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指出当前小学生个性发展欠缺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外因素,并从培养学生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确立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竞争目标等方面论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学生个性 个性发展的障碍 个性发展的方法途径
没有个性,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是在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探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当前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和智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中国,小学生的个性化缺失是由很多内在与外在的原因造成的。先天遗传会影响一个人的个性,但成长的环境与教育培养的模式给学生鲜明个性的形成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1.找寻学生个性发展的障碍
1.1 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就是安分守己和顺从听话的,而个性嚣张和任意妄为则不受青睐。在这种大环境下,小学生不断受到家长给予的无形约束,从小就被灌输如何讨好别人,讲别人爱听的话,做老师喜欢的孩子,在学校也只能按要求做作业,按要求读课文,按要求写作文……总有那么多标准框定着,小学生的个性慢慢被磨掉了棱角,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乖孩子。小学生不知不觉成了学习的机器,贯彻着中庸之道,凡事随大流,个性化的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1.2 中国虽然一直在号召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现阶段的教育还不能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无论是家长、学校、老师还是学生本人,关心最多的还是考试分数。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提倡一种“标准答案”式的统一培养,巴不得每个学生都一个模子刻出来,个个品学兼优。这个初衷本是好的,但直接“喂”,不求甚解,知识不会运用,更严重的是,孩子兴趣的培养也成了功利手段,兴趣不是因为喜欢而培养,只是为加分而加分。如此下来,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只是徒然,更别说培养孩子的发散性创造思维、拓展孩子丰富多彩的兴趣和张扬孩子独具特色的个性了。
1.3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也导致教育资源很不均衡,在许多乡村中小学仅靠几名老师管理一个偌大的班级,五六十名学生,通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引好每一个学生的前进方向。往往在这时,就希望学生个个听话顺从,不要调皮捣蛋。人力资源的缺乏或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步伐。
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主动权,学校和老师应该把个性看成是普通、平凡的属性,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普通、平凡的个体,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机会,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自然、健康地成长,同时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让学生融入共性之中。唯有承认学生的普通与平凡,才能充分地发挥个性,培育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2.探究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2.1 沟通师生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前提。坚持用“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这一理念信条指导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提升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微笑中生活,在微笑中学习,在微笑中合作探究。这样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严厉的老师,而是笑容可掬的朋友,合作学习的伙伴,使学生在微笑中得到了自尊,找到了自信,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友谊。
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中间,心贴心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交流对话的合作伙伴。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的发言,走进学生的心灵,敢于让学生给自己提出不同意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真正拉近了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体现了师生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融洽关系,培养了学生敢于大胆直言的品质和有勇气面对学习的挑战精神,增强了足够的情绪安全感和愉悦自豪感。
2.2 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并到实践中调查,收集信息等,注重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身边科学,感受自我成功。自从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后,学生自豪地说:“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磨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我们在自主选题、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经验,了解了社会,体验了童趣,完美了人生。”
2.3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改革实战中,要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为实验突破口,教师应“放下手中的教鞭,面带微笑”与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活教材,学活教材,激活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活跃起来。如学习古诗时可以给古诗配画,配乐诵读,仿写研读古诗,表演古诗等不同的方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了表现自我的途径。再如学完《万能胶水发明记》后,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也设想发明一些东西。如教室的玻璃经常被风刮破,能不能制造一种刮不破的弹性玻璃呢?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会不断的长高,再用以前的课桌对身体不利,能不能设计一种自动增高的桌椅,让自己用得更加舒心呢?教室里学生较多,环境卫生很难搞好,能不能设计一种能自动吸灰尘的地板,让我们能健康地学习呢……教师对这些想法要充分加以鼓励,教育学生从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将来把自己的愿望实现,真正体味一下当科学家的滋味。这不仅用活教材,而且学活了教材,真正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和逐步深入,如何用新的课改理念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必须孜孜不倦地探索,创造性地实践。古语有云:“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正需要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老师应该用心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挖掘,防止学生的见解被隐藏,创意被埋没,个性被抑制。制定不同引导策略,让每位学生的优良特点都能得到十足的加强,让每位学生的信心和热情都能得到很好的鼓舞,让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张扬。
