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我知道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应有这样的共识:观察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必须在训练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
关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实践载体,因为我们是科学课,那一定是我们的科学教学、我们所用的科学教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什么?我想除了按照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训练外,应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 更有计划、 更持久。
下面我将以案例的形式与大家交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重点训练的三个方面。
一、科学教学中观察目的性的训练
1.科学课中观察的目的。
科学教学中观察目的性的训练是核心。在科学课中,观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通过观察发现探究的问题;其二是通过观察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从观察中来,到观察中去”。
2.如何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探究的问题。
我用具体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在以往我听过的教学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进行观察实验,最终探究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的节数、线圈的匝数等因素有关。当然,这样教学也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学时间会相对宽裕。但是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角度,特别是发现探究问题的角度考虑,就有了明显的差距。那么教师应怎样进行设计呢?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会了制作简易电磁铁,因此,在本课中,教师可先组织制作电磁铁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尝试用电磁铁吸大头针,比一比看哪组制作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多。学生活动完,教师列表记录各组数量。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材料应按照对比试验的要求准备,各组铁钉相同,大头针相同,电池都是新的。材料不同的有:电池的节数不同,导线的长短不同。由于准备的材料不同,教师又让学生进行比赛,再加上学生在上节课制作研究电磁铁获得的经验,学生制作的电磁铁所吸的大头针的数量一定会有较大的差异。
当各组活动及汇报完成后,真正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开始了。教师用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观察:“我们用的都是电磁铁,为什么各组吸的大头针的个数差距这样明显呢?”注意这句话是教师在课堂中讲的,更是我们教师期望学生遇到此类情景大脑应该思考的,这样的思考预示着创造性的火花在闪现。同时,这句话还起着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作用。这时,学生就会认真观察自己制作的电磁铁,并会与其他组制作的电磁铁进行认真的比较,最终发现吸引大头针数量不同的原因,同时会作出科学的假设: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串联电池的节数有关,可能与线圈的圈数有关。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会发现,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应做到:其一,不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其二,有目的地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其三,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其四,通过问题聚焦学生的观察点;其五,有目的地、认真细致地观察。这样,才会有科学意义上的猜想与假设。
3.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还用前面的例子,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是观察实验的开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作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串联电池的节数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线圈的圈数有关”这样的假设后,接下来的活动是指导学生设计观察活动。在《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课程中,我进行了专门的讲解,这里不多谈。我这里谈的是在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应按照前面讲的观察规则进行观察。教师必须依据规则,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活动。学生观察实验后,教学并没有结束,应指导学生将观察实验得到的信息转化为证据,以此说明猜想假设的合理与否,这是科学探究课表达交流的环节。
归纳起来,通过观察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1)依据假设设计观察计划;(2)依据观察规则进行实验观察;(3)将观察实验所得信息转化为证据。
二、科学教学中观察计划性的训练
在《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课程中,我强调了做事有计划的意义。科学教学中的观察活动,同样要有计划性。观察中的计划性指的是在观察目的确定的前提下,如何去观察的问题,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内容、观察样本的选择、观察顺序、观察记录等等。
我以材料(观察样本)的计划为例。《植物茎的共同特征》的教学中,一般通过观察茎,找到每株茎的特点,再采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总结植物茎的共同特征。因此观察材料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就成为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制定观察计划的很好的内容。在教学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讨论:1.选取几种植物的茎(样本数量,一般不少于4种);2.选取哪些植物的茎(样本规格,一般选取当地常见的、季节明显的等)。如果这些茎是教师准备的,在教学中,也应告诉学生为什么选这些茎观察。
观察的计划性应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耳濡目染,持之以恒”、“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原则,每次观察课训练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能急于求成。
观察实验是本学科的重要特色,也是科学研究中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方法,只要我们全体科学教师重视起来,在教学中大胆实践,一定会在观察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
关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实践载体,因为我们是科学课,那一定是我们的科学教学、我们所用的科学教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什么?我想除了按照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训练外,应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 更有计划、 更持久。
下面我将以案例的形式与大家交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重点训练的三个方面。
一、科学教学中观察目的性的训练
1.科学课中观察的目的。
科学教学中观察目的性的训练是核心。在科学课中,观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通过观察发现探究的问题;其二是通过观察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从观察中来,到观察中去”。
2.如何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探究的问题。
我用具体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在以往我听过的教学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进行观察实验,最终探究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的节数、线圈的匝数等因素有关。当然,这样教学也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学时间会相对宽裕。但是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角度,特别是发现探究问题的角度考虑,就有了明显的差距。那么教师应怎样进行设计呢?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会了制作简易电磁铁,因此,在本课中,教师可先组织制作电磁铁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尝试用电磁铁吸大头针,比一比看哪组制作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多。学生活动完,教师列表记录各组数量。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材料应按照对比试验的要求准备,各组铁钉相同,大头针相同,电池都是新的。材料不同的有:电池的节数不同,导线的长短不同。由于准备的材料不同,教师又让学生进行比赛,再加上学生在上节课制作研究电磁铁获得的经验,学生制作的电磁铁所吸的大头针的数量一定会有较大的差异。
当各组活动及汇报完成后,真正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开始了。教师用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观察:“我们用的都是电磁铁,为什么各组吸的大头针的个数差距这样明显呢?”注意这句话是教师在课堂中讲的,更是我们教师期望学生遇到此类情景大脑应该思考的,这样的思考预示着创造性的火花在闪现。同时,这句话还起着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作用。这时,学生就会认真观察自己制作的电磁铁,并会与其他组制作的电磁铁进行认真的比较,最终发现吸引大头针数量不同的原因,同时会作出科学的假设: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串联电池的节数有关,可能与线圈的圈数有关。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会发现,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应做到:其一,不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其二,有目的地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其三,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其四,通过问题聚焦学生的观察点;其五,有目的地、认真细致地观察。这样,才会有科学意义上的猜想与假设。
3.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还用前面的例子,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是观察实验的开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作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串联电池的节数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线圈的圈数有关”这样的假设后,接下来的活动是指导学生设计观察活动。在《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课程中,我进行了专门的讲解,这里不多谈。我这里谈的是在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应按照前面讲的观察规则进行观察。教师必须依据规则,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活动。学生观察实验后,教学并没有结束,应指导学生将观察实验得到的信息转化为证据,以此说明猜想假设的合理与否,这是科学探究课表达交流的环节。
归纳起来,通过观察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1)依据假设设计观察计划;(2)依据观察规则进行实验观察;(3)将观察实验所得信息转化为证据。
二、科学教学中观察计划性的训练
在《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课程中,我强调了做事有计划的意义。科学教学中的观察活动,同样要有计划性。观察中的计划性指的是在观察目的确定的前提下,如何去观察的问题,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内容、观察样本的选择、观察顺序、观察记录等等。
我以材料(观察样本)的计划为例。《植物茎的共同特征》的教学中,一般通过观察茎,找到每株茎的特点,再采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总结植物茎的共同特征。因此观察材料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就成为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制定观察计划的很好的内容。在教学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讨论:1.选取几种植物的茎(样本数量,一般不少于4种);2.选取哪些植物的茎(样本规格,一般选取当地常见的、季节明显的等)。如果这些茎是教师准备的,在教学中,也应告诉学生为什么选这些茎观察。
观察的计划性应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耳濡目染,持之以恒”、“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原则,每次观察课训练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能急于求成。
观察实验是本学科的重要特色,也是科学研究中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方法,只要我们全体科学教师重视起来,在教学中大胆实践,一定会在观察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