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实验中考题解析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h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呈现]
  例(2020·沈阳·第21题)安安和康康共同探究物质A和物质B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所用装置如图1甲所示,在安装上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其错误之处是______;
  (2)调整好器材后,他们开始实验,如图1乙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3)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每隔1 min记录一下物质A和物质B的温度,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_______(选填“物质A”或“物质B”)是晶体,它在4—7 min这段时间内处于______(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或“液态”)状态,在此过程中它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点分析]
  研究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典型的热学实验,考查了探究过程中装置摆放、仪器读数等基本技能,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关注探究的过程和对探究过程的评估。考点包括:实验装置、温度计读数、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的状态并判断物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对熔化过程中内能的变化作出判断。
  [试题解析]
  第(1)问是对设计实验和评估两个环节的考查,考生在设计实验环节需要选择所需器材,然后设计实验,需要经过对两套装置图的观察、比较得出:为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试管应浸没在水中适当位置。第(3)问是对分析与论证环节的考查,需要根据实验数据中A物质3—9 min内吸热温度不变推理得出这是晶体熔化的特点,因此A是晶体,这段时间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答案:(1)试管B碰到了烧杯底 (2)b (3)物质A 固液共存 增大
  初中阶段热学探究实验共三个,分别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以下简称实验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以下简称实验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以下简称实验3)。对于这三个热学实验,建议复习时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实验的一些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应注意下列问题:
  1. 关注实验装置(如图2)。这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实验装置中都用到了温度计和停表两个测量仪器。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1为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采用水浴加热;实验2为减少热量散失使用了中心有孔的纸板;实验3需要用到天平量取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 关注探究过程。实验1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实验2水温接近90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3利用此装置可以用两种方法判断吸热能力:一是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温度,二是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3. 关注分析与论证。实验1和实验2应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熔化图象和沸腾图象,以直觀表达相应物态变化的温度特点;实验3需设计表格、记录并分析数据,以判断得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不同。
  [拓展训练]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组装实验器材的合理顺序是(    ) (填选项序号)。
  A. 烧杯 B. 酒精灯 C. 温度计
  D. 铁圈及石棉网      E.试管
  (2)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3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_____℃。
  (3)实验过程中A、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3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_______(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6—10 min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态。烧杯内冰熔化经历了______min。
  (4)第20 min试管里的水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参考答案:(1)BDAEC (2)-2 (3)虚 固 6 (4)不能
其他文献
中考化学试题始终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点考查化学学科的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试题命制的唯一依据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材是课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同学们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载体,熟悉教材并合理运用教材资源是同学们获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一、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精读教材是备考的首要环节,这有助于同学们积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复习时要把各章知识、课后习题和
期刊
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曾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想学好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并考出一个满意的分数,科学备考、掌握答题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思维逻辑复习 多维度夯实基础  (一)宏观:规划知识模块,绘制知识网络  通读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材,条分缕析地把知识点归纳为一个个整体的模块。这个过程既熟悉了全书知识点,又提
期刊
【考点剖析】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多以课内外对比阅读的形式呈现。在文言文阅读的众多考点中,文言词语理解(实词与虚词辨析、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子翻译、文言语句断句等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另外还有一种更加侧重主观理解能力考查的题型,即内容理解题,这一题型要求考生通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
期刊
【真题呈现】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起初,只是一点点啊……  请以“微光成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赛场,无处不在;拼搏,赢得喝彩。哨音未响,胜负未定,信心仍在,奔跑不停。特定的时间,特别的努力,不服输,不放弃,让我们打一场漂亮的“加时赛”!  请以“加时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
期刊
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致力于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关注思维过程,联系生活,设置情境,考查考生利用已有知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继续以2020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盘锦)中的真题为例,探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特点及答题策略。  【真题回顾】  (2020·辽宁·盘锦)14. 在辽宁省全民读书节期间,某班级召开了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讨论会,请结合以上材料,补全下面的讨论发言。  
期刊
最值问题分代数最值和几何最值两类,其中几何最值问题既能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又能更好地体现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是近几年数学学科中考命题者偏爱的压轴题型之一. 下面举例介绍此类问题的破解之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 原题再现]  例(2015·辽宁·沈阳·第25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23x2-43x+2]与x轴交于B,C两点(点B在点C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部分提出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一要求。下面总结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并结合真题归纳题型,给出答题策略。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每个文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于一体的大视野阅读,主要具
期刊
作文几乎占据了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可以说作文成败直接决定中考语文的分数高低。了解和把握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才能有效备战中考,进而赢得中考。下面就以2020年辽宁省各市中考作文为例,探讨2021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一、中考作文命题形式趋势  (一)由上表可知,2020年辽宁省各市中考作文中话题作文的出现频次要少于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有强势回归的趋势。综观这些文题,命题更
期刊
[ 原题呈现]  例(2020·本溪、铁岭、辽阳·第27题)图1是一款家用电热水器的简化电路图,它有高温和低温两个挡位,高温挡功率为3 300 W。R1、R2均为加热电阻丝,R1的阻值为55 Ω。[c水=4.2 × 103 J/(kg·℃)]  求:(1)低温挡时通过R1的电流。  (2)R2的阻值。  (3)如果不计热量损失,用高温挡把50 kg的水,从27 ℃加热到60 ℃,需要的时间。  [
期刊
在積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相关性质后,第(2)问充分展示数学问题中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思想,增加了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进而展示图形推理的多样性.  第(3)问难度大,集中考查了对称思想、模型思想,加强了综合探究及计算能力的考查.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数学解题技巧,只是单纯地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思考不仅会延误答题时间,还增加了运算难度.使用模型解题策略则会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