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6日,开云集团CEO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宣布,将向中国“赠还”鼠首和兔首。这则消息瞬间引起了舆论热议,媒体和公众拍手称赞,无数网民欢迎“国宝”回家。然而就在舆论狂欢的同时,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圆明园兽首不是国宝!
经历坎坷的兽首
圆明园,雨果赞叹的“东方博物馆”,中国园林艺术的顶峰之作,其中艺术品、文物不可计数。其中十二生肖铜首作为中西艺术结合的产物,既见证了这座园林的辉煌荣光,也目睹了它的断壁残垣。
作为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报时喷泉”中的构件,十二生肖兽首做工十分精湛,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法国神父蒋友仁等人设计,并由宫廷造办处工匠用当时最好的合金铜精心制作而成。据考证,十二生肖兽首人身像,当时以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每天会按照时辰依次喷水两小时,因此俗称“水力钟”。正午十二时,十二生肖会同时喷水,景象甚为壮观。兽首本身带有浓厚的西方艺术特色,最典型的莫过于牛首铜像,牛首有鲜明的西班牙斗牛风格,双角弯曲向前,与中国传统的牛头形象大相径庭。
随着圆明园的荣光在英法联军的远征中化为灰烬,十二生肖兽首也和其他文物一起随之销声匿迹。在很长的时间内,十二生肖兽首的名字已经被人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
是金子总会发光,如同在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上的墓地旁被发现的维纳斯一样,兽首也终于重见天日。最初被发现的兽首并不是在英、法两国,而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美国南加州棕榈泉市一个退休警察威廉·布莱克家中后院的水池边镶嵌着马首,一同被发现的还有牛首和虎首,后来被一位叫查尔斯的男子以每个1500美元的价格购买,之后几年兽首的拍卖价格滚雪球一般越来越高。2000年春,包括牛首、虎首、猴首在内的一批圆明园遗珍在香港拍卖,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兽首的消息曾经沉寂过一段时间,但是因为佳士得公司2009年的拍卖,兽首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头浪尖。2008年10月,法国佳士得宣布将于次年2月在巴黎举办“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拍,拍品中包括鼠首和兔首铜像,起拍价分别为800万至1000万欧元,总价约为2亿元人民币。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佳士得公司进行了声讨,全球华人声援,欧洲也有众多文物保护组织反对拍卖。在一片反对声中,拍卖如期举行,中国商人蔡铭超以总计3149万欧元的价格拍下了鼠首、兔首,随后宣布拒绝付款,拍卖被取消。正是这次流拍之后,皮诺家族从原持有人手中买下了这两件兽首,并于今年4月份宣布无偿赠还给中国政府。
兽首到底是不是国宝
兽首回国本应是一件欢天喜地的事情,但是在舆论一边倒的庆祝声中,有人提出了“兽首不算国宝”的观点。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4月30日晚发布微博:“圆明园十二生肖水龙头只是见证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掠夺、焚毁的历史见证,一上拍卖会就被称为‘国宝’,欠妥。特别是把外国人做的水龙头称为‘国宝’,更是欠妥。对它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它们的艺术性更应该有一个基于中国美术史的正确的认知。”他认为,对于流失文物应该客观地认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不是过于政治化地解读文物追讨问题。
这一出自文物专家的“友情提醒”,不仅给当前热衷于国宝回家的舆论浇了一盆冷水,对于许多国人来说也难以接受。国人心中一直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视为国宝,因而社会各界才会对兽首的消息牵肠挂肚。但如今兽首“国宝”的称号被文物专家否定,这对于国人来说不亚于当头棒喝。那么,十二生肖兽首究竟算不算国宝呢?
