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构

来源 :大众科学·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zhich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是初中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有效促进学生对于基础巩固和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深度教学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情况来主动优化课程,以此来达到课程优化的目的。本文将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构,从而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希望对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初中深度学习时有所借鉴。
  关键词:深度学习;课堂教学;重构
  随着我国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课程中的深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知道的是,深度学习需要基于理解,通过与原有教育思维整合以此来实现深度教学。同时,深度学习意味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专注于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并积极参与,以此体验成功,强调师生共同协作与学习。同时指出学习内容也面临着深化与更新。在学校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还是课外学习,师生之间频繁的互动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让学生对深度学习进行深度的理解。本文根据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以此来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重构,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一、基于课程标准,定位教学内容
  深度学习并不意味着是困难学习。在教学时需要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与理解程度。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习内容进行均衡化,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学习内容的深刻与难度,相反,深度教学的内容需要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此来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以浙版教材八年级科学下册课本第二节的“电生磁”为实践教学依据作为分析对象,该课程标准是需要对电流及电流的应用最为典型的例子--磁效应进行简单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电流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促进学生对磁效应应该能够熟悉并掌握其应用实例。其知识内容避免学生认知困难而无需扩展,例如学习影响电磁体磁性的诸多原因时,只需要学生能够理解电流方向的规定与磁极之间的具体关系即可。因此,只有通过课程标准来对课程教学进行重构,实现深度教学。
  二、批判借鉴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根据课本内容照本宣科的进行日常教学。但是,可以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时,还可以借鉴一些教学活动以此来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从本质上讲,教科书上的一些知识点只能为学生上课及学习时作为一个参考作用而不难完全代替教师的灵活性讲解。课本内容是通过知识点的深入化而进行排序的,可能不符合教师的日常教学流程。所以,教师要有效分析实际的教学流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以此来更新优化教学,同时加快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情况。“电生磁”课程中的主要学习内容其实就是“通电的导线具有磁性的”。 课本中根据电现象进行研究。在看似其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也同样存在许多不符合学生基本学习需要的问题。分析其问题所在可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没有深刻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储备量与学习能力。“磁现象”常常被用作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安排的铺路,这种安排看似合乎逻辑,但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原始认知基础,而是将他们的思想视为“一张空白的纸”。实际上,对于八年级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其实对磁场等概念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从头开始引入磁性现象不仅是突然的,而且是不必要的。由于学生缺乏竞争性,学生往往缺乏进入深度学习阶段的热情而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点有所了解。其次,学生对相关知识逻辑顺序是混乱的。如果直接灌输给学生通电导线就是带有磁场的,而不告诉他们其中的原理及其电生磁的具体想象,这是不符合基本的教学顺序的。学生刚开始明白,电磁体的产生是由于磁效应,但是他们也需要知道如何判断它们的磁性具备情况。“为活动设计活动”就显得非常呆板了,并且难以达到深度学习的预期效果。最后,所选的应用示例不具有代表性。在介绍不同新知识之后,有必要联系生活来介绍一个应用实例,这已成为教材的惯例。在日常的教学理解的举例分析时在大多数时候都以科学家为主要实例对象,但是科学家的年代较为久远,且与学生的距离较远,这就难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理解,虽然极具代表性,但是却无法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况。实际上,应使用电磁体的独特优势来查找生活中的应用作为学习的示例,以便使应用示例更具现实意义。
  三、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什么样的介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教师应创造各种知识情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举一反三。在“电生磁”教学时,作者通过比对学生心理而设計出一个问题情景即“炒豆子的奥秘”,并且以此作为问题基础向学生提出问题:“将非常多的红豆和绿豆放在锅中一起炒,那么“红豆和绿豆能够通过自身作用而自然分开吗?”大多数学生困难根据生活经验分析这一状况显然是无法到达的。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大显神威”的时候了。豆子在学生面前立即就分成了红与绿两堆,这时,学生们对他们面前的不可思议的现象感到惊讶,与此同时,他们因为这个问题而产生提问并开始主动去探寻问题所在,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以此来促进他们深入学习。一些学生会观察到,当绿豆倒入时,似乎有一个神秘的作用力使它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而红豆却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最后,发现这与生活中的磁性现象有关。因此,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您将使用哪种方法检验假设?”学生们首先用磁铁接近绿豆,以测试其中是否含有铁。 然后,通过查看装绿豆的碟子的底部。发现绿豆在有磁铁的情况下会被吸引,这说明绿豆内部存在含铁成分。但是碟子的底部并不是磁铁,而是一堆用铜线和相连的干电池包裹的一个小装置。这样,学生就很自然而然地认为在小装置通电时就会产生磁性来吸引铁成分。显然,这种问题探讨过程可以激发了学生求知热情,促进了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经历了各种推导过程。这就使学生达到一个很好的深度学习有效方式。
  四、联系原有知识,促进知识建构
  通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学习与探究。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思考与深度学习。在“电生磁”的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磁体得到了绿豆与红豆分开的原因,并得出结论:供电的“小型设备”具有磁性。这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更高级别的教学任务:你能以其他方式证明带电的“小型设备”具有磁性吗?对于当前学生的学习基础,基本上都难以回答问题。但是,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引导他们使用所学的基本原理来引导学生对磁性现象的学习与认识,这样学生将运用自己在脑海中所学到的东西:磁体可以吸引铁制品,磁体可以制成圆规以指示南北方向等等。接下来,指导学生去设计验证方法,以证明带电装置也可以和磁铁一样具有磁性作用,从而可以更充分地证明其与磁体一样具有磁性。此时,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与进一步思考。以此呈现的磁性现象的一系列知识问题比在教科书的“简介”链接中进行排列的方式还要有意义。其不仅仅解放了学生的固有思想,还使学生开始建立新旧知识的融合以及通过类比经验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对教学内容序列的规划,促进了学生体验在实验与思考过程中提取原始知识的过程,从而解决了问题,实现了联系与建构。   五、基于认知起点,揭示本质特征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是通过自身经验而进行学习与积累的,而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是学生的学习与知识积累的基础。学生对现有的知识结构已经固化,并且很难进行重构。因此,学生要对知识学习只能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在“电生磁”课程中,通过一系列研究与探讨,学生们初步了解到带电的“小型设备”具有磁性。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移除了通电的“小型设备”中的铁棒,并且只通电,它还会具有磁性吗?学生肯定会直接回答:“绝对不可能有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经过验证,他们发现只要导线通电,就会干扰小磁针。使学生知道了先前的误解。与传统的教学演示顺序不同,首先使用由学生生活提供动力的“小型设备”进行查询活动。根据每个人都知道的“小型設备”的磁性,揭示了根本原因是“磁性”,最后再次解释了通电的“小型设备”的结构形式,即电磁体。这种知识表示教学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迁移应用