【关键词】学生个性 个性发展的障碍 个性发展的方法途径
没有个性,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是在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探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当前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和智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中国,小学生的个性化缺失是由很多内在与外在的原因造成的。先天遗传会影响一个人的个性,但成长的环境与教育培养的模式给学生鲜明个性的形成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1.找寻学生个性发展的障碍
1.1 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就是安分守己和顺从听话的,而个性嚣张和任意妄为则不受青睐。在这种大环境下,小学生不断受到家长给予的无形约束,从小就被灌输如何讨好别人,讲别人爱听的话,做老师喜欢的孩子,在学校也只能按要求做作业,按要求读课文,按要求写作文……总有那么多标准框定着,小学生的个性慢慢被磨掉了棱角,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乖孩子。小学生不知不觉成了学习的机器,贯彻着中庸之道,凡事随大流,个性化的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1.2 中国虽然一直在号召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现阶段的教育还不能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无论是家长、学校、老师还是学生本人,关心最多的还是考试分数。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提倡一种“标准答案”式的统一培养,巴不得每个学生都一个模子刻出来,个个品学兼优。这个初衷本是好的,但直接“喂”,不求甚解,知识不会运用,更严重的是,孩子兴趣的培养也成了功利手段,兴趣不是因为喜欢而培养,只是为加分而加分。如此下来,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只是徒然,更别说培养孩子的发散性创造思维、拓展孩子丰富多彩的兴趣和张扬孩子独具特色的个性了。
1.3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也导致教育资源很不均衡,在许多乡村中小学仅靠几名老师管理一个偌大的班级,五六十名学生,通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引好每一个学生的前进方向。往往在这时,就希望学生个个听话顺从,不要调皮捣蛋。人力资源的缺乏或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步伐。
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主动权,学校和老师应该把个性看成是普通、平凡的属性,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普通、平凡的个体,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机会,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自然、健康地成长,同时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让学生融入共性之中。唯有承认学生的普通与平凡,才能充分地发挥个性,培育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2.探究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2.1 沟通师生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前提。坚持用“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这一理念信条指导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提升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微笑中生活,在微笑中学习,在微笑中合作探究。这样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严厉的老师,而是笑容可掬的朋友,合作学习的伙伴,使学生在微笑中得到了自尊,找到了自信,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友谊。
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中间,心贴心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交流对话的合作伙伴。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的发言,走进学生的心灵,敢于让学生给自己提出不同意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真正拉近了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体现了师生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融洽关系,培养了学生敢于大胆直言的品质和有勇气面对学习的挑战精神,增强了足够的情绪安全感和愉悦自豪感。
2.2 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并到实践中调查,收集信息等,注重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身边科学,感受自我成功。自从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后,学生自豪地说:“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磨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我们在自主选题、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经验,了解了社会,体验了童趣,完美了人生。”
2.3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改革实战中,要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为实验突破口,教师应“放下手中的教鞭,面带微笑”与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活教材,学活教材,激活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活跃起来。如学习古诗时可以给古诗配画,配乐诵读,仿写研读古诗,表演古诗等不同的方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了表现自我的途径。再如学完《万能胶水发明记》后,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也设想发明一些东西。如教室的玻璃经常被风刮破,能不能制造一种刮不破的弹性玻璃呢?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会不断的长高,再用以前的课桌对身体不利,能不能设计一种自动增高的桌椅,让自己用得更加舒心呢?教室里学生较多,环境卫生很难搞好,能不能设计一种能自动吸灰尘的地板,让我们能健康地学习呢……教师对这些想法要充分加以鼓励,教育学生从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将来把自己的愿望实现,真正体味一下当科学家的滋味。这不仅用活教材,而且学活了教材,真正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和逐步深入,如何用新的课改理念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必须孜孜不倦地探索,创造性地实践。古语有云:“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正需要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老师应该用心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挖掘,防止学生的见解被隐藏,创意被埋没,个性被抑制。制定不同引导策略,让每位学生的优良特点都能得到十足的加强,让每位学生的信心和热情都能得到很好的鼓舞,让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张扬。