根据文化部制定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中国的文物通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最高级别的一级文物又分为甲、乙两个等次,而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可以称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换言之是不是“国宝”,要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而且鉴定专家必须共同在场,至于鉴定时所持的标准,首先不是文物经济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是否重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从这个角度来说,十二兽首恐怕很难称得上“国宝”,原因当然并不是因为没有经过专家鉴定,而是其本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并没有达到“国宝”级别。文物的历史价值的重要体现便是其历史性,能够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水平。从年份上来说,由于十二生肖兽首的制作时间是在清乾隆时期,也是当时比较“高端”的艺术品,所以十二生肖兽首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算得上文物,但远远达不到国宝的水平。而且其并不能够真实反映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兽首的制作方法是采用青铜器的制作方法),算不上那个时代的顶尖产品。事实上,当时圆明园中比十二生肖兽首精妙绝伦的文物不在少数。而兽首本身也仅仅是圆明园一个喷水池的构件,相当于今天的“水龙头”,如果不与圆明园联系在一起,很难想象兽首会引发国人如此关注。除却历史价值,兽首的艺术价值也被无限夸大。从审美价值的角度看,兽首在美学上无法给人们以深层次的艺术启迪和美的感受。兽首是由郎世宁制作完成的,因而属于中西方艺术融合的产物,其中既有东方传统的审美情趣,也附带着西方美学的价值,但无论哪一方面其艺术内涵都相当有限。
对比一下同时期的婴戏图珐琅彩连心瓶,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兽首和国宝的差别:乾隆时期的婴戏图珐琅彩连心瓶被称为清朝十大国宝瓷,是标新立异的大创作,乾隆皇帝御用珍品,由乾隆皇帝亲选督陶官特别烧造。连心瓶造型举世无双,属清宫内府异宝奇珍,此次复烧难度巨大,不惜工本,近乎完美,被称为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堪称真正的无价之宝。显然,十二生肖兽首无法与之相比。
因此虽然兽首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思,但给它们打上“国宝”标签实在是“抬举”它们了,其更适合的身份应当是圆明园屈辱的见证。
是谁“抬举”了兽首
1989年蔡氏兄弟的寒舍集团在台湾举办了一次名为“圆明园国宝暨明清青铜器特展”的展览会。也正是在这次展览会上,圆明园生肖铜兽首第一次被国人正式抬上了金光灿灿的至圣宝座,从而开始了从喷水头升级为国宝的嬗变过程。展会一开,嗅到了新闻气息的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将蔡氏兄弟的艺术品投资行为提升至“爱国”义举。此后,只要出现类似行为,就同样可以享受“爱国者”的荣誉称号。在笔者看来,这一场舆论的盛宴很可能是寒舍集团自导自演的戏剧,其目的在于抬高兽首的价格为以后的拍卖进行铺垫,其公关行为不可谓不高明。彼时,寒舍集团手上已经有牛、马、虎、猴兽首。 在各方推波助澜下,一场起始于商业目的、被标榜成“爱国行动”的圆明园文物回归热渐成气候,以十二生肖铜兽首为代表的圆明园流散物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海外拍场,并且身价节节拔高,屡创天价神话。
2000年4月,此前被寒舍公司拍下的兽首再现拍卖市场,中国保利集团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上拍得猴首、牛首,价格第一次飙升,达700万港元以上;3天后苏富比春拍,虎首创下1400万港元高价。在这次拍卖中,兽首亦被标上了“国宝”、“回归”等标签。国人对于兽首的关注正是始于这一次拍卖,各种复杂情感掺杂其中,从此国人开始对兽首念念不忘。
西方很多收藏者收购中国文物的真正目的,就是再高价卖给中国人,他们的口头禅是:“将来他们一定会高价回购。”英国工会活动家、政论家托马斯·约瑟夫·登宁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句话在兽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初买下牛首、虎首、马首时每个仅仅1500美元,而如今这一价格已经翻了万倍有余,无外乎兽首持有者会无视铺天盖地的反对浪潮:其中的利润已经让人连死亡的危险都视若惘然。
