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训练之——“说写评改”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至今已经有相当一些年头了,但是真正地改变初中生的写作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说、写、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的学生写,教师改。
   一、说。说就是说话训练,相当于是口头作文、单口相声。一个人生活在社会这样一个大家庭中,语言是我们交际的工具,你交际能力的好坏,适应社会的强弱与你说话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如果你不会说,那就会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处处碰壁。因此,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训练,让学生能与人交流不再羞羞答答、畏手畏脚、不敢说;回答、研讨问题时不再沉默无语,或辩驳问题时不再抓不住要点。
   首先订好教学计划,安排“说话课”,每周一节,并设立激励机制,经评判产生优胜者,予以奖励。坚持分阶段持久训练,每次一个中心,以每单元的“说话训练”及社会或校园内的实事或热点内容为话题展开训练,并由浅入深地进行,逐渐加深。
   其次训练前,需提前介绍训练的注意事项,公布评判办法,并让学生当主持人(选出5-6个主持人,并轮流更换),由主持人主持会场,民主产生“评判优胜小组”。教师只当参谋,总结说话课不足处,与评判小组讨论并提出改进法。
   针对初中各个不同的年级段及课程内容,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方法。
   七年级:课堂讨论即席发言、介绍某一场景、介绍某一背景下的心理活动、设立一定场面,学讲文明礼貌语言竞赛、白描某一人物或动物形神特点、复述课文或说读书心得。
   八年级:普通话演讲比赛、说对联比赛、小记者课外采访、推销比赛、总结班级某一阶段思想道德好坏倾向评述比赛、诗歌朗读会等。
   九年级:两人对话艺术比赛、戏剧对白比赛,总结班级某一阶段思想道德好坏并提出改进方法比赛、甲乙双方专题辩论比赛、评论课文比赛、小先生上课比赛等。
   说话课贴近中学生思想、生活与学习,独特与新颖的形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能自发产生热情,乐意参加,则一定能提高学生听说、思维的能力。
   二、写。即写作文、同样应有课时计划,有一个总体安排。初中三个年级其中七八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兼有说明文,九年级以议论文为主,都以每单元的写作训练为重点,编写实用、创新的《写作训练教案》。编写教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书面指导。精华知识、技巧知识短而精,须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二是将与理论指导一致的精悍短文与学生劣文对照,做成PPT演示文稿,让学生研读,寻求印证写作规律,发扬长处,减少失误。三是认真选择典型、新颖题、当前时事型的题材。选题要针对年级要求,符合或接近理论指导,编排由易到难;要符合时代精神,有一定难度并有诱惑力,这样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
   对少数写作基础特别薄弱、作文特别低劣者,也是重点培养对象,应摸清底细,查漏补缺,指导他们集中最大精力专攻一类中的某一点,其余可不涉及,直到他兴趣盎然熟练成功乃止。实际上,这类学生也会进步很快,脱颖而出。
   三、 评。评着重抓重点,看要害。
  看学生在研读课、智能训练课中所学的理论、技能是否活学活用,是否有所创新,是否是独创。
   看思想内容。评学生是否用自己的话表明自己的见解,是否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
   看能否打有准备之仗。评学生是否明白自己所写的对象无非就是世界上的事物、事件、事理。是否能及时调用“信息库”中的恰当、典型含积极意义的题材作为支柱突出文章中心,或主题。
   看基本功的锤炼。评学生改正错字、错标点、错句以及书法操练,是否已当成大事一桩?评学生对句式的选择与运用、修辞格式的运用是否恰当、创新?
   看能否快捷谋篇。评学生能否将典范记叙文、论文、散文、说明文的典型结构框架拿来运用,驾驭新题材,快捷构思新记叙文、论文、新散文和新说明文?
