,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与现实社会中教师的经济地位,与职业声望形成矛盾等;二是学校管理制度过多过细、管理缺乏人性化色彩;三是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行为问题较多。教师的付出已经得不到学生、家长与领导的理解,师生之间有对立情绪,甚至,学生当面顶撞教师,师道尊严受到挑战,使教师感到心力交瘁,毫无成就感可言。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可作以下方面工作:一是提高社会认识,为职教老师正名。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宣传优秀的技能人才和优秀劳动者的形象,认真落实好有关职教的政策。二是中职学校的领导应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第一”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建立起公正、平等的评价体制等。总之,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是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414000湖南省岳阳市计算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