  选择哪个应用示例将更具指导性,更有助于知识转移?这里是指针对所学知识内容不同而选择的较为典型的并且较为明显的应用示例情况。在“电磁铁的应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以“电磁起重机”为教学示例。因为它可以看作是巨大的电磁体,所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在对电磁铁的结构形式教学剖析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与普通的永磁体相比,电磁铁的优点是什么?学生通过对电磁体和永磁体的差异化进行再次分析。以此深入分析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与属性。最后,他们通过一个比较实验得出结论:“电磁体的存在与否可以通过电流的接通和断开来控制”。正是“电磁起重机”的典型应用实例的选择促使学生使用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模拟实验,并扩展其他值得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教学从知识点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深度学习在此过程中得到实践。
  结语: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更加合理,需要配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以此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可以看出,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进行需要通过教学顺序与内容的重构。教师需要以深度学习为教学目的与基础,将呆板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重构,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17(05):1-2.
  [2] 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7(11):2-3.
  [3]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102.
  [4] 梁永平.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18(9):5-10.
  [5] 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17(5):29-30.
其他文献
一、情绪健康的定义  1: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对于幼儿来讲也是如此。  1:2情绪是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心里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例,通过对该街道文化礼堂建设现状、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现状的分析,运用已经在实践证明有效的一些教育服务模式,取得了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一些选择途径。  关键词:社区教育;农村文化礼堂;探索与实践  一、社区教育
期刊
摘 要:教育是非常复杂的工程,良好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需要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信息化时代下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建立家园共育的机制,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加强家园沟通,促进幼儿各方面的不断成长,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关键词:家园沟通;家园共育;幼儿园  前言  家园共育就是幼儿园以及家庭两个方面,为了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共同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一种合作关系。家园共育的开
期刊
摘 要:幼儿的一个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幼儿时期的饮食习惯,可以让幼儿在童年时期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全面并且合理地得到均衡营养,同时除了一些饮食上的注意以及烹煮上的技术,还需更加注意饮食安全卫生,这些都是促进幼儿饮食习惯的重要因素。这些不仅仅是家长的义务,学校也应极力配合,制定合理的食谱,杜绝一切偏食挑食的习惯,这些都是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互相配合,给幼儿养成一个良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指南》提出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民間游戏通过幼儿的言语和动作去构造一个游戏情境,幼儿在这个想象的情境中开展游戏活动,好像是在完成一件愉快的任务。开展区角游戏活动时,以民间游戏作为突破口,把优秀的适宜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在民间游戏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间搭起一座彩虹桥
期刊
摘 要: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存在诸如学前教育专业高学历教师较少、教学能力欠缺、教师培训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等问题,为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详细调研,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调查研究、行动研究,选取了20名黑龙江幼专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作为访谈对象,6所高职院校的229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在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期刊
摘 要: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科学小游戏能很好地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当前,家园共育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科学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在,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幼儿园也不例外。在“智慧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学生在理解教材当中的有关知识时,通常会结合有关探究性实验来对有关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以此提高自己掌握物理知识的效率。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教师要重视将探究性实验应用到物理教学课堂当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本文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例,对探究性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番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难点;教学情境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家长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家长逐渐意识到亲子阅读活动的重要意义,对于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越来越重视,家庭作为幼儿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幼儿与家长之间特殊的关系能保证一对一的亲子阅读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亲子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困惑。而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懂得幼儿的身心发展和阅读的特点,掌握较为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加强亲子阅读的互
期刊
摘 要: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实现农村地区的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的可持续性发展始终是全中国人民的心头大事,精准脱贫政策的制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精准扶贫不断增效下的关键期扶贫小额信贷始终走在脱贫攻坚道路的最前线,切实扛起了农村地区的脱贫大旗,在为农民、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之际,扶贫小额信贷对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不可忽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