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u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纷争,门派林立,可谓是云雾缭绕,虚幻玄妙,导致一线的语文教师无所适从。虽然语文新课改喊了十多年,但语文教学效益低的局面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整个中学语文教坛仍在痛苦地经受着种种“非语文”和“去语文”因素的折腾。
  一、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症结在哪里
  我以为,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课堂教学的应试化、求异化是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最大症结。
  1.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对文本“硬读”的功夫,就是不依赖教参,逼着自己在文本中捕捉文本本身呈现的文字内涵以及作者的本意,在自身人生阅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建立对文本的理解。毕竟,文本的好多意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更不是读者可以硬塞进去的。
  2.语文教学过度的求异化
  说起教改,恐怕这几十年来最热闹的就是我们的语文学科了,你是“诗意语文”,他是“绿色语文”,我是“生本语文”,还有“生命语文”、“生态语文”、“草根语文”,更好玩的是还有“文化语文”“绿色生态语文”……这么多的语文让人很是糊涂,是不是加上了这样那样的定语,你的语文就与别人的语文不一样了?考其实质,都是在贴招摇的标识,炒“创新”的陈货。
  面对浮躁的教育生态,我们语文人能做的就是沉静下来,回归语文的本源,静心研究语文教育的规律。但是,在功利面前,我们的有些语文人为了沽名钓誉,有违语文的本质,过度的去追求语文教学的异化,这不仅误导了一大批虔诚的崇拜者,更害了我们的学生。
  3.语文教学过度的应试化
  当下的语文教学似乎完全成了考试的语文,为了对付中考,有些老师从初一开始就进行中考模拟训练,没有学习的过程,只有练习和题目,语文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考试语文。
  有许多教师会问:难道学生能不考试吗?能不中考吗?学生肯定要考试,但我们是否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语文素养难道是靠做练习做出来的吗?
  二、理想语文课堂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新课标》是这样描述语文课程性质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了。
  《新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界定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就是以语用为目标。所谓语用,即语言文字运用。所以,语用能力,是语文教育目标的核心;语用知识,是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语用实践,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三、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关照的几个层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以为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照三个层面: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遵循文体特征进行教学。
  1.以语言为核心
  什么是以语言为核心?即一切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语言元素,要紧紧围绕语言训练展开。具体表现为语言解读、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等。即使有其他的教学安排,也必须是为这些语言活动服务的。
  2.以语文活动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它是由一个个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组成的。事实上,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不是由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组成的,而是内容的堆积、问答的罗列、形式的呈现、概念的演绎和结论的传递,甚至就是一个个题目和一个个答案组成的一堂课。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由语文活动组成。
  找寻原点,从原点出发,就是探寻语文教学的规律。其实,每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其特有的特征和内在的教学规律,抓住了特征也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路径。
其他文献
近几年,在我们学校,“和谐”一直被视为教学文化的主旋律,什么是和谐?和谐课堂需要什么?在我看来,不但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体现人性,还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就要呼唤教学活动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让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话、合作、互动  和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长者的架子,
期刊
当前,教育机制已经步入了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归宿的健康发展轨道。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学科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广闻博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那些条件简陋的初中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语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同行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今天的中学生更难教。是啊,由于电视电脑的普及、诸多媒体的作用,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更为活跃。因此,“难教”便不难理解。基于此,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务之急,当然,就语文教学而言激发兴趣方法是多样的,这里我主要谈谈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体会。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展好语文活动是新形势的需要,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具
期刊
一、初中语文课堂课外拓展运用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获取课外资料的渠道越来越多。这本来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学生获取的课外知识越来越多,学习内容和方式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然而,课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动起来,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就如何吸引学生参与思品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生动
期刊
今年回家过年,第一次在我成年之后拥抱了父亲,都不知道是我拥抱了他,还是他拥抱了我?  想起一个故事,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父母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读书,这一走,他越走越远,赴香港,走美国,成了世界名人。  一次杨澜采访他,谈及此,问:“你12岁那年,如果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在人们看来,结果当然就是他不会
期刊
清明节了,这一份祭奠,遥隔三十年。  张老师,你生不平安,在另一个世界里,可要安息无忧。  张恒泰,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已离开这个世界三十年。  我刚上初中时,也就是十岁多一点。因为经常跟堂哥、堂姐去学校里玩,奶奶说,你就跟着他们上学吧,还有弟弟、妹妹们,我看不过来。于是,我就跟着大我两岁的堂姐开始上学了,后来堂哥又留级到我这个年级。那时学制又短,上完小学我也就十岁过一点。不知是我喜欢读书
期刊
古人的服饰与现代有所不同,综合多种资料之后,将中国古代体衣的常识总结如下。  古代体衣主要有衣、裳 、裙 、袍、襦 、褐 、布衣、襌、紳等。  一、衣、裳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凡服上曰衣。衣,依者,人所依以芘(bi,遮蔽)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可知上衣,下裳,各有作用。《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先秦时衣长而裳短,裳的上半藏衣内。古代男女服装差别不大,男女都穿
期刊
我不是专家,不能用高深的理论来表述学术造诣;我也不是匠人,不能匠心独运雕琢我的事业。但是,我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坚守着这样的工作信念:以真诚的爱心和平等的尊重,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向上的教学环境,去点亮每个学生的心灯;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现代人,去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培养自主的人、健康的人。  一、美丽就在举手投足间  迪福说过:“如果我自己的表不准,它只能
期刊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的学习也是充满诗意的,这里有李易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凄切,有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丽绵长,有东坡居士“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洒脱。一本语文书,为学生展现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场场波澜起伏的人生。  可惜,学生丝毫没有感觉到其中的美好和诗意,他们被动地、枯燥地、满怀怨言地将语言的瑰宝弃之如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