兽首的价格攀升固然有拍卖者暗中推动使然,但中国人本身的态度才是决定性的。资深评论人熊培云曾用“伤痕经济学”来解释中国人对于兽首价格的推动。“如果中国人对这些兽首都没有兴趣,那就没有人有兴趣了。因此中国人决定了哪个才是最后的价格。”与其说中国人对于兽首牵肠挂肚,不如说中国人对于圆明园那一段历史赋予了太多的“修复伤疤”的意义。兽首代表的是被付之一炬的圆明园,是那一段被列强任意欺凌的历史。国人认为只有兽首回到中国,才能够摆脱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这种“精神自慰”使得国人对于兽首的态度已经超越了理性,上升到国耻的高度。这种非理性的爱国态度使得我们用“买一个西瓜的价格买回了一粒芝麻”。在国人非理性的追讨兽首的同时,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认为,对于流失文物应该客观地认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不是过于政治化的解读文物追讨问题,“对于文物的追讨,重要的是要回归理性,回归国际法则。”
这次皮诺家族赠送兽首的行为无疑满足了国人的爱国心,同时对于剩下的兽首国人也开始迫切地希望回归。其实兽首流失国外何尝不是一种提醒,提醒着国人勿忘国耻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兽首的流失并不是全无益处,倘若有朝一日兽首真正的全部回归,恐怕那时国人对兽首反而不再关心,继而对那段屈辱的历史也就选择性地遗忘了吧。
经历坎坷的兽首
圆明园,雨果赞叹的“东方博物馆”,中国园林艺术的顶峰之作,其中艺术品、文物不可计数。其中十二生肖铜首作为中西艺术结合的产物,既见证了这座园林的辉煌荣光,也目睹了它的断壁残垣。
作为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报时喷泉”中的构件,十二生肖兽首做工十分精湛,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法国神父蒋友仁等人设计,并由宫廷造办处工匠用当时最好的合金铜精心制作而成。据考证,十二生肖兽首人身像,当时以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每天会按照时辰依次喷水两小时,因此俗称“水力钟”。正午十二时,十二生肖会同时喷水,景象甚为壮观。兽首本身带有浓厚的西方艺术特色,最典型的莫过于牛首铜像,牛首有鲜明的西班牙斗牛风格,双角弯曲向前,与中国传统的牛头形象大相径庭。
随着圆明园的荣光在英法联军的远征中化为灰烬,十二生肖兽首也和其他文物一起随之销声匿迹。在很长的时间内,十二生肖兽首的名字已经被人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
是金子总会发光,如同在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上的墓地旁被发现的维纳斯一样,兽首也终于重见天日。最初被发现的兽首并不是在英、法两国,而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美国南加州棕榈泉市一个退休警察威廉·布莱克家中后院的水池边镶嵌着马首,一同被发现的还有牛首和虎首,后来被一位叫查尔斯的男子以每个1500美元的价格购买,之后几年兽首的拍卖价格滚雪球一般越来越高。2000年春,包括牛首、虎首、猴首在内的一批圆明园遗珍在香港拍卖,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兽首的消息曾经沉寂过一段时间,但是因为佳士得公司2009年的拍卖,兽首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头浪尖。2008年10月,法国佳士得宣布将于次年2月在巴黎举办“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拍,拍品中包括鼠首和兔首铜像,起拍价分别为800万至1000万欧元,总价约为2亿元人民币。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佳士得公司进行了声讨,全球华人声援,欧洲也有众多文物保护组织反对拍卖。在一片反对声中,拍卖如期举行,中国商人蔡铭超以总计3149万欧元的价格拍下了鼠首、兔首,随后宣布拒绝付款,拍卖被取消。正是这次流拍之后,皮诺家族从原持有人手中买下了这两件兽首,并于今年4月份宣布无偿赠还给中国政府。
兽首到底是不是国宝
兽首回国本应是一件欢天喜地的事情,但是在舆论一边倒的庆祝声中,有人提出了“兽首不算国宝”的观点。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4月30日晚发布微博:“圆明园十二生肖水龙头只是见证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掠夺、焚毁的历史见证,一上拍卖会就被称为‘国宝’,欠妥。特别是把外国人做的水龙头称为‘国宝’,更是欠妥。对它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它们的艺术性更应该有一个基于中国美术史的正确的认知。”他认为,对于流失文物应该客观地认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不是过于政治化地解读文物追讨问题。
这一出自文物专家的“友情提醒”,不仅给当前热衷于国宝回家的舆论浇了一盆冷水,对于许多国人来说也难以接受。国人心中一直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视为国宝,因而社会各界才会对兽首的消息牵肠挂肚。但如今兽首“国宝”的称号被文物专家否定,这对于国人来说不亚于当头棒喝。那么,十二生肖兽首究竟算不算国宝呢?