   看能否创造性地写好文章局部。评学生能否利用长名或短句按照自然段的组合要素有层次地组合自然段,并且能迅速运用自然段九大结构框架组合记叙段、描写段、论证段、说明段、抒情段。评学生能否在自然段中运用散文、记叙文、论文、说明文各种技法,进行艺术性创作,并形成创作波澜。
   四、 改。作文批改必须真正落实。批改作文要走一条“自改——互改——教师评改”之路,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地提高起来。自改,就是引导学生把自己写的作文改得更完美,“改”比“写”更重要,与别人互改之时,不能碍于情面把写的不好的说成好的,要敢于把别人的不足进行改批。互改,就是交换各自创造的成果,互相观摩、批改。经验证明,作文,自己认为写得最得意处,在别人看来,恰恰值得修改。
   在修改前,要指出改什么,教给改的符号,重点评改内容、结构与自然段,在眉批、尾批中写教训,写优点,改得具体,写得实在,不好的重写到写好为止。
   学生互改之后教师还要改作文,要看学生改得如何。真正改起来,学生特别卖劲,特别愿意竞争,批改作文一篇比一篇准确、细致、全面、艺术,是教者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无形中形成了学生自我批改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不自然地提高了很多。
其他文献
清明节了,这一份祭奠,遥隔三十年。  张老师,你生不平安,在另一个世界里,可要安息无忧。  张恒泰,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已离开这个世界三十年。  我刚上初中时,也就是十岁多一点。因为经常跟堂哥、堂姐去学校里玩,奶奶说,你就跟着他们上学吧,还有弟弟、妹妹们,我看不过来。于是,我就跟着大我两岁的堂姐开始上学了,后来堂哥又留级到我这个年级。那时学制又短,上完小学我也就十岁过一点。不知是我喜欢读书
期刊
古人的服饰与现代有所不同,综合多种资料之后,将中国古代体衣的常识总结如下。  古代体衣主要有衣、裳 、裙 、袍、襦 、褐 、布衣、襌、紳等。  一、衣、裳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凡服上曰衣。衣,依者,人所依以芘(bi,遮蔽)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可知上衣,下裳,各有作用。《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先秦时衣长而裳短,裳的上半藏衣内。古代男女服装差别不大,男女都穿
期刊
我不是专家,不能用高深的理论来表述学术造诣;我也不是匠人,不能匠心独运雕琢我的事业。但是,我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坚守着这样的工作信念:以真诚的爱心和平等的尊重,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向上的教学环境,去点亮每个学生的心灯;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现代人,去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培养自主的人、健康的人。  一、美丽就在举手投足间  迪福说过:“如果我自己的表不准,它只能
期刊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的学习也是充满诗意的,这里有李易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凄切,有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丽绵长,有东坡居士“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洒脱。一本语文书,为学生展现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场场波澜起伏的人生。  可惜,学生丝毫没有感觉到其中的美好和诗意,他们被动地、枯燥地、满怀怨言地将语言的瑰宝弃之如敝
期刊
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纷争,门派林立,可谓是云雾缭绕,虚幻玄妙,导致一线的语文教师无所适从。虽然语文新课改喊了十多年,但语文教学效益低的局面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整个中学语文教坛仍在痛苦地经受着种种“非语文”和“去语文”因素的折腾。  一、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症结在哪里  我以为,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课堂教学的应试化、求异化是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最大症结。  1.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  作为语文教
期刊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就需要送玫瑰的人,当别人获得玫瑰的同时,你的心底也会无比幸福。其实,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呢?教师要做到奉献,才能从中获得快乐,获取到幸福的教师生活。要想获取幸福的教师生活,还必须实现一下几点:  首先,要修炼自己平和的阳光心态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听到很多抱怨,每当我一坐到办公室理,就听到有教师开始发牢骚:“今天我们班某某又没有交作业,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讲了
期刊
作为一名多年从教的一线教师,我想说:对于新课改,我们既不能望而生畏,也不能消极等待,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拿来”, 何妨让自己的脑筋多转几个弯?  我们一直都在喊新课改,但实际上我们教师依然是吃老本,吃教参,走“教材+教参”的老路。教师成了“教参”的录放机,生吞活剥,每篇必讲,每首必学,每讲必详。其结果是教师辛勤耕耘,学生消化不良,师生“筋疲力尽”,“高耗低能”。有识之士在呼吁:教师何时才
期刊
一、考查诗歌文体常识以及诗文典故等常见文化文学现象。  示例:  (1)这首诗题名“春感”,实际是因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感而作,写出这个节日的名称及词中暗指这个节日的景物。(2)“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那首诗中的诗句?  二、考查一字或一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及特定含义。  示例: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的含义。(菩萨蛮.北固题壁)(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______,“一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课改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我们就阅读教学如何营造课堂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谈谈我们的作法和体会。   一、“个性化”阅读,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而且由始至终,阅读的方式要学生去运用,阅读的任务要学生去完成,阅读的目的和效果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而学生各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语文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增强实践能力,教师应努力探寻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无论花样怎样纷繁,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形成这样的共识: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集中精力乃至做到心无旁骛。然而学生往往会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