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00-01
音乐课就要体现音乐的特点。音乐速度、节奏、情绪、音区、旋律、曲式结构、演奏乐器、演奏方式、音乐体裁、音乐风格、音乐背景、演唱方式、演唱风格、演唱形式、音乐标记、音乐表现情景、音乐的和声、乐曲的调式调性。掌握了乐曲的这些要素,就解决了欣赏课不知道怎么上、上什么的问题。
张琳珠老师的观摩课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的女战士》。
乐曲主题A两个乐句,旋律音区较高,节奏比较紧密,创作手法同头换尾,把以上音乐元素结合起来,表现出了欢快活泼的女战士的形象,欣赏这首乐曲,不管使用什么手段,都要让学生分别去感受这些音乐元素,从而理性的或者感性的去和音乐交流。如果课堂失去这些音乐元素的支撑,是没办法体现其音乐性的。
乐曲的引子(图2),音区在中音区,一拍一音,三拍长音,节奏疏松,弱起和倚音的运用,让引子优美抒情。
B主题音区进入低音区(图3),转入D调,节奏舒展,同头换尾,尾音有四拍的长音,节拍由4/4转为2/4,这样的音乐元素的组合,让B主题深情。
乐曲的引子、A、B,经过排列组合,形成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感受乐曲是建立在对乐曲结构各段落的各元素的熟悉认知的基础上的。
这是一首管弦乐合奏,其中乐器的领奏、全奏、弦乐组、管乐组的巧妙运用,也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创作背景乐曲表现的情景,能让音乐更加鲜活,形象更加鲜明。
张琳珠老师一整节课的个种教学活动都是由浅入深、由多到少、由易到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感受、熟悉、记忆、辨别、创新这些音乐元素。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课教学必须把握这些音乐元素,这些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灵魂和根本,也是音乐欣赏课讲什么的标杆。
还有一首乐曲欣赏,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在课堂上也要把握其多种音乐要素。
它是一首管弦乐合奏,美国作曲家安德森作曲(图4)。作曲家的一个闹钟坏了,去钟表点修过以后,也没修好,总是时好时坏,作曲家把对这个小闹钟的感受写成了管弦乐合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也叫《调皮的小闹钟》。这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描绘的情景。
全曲的点睛之笔就是乐曲中的切分音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切分音的重拍后置,延长重拍后置音的时值,使乐曲打破陈规、突破思维,使音乐形象幽默诙谐。后倚音的不规则变化,让本应听起来规整的乐句调皮、活泼,表现了一个出尽洋相的小闹钟。A主题第二小节顿音的使用,表现出了尽全力维持稳步的小闹钟,机械刻板。A主题使用双响桶伴奏,表现它本应是个滴答活泼的小闹钟,与旋律的种种诙谐幽默的音乐要素想对比,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主题C由C调转到了G调(图7),音区八度跨越,附点八分节奏和附点二分音符的组合,加入弱起,形象的表现了小闹钟报时的生动场面,调式的转换自如的变换了情景。顺利掌握弱起以及骨干音的组成,视唱准确八度大跳,解决高音区的发声技巧。才能为生动的情景创编歌词。
《打切分音的小闹钟》的曲式结构是回旋曲式(图12),主题A和其他主题穿插进行,是乐曲形象即不断深入,又不断变化,感受音乐元素的变化,更好的理解乐曲,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再举一个例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曲《森林与小鸟》。
主题A,三拍子,速度稍快,强弱力度有变化,一问一答的问答乐句,情绪是欢快活泼的,C调视谱学唱,C调的口风琴演奏,及弹奏指法。主题A就要围绕以上音乐要素学习。
学会用专业的音乐术语术语准确的描述乐曲(图14),旋律的连贯、跳跃;节奏的紧凑、舒缓;速度的稍快、缓慢;节拍是2/4还是3/4;情绪是欢快还是优美。
主题B要围绕音区的变高,节奏的紧密,重音的加入,情绪也变的热烈,节拍还是3/4拍,速度还是稍快。
主题C情绪上变成优美舒展的(图16),节奏是舒缓的,速度还是稍快的,这个地方要加入恒拍进行速度的辨别,旋律是连贯的,由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导致在速度没变的情况下,情绪变成了优美舒展。
主题D还是3/4拍,加入了波音记号,使整个乐曲活泼欢跃起来,充满生气,情绪也转换成活泼、轻快地。
同样感受这个活泼欢快的3/4拍固定伴奏型(图18),为主题D用打击乐器配伴奏,更加突出加重了波音的效果,增加了3/4拍的韵律感。这样的伴奏型使乐曲更加动听,特点更加突出,为乐曲增辉添彩。相反,设计不好的伴奏型会让乐曲暗淡失色。
以上仅用了三节欣赏课出现的音乐元素作为说明,各音乐元素是所有欣赏课的灵魂和主心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乐曲的各音乐元素展开。每节音乐欣赏课只是音乐元素的侧重点和切入点不同而已。有了欣赏的“原料”,就该加入“烹饪方法”,让营养丰富、种类繁多的“食材”色、香、味俱全。
作者简介:
