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错误中生成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jp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来对待差错。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我的课堂也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和生命力。
  一、顺水推舟,反抛问题
  纠正错误的最好时机是当堂解决,解决问题的最佳对象是学生自己,通过问题“反抛”,让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各人的思维不同,方法各异,却也异曲同工,自有一番趣味。
  案例:《3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
  师:3×1用哪句口诀?
  生1:三一得三。
  生2:是的!这里应该用“三一得三”。刚才1×3是用“一三得三”,那3×1不就应该用“三一得三”吗?我认为我们在发明口诀时,少发明了一句口诀。
  师:真不简单,生2又发明了一句口诀。你们觉得把它放在哪儿呢?
  生3:我也感觉少了一句“三一得三”,就把它放在“一三得三”的下面吧。
  师板书。
  师继续:3×2用哪句口诀呢?
  生4:这里也少了一句口诀“三二得六”。
  ……
  师:请小朋友自己把黑板上的乘法口诀读一读。(学生读口诀,一会儿,生4举手想发言)
  生4:老师,太多了,我想是不是可以减少点儿?
  师:可以少哪儿的呢?
  教室里一片沉默。
  师:独立思考之后,也可以与小组的成员商议啊。
  生5:我们发现“一三得三”和“三一得三”差不多,3×1和1×3是好朋友,知道1×3=3,就可以知道3×1=3了。
  生6:我认为他讲得很有道理,我们也发现“二三得六”和“三二得六”差不多,只不过把口诀里的“二”和“三”调换了一下位置,结果都是六。
  师:是这个理儿!你们觉得用哪一句好呢?
  生5:“一三得三”和“三一得三”这两句中,我觉得用“一三得三”好。在家吃饭时,大人让着小孩吃,这里两个乘数在一起,小数也要在大数的前面。
  生6:“二三得六”和“三二得六”,我更喜欢“二三得六”。我们数数的时候是0、1、2、3……从小到大排的,我想这里两个乘数在一起的时候,也要把小的乘数排在前面,大的乘数排在后面。
  师:数学家在发明乘法口诀的时候,也就像小朋友们刚才一样,反复讨论、反复商量,决定在乘法口诀里,把小的乘数放在前面。
  思考:
  (1)当学生出现与预期不相符的回答时,教师采取的是顺水推舟的方法,这是我们在面对学生的非理想答案时,最合适的应对方式。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引导能够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在前行的路上会有适当的时机由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让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会更丰满。
  (2)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上述片段中,教师在面对错误时,准确地抓住错误,却将发现错误、研究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教师引领学生发现错误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在反复读口诀中学生发现了不妥当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简约化的美妙。
  二、课堂遗憾,课后反思
  不是每节课我们总能做到合适并且及时地处理错误。这种遗憾被带到课后,我们可以坐下来把这些片段记录下来,能够为后面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我出示这样一题:78×99 78。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
  生1:把99看做100-1,78×99 78=78×(100-1) 78=78×100-78×1 78=7800-78 78=7800。
  生2:把99看做100,再把多算的减去,78×99 78=78×(99 1)-78 78=78×100-78 78=7800。
  生3:把78看做78×1,78×99 78=78×99 78×1=78×(99 1)=78×100=7800。
  师:同学们,你喜欢哪种方法?
  生4:我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99接近100,就先把它看做100,多算了再减。
  生5:把99看成100与1的差,就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生6:第三种方法,把78看成78与1的乘积后,就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所以我喜欢第三种方法。
  ……
  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我说:“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以后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
  反思:
  这个环节看上去,我是尊重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实质上,不但没有引导学生实现算法的优化,更深层次的是缺乏对发展学生的整体意识的关注,直白地说我当时对数的运算就缺乏整体意识。孤立地算78×99,机械地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虽然不乏合理的成分,但稍有数学审美鉴赏力的人总觉得有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憾。生2的想法从本质上讲也没有逃脱这种窠臼。后来教学这一系列的知识时,我更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某一类算式所具备的共同特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整体结构。同时这种结构应当是开放的,并作为一个容量较大的组块整体提取和应用,才能在学生遇到新问题时实现顺应,达到新的平衡。
  三、优化组合,正反对比
  “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学生所犯的错误特别是对错误的再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宝贵财富。面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师要能善于捕捉,灵活处理,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引导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
  这种正反对比在后继教学中,经常体现在有针对性的对比练习中,但并非是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下面是纠正练习极好的范例。
  运算律练习设计方案:
  (1)按规律改写算式,并比较哪个算式计算较简便,哪个算式计算反而麻烦。你想到什么?
  21×5×8 45×2×7 25×4×6
  210÷6÷5 280÷7÷87 20÷8÷2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简便算法中“有时”二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确使用结合法简算时,两个一位数结合相乘的积为整十数时才便于口算,否则更麻烦。
  (2)先想一想,把24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其中哪种情况有利于用分解法使下面的题计算比较简便?
  ①25×24 ②360÷24
  先让学生列举出乘积是24的几种不同情况,并比较哪种情况最简便,再延伸到“乘法中怎么拆比较简便,除法中怎么拆比较简便”的大背景中去,从简单的两道算式入手,引导学生逐步走进知识的本质。
  错误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失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不必整天为学生的出错而苦恼,为防错、纠错费尽心机。防微杜渐、亡羊补牢的做法也算不上十分明智,教师在遇到教与学的错误时,宽容地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冷静地分析错误原由,有效地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引领学生灵活地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地从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功。
  “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探究,给学生出错的时空,甚至可以促进差错的生成,引导学生最终能“拨开云雾见明月”,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智慧和趣味!
其他文献
案例这是以“人音版”音乐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大海的歌”中的《大海》为主题的一节唱歌课。授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大海的视频让学生们欣赏,并导入新课。
三、多元审美与多元审美教育的五个方面罗舍尔在多元审美教育理念中指出,任何将感觉与感官体验严格分开,或将各类艺术学科严格分开,或将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与舞蹈教育等严格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很多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旧知识后去认识和理解。迁移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其实质就是让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从而不断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如何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每个老师都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实践表明,迁移活动的实现,还有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
本文就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2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超声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详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一般认为可能和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有关。氮基水杨酸盐是治疗处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
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鉴别肺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其活检的成功率、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在明确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上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我院近年来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病
1966年.日本的梅泽滨夫等首先从轮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verticillus)发酵产物中发现博莱霉素(bleomycin)。在天然产生的轮枝链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的博莱霉素是含铜的复合
为探讨治疗肛瘘的有效方法。我科于2001-2004年用远端缝合近端挂线法治疗肛瘘患者58例,与采用切开挂线组34例进行对照。报道如下。
顽固性腹水的定义:对限制钠的摄入和大剂量的利尿剂(安体舒通400mg/d,双氢克噻160mg/d)治疗无效的腹水,或者治疗性腹腔穿刺术放腹水后很快恢复。利尿治疗失败表现为:仅用利尿剂出现体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廖乃雄先生将奥尔夫教学法引进国内后,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实践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探索路程。时至今日,在奥尔夫教学法如何与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体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