根据文化部制定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中国的文物通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最高级别的一级文物又分为甲、乙两个等次,而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可以称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换言之是不是“国宝”,要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而且鉴定专家必须共同在场,至于鉴定时所持的标准,首先不是文物经济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是否重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从这个角度来说,十二兽首恐怕很难称得上“国宝”,原因当然并不是因为没有经过专家鉴定,而是其本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并没有达到“国宝”级别。文物的历史价值的重要体现便是其历史性,能够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水平。从年份上来说,由于十二生肖兽首的制作时间是在清乾隆时期,也是当时比较“高端”的艺术品,所以十二生肖兽首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算得上文物,但远远达不到国宝的水平。而且其并不能够真实反映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兽首的制作方法是采用青铜器的制作方法),算不上那个时代的顶尖产品。事实上,当时圆明园中比十二生肖兽首精妙绝伦的文物不在少数。而兽首本身也仅仅是圆明园一个喷水池的构件,相当于今天的“水龙头”,如果不与圆明园联系在一起,很难想象兽首会引发国人如此关注。除却历史价值,兽首的艺术价值也被无限夸大。从审美价值的角度看,兽首在美学上无法给人们以深层次的艺术启迪和美的感受。兽首是由郎世宁制作完成的,因而属于中西方艺术融合的产物,其中既有东方传统的审美情趣,也附带着西方美学的价值,但无论哪一方面其艺术内涵都相当有限。
对比一下同时期的婴戏图珐琅彩连心瓶,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兽首和国宝的差别:乾隆时期的婴戏图珐琅彩连心瓶被称为清朝十大国宝瓷,是标新立异的大创作,乾隆皇帝御用珍品,由乾隆皇帝亲选督陶官特别烧造。连心瓶造型举世无双,属清宫内府异宝奇珍,此次复烧难度巨大,不惜工本,近乎完美,被称为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堪称真正的无价之宝。显然,十二生肖兽首无法与之相比。
因此虽然兽首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思,但给它们打上“国宝”标签实在是“抬举”它们了,其更适合的身份应当是圆明园屈辱的见证。
是谁“抬举”了兽首
1989年蔡氏兄弟的寒舍集团在台湾举办了一次名为“圆明园国宝暨明清青铜器特展”的展览会。也正是在这次展览会上,圆明园生肖铜兽首第一次被国人正式抬上了金光灿灿的至圣宝座,从而开始了从喷水头升级为国宝的嬗变过程。展会一开,嗅到了新闻气息的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将蔡氏兄弟的艺术品投资行为提升至“爱国”义举。此后,只要出现类似行为,就同样可以享受“爱国者”的荣誉称号。在笔者看来,这一场舆论的盛宴很可能是寒舍集团自导自演的戏剧,其目的在于抬高兽首的价格为以后的拍卖进行铺垫,其公关行为不可谓不高明。彼时,寒舍集团手上已经有牛、马、虎、猴兽首。 在各方推波助澜下,一场起始于商业目的、被标榜成“爱国行动”的圆明园文物回归热渐成气候,以十二生肖铜兽首为代表的圆明园流散物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海外拍场,并且身价节节拔高,屡创天价神话。
2000年4月,此前被寒舍公司拍下的兽首再现拍卖市场,中国保利集团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上拍得猴首、牛首,价格第一次飙升,达700万港元以上;3天后苏富比春拍,虎首创下1400万港元高价。在这次拍卖中,兽首亦被标上了“国宝”、“回归”等标签。国人对于兽首的关注正是始于这一次拍卖,各种复杂情感掺杂其中,从此国人开始对兽首念念不忘。
西方很多收藏者收购中国文物的真正目的,就是再高价卖给中国人,他们的口头禅是:“将来他们一定会高价回购。”英国工会活动家、政论家托马斯·约瑟夫·登宁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句话在兽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初买下牛首、虎首、马首时每个仅仅1500美元,而如今这一价格已经翻了万倍有余,无外乎兽首持有者会无视铺天盖地的反对浪潮:其中的利润已经让人连死亡的危险都视若惘然。
兽首的价格攀升固然有拍卖者暗中推动使然,但中国人本身的态度才是决定性的。资深评论人熊培云曾用“伤痕经济学”来解释中国人对于兽首价格的推动。“如果中国人对这些兽首都没有兴趣,那就没有人有兴趣了。因此中国人决定了哪个才是最后的价格。”与其说中国人对于兽首牵肠挂肚,不如说中国人对于圆明园那一段历史赋予了太多的“修复伤疤”的意义。兽首代表的是被付之一炬的圆明园,是那一段被列强任意欺凌的历史。国人认为只有兽首回到中国,才能够摆脱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这种“精神自慰”使得国人对于兽首的态度已经超越了理性,上升到国耻的高度。这种非理性的爱国态度使得我们用“买一个西瓜的价格买回了一粒芝麻”。在国人非理性的追讨兽首的同时,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认为,对于流失文物应该客观地认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不是过于政治化的解读文物追讨问题,“对于文物的追讨,重要的是要回归理性,回归国际法则。”
这次皮诺家族赠送兽首的行为无疑满足了国人的爱国心,同时对于剩下的兽首国人也开始迫切地希望回归。其实兽首流失国外何尝不是一种提醒,提醒着国人勿忘国耻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兽首的流失并不是全无益处,倘若有朝一日兽首真正的全部回归,恐怕那时国人对兽首反而不再关心,继而对那段屈辱的历史也就选择性地遗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