郝伊利(1977—),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工作单位:内蒙古包头青山区少先路小学,职务: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音乐课就要体现音乐的特点。音乐速度、节奏、情绪、音区、旋律、曲式结构、演奏乐器、演奏方式、音乐体裁、音乐风格、音乐背景、演唱方式、演唱风格、演唱形式、音乐标记、音乐表现情景、音乐的和声、乐曲的调式调性。掌握了乐曲的这些要素,就解决了欣赏课不知道怎么上、上什么的问题。
张琳珠老师的观摩课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的女战士》。
乐曲主题A两个乐句,旋律音区较高,节奏比较紧密,创作手法同头换尾,把以上音乐元素结合起来,表现出了欢快活泼的女战士的形象,欣赏这首乐曲,不管使用什么手段,都要让学生分别去感受这些音乐元素,从而理性的或者感性的去和音乐交流。如果课堂失去这些音乐元素的支撑,是没办法体现其音乐性的。
乐曲的引子(图2),音区在中音区,一拍一音,三拍长音,节奏疏松,弱起和倚音的运用,让引子优美抒情。
B主题音区进入低音区(图3),转入D调,节奏舒展,同头换尾,尾音有四拍的长音,节拍由4/4转为2/4,这样的音乐元素的组合,让B主题深情。
乐曲的引子、A、B,经过排列组合,形成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感受乐曲是建立在对乐曲结构各段落的各元素的熟悉认知的基础上的。
这是一首管弦乐合奏,其中乐器的领奏、全奏、弦乐组、管乐组的巧妙运用,也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创作背景乐曲表现的情景,能让音乐更加鲜活,形象更加鲜明。
张琳珠老师一整节课的个种教学活动都是由浅入深、由多到少、由易到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感受、熟悉、记忆、辨别、创新这些音乐元素。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课教学必须把握这些音乐元素,这些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灵魂和根本,也是音乐欣赏课讲什么的标杆。
还有一首乐曲欣赏,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在课堂上也要把握其多种音乐要素。
它是一首管弦乐合奏,美国作曲家安德森作曲(图4)。作曲家的一个闹钟坏了,去钟表点修过以后,也没修好,总是时好时坏,作曲家把对这个小闹钟的感受写成了管弦乐合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也叫《调皮的小闹钟》。这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描绘的情景。
全曲的点睛之笔就是乐曲中的切分音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切分音的重拍后置,延长重拍后置音的时值,使乐曲打破陈规、突破思维,使音乐形象幽默诙谐。后倚音的不规则变化,让本应听起来规整的乐句调皮、活泼,表现了一个出尽洋相的小闹钟。A主题第二小节顿音的使用,表现出了尽全力维持稳步的小闹钟,机械刻板。A主题使用双响桶伴奏,表现它本应是个滴答活泼的小闹钟,与旋律的种种诙谐幽默的音乐要素想对比,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主题C由C调转到了G调(图7),音区八度跨越,附点八分节奏和附点二分音符的组合,加入弱起,形象的表现了小闹钟报时的生动场面,调式的转换自如的变换了情景。顺利掌握弱起以及骨干音的组成,视唱准确八度大跳,解决高音区的发声技巧。才能为生动的情景创编歌词。
《打切分音的小闹钟》的曲式结构是回旋曲式(图12),主题A和其他主题穿插进行,是乐曲形象即不断深入,又不断变化,感受音乐元素的变化,更好的理解乐曲,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再举一个例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曲《森林与小鸟》。
主题A,三拍子,速度稍快,强弱力度有变化,一问一答的问答乐句,情绪是欢快活泼的,C调视谱学唱,C调的口风琴演奏,及弹奏指法。主题A就要围绕以上音乐要素学习。
学会用专业的音乐术语术语准确的描述乐曲(图14),旋律的连贯、跳跃;节奏的紧凑、舒缓;速度的稍快、缓慢;节拍是2/4还是3/4;情绪是欢快还是优美。
主题B要围绕音区的变高,节奏的紧密,重音的加入,情绪也变的热烈,节拍还是3/4拍,速度还是稍快。
主题C情绪上变成优美舒展的(图16),节奏是舒缓的,速度还是稍快的,这个地方要加入恒拍进行速度的辨别,旋律是连贯的,由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导致在速度没变的情况下,情绪变成了优美舒展。
主题D还是3/4拍,加入了波音记号,使整个乐曲活泼欢跃起来,充满生气,情绪也转换成活泼、轻快地。
同样感受这个活泼欢快的3/4拍固定伴奏型(图18),为主题D用打击乐器配伴奏,更加突出加重了波音的效果,增加了3/4拍的韵律感。这样的伴奏型使乐曲更加动听,特点更加突出,为乐曲增辉添彩。相反,设计不好的伴奏型会让乐曲暗淡失色。
以上仅用了三节欣赏课出现的音乐元素作为说明,各音乐元素是所有欣赏课的灵魂和主心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乐曲的各音乐元素展开。每节音乐欣赏课只是音乐元素的侧重点和切入点不同而已。有了欣赏的“原料”,就该加入“烹饪方法”,让营养丰富、种类繁多的“食材”色、香、味俱全。
作者简介:
郝伊利(1977—),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工作单位:内蒙古包头青山区少先路小学,职务: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