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纷争,门派林立,可谓是云雾缭绕,虚幻玄妙,导致一线的语文教师无所适从。虽然语文新课改喊了十多年,但语文教学效益低的局面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整个中学语文教坛仍在痛苦地经受着种种“非语文”和“去语文”因素的折腾。
一、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症结在哪里
我以为,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课堂教学的应试化、求异化是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最大症结。
1.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对文本“硬读”的功夫,就是不依赖教参,逼着自己在文本中捕捉文本本身呈现的文字内涵以及作者的本意,在自身人生阅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建立对文本的理解。毕竟,文本的好多意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更不是读者可以硬塞进去的。
2.语文教学过度的求异化
说起教改,恐怕这几十年来最热闹的就是我们的语文学科了,你是“诗意语文”,他是“绿色语文”,我是“生本语文”,还有“生命语文”、“生态语文”、“草根语文”,更好玩的是还有“文化语文”“绿色生态语文”……这么多的语文让人很是糊涂,是不是加上了这样那样的定语,你的语文就与别人的语文不一样了?考其实质,都是在贴招摇的标识,炒“创新”的陈货。
面对浮躁的教育生态,我们语文人能做的就是沉静下来,回归语文的本源,静心研究语文教育的规律。但是,在功利面前,我们的有些语文人为了沽名钓誉,有违语文的本质,过度的去追求语文教学的异化,这不仅误导了一大批虔诚的崇拜者,更害了我们的学生。
3.语文教学过度的应试化
当下的语文教学似乎完全成了考试的语文,为了对付中考,有些老师从初一开始就进行中考模拟训练,没有学习的过程,只有练习和题目,语文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考试语文。
有许多教师会问:难道学生能不考试吗?能不中考吗?学生肯定要考试,但我们是否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语文素养难道是靠做练习做出来的吗?
二、理想语文课堂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新课标》是这样描述语文课程性质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了。
《新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界定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就是以语用为目标。所谓语用,即语言文字运用。所以,语用能力,是语文教育目标的核心;语用知识,是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语用实践,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三、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关照的几个层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以为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照三个层面: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遵循文体特征进行教学。
1.以语言为核心
什么是以语言为核心?即一切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语言元素,要紧紧围绕语言训练展开。具体表现为语言解读、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等。即使有其他的教学安排,也必须是为这些语言活动服务的。
2.以语文活动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它是由一个个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组成的。事实上,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不是由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组成的,而是内容的堆积、问答的罗列、形式的呈现、概念的演绎和结论的传递,甚至就是一个个题目和一个个答案组成的一堂课。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由语文活动组成。
找寻原点,从原点出发,就是探寻语文教学的规律。其实,每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其特有的特征和内在的教学规律,抓住了特征也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路径。
一、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症结在哪里
我以为,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课堂教学的应试化、求异化是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最大症结。
1.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对文本“硬读”的功夫,就是不依赖教参,逼着自己在文本中捕捉文本本身呈现的文字内涵以及作者的本意,在自身人生阅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建立对文本的理解。毕竟,文本的好多意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更不是读者可以硬塞进去的。
2.语文教学过度的求异化
说起教改,恐怕这几十年来最热闹的就是我们的语文学科了,你是“诗意语文”,他是“绿色语文”,我是“生本语文”,还有“生命语文”、“生态语文”、“草根语文”,更好玩的是还有“文化语文”“绿色生态语文”……这么多的语文让人很是糊涂,是不是加上了这样那样的定语,你的语文就与别人的语文不一样了?考其实质,都是在贴招摇的标识,炒“创新”的陈货。
面对浮躁的教育生态,我们语文人能做的就是沉静下来,回归语文的本源,静心研究语文教育的规律。但是,在功利面前,我们的有些语文人为了沽名钓誉,有违语文的本质,过度的去追求语文教学的异化,这不仅误导了一大批虔诚的崇拜者,更害了我们的学生。
3.语文教学过度的应试化
当下的语文教学似乎完全成了考试的语文,为了对付中考,有些老师从初一开始就进行中考模拟训练,没有学习的过程,只有练习和题目,语文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考试语文。
有许多教师会问:难道学生能不考试吗?能不中考吗?学生肯定要考试,但我们是否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语文素养难道是靠做练习做出来的吗?
二、理想语文课堂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新课标》是这样描述语文课程性质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了。
《新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界定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就是以语用为目标。所谓语用,即语言文字运用。所以,语用能力,是语文教育目标的核心;语用知识,是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语用实践,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三、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关照的几个层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以为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照三个层面: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遵循文体特征进行教学。
1.以语言为核心
什么是以语言为核心?即一切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语言元素,要紧紧围绕语言训练展开。具体表现为语言解读、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等。即使有其他的教学安排,也必须是为这些语言活动服务的。
2.以语文活动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它是由一个个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组成的。事实上,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不是由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组成的,而是内容的堆积、问答的罗列、形式的呈现、概念的演绎和结论的传递,甚至就是一个个题目和一个个答案组成的一堂课。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由语文活动组成。
找寻原点,从原点出发,就是探寻语文教学的规律。其实,每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其特有的特征和内在的教学规律,抓住了特征也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